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招撫臺灣與設置澎湖巡檢司

2020-12-12 中國臺灣網

元代招撫臺灣與設置澎湖巡檢司

時間:2002-06-05 14:33   來源:

  元代臺灣稱為「留求」,或者「琉球」。元初積極經略海外,曾派兵南徵安南、佔城和爪哇,兩次東徵日本,對於近在咫尺的臺灣,自然不能無意,故有兩次招撫臺灣之舉。據《元史》留求傳記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冬十月,元世祖派遣楊祥、吳志鬥、阮鑑等一行,攜帶詔書,出使招諭留求。次年春夏之交,他們自澎湖出發,遇到一個「山長而低者」的地方,派人登岸察看,因言語不曉,被殺死三人,遂無功而還。對於此行,他們內部意見分歧,楊祥以為到了留求,要求阮鑑、吳志鬥出具「已到留求文字」,而二人則不同意。就事理推斷,此行既從澎湖出發,到達海上「山長而低者」的地方,這裡的人不曉語言,自是番人居住的地方,因而可能是臺灣西海岸的某個地點。這個「山長而低者」的地方,不可能是澎湖群島的某個島嶼,因為澎湖群島僅有漢民,而無番人。

  元成宗元貞三年(1279年),即大德元年,福建行省平章政事高興上奏說,今行省由福州徒治泉州,離留求很近,可隨時偵察消息,斟酌招降或討伐,不必調動他處兵力,願意就近一試。九月間,高興派遣張浩、張進赴留求國,生擒130餘人而還。第二年正月,又將所俘留求人放回,要他們效順,但無下文。

  元代兩次招撫臺灣沒有結果,但在澎湖卻有建置,設立了巡檢司,隸屬於泉州府同安縣。這是大陸政府在澎湖建立正式政權機構的開始。元代澎湖巡檢司設置於何時?目前學者有不同意見,尚無定論。據元人汪大淵的《島夷志略》說:「至元間,立巡檢司。」但元代有兩次「至元」年號,一為元世祖的「至元」(1264—1294年),一為元順帝的「至元」(1335—1340年)。《島夷志略》所謂的「至元」,是指哪次「至元」而言?清代所修的臺灣地方志,大都指出元代澎湖巡檢司設於元朝末年。如範鹹的《重修臺灣府志》說:「至元末,置巡司。」謝金鑾的《續修臺灣縣誌》說:「元之末,於澎湖設巡檢司,以隸同安。」魯鼎梅主修的《重修臺灣縣誌》說:「元末置巡檢司於澎湖。」林豪原纂、薛紹元刪補的《澎湖廳志》說:「元末置巡司,屬同安縣兼轄。」清人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福建「澎湖嶼」條也說:「至元末,置巡司於此。」若參照這些記載來看,《島夷志略》所謂的「至元」,應是指元順帝的「至元」而言,順帝的「至元」自是元末了。 元末順帝年間,汪大淵兩次附搭海船,到南洋一帶遊歷數年,在至正九年(1349年),就其親所見聞,寫成《島夷志略》一書。書中記述「琉球」說,特產有沙金、黃豆、黍子、硫黃、黃蠟、鹿、豹、麂皮等。而「貿易之貨」,有「處州磁器」之類,「海外諸國蓋由此始」,可見當時臺灣與大陸之間已有貿易聯繫,大陸往來各國的商舶時常經過臺灣。汪大淵曾登上極高峻的峙山,觀海潮,望日出。其所登的峙山為今日臺灣何山,諸家說法不一,總之是臺灣西海岸的某山。書中又記述「彭湖」說,「島分三十有六」,「泉人結茅為屋居之」,人多長壽,男女皆著布衣,地產胡麻、綠豆、山羊數萬成群。觀此光景,泉州人移居澎湖已經不少。

