上周滬深A股市場在周一大幅走高后基本呈橫盤震蕩態勢,成交持續萎縮。截至上周五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92.43點,一周累計上漲1.09%;深證成指收報10529.61點,一周累計上漲1.57%;創業板指收報1818.07點,一周累計上漲0.59%。
行業板塊表現方面,在中國神華(601088)、西山煤電(000983)等重點煤企國企改革催化下煤炭板塊上周表現亮眼,旅遊、建材行業在龍頭標的帶動下整體漲幅靠前,而家電、非銀金融、傳媒等行業表現居後。
中金公司:
下半年A股市場走勢將偏積極。一方面,因為經濟增長有望繼續好於偏悲觀的市場預期。另一方面,流動性有繼續緩解空間。配置方面,建議深挖「新製造」、「大消費」。
申萬宏源(000166):
「漂亮50」的賺錢效應向成長龍頭擴散是大勢所趨,目前擴散路徑也已經初露崢嶸。精選成長龍頭是潛在回報更高的方向,繼續推薦新能源汽車上遊、消費電子和國防軍工等品種。
國元證券(000728):
目前市場信心與人氣聚集度有所提升,建議順應市場風格,適度參與中小市值板塊的風險偏好修復。結合市值、估值與盈利預期,選擇有持續內生增長動力的成長股,如生物醫藥、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等。
銀河證券:
經濟短周期難以繼續提振,企業盈利增速放緩;金融監管、去槓桿將繼續推進,利率易上難下;風險偏好下行,風險溢價要求較高,A股市場迎來全面反彈的概率不大,結構性仍將是主要格局。
興業證券(601377):
隨著半年末的壓力點過去,流動性邊際放鬆已進入尾聲。同時,預期差也已被修正,市場缺乏進一步向上的邊際動力。此外,MSCI納入A股指數等事件性窗口兌現。綜合來看,本輪反彈已經步入收穫期。
招商證券(600999):
目前A股市場的估值中樞處在下行通道中,市場難有系統性機會,關注靠內生增長的、估值合理的標的。
聯訊證券:7、8月份或是年內較好的收穫階段
上半年的最後一個交易周市場未能延續之前強勢,股指在高位震蕩蓄勢,反覆拉鋸。受成交金額難以放大的壓制,前期強勢股,如白酒、家電等板塊走勢轉弱,人工智慧、煤炭、鋼鐵等板塊表現更強,市場繼續呈現此起彼伏的特徵。
一、製造業PMI回升,經濟穩中向好
中採制造業PMI上周五發布,6月PMI回升到51.7%,比5月份提升了0.5個百分點,製造業呈現加速擴張之勢。從分項指標觀察,6月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繼續在擴張區間運行,並且比上月分別提升了1.0個百分點和0.8個百分點,成為推動PMI上行的主要因素。製造業PMI回升預示著未來一段時間內製造業有望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中國經濟將延續穩中向好態勢。
房地產調控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一方面被外需回升拉動所抵消,另一方面本輪房地產調控主要針對一二線重點城市,大量三四線城市由於溢出效應,房價和銷量都出現了回升。這表明房地產去庫存效應開始顯現,調控帶來的影響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二、央行精準調控,資金保持平衡局面
上周市場並沒有重現季度末資金緊張狀況,央行暫停逆回購操作,淨回籠3300億元資金,國債逆回購利率也只是在後半周略有回升,總體表現平穩。上海同業拆放利率也從高位快速回落,資金所面臨的年中MPA考核壓力平穩度過。
之所以和以往季度末出現資金緊張局面不同,是由於今年央行提前採取了應對措施以釋放流動性,保障了資金面的平穩過渡。當前在利率市場化推進過程中,央行精準調控的效果開始顯現,7月份將有萬億元資金到期。相信在類似精準調控作用下,未來資金面仍將保持平衡態勢。
三、對未來市場運行節奏的展望
俗話說「五窮六絕七翻身」,7月份的到來給市場帶來了希望。
「漂亮50」的上漲更多的是資本市場開放、投資者尋求確定性的一種結果。2016年初下跌之後的最低點可以看作是「漂亮50」的起點,經過了一年多來的表現,高端白酒、家電及今年湧現出來的各行業龍頭白馬大多已有可觀漲幅,以至於目前投資者的分歧開始加大。是堅守一線龍頭,還是布局二線藍籌?其實市場已經給出了答案。目前市場風格正在從「一九」向「三七」擴散。本月上市公司半年報將開始披露,預期超20%的淨利潤增長速度和年初的預測相比有10個百分點以上的提升,良好的業績增長預期有望促使市場展開半年報。
