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州好萊客集成家居有限公司裡,一塊塊原木料在自動化生產線上流轉,變成一件件家具。從訂單到生產、從分揀到出貨,各道工序由機器自主完成,通過「數字標籤」實現全流程的追蹤溯源……
這是好萊客全屋家具大規模定製C2M一體化平臺項目,也是惠州智能製造的一個縮影。今年8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88個2020年廣東省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名單。惠州好萊客集成家居有限公司(下稱「好萊客」)、惠州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星光電」)等7家企業智能製造項目入選。
近年來,惠州堅持實施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帶領工業企業加快實現生產過程智能化、數位化,提高生產效率和能源資源利用率,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惠州,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向智能製造轉變。
●南方日報記者 馬發洲
1 實施智能製造應用項目逾百個
機械轟轟,人員寥寥。在好萊客的生產車間裡,通過「數字標籤」把一件產品從選材、生產、倉儲、物流及安裝等環節自動連接管理。「每個零件通過二維碼掃描,實現機器自動按照需求進行加工。」工作人員介紹。
這種智能化的生產場景,得益於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好萊客全屋家具大規模定製C2M一體化智能製造平臺。近年來,好萊客大膽改革創新技術,把生產技術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起來,實施全程數碼服務。
「我們將設計完成的產品需求轉化成信息化數據,通過項目C2M一體化平臺以數據驅動進行智能排產,實現原料、半成品、成品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大大降低了產品交貨周期。」好萊客惠州工廠執行總經理方星介紹,現在只需要在電腦上輸入指令,「機器手臂」就可以取代人工作業,快速精準地完成切割、鑽孔、噴塗等工序。
最快3小時完成一個批次生產、交貨周期由30天縮短至7天、人工成本降低10%……「儘管前期投入不菲,但也取得良好的回饋,去年全年營收8.81億。」方星表示,今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第二季度就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智能製造是逆勢而上的重要支撐。
提升資源利用率是智能製造工廠強大優勢之一。傳統家居企業先生產再銷售,往往需要較大的庫存空間以及相應的運營體系與成本。好萊客以訂單驅動生產的模式,最大程度提升資源利用率,同時杜絕資源浪費。在材料利用率方面,好萊客已經提高到90%以上。
在惠州,如好萊客一樣布局智能製造的企業並不少,他們正通過智能製造項目,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截至今年9月,惠州實施智能製造應用項目100多個,購置數控成套設備5000多套,建成自動化生產線500多條。近三年累計應用工業機器人設備超7500臺/套,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75臺/萬人。
2 智能製造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智能製造是大勢所趨。」相關專家認為,智能化改造不僅能大量節省人工,更是實現了對生產、供應等過程的實時指導和全程監控,以及企業全業務全流程的互聯互通,進一步提高了產品質量。
在傳統家居行業,個性化定製和規模化生產是矛盾對立。「在C2M項目運營下,魚與熊掌可以兼得。」方星表示,項目開發並應用了3D設計軟體、CRM、MES、SAP、WMS等工業軟體,搭建了基於網際網路架構的企業「數據中臺」並建成了從數位化營銷、協同設計、柔性生產到智能倉儲一體化的家具個性化大規模定製C2M製造新模式。
C2M,是英文「Customer-to-Manufacturer」的縮寫,意為用戶直連製造。消費者可以加入到產品設計環節,將個性化產品需求轉化成信息化數據,以數據驅動進行大規模智能排產,成品再經工業機器人分揀和智能立體倉儲,最終直達消費者。
在方星看來,智能製造融合了工業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技術,實現製造數據貫穿於產品設計、原材料、製造、售後服務等各個環節,推動製造模式從以生產為中心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提升產品質量,降低個性化定製的成本,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作為全球半導體顯示行業領軍企業,華星光電充分利用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平臺和工具,已基本完成從來料到出貨的全過程智能化控制,並對關鍵工藝實現更智能化、精細化的品質管控。
華星光電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通過系統模型建立與運行、生產基礎智能自動化系統建設、信息網絡系統建設、企業智能製造執行系統(MES)建設和資源計劃管理系統(ERP)建設五大核心領域進行實施。項目實施後,企業運營成本降低、產品研製周期縮短、生產效率提高、產品不良率降低、能源利用率提高。
「通過不斷地優化產線和工藝,公司產能實現快速爬坡。」華星光電相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9月已經實現單月產能100萬片的階段目標,產品綜合良品率達到95%。隨著智能工廠的持續推進,惠州華星的產能不斷攀升,良品率穩定在97%以上。
超高清顯示屏作為顯示器產業次世代發展重要的一環,屬於知識技術密集型產品,市場需求巨大,發展前景廣闊。該項目的實施,面向全行業作出了表率,對於惠州電子信息產業升級意義深遠。
3 發揮行業標杆示範作用
當前,廣東省正加快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智能製造,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製造業大市,惠州正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近年來,惠州智能製造成效明顯,逐步從初期的理念普及、試點示範階段進入到當前深化應用、全面推廣階段,形成了試點示範引領、供需兩端發力、線面複製推廣、多方協同推進的良好局面。
目前,惠州擁有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4個、國家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與應用新模式試點示範項目2個;國家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項目1個、省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20個、省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項目6個、省級智能化技術改造示範項目23個,試點示範項目更好地帶動企業智能製造水平的提升。
同時,惠州先後引進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南創新基地、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賽迪華南智能製造創新中心、南方智能製造研究院等國家級高端研發機構,推動研發機構與龍旗、光弘、贏合科技、利元亨、博賽數控等一批先進位造業企業緊密合作,有效快速提升精細化智能化生產水平;支持TCL、比亞迪、德賽、伯恩光學等企業擴大產業規模,加快工業機器人在電子信息產業的規模化應用。
在戰略導向和政策支持上,惠州相繼制訂出臺了《惠州市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5年)》《惠州市推動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實施方案》《惠州市先進裝備製造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文件,明確惠州智能製造發展重點、空間布局、主要任務、保障措施。
政策紅利不斷釋放,通過事後補助、事後獎補等方式,支持企業應用智能裝備與系統進行數位化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加大省級智能製造示範企業和省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培育力度,優先支持省認定的省級以上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支持培育省級智能製造公共技術支撐平臺建設;支持惠州製造業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進行智能化改造……
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當前,惠州正抓緊「雙區驅動」重大機遇,堅持實施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發揮行業的標杆示範作用,帶領工業企業加快實現生產過程智能化、數位化,提高生產效率、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觀察眼
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智能製造代表著轉型升級的新方向。近年來,惠州堅持將智能製造作為建設製造強市的主攻方向,從發展重點、空間布局、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方面,提供戰略導向和政策支持。目前,惠州有20家企業項目入選省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
傳統產業是惠州重要的基礎製造產業。當前,越來越多的傳統製造企業向智能製造轉變,助推創新惠州的打造,推動惠州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惠州經濟發展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另一方面,惠州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這機遇來自於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同廣東經濟優化升級的歷史性交匯,來自於「雙區驅動效應」的釋放,來自於基礎條件的日漸成熟、經濟韌勁的不斷提升。
審時度勢,搶抓風口。惠州仍需著力找差距、補短板、強優勢、挖潛力,提升改造傳統產業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出新工藝、新裝備,打造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展現惠州力量、發揮惠州智慧。
立足當下,謀篇未來。在高質量發展的賽跑中,開啟數字製造、智能製造的新天地,相信惠州智造必將擊水中流、勇立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