編輯:system

相關焦點

  • 元朝設巡檢司 與徵日本無關 元世祖手下的臺灣
    可見,元朝在那湖設巡檢司。必然發生在1349年之前。怎麼還能去澎湖設巡檢司呢?二、設巡檢司與徵日本無關元朝在澎湖設巡槍司與元世祖兩次派兵侵伐日本,為風馬牛不相及之事。過去,有的學者之所以把設巡檢司與元世祖派遣元軍侵伐日本之事相聯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誤認為仗口元軍到過臺灣、澎湖。如說:
  • 巡檢司設立和宋元對臺的管轄
    巡檢司設立和宋元對臺的管轄 時間:2001-04-10 17:24   來源:   唐宋以來,大陸因屢受戰爭的禍亂,百姓流離失所。尤其是宋朝南渡,政府偏安江南,沿海百姓渡海求生的人越來越多。
  • 元朝時的澎湖 設立巡檢司 不可能晚至1360年
    今天就來說說元朝在澎湖設立巡檢司的這一段歷史,希望大家會喜歡!榮孟源榮孟源先生的《澎湖設巡檢司的時間》,首先排除元末說,提出設巡檢司應在世祖至元末的意見。1980年,孔立先生發表《元置澎湖巡檢司考》,又對澎湖應隸屬晉江縣、設巡檢司的時間應在世祖至元末年,作了進一步的論證.但這個問題並未完全解決,故有繼續探討之必要。
  • 平潭巡檢司村鉤沉
    據《平潭縣誌·山川志》載:「大方山,在芬尾區……山周圍六七裡三面環海,登高而望,東指臺灣,南極澎湖,隱隱在目。塘、草嶼可一葦航之⒂。西北與南澳、北海二區交界。山上有一片瓦、仙人井諸勝。玉堂寺、漁鹽囤積所即在山麓。下有民居三,西南曰過壟村,東北曰大估樓村,北曰巡檢司村。」此史料明確芬尾附近為當時平潭要津,又漁鹽囤積所與巡檢司村近臨。概可斷言,此地曾設置巡檢司,才配套漁鹽囤積所。
  • 中國臺灣——澎湖列島
    澎湖列島居臺灣海峽的中樞,扼亞洲東部的海運要衝,被稱為「東南鎖匙」。歷史澎湖古名「島夷」、「方壺」、「西瀛」、「亶州」、「平湖」。最早在四千五百年前即有人居,當時可能是前往澎湖一帶從事漁撈活動的短期居民。九到十世紀時(約在唐朝中期以後),開始有漢族人定居。
  • 宋元時期福建漢人即開發澎湖,為何澎湖會比臺灣早開發500年?
    古代中國的基層單位都是縣,可澎湖地緣特殊,它是一個島,普通的縣衙門管這裡不現實,所以澎湖需要其它機構,於是元朝便設立了著名的澎湖寨巡檢司,這是臺灣地區首次出現中原王朝的官方統治機構!什麼是巡檢司呢?這個衙門的規格很低,巡檢司源於五代後唐莊宗時期,兩宋與金朝普及,在元明清時代為縣級衙門底下的基層組織。
  • 木瀆巡檢司吃糧不管事
    宋代時,巡檢開始職官化,出現了巡檢司機構,如巡檢、都巡檢使、同巡檢使、捉賊巡檢、駐泊巡檢等,因其名號不同而功能不相同,設置於不同層級,具有準軍事組織性質,在地方上組織、訓練民兵、防禦,有時還能參加局部戰鬥。顧炎武《日知錄》說:「……巡檢,即古之遊徼也。」蘇州地區的巡檢司的設置始於宋代,集中於太湖沿岸與重要塘浦的出海口。
  • 歷史上的四次收復臺灣
    1602年:沈有容揮師入臺殲倭寇 南宋孝宗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派駐舟船水師,警戒臺灣、澎湖地區水域陸地,這是我中央政府首次在臺、澎駐軍。元朝建立後,元世祖忽必烈於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設巡檢司於澎湖,隸屬福建省同安府,臺、澎地區開始有地方行政機構,行使賦稅等統治權。
  • 澎湖駐軍與市舶司的設立
    澎湖駐軍與市舶司的設立 時間:2003-01-16 14:14   來源:   唐、五代以來,中原地區戰亂不斷,人民大批向南遷移到東南地區尤其是福建。而東南地區的開發、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又反過來進一步吸收北方人民南移。
  • 為什麼澎湖被施琅攻下後,鄭克爽就直接投降了?
