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經濟:你都不知道一個人生活有多爽

2020-12-15 新周刊

親密關係,還是必須的嗎?/ 電影《她》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寫到: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一個孤獨的小人遙望地球,是我們幾乎每天都會見到的微信開屏畫面,而今這個場景似乎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寫照。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放棄熱鬧,獨自生活,習慣一個人吃飯、睡覺、看書、旅行,把孤單過成一個人的狂歡。

精明的商人,總是能第一時間嗅到商機,把孤獨變成一門生意。

孤獨,是可以賣錢的,比如劉同老師這本大作。

單身型:一個人活出一個家庭

在今天,年輕人們不僅不結婚,甚至連戀愛不談了。

《中國統計年鑑2017》顯示,我國單身人口總數已達2.4億以上,也就是說,每六個人,就有一隻單身狗。新周刊在《中國社會十大症候》中將這種缺失形容為「愛無力」——

怕表白被拒,又怕不努力追求就沒有然後;怕戀愛太麻煩,又怕一個人太孤單;有伴侶怕不忠誠,沒伴侶的怕連渣都遇不上;怕結婚不自由,又怕不結婚只剩下自由;怕生孩子養育不易,又怕不生孩子養老太難……

圍城內外的人都在變,結婚率逐年下降,離婚率逐年上升,恐婚恐育的焦慮都太過真實。選擇單身生活的人太多,並且越來越多。

在中國,未婚、一個人生活的空巢青年群體已經超過5800萬,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攀升。

5800萬人背後的蛋糕是誘人的,倡導小而美的單身公寓如雨後春筍興起。

30-40平左右的小戶型公寓人氣高漲,簡易廚房、組合浴室廁所、床位在同一室俱全,將具有社交屬性的健身場所、食堂、書吧、會客廳,從私人住宅內轉移到共享社區中。

家居用品和家用電器也為了適應住宅空間的縮小而相應地迷你化。迷你的書架、冰箱、書桌、衣櫃等商品在各大平臺暢銷,普遍在正常體積的三分之二以下,價格也很美麗。

日本微型公寓 來源:the japan times

斷舍離式的簡單生活備受推崇,生活質量不會因為選擇少就打折,不信看看喬幫主的家和扎克伯克的衣櫃就知道了。當在大城市買房已經從願望變成奢望,年輕人學會了對自己的生活要求做減法,一個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的居所,就足夠成為一劑心靈安慰。

獨居生活已成新趨勢,它是一種脫離於傳統的家庭關係而產生的新的生活方式,無關褒貶,只是個中性詞。(當然,大部分的爸媽可能不這麼想。)

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影響著個人精神需求的變化。

美國電影《Her》中的人工智慧作業系統薩曼莎,可以向孤獨的男主角西奧多提供情感慰藉,雙方在虛擬環境的交流中產生真情實感,而這一場景正在從電影變成現實。

2018年日本一份「與AI人工智慧戀愛」的調查報告顯示,參與調查的六成日本男性願意和AI談戀愛。他們認為,對著虛擬人物談戀愛消耗的精力遠小於跟人談戀愛,但收穫的精神滿足和治癒感並沒有減少。

初音未來,多少人的女神

越來越多的智能產品,也不再滿足於單向接收指令,而是以「孤獨解藥」為定位,力求與用戶達成雙向互動。

繼Siri等手機語音助手已經成為標配功能之後,智能音箱成為時下最受歡迎的人機互動型產品之一。

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頻繁出鏡的小度,不僅可以根據人類口令進行報時、播報天氣、播放音樂、控制其他相連結的智能家電等執行操作,還可以提供聊天對話等個性服務,陳偉霆就跟它玩得不亦樂乎。

市場上同類的產品還有小米的小愛,微軟的小冰,阿里的天貓精靈,喜馬拉雅的小雅等。

陳偉霆與小度

單身式的消費生活,背後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也是一種社會現象。它反映了時下年輕人高度的自我認同和對個體的推崇,獨居保有了他們內在的自由和獨立。

