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們載歌載舞,慶祝西巷開街。(資料圖片)
當前,桂林正在衝刺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疫情的到來,對桂林旅遊的硬體和軟體也是一次全面檢驗。短暫停留,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如今,跨省遊已「開閘」,桂林這首大船也再次起航,乘風破浪駛向國際旅遊勝地。
以世界一流為目標打造文旅融合項目
今年以來,桂林按照「世界水準、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國際旅遊勝地建設要求,加快一批消費層次豐富、產品體系完整、服務水平一流的高端旅遊項目建設,使桂林文化旅遊發展跑出「加速度」。
日前,記者走進位於雁山區的桂林融創文化旅遊城項目施工現場看到,工地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各種建築拔地而起,高達108米的摩天輪已經矗立,許多遊樂設施開始進場安裝。在項目酒店群區,一個寬闊的人工湖被四周群山環繞,旁邊是正在進行內部裝修的酒店群建築,放眼望去,湖光山色,美麗初現。
該項目總投資160億元,是目前廣西單體投資量最大的文化旅遊項目。無論是大規模酒店群,還是讓人大開眼界的海洋樂園、獨具風情的旅遊小鎮,都具有國際一流水準。今年年底,這裡將崛起一個世界級的文化旅遊度假勝地。
近年來,在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的「利好」強力拉動下,進駐我市的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達數十家。萬達、華潤、海航、華為、中興、浪潮、比亞迪、玉圭園、海吉星等國內知名大型企業,以及法國地中海俱樂部、新加坡悅榕集團等國際知名企業紛紛落地桂林,名城和名企攜手,以世界一流為目標打造文旅融合項目。
如今,融創文化旅遊城、興坪休閒養生度假區等重大項目進展順利,全州天湖度假區滑雪場等建成營業,桂林襲匯國際文化世界、恭城瑤家大院網際網路影視旅遊基地、象山區瓦窯小鎮等重大文化項目加速建設。我市還成功引進會仙溼地國際旅遊度假小鎮、興安樂滿地5A級文化旅遊康養綜合體、美好家園國際旅居康養小鎮、愚自樂園地中海度假村(二期)、益田(雁山)民國風情小鎮等一批投資50億元以上、輻射面廣、帶動力強、引領產業走向的重大項目,極大地豐富了桂林旅遊內涵,推動桂林旅遊由單一觀光型向多元綜合型發展,進一步增強桂林旅遊發展的後勁。
上半年,桂林市文化旅遊中心灕江歌劇院等自治區重點支持桂林市的58個文化旅遊項目及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的37個文化旅遊項目建設持續推進,在建文化旅遊項目完成投資額25億元。
發展「旅遊+」推動轉型升級
我市堅持全域統籌、旅遊惠民,全面推進全域旅遊基礎設施、旅遊產品、旅遊業態、旅遊管理提檔升級,精心培育大桂林8條生態休閒旅遊精品線路,聯動縣域、鄉鎮、街區、村屯,構築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
「旅遊+」引領桂林旅遊發展新常態。「旅遊+文化」方面,我市始終堅持文旅相生共興、融合交匯,努力推動文化旅遊由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始終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堅持「尋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價值」,大力實施「文化+」「旅遊+」,推動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出文旅融合新產品。
4月29日,正陽西巷正式建成開街,標誌著靖江王府片區歷史文化旅遊休閒街區改造提升項目完美收官。建成後的靖江王府片區主題定位明確、文化氛圍濃厚、業態布局合理,成為集休閒、旅遊、購物、娛樂為一體的歷史文化街區,成為桂林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名片。
「旅遊+康體養生」方面,依託桂林優美的自然山水環境,打造「灕水青山,養生桂林」城市品牌,打造集中醫康復醫療、養生保健、休閒旅遊為一體的中醫藥養生旅遊產業體系。華邦控股集團美好家園翠竹·孝慈軒養老中心迎來入住老人,桂林仙源健康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全州大碧頭健康旅遊示範園溫泉區開始試運營……健康旅遊產業新業態效益不斷凸顯,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到美麗山水間休閒養生、旅遊度假。
「旅遊+體育」方面,桂林近年來依託舉辦「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桂林國際馬拉松賽、陽朔國際山地越野賽、陽朔國際攀巖公開賽等一系列重大賽事,吸引中外運動愛好者前來參賽和旅遊,體驗桂林的康養項目,推動「體育+旅遊+養生+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
「旅遊+農業」方面,隨著第一批田園綜合體建成,鄉村旅遊也成為全域旅遊發展的又一大亮點……
全域旅遊離不開智慧旅遊建設。我市加快「一鍵遊桂林」項目建設,「一鍵遊桂林」旅遊綜合服務平臺、綜合監管平臺和旅遊大數據中心初步建成。
目前,我市旅遊業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發展,取得了顯著效果。
突出「形神韻」打造文明城市品牌
多年來,我市堅持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總抓手,對照標準,緊扣實際,突出「形神韻」,持續抓創建工作。
為了塑造城市之「形」,我市按照國際化、智慧化、便利化要求,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塑造「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山水城市形象。優化空間布局。按照「保護灕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的戰略部署,向西拓展發展空間;對照公園城市標準,強化規劃剛性約束,嚴控建築物高度、密度、容積率,形成錯落有致、疏密有序、視廊通暢、顯山露水、組團布局的城市形態。完善城市功能。堅持老城新區統一規劃、聯動發展,老城疏解提升做減法,完成「北通南暢、東拓西聯」工程,實施城市軌道1號線、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推進塔山、福隆園等十餘個片區改造,提升車站碼頭、停車場等設施;累計拆違1100萬平方米,建成「兩江四湖」二期和臨桂新區水系,新增2個「兩江四湖」的遊覽面積,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0.81%,品位休閒之都煥發勃勃生機。新區產城互動做加法,形成「七縱九橫」主幹路網和「山環水繞」山水新城格局,建成面積4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35萬人,一座激情浪漫新城加速崛起。建設高新區、經開區、高鐵園,打造信息、生態食品等八大產業集群,建設萬畝華為城、桂林物流中心等重大項目,城市產業支撐全面加強。強化城市治理。推進網格化、數位化、精細化管理,市政設施完好率保持95%,機掃率超80%。實施最嚴城市管理績效考評,有效治理城市亂象,山清水秀環境美成為常態。
為了涵養城市之「韻」,我市堅持把創城與傳承文化、保護山水結合起來,推動文化生態旅遊深度融合,全面彰顯「一城文化滿城綠」的桂林風韻。以優秀文化提升城市自信。持續推進「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工程,打造逍遙樓、東西巷、桂林歌劇院等一批文化新地標,修復開放甑皮巖、飛虎隊等一批遺址公園。湘江戰役紀念設施列入國家長徵文化公園,長徵精神在桂北大地傳承發揚。堅持生態立市,推進灕江生態與保護提升工程,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1.58%,市區空氣品質優良率達88.5%,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桂林始終堅持高位推動、強化主官親抓,堅持廣泛發動、強化群眾參與,堅持部門聯動、強化統籌協調,堅持從嚴從實,強化責任落實,堅持久久為功,強化清單管理,持續推進文明城創建活動,城市競爭力、吸引力不斷增強,去年接待遊客1.38億人次。
在馳而不息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桂林城市品位不斷提升,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得到弘揚,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數節節攀升。桂林用事實證明,文明城市的創建過程就是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過程,就是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的過程,就是打造國際旅遊勝地的過程。(桂林晚報記者莊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