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作戰,有人叫囂:「200名印度兵就等於2000名中國兵」,準將...

2020-12-11 陳冠任

(陳冠任原創,發表於百家號,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洗稿、複製和抓取)

1962年,印軍開進加勒邁河谷,步步圍逼中國邊防哨所,入侵中國領土。但是,中國政府保持最大的克制和忍讓,命令邊防部隊在印軍進攻時,50米以外距離不開槍,即使在50米內被迫還擊時也不反擊、不追擊;包圍入侵印軍時,要網開一面。如其撤退,不阻不追。後來又規定,如果入侵印軍向邊防部隊發起進攻,首先提出警告,勸其撤退,一次不聽,可以兩次三次,以至多次警告;只有印軍進攻至陣地前50米以內,不自衛還擊則無法生存時,始準實施自衛;入侵印軍如撤退,不許阻擊、追擊。

但是,印度的高官和將領卻把中國的善意理解為,在這場槍口對槍口的對峙中,中國終於在最後一秒鐘眨眼了,顯示了膽怯和軟弱。印度輿論界更是一派欣喜若狂,齊聲歡呼印度軍隊取得的「偉大勝利」,有的刊文說:中國軍隊在印摩小隊守軍前撤退,足以證明種度軍隊的強大和頑強。《閃電》周報主編則載文報導說;「從喀喇崑崙山口下開始,印度軍隊已在2500平方英裡的廣闊戰線上全面向東推進,而且建立6個以上的新哨所」,甚至趾高氣揚地把印軍侵略中國領土的行為說成是「奇蹟」,是「雄圖大略」,是尼赫魯制定的「拿破崙式的大膽規劃所取得的獨一無二的勝利」。《印度斯坦報》更是口氣大得不得了,不知天高地厚地疾呼:「還要等多久,忍辱多久,印度才會為它的尊嚴而戰鬥呢?」

8月,在印度人民院的辯論中,一位議員更是忘乎所以,大聲喊道:

「200名印度兵就等於2000名中國兵。為什麼我們要怕他們?為什麼我們不能把他們攆回去?」他還叫囂:「只要尼赫魯先生一聲令下,半年之內就可以有400萬訓練有素的印度軍隊開往喜馬拉雅山,把中國軍隊全部攆走!」

由於印軍繼續執行「前進政策」,侵入中國領土,迫使中國邊防部隊不得不開始還擊。戰爭的結局,已經不用說了——以印軍的慘敗而告終。而「200名印度兵就等於2000名中國兵」——這以一敵十的牛皮又是如何破滅的呢?僅舉一例子:

1962年11月的一天,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準將帶著一幫旅部的軍官和幾個排的士兵,在德讓宗—打攏宗之間普冬西北4分裡的山間小路上,準備趕往一個部隊指揮作戰。結果,同中國邊防部隊2連的1個排迎面相撞。

6班長潘安壽帶著兩名戰士走在最前面,一抬頭,突然發現小路對面走來4名印軍時,雙方已相距已不到10米。潘安壽三人迅速散開,撲倒在路邊草叢中,用半生不熟的印地語戰場喊話:「趕快投降,繳槍不殺!」

但回答他們的卻是一挺加拿大制輕機槍猛烈射擊。

「打!」潘安壽喊道,三人同時開火還擊了,前面的4名印軍當即被擊斃,後面的印軍嚇得掉頭就往回跑。

解放軍這個排立即展開追擊,一直攆到坦加帕尼河上的普冬橋,才將他們全部殲滅。

這次遭遇戰,共擊斃印軍官兵33人,俘虜25人。事後一名被俘的印軍軍官供認,在最先被擊斃的4人中,有一人是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準將。中國士兵於是沿小路往回找,果然在路邊草叢找到一具屍體,並在身上發現了貼有霍希爾·辛格照片的軍官身份證,兩個印度陸軍準將的領章、臂章和1個帽徽。他們用自己隨身攜帶的軍用毛毯,將霍希爾·辛格他的屍體裹好,埋葬在普冬橋北約20米的地方,還按正式的軍禮為這位印軍準將舉行了葬禮,在墓前立了木牌,註明他的姓名、軍銜和身份。

這就是「200名印度兵就等於2000名中國兵」大牛皮的真相——一個印軍準將四人不敵中國三個小兵。

戰後,印度方面還嘴硬,死不承認,硬說霍希爾·辛格不是戰死,而是在向中國士兵投降時被槍殺的。有趣乎?

歷史不會重複,但總有驚人的相似。在這次印軍再一次入侵中國領土時,前幾日一些印度人不顧中國的警告宣稱:「2017年的印度已經和1962年的印度不一樣了。」——此言是否與1962年那位印度議員一樣的狂妄無知呢?