    清廷也沒閒著,又玩起了大棒加胡蘿蔔的戰術,派人招撫,在強大的壓力之下,鄭氏勢力最終決定向清朝投降。施琅在一年之內,就完成了康熙交給他的統一臺灣的任務。為何鄭氏集團那麼容易就投降了呢?除了鄭克爽年幼、清廷勢大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澎湖丟了。 晚風輕拂著澎湖灣,白浪逐沙灘……潘安邦的那首傳遍大江南北的《外婆的澎湖灣》,讓人每每唱起來都是滿滿的幸福回憶。
  • 中國第四次收復臺灣
    公元1280-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要求日本鎌倉幕府朝貢,因被拒絕,於是出兵徵討日本,途經流求、澎湖。元世祖遠徵日本因風失敗,迂迴臺灣,道經澎湖設治澎湖,繼而進取臺灣,為徵日本做準備。
  • 荷蘭人為什麼能夠佔據臺灣,課本上沒有說的
    在三國時期稱臺灣為夷州,且東吳與其交流非常頻繁,進入隋唐時期,稱之為流求,為進一步加強對臺灣的治理,元代設置澎湖巡檢司,而在進入明代後基本沿用元代管理方式,設置澎湖巡檢司。在新航路開闢之後,稱為「海上馬車夫」的荷蘭開始與明朝接觸,而臺灣由於地理位置的便利性,荷蘭開始對臺灣動起了腦筋。
  • 澎湖曾是同安的轄地
    本報訊 (記者 邱寶暉通訊員葉文彬)昨日,記者從同安區有關部門了解到,同安、澎湖兩地的歷史淵源頗為長遠,並可追溯到元代以前。據悉,同安還是澎湖居民的祖籍地之一,歷史上兩地交往密切,商貿往來頻繁,還有著極為密切的血緣關係。
  • 即墨丁字灣外口有個栲栳島,古代曾在此設立過巡檢司
    因為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明清時期,即墨縣都在這裡設立過一個叫做「栲栳島巡檢司」的機構,加強管理。在很多史料當中,都會見到關於這一機構的記載。如《讀史方輿紀要》載:「栲栳島,(即墨)縣東北九十裡。有寨城,置巡司戍守。」從字面上看,「栲栳島巡檢司」這個名稱很是威風。那麼,它到底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呢?
  • 臺灣是如何納入到中國版圖的?清朝的貢獻不可磨滅
    大業三年(607年)大業四年,楊廣兩次派遣朱寬到流求招撫,但是均被拒絕。於是,楊廣在610年派遣陳稜、張鎮州率兵萬人登陸流求,殺其首領歡斯渴刺兜,俘虜了幾千人而離去。從這裡可以看出,隋煬帝也試圖將臺灣納入版圖,但是隋煬帝只希望臺灣臣服,並沒有在島上實行管轄的意思。因此,隋朝軍隊在島上劫掠後就走了。
  • 寶島臺灣歷史上的幾件大事
    作者:宗魯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還在很古的時候,臺灣和祖國大陸 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就有種種的聯繫。這些聯繫在三國以後更多。「但得夷洲數千人還 要者如下:林惠祥《臺灣番族之原始文化》記載,孫權這次「遠規夷洲」,「軍行經歲」, 模很大,前後歷時一年之久。上述夷洲就是臺灣。這是大陸與臺灣的第一次 據《古今圖書集成》載,「臺灣之北(實誤,應為西南)日澎湖,二島相連, 大規模的人事往來。 互為唇齒,在宋時編戶甚」。
  • 巡檢司制度與明代基層社會控制
    此後的至正乙巳年和至正丁未年,在朱元璋統治區內都設置了數目不等的巡檢司,如嶽州府屬華容縣明山古樓巡檢司、黃家穴巡檢司,武昌府屬江夏縣金口鎮巡檢司、鯰魚口巡檢司,黃州府屬黃梅縣清江鎮巡檢司、新開鎮巡檢司,廣濟縣馬口鎮巡檢司,江西九江府彭澤縣馬當鎮巡檢司等。
  • 臺灣是如何納入中國版圖的?清朝的貢獻不可磨滅
    三國東吳發現臺灣臺灣和大陸發生的第二次有文獻記載的聯繫是在隋朝,當時臺灣被稱為「流求」。大業三年(607年)大業四年,楊廣兩次派遣朱寬到流求招撫,但是均被拒絕。元朝兩次招撫臺灣都宣告失敗。但是元朝卻正式在澎湖列島設立了機構。在元朝末年,元朝正式在澎湖列島設立了「澎湖巡檢司」。明朝建立了後,又繼承了澎湖巡檢司的設置。
  • 臺灣海峽中部的澎湖列島(一)
    臺灣海峽中部的澎湖列島(一) 時間:2001-04-10 09:40   來源:   澎湖列島位於臺灣島西部的臺灣海峽中,是臺灣省最早開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