至於市場擔憂的因素:一方面是美股表現。當前投資者對美股的估值分歧較大,看空美股的力量在增強,美股在高位的震蕩幅度也的確在加大——納斯達克上周多日漲跌幅超過了1%,其動蕩對A股市場的影響或將愈發明顯。雖然兩個市場的聯動性並不強,但美股下跌也兩次帶來了A股市場的低開,影響不容忽視。另一方面,市場預期美聯儲在9月份將開始縮表進程,類似於美聯儲的連續加息。縮表初始對A股市場的影響將最為顯著,如果此時再疊加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則可能不利於A股市場的表現。
綜合考慮,7、8月份有望成為年內較好的賺錢時間段。
廣發證券(000776):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會和國際接軌嗎
近期隨著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投資者高度關注「北上」資金對A股市場造成的中長期影響。
A股「入摩」後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加快,互聯互通機制下「北上」資金配置比例增加。滬/深港通開啟後,A股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完善,加上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影響,未來A股市場將更加開放。從長期影響來看,A股市場開放造成的最直接影響是外資參與資金規模的擴容。參考我國臺灣地區、韓國股市的經驗,在股指被納入MSCI後外資持股市值及交易額都有顯著提升。
從我們近期路演反饋的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開始關心「北上」資金的投資風格和交易模式。跟去年下半年的險資類似,今年以來外資成為當前存量博弈市場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增量」邊際力量。
增量的外資有特定的風格偏好,按照滬/深股通經驗,今年以來「北上」資金對A股藍籌白馬股的走勢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並引導藍籌白馬股估值與國際接軌;而以往備受市場追捧的高估值、中小市值股、題材股則被拋棄,原有的高估值溢價逐漸收斂,也體現出與國際接軌特徵。自去年年底深港通開啟以來,資金加快了「南下」和「北上」速度,「南下」資金填補了港股部分「價值窪地」,「北上」資金則推動了A股市場上價值與成長、大盤與小盤風格的估值收斂。從創新高/新低個股的市值和市盈率分布也可以看出A股折溢價的收斂趨勢:1150隻跌破2016年1月27日2638點低點的創新低個股,平均市值小於100億元,PE(TTM)高達62倍;而287隻突破2015年6月12日5178點高點的創新高個股,平均市值高達456億元,平均估值僅有16倍。從行業特徵來看,滬/深股通資金對於消費股有「特殊」偏好,這對今年以來的消費白馬板塊的市場表現起到了推動作用。
全球視野下什麼才是真正的估值與國際接軌?靜態估值比較缺乏參考意義,我們更加關注估值和盈利的動態平衡。我們比較全球各類股票市場的典型代表,發現大部分行業在不同股市上的估值標準差都很大,這說明不同行業估值絕對水平的全球差異很大,難以出現全球化接軌局面。
但這並不意味著估值的國際比較就沒有意義,我們可以從估值與盈利能力的動態平衡角度來考慮估值的國際比較。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估值是市場依據盈利能力(預期)對標的資產進行定價的結果。由於各個國家同一行業的盈利能力是有差異的,所以與這種盈利能力相對應的估值也就會有差異。因此,盈利能力與估值是一種動態平衡,兩者之間應該存在一種線性關係。從PB和ROE的匹配來看,A股市場的整體估值水平已經和國際市場基本接軌。
在ROE和PB動態平衡的新視角下,目前A股各行業的估值水平與國際比較表現各異,其中必需消費品估值已經和國際接軌。A股各行業中,估值基本與國際接軌的行業中最具代表性的行業是必需消費品,其中部分行業如食品飲料、醫藥等存在小幅溢價。
但分行業來看,A股市場並未實現全部行業的估值與國際接軌,結構性高估(如TMT)和結構性低估(如銀行)現象仍然同時存在,未來盈利趨勢和資金面因素決定了相關行業估值是否能與國際接軌。全球視野下,目前A股市場上新興產業(軟體與服務、技術硬體、信息技術與服務等)的估值水平依然不低,外延併購退潮、業績承諾不達預期風險或加大相關行業的估值向下回歸壓力。銀行板塊仍是新視角下被結構性低估的行業,A股銀行板塊的PB和ROE匹配度好於美國和大多數國家股市,但弱於我國香港股市。
