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彩收集者手冊》:烤冷麵雲、飛碟雲、妖雲……到底什麼雲

2020-12-25 中國搜索

3月10日,日本宮崎縣與鹿兒島交界的新燃嶽火山噴發時,噴出的濃煙在天空大量堆積,附近的居民發現在天空中形成了一隻飛撲起來的粉紅色小貓,不少網友還對拍攝下來的雲的輪廓發揮想像進行「藝術創作」:

年初,在廣東等地區也出現了「方形雲」,「博物雜誌」的官微為大家釋疑:「這是陰陽天,冷氣團和暖氣團交鋒對峙造成的。但是今天廣東的這個很少見,應該是一個氣團插入了另一個更大的氣團,形成一個夾角。」博物雜誌也找到了衛星雲圖證明廣東的確出現了這個云:

網友戲稱這是上帝在「烤冷麵」

博物雜誌找到的當天的衛星雲圖

此外,最近幾個月在麗江、泰安等地也出現了「飛碟雲」。

2018年3月,譯林出版社出版了《雲彩收集者手冊》,該書作者為(英國)加文·普雷特-平尼,譯者為王燕平、張超。

《雲彩收集者手冊》是著名氣象愛好者組織——賞雲協會的官方出版物,加文·普雷特-平尼為會長,有105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雲朵愛好者供圖。這本書裡呈現了46種雲彩和大氣光學現象,涵蓋了太空邊緣的神秘夜光雲,和我們周圍常見的、但我們「不知所云」的重重霧靄。這本手冊也教大家如何通過「觀雲象」知道何時需要帶傘,坐飛機時怎樣觀雲解悶以及如何在「How is the weather today」之後增加尬聊話題。

其實提到賞雲協會,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雲——糙面雲。這種雲並不多見,為數不多的幾次被拍攝和記錄到的糙面雲所具有的共同特徵為:雲底具顆粒狀團塊、極端粗糙;波狀結構極度扭曲成巨大、不規則的褶皺,在沒被叫成糙面雲之前,民間樸素兒親切地稱其為——妖雲。

妖雲本尊:

關於雲朵的命名,值得一提的是200多年前,路克·霍華德(Luke Howard)提出了以拉丁名對雲彩進行命名的系統。這和生物界「界門綱目科屬種」的「雙名法」命名模式非常相似,從此,雲彩這種無生命的物質形態也像動物一樣有了「種」和「屬」的概念,形成了一個系統分類認知體系。1896年,國際氣象委員會出版《國際雲圖》,此後,《國際雲圖》多次再版、完善,上一個版本是1987年發布的,直到這個版本裡,也沒有收錄「妖雲」。

直到2008年,經過兩年的內部辯論及分工研究工作,正是賞雲協會的愛好者們提議將「糙面雲」確立為一個雲的新類型,他們將請求提交到了世界氣象組織,希望獲得權威組織的認可。然後又過了很多年,直到2017年,世界氣象組織正式承認了他們提出的Asperatus(糙面雲),將它收錄在2017年「3.23世界氣象日」剛剛發布的最新一版《國際雲圖》當中在線發表。

《雲彩收集者手冊》的兩位譯者中,王燕平為北京天文館副研究員,業餘從事大氣現象攝影觀察記錄多年,張超供職於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國家天文》雜誌社,2014年,他們二人曾與王辰合著《雲與大氣現象》,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詳細介紹了雲彩分類體系。

2004年成立的賞雲協會現在在全世界有幾萬雲粉,《雲彩收集者手冊》主要是面向普通讀者,按主要的十個屬、七個雲種和變種、八個附屬雲和附屬特徵及若干大氣光學現象來分門別類介紹了四十六款雲,如果大家想了解100多種雲的全部和專業的知識,可以看《世界雲圖》和《中國雲圖》等。

《雲彩收集者手冊》中分「十種主要雲彩類型」「雲種和變種」「附屬雲和附屬特徵」「其他的雲」「雲的光學現象」五個大類,涵蓋了常見的積雲、積雨雲、層雲、捲雲,以及聽名字就很特別的輻輳狀雲、莢狀雲、雨幡洞雲、貝母雲、夜光雲、航跡雲等。