中國網友的回答是:「印度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但解放軍依然是那支解放軍。」

相關焦點

  • 打遍歐亞勁旅的印度軍隊,1個月被我軍殲滅6個旅,消滅4383人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中印戰爭的根本原因是英國殖民者入侵中國西藏和新疆引起的。印度獨立後,以英國繼承人自居,因此對中國西藏南部生出了野心,妄想侵佔中國領土。
  • 世界兵王除中國兵,就是廓爾喀兵
    廓爾喀兵廓爾喀人,是作為外國人對尼泊爾全體居民的統稱。廓爾喀這部落的起源於十四世紀的北印度月亮族契託爾王朝,這個部落相信自己是月亮所生的。,由此廓爾喀兵寧死不屈和驍勇善戰的精神得到了英國人的敬佩。廓爾喀兵人廓爾喀僱傭軍無限忠誠地為英國效勞,他們毫不留情地鎮壓反對英國殖民者的亞洲同胞,過去200年間,廓爾喀戰士隨僱主徵戰於世界各地。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的交鋒。
  • 中印邊境突然傳出一聲巨響,印度收到一個噩耗:3名印軍當場死亡
    據環球網援引印度媒體「DefenceXP」網站12月22日報導稱,一輛載有印度軍人和平民的印度軍車12月21日在中印邊境附近地區墜入峽谷,車輛摔成鐵餅,車上3名印度軍人當場死亡。印度警官做出回應據一名印度警官向媒體披露信息可以得知,此次印度墜車事故的發生地點距離乃堆拉山口約17英裡(約合27.4公裡),失事車輛從積雪覆蓋的路面上滑出並墜入山谷。車上的3名印軍士兵和1名軍人的兒子當場死亡,此外還有1名士兵在事故中受傷。
  •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印度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南邊疆安穩了數十年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
  • 12月23日中印邊境軍情報告!印度徵兵1萬人,新組建7個營
    不久前,趨於平靜的中印邊境局勢再次被印度打破。為了示強,印軍不顧國內疫情以及民眾遊行,甚至也不顧捉襟見肘的軍費,連續做了一系列的事:首先是印度軍方準備調整130萬名印軍的部署試圖轉變為兩線作戰。據印媒《今日新聞時報》報導,為了應對目前的中印邊境緊張形勢,印度軍方準備調整130萬名印軍的部署,試圖將其部分戰鬥部署轉變為雙重任務,以便更好地適應中印和印巴雙線作戰的可能。這次,印軍調整軍事部署,至少透露出兩個重大信號:一是中印邊境對峙不可能在短期內結束,所以印度要繼續做好長期鬥爭的準備;另一個信號便是極有可能繼續向中印邊界地區增兵。果然,被我們猜中了。
  • 中印邊境衝突印軍死亡升至20人!2020中印邊境肢體衝突事件始末...
    北京時間昨天深夜,印度軍方表示,又有17名在加勒萬河谷肢體衝突中受傷的印度軍人由於暴露在零度以下的高海拔地區死亡,印度軍人的死亡人數從3名增加至20名。這件事引起印度輿論的強烈反響。看到消息後,老胡在深夜連發兩條推特,內容分別是:第一條:「這肯定不是我這樣的中國人希望聽到的消息。
  • 中印邊境重大考驗來臨之際,印度外長又透露談判風聲,信號不簡單
    寒冬將至,在中印邊境,那裡冬天的極寒、強風、缺氧的氣候條件對每名士兵都是考驗,而正是這場重大考驗來臨之際,近日,印度外長又透露談判風聲,信號不簡單。當地時間12月2日,《印度教徒報》消息稱,印度外長蘇傑生日前在接受該媒體採訪時表示,印度與中方的談判正在進行中,並且他還暗示了中印邊境問題談判可能會持續數年。據了解,蘇傑生在採訪中談及中印邊境衝突相關話題時稱,有一些複雜的問題需要時間來解決,但拒絕透露更多細節。
  • 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為何急著要遷都?
    印度在邊境上對中國領土步步蠶食、侵佔,中國外交部邊向印方提出過多次交涉、抗議,但由於中國堅持通過和平談判解決有爭議的邊界的方針,所以,從1951年到1958年間,中印邊境地區基本上是平靜的。當時美國對於印度是絕對的援助態度,從印度獨立到1959年,美國一共援助了17億美元,而在其後的四年,美國援助總數是40億美元。
  • 中印戰爭毛澤東:不能讓我背著賣國賊的罪名去見祖先
    當時國內自然災害剛結束,臺灣在東南沿海叫囂要反攻大陸。國際上,中蘇開始交惡,蘇聯、美國兩個超級大國都站在印度一邊,英國自不別說是在印度一邊;印度作為不結盟運動領導人,第三世界國家都站在印度那邊。中國是經濟、政治上都成問題。軍事上,本來原不準備列印,只是印度太氣人。所以,毛澤東說,印度搞我們那麼多年了,我們也該搞他一下。我理解只不過是要教訓一下而已。那時,毛澤東等人從來就未在乎過什麼「中國威脅論」。