當然,這種狀態不一定是永久的,獨居者中確有許多人認為他們最終會回歸家庭,尋找伴侶,獨居只是暫時狀態。但他們同時也知道,生活不一定就能按部就班跟著想法走。

「人們開始改變傳統,卻依然不確定新的生活究竟何去何從。」

和中國相類似,婚嫁和家庭曾一直是日本女性生命中最重要的話題。但今天,好像不一樣了。/ 電影《秋刀魚之味》

懶人型:比起孤單,他們更怕麻煩

喜歡一人行,有時可能僅僅是因為省事。

比如,一個人吃飯的好處是,把選擇權還給自己,不必為了今晚吃什麼,買菜應該買A還是買B,口味應該偏淡還是偏鹹,而跟第二人甚至第三人相互遷就和扯皮。

吃飯時省去了四目相對還要找話題聊天的步驟,只有自己與美食連結,專注品嘗食物的味道,耗費的時長變少了,省下了充裕的時間做更多的事。

各種一人食餐廳應運而生。

當一個人吃飯成為時髦。/ 《孤獨的美食家》

日本的Gusto烤肉店,每個席位都是半封閉的單人包廂,配備電源、餐具盒、調料瓶,不限時間,想待多久都可以,為單獨吃飯的人留出一份安全感。

荷蘭的Eenmaal餐廳沒有隔板,每個食客獨享一張小方桌,椅子的不同朝向避免了彼此眼神的直接接觸,無需承受壓力而可以盡情享受專屬的佳餚。

不用狼吞虎咽,不用在意他人異樣的眼光,好好吃飯,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孤獨的美食家。雖然某些餐廳出於「一個人吃飯好可憐」的關懷,在獨食者對面放上一隻玩具熊,不過有一雙空洞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你吃飯,不是更加瘮得慌?

科技的變革,城市化的發展,會催生大量生活支持型服務和產品。

東京,地鐵上的男女顯露疲態。/ Liam Burnett-Blue

藉助網絡和技術手段,人際之間的依賴程度大大降低,即使沒有家人和朋友的介入和幫忙,一個人生活也可以很舒服。

屋裡髒了,不想打掃,APP上約個清潔阿姨,百十來塊搞得裡外都鋥亮;買東西,網上下單,幾天後快遞小哥就會帶著驚喜,樓下等你;去陌生的地方,不需要地陪,打車軟體和地圖導航能帶每一個路痴找到目的地;搞不明白的問題,不用求助親朋好友,網際網路上就能搜到最專業的答案……

人會製造麻煩,而技術大多數情況下會解決麻煩。既然一個人生活可以如此便利,「找人搭夥過日子」這件事自然可以從人生的必修變成選修。

技術進步滿足了個人生活的需求,反過來,不斷提高的需求也會影響技術變革迭代。功能多樣化、智能化的懶人型產品被不斷開發並投入生產,滿足獨居人士的基本生活需要。

掃地機器人

數碼行業數據顯示,2018年,智能類電子設備年增長超過3成。智能掃地機器人同比增長50%,自動擦窗機增長150%。自動洗襪機、懶人炒菜機、洗碗機等等神器不斷湧現,成為一人生活主人公的第二雙手,大大提高了生活效率,甚至做得比人更好。

投資人王煜全認為,家越來越小,但是追求的生活品質越來越高。「單身化的特點是什麼?就是有錢有閒,可以活的更像個孩子。巨大的商機就源自與此。」

一人生活省事又省心,一直獨居一直爽。

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固然不會孤單,但是煩惱也會滾滾而來。

社恐型:對人過敏,讓我一個人靜靜

作為一個社恐,選擇一人式的生活消費,還需要理由嗎?

「不要靠近,不用關係,不必交流,只要人人都少說一點話,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各種小型娛樂方式風靡,對社恐人士來說,無需社交,自己跟自己玩就已經很快樂。

反感跟團和哄鬧,越來越多人喜歡一個人出遊。汽車廠商們專門推出了長度小於4000mm的小型SUV汽車,滿足了喜歡獨處的年輕人輕便出行的需要。

一個人唱KTV可以從十大孤獨列表中撤下來了,如今遍布一二線城市的迷你KTV房,設備一應俱全,想唱就唱,沒有被人切歌搶話筒的煩惱,也沒有被問「幾個人」的尷尬。

誰說唱k非得一群人?/ 電影《鋼的琴》

近期日本出現了為社恐人士專門設計的單人健身房,每人獨享一個小隔間,可以一個人盡情揮汗如雨,一邊觀看房間牆壁投影一邊運動,好不愜意。

以及,遊戲。

2018年,我國遊戲的總用戶規模達到了6.26億。

在脈脈研究院關於排解孤獨的消費領域調查中,遊戲開銷佔了一半的比例。對於社恐來說,遊戲簡直是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沒有面對面交流的壓力,一個人,一臺電腦,在虛擬世界裡就可以盡情馳騁,現實中難以獲得的滿足感,在遊戲裡可以得到最大的認同。

