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九州大學真鍋大黨認為:由於地震之前地熱的增高,加熱空氣,使之上升擴散到同溫層,在1000米高空形成細長的稻草繩狀的雲帶。
但是持否定意見的科學家認為同溫層的高度至少在1萬米以上,一般上升氣流不易達到,而且強烈對流上升的氣流一般是蘑菇狀雲彩,不可能沿水平展開成長條狀,也無法解釋地震雲的垂線方向能指示震中的道理。
而我國的呂大炯等人認為:由於斷裂帶產生熱量,可以以超高頻或紅外輻射的形式來加熱上空的空氣微粒,形成條帶狀地震雲。由於斷裂帶大多垂直於震中的震波傳遞方向,所以,由此產生的條帶狀雲也是垂直於來自震中的震波傳遞方向的。
儘管這種解釋比真鍋大黨較為完善,但仍有很大的臆想性,因為至今尚未獲得確切的數據,如斷裂帶上應力在震前究竟增加了多少,達到什麼程度才會產生地震雲等。此外,還有一些學者提出斷裂帶中可能會有大量高能帶電粒子溢出,或者震源在震前形成的靜電場使得高空形成條帶狀地震雲……
這些推測還都是一種假說,有待證實。人們期待著這些謎能早日揭開,對地震這一災害能防患於未然。
月亮對地球的引力,會造成地球上的海洋潮起潮伏。大海有規律地起伏著,就像在進行著一呼一吸的生命運動。然而人們並不清楚在海水漲落起伏之時,固體的陸地也會受月亮的影響,做著相應的起伏運動。
1933年,美國海軍觀察站的測量員,發現聖地牙哥和首都華盛頓之間的距離與7年前測定的數據相差了15米。這在講究分毫不差的大地測量學上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後來研究者才發現,月球把40萬千米下面的「固體」地球拉起來了,地面就形成了凸起,因此,兩端距離縮短。
這一定會對已經積累了巨大壓力的地殼中某個部位起到導火索的作用,從而使地球上發生地震。我國自1966年以來,在河北平原發生了4次6級以上的大地震,全部發生在初一或十五的前後,並且與附近塘沽港海潮的高潮時刻相接近。
科學家們發現,在月亮形狀為逆、望、上弦、下弦前後的日子,地震發生的機率比其他日期發生的要高。月亮是怎樣誘發地震的呢?這還有待於科學家們繼續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