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丁點靈性的人,在長陽是委實不敢睡懶覺的。如果睡了懶覺,你可能會錯失在長陽看清江的最佳時機,當友人把他拍的晨曦中的清江圖片給你看時,你準會後悔得頓足捶胸。
我們入住在新建的清江古城酒店,背靠著緩緩流淌的清江河。當東方有一絲麻麻的亮色時,我便攏手躡腳地起床。推開窗簾,江面被濃霧緊鎖,白茫茫的一片。側耳細聽,清江河有絲絲波動的聲響。對岸的山像個沉睡的巨人,好象還在打鼾。要不是在這寧靜的清晨,我真想對著那酣睡中的大山高喊一聲:喂,夥計,你醒醒,該起床了!
帶著照相機出發。看著濃霧緊鎖的清江和對岸還未睡醒的大山,我抱著試試看碰運氣的心理,等待著清江的醒來。
哦,她醒了。清江的醒是從霧開始的。那灰濛濛、溫瀌瀌的濃霧,隨著東邊的亮色越來越強而慢慢湧動起來,形成了霧的波谷浪峰,起伏跌宕,間或,濃霧開始淡化、變薄,像母乳一樣的白。路燈真像大文豪朱自清形容的,像瞌睡人似的眼,撐起了一條縫,欲睜還閉。小鳥啁啾,只聞其鳴,百囀千聲,卻不見它玲瓏的身影。沿著清江河尋覓,恍若走進迷朦的土家人的夢裡。
這悄無聲息的曉霧,忽然變成一層籠罩在江面上的輕紗似的薄霧,又像一張離開水面的網,在距水面三米高的半空中輕盈地舞動著。對岸的山巒和民居若隱若現,隔岸遠眺,那山那水那屋如同半空中的海市蜃樓,隨著天色的變幻而多樣起來。
太陽從山那邊升起,高高的山巒上塗上了一層金暉。江上的霧一半透明,一半濃密,江中的小島像一艘軍艦,在浩瀚的江面上破浪前行。
作為一個旅行者,觀霧甚多,當數長陽的霧最美。難怪有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說長陽山水甲桂林。
當我沉靜在這無邊的清江最美的晨景之中,友人猛然拍了我的肩膀,我們相似一笑,夥計,你早!
友人生於斯長於斯,他總是驕傲的說,他是清江抱大的孩子。友人六十開外,長得瘦瘦筋筋,是這一帶有點名氣文化人,據說擔任過長陽縣文聯的書記。雖然退休了,但仍然熱心地參加長陽的各種文化活動。
當晨霧散去的時候,友人帶著我們參觀長陽土家文化一條街。
從友人的嘴裡,我們知道了長陽許許多多的故事。從長陽流過的清江,古稱為「夷水」、「鹽水」。有了「鹽水」也就有了鹽水女神,有了屬於土家人悽美婉轉的愛情故事。魏晉酈道元為《水經》作注時說「夷水」「水色清照十丈……因名清江。」這條穿越長陽全境的清江,浩浩蕩蕩八百裡,從恩施利川的齊躍山逶迤西去,折而向東,一路奔騰,一路歡歌,滋潤著千姿崢嶸的崇山峻岭,澆灌著兩岸肥沃的土地,哺育了千千萬萬的生靈,培育了一個不老的土家文化。
土家文化一條街凝聚著長陽人對土家文化執著的愛和無限的情。在這條古色古香的街上,有巴人博物館、彭秋潭紀念館、汪國新詩書畫院,空氣裡都瀰漫著濃濃的文氣。清江古城劇院是長陽人引為自豪的新建的仿古建築。劇場容納500人,集精氣神、天地人、聲光電、真善美於一體的現代化文化場館。不久前,中國第一部土家族創世史詩歌舞劇在這裡震憾上演。這劇的主人公就是土家族首領廩君和他的鹽水女神。在「逛清江古城、看江山美人」的巨幅宣傳語下,展示著參演的著名演員還有那極為傳神的劇照。我看到是的廩君和鹽水女神穿著美麗鮮豔的紅色服飾,手牽著手步入婚姻殿堂的瞬間美好的定格,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在我眼前徐徐地展開。