我們俗稱的「飛碟雲」其實學名為莢狀雲

《雲彩收集者手冊》中這樣介紹莢狀云:如果要評選「天空中最奇怪的雲」,莢狀雲將是這一比賽的獲勝者。它的名字來自拉丁語,意為「小扁豆」,因其非常獨特的凸透鏡狀外形而得名。它們通常看起來像飛碟。這種雲被命名的時候,大概還沒人想出哪個拉丁語詞彙的意思是「形狀像UFO(不明飛行物)」。

莢狀雲可見於低雲族、中雲族和高雲族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雲族的莢狀高積雲。無論在怎樣的高度上,它們通常都是由潮溼氣流越過上升地形(例如小山丘或山峰) 形成的。當這一區域的大氣比較穩定,空氣會向下發展出波狀運動,無形之中上升,並在背風處下沉。如果爬升且被冷卻的空氣足夠多,波峰位置就會出現莢狀雲。這些雲不像大多數雲那樣隨波逐流,而是會在最強的風中盤旋(只要空氣速度保持恆定)。它們在氣流中的位置相對固定,就像在急流當中位於巨石後面的那片穩定的水波。當氣流中的潮溼空氣被乾燥空氣分成一層一層的,就可能會出現堆疊形態,也就是著名的「一堆盤子」(pile d』assiettes,法語,意為「該你洗碗了」)。

晴空萬裡時常見到的和在日劇《戀空》中被賦予浪漫情懷的「航跡雲」,其實就是飛機排出來的廢氣與周圍環境空氣混合後,水汽凝結而成的特殊雲系,中國民間愛好者也親切地稱其為「飛機拉煙」。