一個人,是無敵的。/ 電影《她》

人際交往的遊戲規則太複雜,社交溝通只會徒增焦慮,但是面對寵物就簡單得多了。

根據狗民網發布的《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2018年,中國城鎮養寵人數(含水族)達7355萬人。單是貓狗消費市場規模就達到驚人1708億。經測算,2018年貓狗消費者人均單只年消費金額5016元,還不算購買寵物本身的費用。

當養貓成為一種時尚。/ Jonas Vincent

千億級的生意背後,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巨大群體,就是獨身人士。

對於孤單的年輕人來說,寵物是安靜的陪伴和精神寄託。有一半的養寵物的人把寵物視為孩子,三成的人把寵物當成朋友來對待。對外與人交流的情感缺口,靠與寵物互動來彌補。既然對人過敏,就找一隻專屬自己的寵物互相依賴。

《單身社會》一書的作者克裡南伯格曾在書中寫道:「單身社會正成為一種空前強大、無可避免的社會變革。」

兩個人的痛苦,如果只有一個人呆著,是不是就沒有了?/ 電影《她》

在少子化、低結婚率的日本,30歲左右人群中,每3人中就有一人稱不考慮結婚。日本著名廣告與調查公司博報堂預測,到2035年,約有一半日本人會過單身生活。

韓國保健和社會事務所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對象有近7成沒有談戀愛,並且,韓國20-29歲和30-39歲人群的未婚率已先後在2005年和2015年趕超單身大國日本。

據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的調查,英國的單身公寓比例自1960年以來已經翻了一倍,達到31%;有50%的巴黎居民和60%的斯德哥爾摩居民處於獨居狀態。

如果一個人生活,你會失去好好打扮的動力嗎?/ upsplash

如此看來,克裡南伯格的預言並沒有錯,而國內相似的一人式生活浪潮也就不難理解了。

孤獨經濟仍然是風口,各種「孤獨周邊」讓獨居者的生活更加便利,然而它們只能解決獨立生活的問題,卻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精神孤獨。

據相關統計,自2017年以來,陪伴類App的用戶增長趨勢明顯,尤其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語音交友聊天室、遊戲陪練App等付費型陪伴App大量出現。

孤獨的年輕人們矛盾中搖擺,在實際生活中疏離人群,害怕被打擾,卻不由自主在虛擬世界中尋求陪伴——「活像個孤獨患者,自我拉扯。」

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小木屋時寫道,「我就像住在大草原上一樣的遺世獨立,我擁有屬於自己的太陽、月亮與星辰,一個屬於我一個人的小世界」。

在哲學家看來,孤獨是人類的本質。只有真正學會與自己相處、與孤獨相處的人,才能理解梭羅的快樂吧。

任何一種生活,都會有各自的煩惱。

參考資料:

《單身社會》艾裡克·克裡南伯格

《2018懶人消費數據》阿里數據

《孤獨經濟白皮書》脈脈數據研究院

《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狗民網

《歧視單身狗?他們才是你的財神》王煜全

《人設與陪伴經濟學:如何排解95後的孤獨和焦慮》國金證券研究所

《月花費1K-3K!一人食、迷你KTV、健身…「空巢青年」用消費對抗孤獨》信息時報

《The Global Risk Report 2019》World Economic Forum

作者 | 夏言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一個人的孤獨,究竟可以有多孤獨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黑子草,ID:HZC-LJW】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以前看過所謂的孤獨十級的說法,雖沒有達到十級一個人去動手術的程度,但是一個去弄藥,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跑步,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學習,一個看劇,一個人來往,一個人走走停停,一個人做很多很多事,我也不知道一個人的孤獨,究竟可以有多孤獨。
  • 原來一個人真的有這麼爽
    對這裡感興趣就多停留一會兒,覺得那裡乏味就加快自己的腳步。全身上下都充斥著「自由」的歡呼。不是你遷就我,就是我遷就你。但一個人想要找到好的生活狀態,並不依賴於他人的成全。所以也會被一個人也能過得精彩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不去糾結是否有陪伴,而是關注讓自己完整的過程,也讓自己活得更像自己。這,同樣也是溫暖的另一種表達。
  • 一個人生活在日本,會感到孤獨嗎?
    俗話說,天才都是孤獨的。一個人初到日本,離開父母,離開相處了很多年的朋友,開始了獨居生活。一個人做飯,一個人上課,一個人打工等等,很多朋友難免感到不適應,但是一想到已經鼓足勇氣做出了留學的決定,除了努力適應環境,我們別無他法。
  • 一個人能有多爽?從韓國人甘願花錢被關就能看出:一人經濟正興起
    手機、電腦的存在已經安撫不住我們對自由的憧憬,有網友調侃說:「現在連去上班都變成了一種奢望」可見人們是真的被困夠夠的了。但你知道嗎?在韓國,「監獄酒店」極受年追捧和喜愛,人們甘願花錢來這裡被關起來。房間裡面的設施也極其簡單:馬桶、洗臉臺、被褥、茶具、紙筆等基本生活用品。入住的客戶們被要求還上一樣的衣服,為的是不希望大家把時間浪費在互相比較上,舒適的衣服可以讓人更加放鬆,享受當下。住客只能在固定時間輪流洗澡。住宿期間要交出手機,斷絕與外界的聯繫。入住期間,工作人員會繁瑣住房門,讓你不被外界打擾,只與自己獨處。
  • 在日本,一個人到底能多孤獨?
    在日本,一個人到底能多孤獨? 日本經濟新聞早些年做過一個調查,結果稱日本人尤其是日本男性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群。不僅如此,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研究機構發表世界兒童幸福度的調查結果時,統計出的日本感到孤獨的兒童居然也排在世界第一位。
  • 一個人吃火鍋是什麼滋味,成年人的「一頓飯」到底有多孤獨?
    「宅」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文化現象,更是很多青年人的工作生活寫照,在大城市裡,一人食開始悄悄流行了起來,很多時候上班族的白領們都只有自己一個人。那麼一個人去吃火鍋丟人嗎?這是網上曾流行一張「國際孤獨登記表」。這張表將孤獨等級分為十級,「一個人吃火鍋」位列第五。
  • 一個人吃火鍋,你應該知道的孤獨最高境界
    一個人吃火鍋,最孤獨。每天讀寫繪,探索和發現生活的美。訂閱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上方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偌大的城市裡,我不是孤獨,我只是單身。不管是一直都單身,還是剛剛結束一段戀情,美食是最好的治癒心靈創傷的良藥。火鍋辣得冒汗,慰藉內心。一個人一桌菜,肆無忌憚的喝著冰啤,涮著肉。在嘈雜熱鬧的火鍋店中孤傲的身影顯得那麼特別。服務員很貼心的提醒我吃不完可以不用點那麼多,因為我是一個人吃飯。
  • 日本盛行單身經濟,一個人下館子成潮流,你的孤獨等級是多少?
    包括一個人烤肉店,一個人野營,甚至連單人健身房也有。而顧客選擇單人服務的一個主要理由,則是不用考慮別人的眼光,很自在。孤獨經濟的盛行,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代表的是日本從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失落的經濟30年的重要體現。
  • 在深圳,一個人吃飯逛街看電影算不算孤獨?
    因為在朋友觀念裡,一個人來餐廳吃飯,ta得多孤獨?在朋友的人生觀裡,一個人去餐廳吃飯是不可能的,一輩子都不可能的。只要是一個人,她的選擇只有兩項:點外賣或打包。但凡要在外吃飯,她一定找各種理由拉上朋友一起,如果約不上,寧願不吃。