  • 印度外長暗示中印邊境對峙談判可能需數年,稱「有些複雜問題需要...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金珊月】「第八輪中印軍長級會談尚無突破,新一輪會談時間遙遙無期,約5萬名印度士兵駐守在與中國對峙的邊界實控線沿線,而那裡冬天的極寒、強風、缺氧的氣候條件對每名士兵都是考驗」,《印度快報》3日在一篇報導中如此形容「拉達克東部」地區的對峙現狀。
  • 中印衝突最新消息!西藏軍區某旅執行「1號作戰方案」 新裝備曝光
    在中印邊境衝突持續之際,9月10日,中國外長王毅和印度外長蘇傑生在莫斯科舉行了會晤。會晤結束之後,中印兩國外交部發表一份聯合聲明。聲明稱,兩國外長坦誠和建設性地討論了中印邊境形勢發展及中印關係,雙方達成五點共識。
  • 資料:中印邊界爭端介紹
    但習慣於按西方國際法和國際慣例思維的尼赫魯拒絕了中國這一巨大讓步性的方案,繼續推行「前進政策」。忍無可忍的中國政府被迫進行自衛反擊。 [編輯本段]三、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1962年10月,印軍開始實施將中國軍隊清除出去的作戰計劃,即「裡窩那計劃」。
  • 印度正在走1962年老路?中印西段鮮為人知的班公洛拔點作戰
    殊不知,58年前就在對峙地區爆發了一場鮮為人知的拔點作戰,中國軍方所稱「神炮山」之名極有可能就來自這次戰鬥。根據「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史編寫組」編寫、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史(內部本)》披露,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爆發前,印度在中印邊境西段建立了120個哨卡,其中43個哨卡位於實控線中國一側,中國的哨卡則僅有57個。
  • 中印邊境軍力:印度陸軍人數佔優 我投送能力強
    第33軍駐地在西裡古裡,被視為印度對華軍事準備的「第二梯隊」,下轄3個山地師和一個炮兵旅,其主力第17山地師駐地距離中印邊境乃堆拉山口近40公裡。第15軍主要負責中印邊境西段對華作戰,下轄第19山地師、第3山地師和炮兵第3旅,直接威脅中巴戰略通道喀喇崑崙公路。
  • 中國優待俘虜,印度抓華僑當戰俘:當年印度是如何恩將仇報的
    今日根據媒體報導,因為印度方面主動越界挑釁,中印在邊境地區發生了衝突。根據我國的公開報導,在衝突之後我軍不僅對受傷戰俘提供了緊急救治,還釋放了10名戰俘。這不僅反映出我國的大國風範,更延續了中國對地方被俘人員的一貫人道主義態度。
  • 中印舉行邊界問題會晤 雙方表示保持邊境安寧
    雙方商定下一次特別代表會晤將在中國舉行。  又訊 (記者李明波) 中印邊界問題成為了近期輿論關注的熱點。中印邊界全長約2000公裡,分為東、中、西三段。雙方爭議地區面積共約125000平方公裡,其中東段約90000平方公裡,中段約2000平方公裡,西段約33000平方公裡。  中國政府一直認為,中印邊界從沒有正式劃分過,但歷史上早就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線。
  • 中印邊境突然傳來最新消息,中方拉響危急警報,印度終於明確回復
    當地時間1月8日凌晨,中國邊防部隊1名士兵因天黑、地形複雜等原因,在中印邊境地區走失。事件發生後,中方第一時間同印度有關方面通報相關情況,並表示希望印度能夠協助展開救援工作。1個小時之後,印方給出了明確回復,聲稱已經找到了這名走失的中國士兵,並表示將在請示上級後歸還移交中方。
  • 中印衝突最新消息!印度奪取中國一重要軍事哨所 500名中國士兵試圖...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據英國電訊報周一(8月31日)報導,印度軍隊奪取了一個重要的中國軍事哨所。此前,印度軍隊據稱擊退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進一步佔領有爭議的拉達克邊境地區印度領土的企圖。
  • 印度政客叫囂「15分鐘內將中國從邊境擊退100公裡」
    同日他還借中印邊境緊張抨擊莫迪,並叫囂,如果國大黨執政,印度安全部隊會在15分鐘內將中國從邊境擊退100公裡。據《今日印度》6日報導,拉胡爾此前在旁遮普邦參加反對政府農業法案的拖拉機抗議活動期間,曾使用坐墊坐在一輛拖拉機上,而這引來了印人黨政客的批評。莫迪政府的民航部長普裡稱,「國大黨發起的『抗議』是一場政治性抗議,參加的都是那些既得利益被農業法案傷害的人。
  • 中國軍隊對印度軍隊有多藐視?看70年中印雙方邊境駐軍數量變化
    ,然而印度臥薪嘗膽,消耗大量資源在邊境線上建立了世界最龐大的山地部隊後,中國還是沒把印度當回事,這種心理落差是十分痛苦的,本文梳理一下70年中印邊境線上的雙方軍事力量變化,看看印度軍隊有多麼重視中國,而中國軍隊有多麼輕視印度,  一:第一時期的中印邊境線軍事力量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