動態來看,未來股市結構性高估或低估的行業估值是否能夠與國際接軌,取決於盈利(ROE)和資金面兩大驅動因素。一方面,取決於增量資金的邊際影響。未來隨著外資機構投資者佔比的不斷提升,投資偏好的變化會對A股市場的原有估值體系產生持續影響。但短期內增量外資相對A股龐大的市值規模影響較為有限,估值折溢價回歸進程必定緩慢。另一方面,取決於相關行業的ROE趨勢變化。短期內ROE趨勢變化對估值的影響更為關鍵,ROE下行趨勢中的高估行業和ROE上行趨勢中的低估行業均可能面臨估值向均值回歸壓力。
天風證券:反彈窗口期未關閉
短期視角:反彈窗口期未關閉。6月份全月MLF到期4313億元,央行續作4980億元,存量增加667億元;逆回購到期13800億元,央行續作14200億元,存量增加400億元。因此,6月最後兩周資金利率普遍下行。進入7月,每周的MLF和逆回購到期量加總依次為2500億元、4595億元、695億元、1385億元,顯然到期壓力主要集中在第二周。除非出現明顯的信號表示央行放棄對衝,否則市場風險偏好仍然處於修復階段,反彈窗口期未關閉,左側減倉時機未到。
中期來看,利率拐點是否已經到來?(1)站在目前時點展望下半年,由於諸多事情尚未明確,我們認為資金利率仍然處於「易上難下」階段,難言拐點。(2)「易上難下」的利率將制約周期股盈利,抑制成長股估值。第一,自上而下來看,多數行業的財務費用同比增速拐點已經出現。利率上行導致財務費用增加並最終對盈利產生顯著影響的行業集中在中上遊,下半年這些行業超預期的可能性進一步下降。相反消費行業大多不受影響,盈利大概率穩中有進。第二,我們通過小盤股PE與大盤股PE的比值來區分風格變化,用10年期國債收益率來表示無風險利率的絕對水平,兩者表現出了非常明顯的負相關性。因此,在利率處於「易上難下」階段時,成長股估值仍將受到抑制。
配置方面,建議關注混改與滯漲二線白馬。(1)重視下半年混改政策落地的廣度和力度,央企中首推建築領域、地方國企中首推天津板塊(醫藥集團).(2)近期一些年初以來滯漲的二線白馬開始有所表現,值得關注。
海通證券(600837):順應多頭趨勢
展望7月份A股市場,資金面以及市場風格變化仍然是不少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建議順應多頭趨勢,市場結構有望從「一九」轉向「三七」,從一線藍籌價值股向二線價值成長股擴散。
不必過度擔憂資金面。我們認為不用過度擔憂利率變化,利率不是一個獨立的外生變量,而是整個經濟系統的內生變量,跟增長和通脹相匹配。在物價整體下行背景下,貨幣政策持續收緊概率較小。而利率即便有波折,也很難出現4到5月間的急升現象,對市場影響有限。
市場風格正在從「一九」向「三七」擴散。企業盈利趨勢和投資者結構決定市場風格,目前市場風格整體仍偏價值。回顧最近一年多來的企業盈利增速趨勢,中證100與創業板指累計淨利同比之差從2016年一季度發現的-83.1%一路升至2017年一季度的25.1%。此外,2016年1月底以來市場邊際增量資金主要是絕對收益資金,它們的投資風格更偏價值。而從不同市值區間的個股漲跌幅來看,6月初以來,500億元以上大盤藍籌股以及100億元到500億元之間的個股平均漲幅領先,表明市場熱點正在從一線價值藍籌股擴散到以滬深300和中證500為代表的二線價值成長股。也就是說,市場整體結構更加均衡,投資風格正在從「一九」向「三七」擴散。
應對策略:順應多頭趨勢。目前市場已經形成多頭趨勢,投資者應保持多頭思維,建議持有「一」看好「三」,重視國企改革主題。
湘財證券:繼續看漲後市
市場風格由「炒作」向「價值」轉換過程將延續。IPO發行常態化,配合退市機制的完善,優質個股的稀缺性將凸顯,「殼」資源公司的價值將逐漸減弱。只有優質公司才能為股東帶來長期收益,以優質藍籌為代表的價值股表現有望持續優於大市。即個股表現長期將由公司基本面決定,而非其所處板塊或者股本大小,小盤成長股在估值泡沫出清後也可能迎來基於公司基本面的良性發展。
增量資金入市。MSCI納入A股將帶來國際投資者的增量資金,此外養老金也將持續入市。另外,從居民部門資產配置角度來看,在人民幣升值背景下,股市作為人民幣資產的配置價值將凸顯。而隨著熱點城市樓市限購限售政策的不斷出臺實施,居民部門的財富配置也將向股市傾斜。
