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Running
世上本沒有垃圾,都是放錯地方的財富。
很多人都聽說過垃圾食品這麼個詞兒,主要指那些熱量高,營養素少的食品,說白了,就是食物中能量比例過大的食品。
這裡先要做個營養知識小說明,人體可以吃進去的食物,大概有7種: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無機鹽)、維生素、水和膳食纖維。這7種東西是人體必需的7種武器,每種都有它自己的價值,每種都有自己的功用。還有一種能吃的是酒精,它並不是人體必需,但是在爽這上面有其價值。
人是雜食動物,不是說吃什麼都能活,而是說什麼都要吃才能活得好。因為人體的複雜度,需要多種物質的均衡才能達到機體有效、健康運轉。
營養七種武器
碳水化合物對人體最大的貢獻,就是提供能量,碳水化合物經過消化吸收利用,最終會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是一種很乾淨的能源,每克可提供4大卡熱量。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肌肉器官組織的核心物質,蛋白質分子很大,「切碎了」就是胺基酸,人體的各種器官組織運行幾乎都靠它來推動。人體有幾種胺基酸是無法合成的,必須從食物中獲取,所以蛋白質是生命的根本,不能不吃。而且蛋白質在人體能量不足的時候,也可以轉化為能量,其供能效率和碳水化合物一樣,都是每克提供4大卡熱量。
脂肪是構成細胞膜的必要物質,也是生命中的不可或缺。而且還有很多維生素是脂溶性的,必須有脂肪參與才能被人體吸收,所以人每天也需要吃脂肪,否則細胞的再生原材料不夠,人會衰老。脂肪是高效的能量物質,每克可以提供9大卡熱量。
礦物質也叫無機鹽,人體運行的過程中,也需要很多無機物元素的參與。比如構成紅細胞需要鐵元素,人體出汗需要鈉元素、鉀元素等等。人體其實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大化工廠,裡面的原材料需求是相當豐富的。
維生素在人體中含量很少,只有微量,但是生命運行又少不了這些物質。大家都知道維生素D缺乏,會造成軟骨病,眼睛乾澀等,維生素B缺乏,會造成口腔潰瘍等等……
膳食纖維是很特殊的物質,本身不產生能量,但它就跟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一樣,能夠幫助腸胃蠕動、參與食物消化吸收等過程。膳食纖維雖然看上去只是走走過場,但是他對人體的消化吸收來說,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保障。缺少膳食纖維,吃太多精細加工的食物,腸胃的「標配功能」就得不到充分使用,就會越來越懶,越來越弱,膳食纖維可以說是腸胃的保護神。
水就不用多說了,生命之源,人體絕大多數成分都是水,人就是個水貨,斷糧十幾天都沒問題,缺水三天人就完蛋了。
既然人什麼都吃,吃的又那麼雜,為什麼有垃圾食品一說呢?
垃圾食品相對論
其實任何人的長期飲食,都是由這7種可食用物質共同組成的,所謂垃圾食品,就是這個食品當中,產生熱量很高,但是其他人體必須的各種元素供給量又比較少。換句話說,垃圾食品構成,可能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上。消化吸收後,「組成身體的必要元素」成分沒進來多少,熱量一大堆。人經常吃這樣的高能食品容易肥胖,進而產生很多相關疾病,於是「在現代被稱為垃圾食品是相對而言」。一些重油重鹽高糖的食物,往往都意味著熱量巨大,而營養素相對較少,所以被稱為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的「危害」,其實是熱量高,多吃容易長胖。但有一點要強調的的是,這完全是現代人獲取食物太過便利造成的,古代絕對沒有垃圾食品一說。人都喜歡吃重油重鹽重糖的食物(因為高濃度的油、鹽、糖在自然界都很稀缺),這東西又好吃,熱量又高,放在原始社會缺乏食物供應的年代,都是佳品。風水輪流轉,過去被認為好東西的上乘美食,放到現代卻成了導致肥胖的垃圾食品。
回到我們所說的主題,為什麼垃圾食品其實並沒有那麼垃圾呢?這就要看對誰而言!對運動量很大的跑者而言,每天消耗的熱量多,需要能量補充量也巨大,高熱量的食品就不是垃圾而是好東西。特別是在比賽過程中,比如跑百公裡,那些能夠短時間內提供很高熱量的食物,都是好補給。所以你會發現可樂會是百公裡的優秀補劑;麵包抹上果醬、黃油、芝麻醬等熱量極高的食物大受歡迎;一碗熱氣騰騰的皮蛋瘦肉粥也能提供越野賽時上佳口感和很好的能量補充……在這種場景下,它們就不是垃圾食品,它們是《七龍珠》裡的仙豆,讓人滿血復活。
換個思路講。能量膠這種高濃縮的能量食品,如果日常吃,就非常差勁,營養沒多少,全是熱量。但它在跑馬拉松的場景中確是好寶貝。
「美味」多伴「垃圾」
原始社會食物匱乏,人類祖先進化出了對高能量食物的熱衷,人的味蕾、腸胃都會喜歡高糖、高油、高鹽的食品,所以「美味」——身體喜歡的食物,多數都意味著飽含高熱量。原始人吃的「美」,是因為這東西吃進身體更有利於生存,簡單粗暴。而現在這樣的高熱量食物都會被定義為垃圾食品。小孩子對食物的喜愛,跟原始人差不多,身體需要啥就愛吃啥,沒有小孩兒不愛吃糖的,因為那是賴以生存高能量啊。
所以,面對美食,那些廣泛意義上的熱量高的食品,你就需要做選擇,要麼少吃,要麼多運動把它們消耗掉。
在一個能吃、多運動的人眼中,美食才會是美食;在一個缺少運動但又饞嘴的人眼中,美食就會演變成垃圾食品和和潛在的定時炸彈。對一般大眾而言,運動量適中,那麼地中海飲食就是最好的範例,這是一種金字塔式的,給出多種營養素組合以及少量能量的飲食策略。
(這是一個現在看來很苦行僧的飲食策略,一頓小燒烤就會打破平衡)
所以,到底存不存在垃圾食品?這是一個考驗價值觀的判斷。多吃多運動,世上便沒有垃圾食品,多吃少運動,處處是垃圾。
健康飲食無非「量入為出」,把美食吃成垃圾食品的原因無非是過度索取,供大於求。而多運動,讓食物轉化成活力,那些濃縮的高能的美食也會輪迴得更有尊嚴。
運動這個大熔爐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享受美食,同時運動的艱苦和汗水,也算是部分平衡了口舌之歡的副作用。運動和美食,你都值得擁有,前提是你要懂得身體內部的物質、能量守恆。
(圖片來自網絡)
黑跑黑話
「美食當前,多吃多運動,平衡再說。」
人類天然對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喜愛,因為那些都是維持生存的優秀物質啊。
請少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