較高緯度地區易形成的「貝母雲」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為本書寫的序言中談道:「其實我們大陸也有很多雲彩愛好者,他們共同分享各種奇特的雲彩照片,還致力於弄清它們的形成機制。幾年前,遇到不太明白的雲,我也曾試著去找一些書,然後我發現,介紹雲彩的圖書,主要是看雲識天氣或者是雲彩民諺之類的,系統介紹雲彩分類的中文科普圖鑑大多是臺灣朋友翻譯過來的。」由此也可知大陸在雲朵的科普書籍方面的一些不足。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春暖花開,一起去踏青收集雲彩吧!|《雲彩收集者手冊》書評
    《雲彩收集者手冊》就是賞雲協會的官方出版物,作者是賞雲協會的會長加文·普雷特-平尼,他是英國的知名記者、作家,畢業於牛津大學和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因為喜歡看雲和鑽研雲彩相關的知識,於2004年促進成立了賞雲協會。
  • 如何收集雲彩,英國賞雲協會給我們的創業啟示
    喜歡看雲捲雲舒的人很多,因此出現英國賞雲協會這樣的組織並不為奇。但有趣的是他們還發明了一套收集雲彩的方法,這方法又給我們一些創業上的啟示。英國賞雲協會的創立者是加文·普雷特–平尼(Gavin Pretor-Pinney),他畢業於牛津大學和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2004 年創立了英國賞雲協會。在賞雲協會的官方手冊雲彩收集者手冊中,加文介紹了如何收集雲彩。
  • 這是什麼特效?大理上空驚現魔幻「飛碟雲」!
    南非幾年前就曾出現一樣的場景,照片中那些詭異的碟形雲朵像UFO一樣懸浮在天空之中,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據悉,氣象學家將這種雲朵稱作「莢狀高積雲」。當劇烈而又溼潤的風吹過山峰或者山谷等不平的地形時,就會形成莢狀雲。風景如畫的開普敦周圍都是這種地形,咱們的大理也是蒼山環繞!
  • 觀雲愛好者成立雲彩鑑賞協會 收集奇異「浮雲」
    答:因為啊,因為神馬都比不上浮雲……  收集浮雲?   這種想法聽起來就很荒謬。浮雲只是大氣製造的幻影,它們轉瞬即逝,變化無窮,什麼都好像是,又其實什麼都不是。當然無法像蘋果一樣摘下放到冰箱裡。  不過,有一群人,卻真的把「神馬浮雲」當做事業來做呢。
  • 和「城市攝影隊」雲彩收集者,一起「雲賞雲」
    坐看武漢雲捲雲舒 拍攝/angelo 武漢的雲,這些天美得有些犯規了,是那種讓全城的人,一出門都會抬頭看天,會放下鬱悶,會驚嘆讚美,會拿出手機拍上幾張的美。
  • 校長薦書丨杭州市崇文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總校長俞國娣:做雲彩收集者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點擊視頻查看校長推薦書目《雲彩收集者手冊》加文·普萊特-平尼 著校長薦語:大家好!開學季,我給同學們推薦一本書《雲彩收集者手冊》,英國有一個組織叫「賞雲協會」,據說全球有4萬人加入其中。這本書的作者加文·普萊特-平尼就是該協會的會長,他是英國的知名記者,畢業於牛津大學。他喜歡看雲,他還喜歡研究雲彩的相關知識。在這段居家抗疫的時間裡,我們一定會仰望天空,晚上看星星,白天看雲彩。遼闊的天空這些飄忽不定、變幻無窮的雲彩,給了我們遐想和希望。
  • 你看雲的樣子真美
    如果按古怪程度給全球的興趣社團排個名,英國人加文·普雷特·平尼創立的賞雲協會可能會上榜。這個協會擁有4萬個會員,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他們都對同一件看似荒謬的事兒無比著迷——收集雲彩。    這種藏品不能被夾進集郵冊等著升值,不能被擺進櫥櫃向人炫耀,也不能在收藏者之間交換。
  • 今日立夏,有幾朵雲彩來和我們聊聊天
    我們誰都會遇到過幾朵或幾片讓人驚嘆「真好看」的雲彩,也難免會被陰沉沉馬上要下雨的黑雲嚇得往家裡跑。但云彩分多少種,各有什麼不同,你能說清楚嗎?——哈哈,不能也沒關係,還可以猜一猜。管狀雲也被稱為「漏鬥雲」,它也會是龍捲風的胚胎。當你在收集雲彩的過程中遇到它時,記得保持距離,免得萬一管狀雲想在自己的飛行碎屑收集物中增加一枚觀雲者。
  • 你看到過的最好看的雲彩長什麼樣?
    像雲彩這樣瞬息萬變、飄來飄去的東西,我們怎麼能收集呢?毫無疑問,它們幾乎就跟任何其他物品一樣難以收集。雲朵遵循著大氣層變幻莫測的法則,形成於穩定的氣流中,而雲的形態卻總是在發生著變化。在某一刻,它們進入到波動氣流中並擴散開來;下一刻,它們又被撕扯成碎片。在某一刻,它們高高聳立,築成有著陰森雲底的黑色雲塔;下一刻,烏雲消散,化作精緻的半透明排骨雲。
  • 雲照村:離雲彩最近的地方