兩融餘額觸底反彈後持續回升。金融去槓桿通過流動性傳導方式對市場的影響,以及外圍市場不確定性對風險偏好的壓制,目前市場都已經有所消化。兩融餘額作為反映市場情緒最直接的指標,從階段性底部8625億元已經回升到6月29日的8827億元,創出階段新高,並呈趨勢性反彈態勢,表明市場情緒持續回暖。
技術面上,市場在走出二次探底走勢後,上證綜指在3000點附近、創業板指在1750點附近均形成了階段性底部。上證綜指在5月初有效跌破200天牛熊分界線後,上周在大盤藍籌帶動下已經收復失地,預計本周上證綜指的波動區間為3150點到3240點,繼續看漲後市。
國泰君安(601211):「龍馬」擴散可期
「龍馬」擴散跡象已現,市場風格繼續強化。近期深100R、上證380、滬深300走勢已經強於上證50,主題性機會也開始活躍。目前「龍馬」的擴散主要從一線「龍馬」向二線「龍馬」擴散,表明目前的市場狀態從以往不願意對風險進行定價轉向願意承擔風險。因此,如果說這是「龍馬」進行切換的話,那這也是不同於市場風格的一種切換。
創業板短期難以再現「成長盛景」。前期創業板走強主要有四方面因素:第一,外延併購推動企業業績表現良好。第二,市場流動性寬鬆。第三,相關政策關注新經濟增長動能。第四,一二級市場的流動性溢價效應。目前來看,這四個方面均呈現出「衰退」態勢。
第一,盈利驅動尚待覆蘇。2015年中以後,併購交易的活躍度顯著下行,創業板公司依靠外延併購大幅提升盈利水平階段已經過去,後續將更加需要依靠內生動能的增長,市場對創業板公司盈利兌現的要求必然提升。
其二,流動性寬鬆局面短期難以再現。2014年11月到2015年10月央行連續降息(包括定向降息),2015年下半年央行更多地採取結構性工具來調控流動性,2016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貨幣政策維持穩健中性態勢,結合金融去槓桿政策繼續引導資金「脫虛向實」,流動性寬鬆局面短期難以再現。
其三,2016年初開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推進,市場對經濟政策的關注點出現了變化。隨著PPI上行,「再通脹」預期之下2016年A股市場也表現為價值股主導的緩慢震蕩上行走勢。
其四,一二級市場的流動性溢價被壓縮。自2016年11月以來IPO發行呈常態化,減持新規出臺,對一二級市場的流動性溢價都產生了壓縮作用,而金融監管也對圍繞流動性溢價的套利行為有所抑制。
風格切換不會發生,風險偏好有限修復驅動「龍馬」擴散可期。經濟「L」形遇上市場「L」形,市場格局非牛非熊,市場主線非新非舊。「龍頭白馬」具有業績確定性、更高聲譽、流動性好、政策紅利等優勢。隨著「龍馬」的展開,收益風險比下降驅動「龍馬」向二線藍籌、中盤藍籌、創業板藍籌擴散。
在流動性、結構性盈利、風險偏好預期修復下,看好三條投資主線。我們繼續看好金融板塊、消費板塊中更加偏重二線,以及結構性盈利改善可期的周期細分領域中的龍頭白馬股。
行業景氣度改善方面,重點關注航空、園林板塊。
主題方面,看好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主題,以及5G、特色小鎮、新能源汽車、工業4.0等。
光大證券(601788):「七」平「八」穩
A股市場或將「七」平「八」穩。5月底開始的此輪反彈主要是由減持新規、IPO發行常態化、貨幣政策和金融去槓桿、A股納入MSCI等一系列政策面或事件性利好所驅動。往後看,我們認為本輪反彈已經進入下半場,市場短期驅動因素將逐步由分母端轉向分子端,企業盈利因素的權重在提升。
PMI、工業企業利潤數據等表明短期經濟的韌性仍在,預計A股(非金融)公司半年報業績仍能維持增長30%以上。其次,在央行「呵護」下,6月份市場資金面保持平穩,預計後期仍將維持平衡操作,市場利率繼續上行空間有限。此外,下半年的政策預期也對市場風險偏好提供了較強支撐。我們認為,當前市場環境雖然與「春季躁動」時期有些區別,但存在著一定的可比性。當前市場環境可以簡單概括為「半年報業績有支撐」、「市場利率難上行」、「政策預期有保證」,A股市場或將「七」平「八」穩,短期向下空間不大。
配置策略:短期建議關注周期板塊。市場對周期板塊前期需求下行的一致預期反應較為充分,周期板塊整體調整幅度較大。從當前周期品價格端數據來看,周期板塊半年報業績仍有較強支撐,存在一定程度的預期修復空間,短期建議重點關注鋼鐵、煤炭、水泥和稀土等行業。但值得注意的是,周期板塊的反彈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可能相對有限,在中期維度上仍然建議配置偏重防禦的金融和消費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