  • 一個人孤不孤獨,看他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朋友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個性特徵和興趣愛好,也反映了一個人心理開放的程度。 畢竟我們展示給別人的,往往只是希望別人看到的那一面。 而一個人孤獨不孤獨,朋友圈也會有端倪。
  • 最大的孤獨,是所有人都認為你不孤獨
    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小時候,我們總盼望著趕快長大,長大後我們卻喜歡懷念過去的美好,時光不在的同時,我們發現:孤獨,已經成為了生活中的一種常態。都說萬家燈火總有一盞為你點亮,但是我無數次頻頻回頭,除了孤獨還是孤獨!孤獨是一個的狂歡一個人久了,也漸漸的習慣了孤獨的感覺,一個人逛超市、一個人去看電影、甚至一個人去吃火鍋,這些21世紀的現代孤單體驗,我全都有幸體驗過,並且樂在其中。
  • 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擁抱你,不給孤獨留餘地
    「我一個人走夜路回家,一個人醉倒在沙發,我一個人的時候也偶爾和自己說說話,我一個人也害怕給床頭擺滿了娃娃,我怕我有一天我不知道哪裡才是我的家」——隔壁老樊有人說孤獨像夜半的野獸,經常在凌晨出沒,吞噬著你的靈魂;有人說孤獨只是必經情感
  • 一個人的孤獨是自由,而兩個人的孤獨連自由都不是了
    一個人的時候總想著要脫單,要告別單身生活,看看周圍的情侶們都成雙成對的漫步在大街上的時候,你會想,要是我身邊也有一個陪伴我的人該有多好!於是開始了瘋狂的相親,相完這個換那個,總找不到一個適合你定的,平時還好,一旦遇到突發事件或是生病的時候,你總會想身邊有人幫我分擔一下,照顧一下我該有多好!一個人雖然孤獨,但是她是自由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出去散散心,一個人,一個行李箱就可以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 一個人的旅行不只是孤獨
    但是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一個人去旅行,有的人可能覺得一個人的旅行太過孤獨了,因為一路上都只是跟自己作伴,沒有一個人能夠跟自己說話。而且他們認為一個人的旅行,其實是真的特別沒有意思的,旅行本來就是要跟自己的朋友或者是跟自己的家人一起的,這樣子才能夠收穫更多的快樂。
  • 一個人孤獨心累的說說,傷感落寞,說多了都是眼淚!
    五、沒人掐掉你手中的煙,沒人給你一個家,沒人替你擋掉手中的酒,說白了,除了孤獨和酒你什麼都沒有。六、大概一個人久了,可以忍受的孤獨指數也在不斷增加。那些過去以為兩個人一起完成才最浪漫的事,慢慢的我都自己去實現了。
  • 千萬不要一個人旅行,否則你會發現太爽了
    ,不需要顧慮別人的感受說走就走即可路途中你甚至可以不用規劃目的地只要跟隨自己內心就行很多人喜歡結伴而行覺得路途中有人作伴不會孤獨但其實自己出來一點也不會無聊因為想看的風景太多哪裡有時間管得了其他的03都說檢驗兩個人合不合拍一起去旅次遊就知道了身邊有太多在旅行途中而分手的例子其中一個女生和男友談了2年
  • 一人烤肉、一人卡拉OK,日本的孤獨經濟到底有多發達?
    (圖自@毛丹青) 圖中,顧客的座位兩邊都有隔板擋著,只留下剛好坐一個人的空間。在這裡吃飯,無論有多少個人在和你一起吃壽司,都完全打擾不到你。不只是這裡的迴轉壽司,還有其他的一人火鍋,一人拉麵,一人學生食堂,一人咖啡,一人卡拉OK……日本的「一人文化」衍生出的「一人經濟」,或者可以稱「孤獨經濟」,已經成為島國逐漸普及的業態。 日本的大東文化大學,從12年起就開始在食堂設置單人座位。
  • 尼採:孤獨是每個人的宿命,也是一個人的狂歡,但你要知道這一點
    很多表面上善於社交,朋友很多的人或許在一個人的夜裡也會孤獨的流眼淚,有一種孤獨是別人無法理解,無法治癒的,所以大多數人選擇了自愈。記得作家三木清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孤獨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個人裡面而在許多人中間。
  • 獨居的世界:一個人孤獨嗎?我來分享那些年的生活
    孤獨的人再多,還是會有成功的親密關係被羨慕和渴望。如果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孤獨,有存在的必要麼?你們把人性看得太簡單了。我經歷是一個人過年,那會兒在外面打工租的房子是一個大院子裡的一間。聽到別人一家子熱熱鬧鬧的看著春節晚會吃著年夜飯,我一個人在房間裡哭,不喜歡一個人。我覺得每個人都要有自己一個人的空間,大部分時間還是群居快樂。可能因為我是巨蟹座戀家。
  • 我一個人吃飯蹦迪唱K結婚「孤獨經濟」下的商業變局
    在這裡吃飯,無論有多少個人在和你一起吃壽司,都完全打擾不到你。 這種「一人」文化在日本已經流行很久了。其衍生出的「一人經濟」,或者可以稱「孤獨經濟」,已經成為島國逐漸普及的業態。 1、一人學生食堂 日本的大東文化大學,從2012年起就開始在食堂設置單人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