    遊客合影  「錦屏縣離雲彩最近的地方,是偶裡鄉雲照村,山高水高的雲照茶場出產優質的好茶。」讓我們一起走進令人嚮往的寧靜的世外桃源。  雲照村位於偶裡鄉東南部。雲照村原名苗皂,全村共285戶,1302人,村管轄面積9平方公裡,耕地面積1234畝,基本農田面積964畝,林地面積964畝。  雲照茶場地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上,群山上遍布著鬱鬱蔥蔥綠色茶葉,隨著海拔的變化,茶葉的形態和顏色也不斷變化著。寧靜的茶葉依稀映照出天光雲影。靜坐在空曠的茶葉地裡,內心所有的焦慮和不安仿佛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 北京的哪些你不知道的奇景,粉色棉花糖的雲,你想吃嗎?
    一、飛碟雲。小半看到網上流傳的圖片,一團粉色的「棉花糖」,頓時心裡甜化了,原來真的有以前老師造的句子那樣的雲(「天空中的雲像棉花糖」)。12月19日清晨,北京的天空出現形似飛碟的雲團,難得的景光引的人們爭先拍照,記錄下這一難得的瞬間。小半看到了網上的高清圖片以及視頻。
  • 一朵雲能有多少種模樣?在這裡,每一朵雲都有自己的故事
    「在雲間」社群的創立者名叫盧滄龍,今年30歲的他其實是浙江麗水人,畢業於浙江大學光學工程專業,之後就去了北京。▲雲屬:碎積雲 捕雲者:瑜公瑾 地點:北京盧滄龍說,正式收集雲彩應該是從 2015 年開始。
  • 不愧是雲彩之南,突如其來的大理飛碟雲,朋友圈再次被刷屏
    不愧是雲彩之南,突如其來的大理飛碟雲,朋友圈再次被刷屏 攝影:行色實際旅行11月9日晚,一條如紅色彩帶的雲從下關呈弧形狀般橫跨蒼山一直到上關,然後在上關形成螺旋飛碟抵近洱海,非常壯觀。其實大理雲每天都在變化
  • 你看到過的最好看的雲彩長什麼樣?
    像雲彩這樣瞬息萬變、飄來飄去的東西,我們怎麼能收集呢?毫無疑問,它們幾乎就跟任何其他物品一樣難以收集。雲朵遵循著大氣層變幻莫測的法則,形成於穩定的氣流中,而雲的形態卻總是在發生著變化。在某一刻,它們進入到波動氣流中並擴散開來;下一刻,它們又被撕扯成碎片。在某一刻,它們高高聳立,築成有著陰森雲底的黑色雲塔;下一刻,烏雲消散,化作精緻的半透明排骨雲。
  • 你猜,一朵雲等於幾頭大象的重量?
    小時候,我覺得所有雲都是熊的形狀,別問我為什麼。但我妹妹看見過兔子狀、小孩狀、火箭狀,還有賽車形狀的雲朵。這些巨型的棉花糖在她的眼中擁有千奇百怪的形狀。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凝視天空的時候,看著雲捲雲舒、變幻莫測。但大家眼中的雲好像都不太一樣,而且隨著時間流逝,雲也不斷在變——形狀改變,移動,甚至消失。
  • 地震雲是如何產生的?是什麼形態的雲彩?地震跟月亮有什麼關聯?
    舉報   日本九州大學真鍋大黨認為:由於地震之前地熱的增高,加熱空氣,使之上升擴散到同溫層,在1000米高空形成細長的稻草繩狀的雲帶
  • 到底什麼是雲閃付?
    最近好多卡友問小編,雲閃付0.38費率到底應該怎麼操作。今天小編給大家普及一下基礎入門知識,到底如何進行雲閃付刷卡操作。什麼是雲閃付銀聯雲閃付是銀聯專為移動網際網路打造的統一品牌,圍繞雲閃付,銀聯建立了完整的產品體系,為四方模式生態系統下的發卡、收單、商戶以及持卡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2017年12月11日,中國銀聯攜手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等產業各方共同發布銀行業統一APP/雲閃付。
  • 賞雲時代,李謙謙教你如何畫雲彩
    不知道如何創作雲彩?從臨摹到創作,李謙謙教你如何畫雲彩。李謙謙 故鄉的雲你是我天邊最美的雲彩,讓我用心把你留下來如何畫雲?雲是最難畫的。雲由水蒸氣組成,虛幻而縹緲,沒有結構、輪廓……跟隨名家學畫雲吧!評論家稱,李謙謙的雲,是她生命主觀的最高呈現。只有對雲有某種獨特的感受才可能把雲畫至如此境界。李謙謙痴迷於天空風景,痴迷於雲的多姿多彩、遊移不定和變幻莫測。
  • 你猜,一朵雲等於幾頭大象的重量?
    其中有位最知名的會員——蓋文·普雷特-皮尼正是《雲彩收集者手冊》一書的作者,同時也是雲朵鑑賞大會的創始人。 他在著作中提到觀察雲並非如大眾認為的那般無聊或無用,並且指出天空中各種雲的不同類別:捲雲、層雲和恐怖的積雨雲(也叫雷暴雲,積雨雲濃而厚,雲體龐大如高聳的山嶽。積雨雲出現時常有雷暴、陣雨,甚至會伴有龍捲風)。
  • 天上是什麼雲?雲的三族十屬
    小編在去年到友校上暑校的時候被計算機學院的同學指著天上的雲問:這是什麼雲?我答不出來剛考完大氣與海洋學的本編我答不出來!可惜因為疫情大家今年在全國各地沒辦法「借鑑」作業了哈哈哈哈三族十屬要討論雲的三雲十屬,首先,我們要知道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