新石器時代的晚期,4000多年前,在巴人居住的土地上有巴、樊、暉、相、鄭五個土家部落,常常發生紛爭。後經協商一致,它們決定推舉一個共同首領。而這個首領的推舉竟是讓五個部落各出一個代表,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比賽,誰獲勝誰做頭領。這在當時條件下,可能沒有比這個更能公正更能服眾了。第一個比賽是擲箭,若能把箭投擲出去而插入石穴,那就勝了。樊、暉、相、鄭四人投擲的箭還沒到崖壁,都落入江中。唯有巴人務相以其神勇之力將箭一舉插入崖壁的石穴之中。第二項是用泥作船,在船上雕刻繪畫,浮出水面而不沉沒。同樣,其他四人的船觸水都沉了,而巴務相用泥土煉製的陶船順流而下,破浪前進。廩君理所當然地當上了五個部落的共同首領。用比賽的方法來推舉領導人,憑的是力量,靠的是智慧,展示的是真本事,光明正大,沒有什麼貓膩。這樣的領導人無疑是這個民族最強悍的,必將帶領他的子民們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俗話說將熊熊一窩,兵熊熊一個,這話,在古代就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依靠真本事而當上首領的廩君果不負眾,帶著巴人建立巴國,開疆拓土。夏商時期,巴族勢力範圍跨越清江流域,直逼中原。周武王在推翻商紂王的牧野之戰中,還藉助了巴人的力量。「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陣前紛紛倒戈,故後世稱之為「武王伐紂,前歌后舞」。武王對巴人的勇武大加讚賞,並「以其宗姬封於巴,爵之以後舞」。古人作戰,大概都以歌舞相伴,擊掌放歌,提振精神,瓦解敵軍。而巴人又以歌舞擅長。歌舞乃戰鬥力重要構成。在巴人的發源地長陽,故而有「歌舞之鄉」美譽。
薄暮時分,友人帶我們到一土家莊園的吊角樓上,看土家的歌舞表演。這臺很「土」的節目,把土家人的民俗風情和古老的生活習性演得活龍活現。有內涵豐富的傳說故事,有祭典亡靈的跳喪舞、哭中有喜的哭嫁歌,歡快熾熱的吹打樂,散發著泥土芳香的薅草鑼鼓,典雅雋秀的南曲,還有那從古至今的巴人服飾表演,時而意韻綿綿,時而高吭激昂。其中長陽山歌、南曲、巴山舞被稱為土家人的「三件寶」。近年來被挖掘整理出來的「黃四姐」,名氣日盛,可與利川的「龍船調」媲美。「黃四姐」有一男一女表演。男的挑著貨郎擔子,手搖鈴鼓。男的高喊一聲:黃四姐。女的馬上應道:你喊啥子?男的又唱道:我給你送根絲帕子。女又應道:我要你根絲帕子幹啥子?男的手舞足蹈起來:戴在妹頭上,行路又好看,坐著有人瞧,我的個嬌嬌舍。女的又對應:哎呀我的哥,你送上這麼多。男的又道:東西送得少些舍,你不要這麼說……一唱一和,一來一去,唱法平腔,詞曲通俗,風趣幽默,很生活化,難怪這歌被被譽為中國民歌中鮮豔盛開的奇葩。
友人告訴我,這黃四姐確有其人。長陽有個三裡寨子,黃氏是個大姓。一天,來了個外地貨郎哥。眾姐妹圍上去買些針頭線腦。日後貨郎歌便隔三差五地來寨子叫賣。貨郎哥與一個長相漂亮的黃么姑打情罵俏,一來二去,日久生情,兩人相愛結婚。黃么姑在家排行老四,所以人稱「黃四姐」。據說,黃四姐已經傳唱了一百多年,歌詞也不斷豐富,成了經典的愛情民歌。當年的貨郎哥和黃四姐早已作古,他們或許不會想到隨口編唱的民歌如今在長陽家喻戶曉,人人都會哼唱。這歌又像長了翅膀,早已飛出了長陽,像土家的「龍船調」一樣,唱響了神州大地。
來到長陽,一定要去清江畫廊看看。這個剛剛被評為國家5A的景區,正以嶄新的姿態笑迎四面八方的遊客。「八百裡清江畫廊」,流經長陽近三百裡,此段是清江中最美的,有「人間瑤池」之美譽。我們來到遊客中心,穿過門禁,遠遠看到一土苗建築,大匾上寫著「鼓樂堂」,兩邊的廊柱上有一楹聯:擂鼓鳴號頌先祖,訟天說地贊清江。一位精神矍鑠、眉闊額寬的老者,拖著長長的雪白的鬍鬚,領著一幫土家藝人吹吹打打,用土家特有的方式迎接遠方的客人。穿過「鼓樂堂」,居高俯視清江畫廊碼頭,三艘金碧輝煌的如同畫舫一樣的遊船泊在江邊。岸上綠樹青翠,江水碧綠,鍾靈毓秀,好一幅多彩的山水畫。感謝我們的祖先創造了「風景如畫」這個詞,用來比喻清江畫廊再恰當不過了。
上了遊船,遊客們紛紛上到船的頂端,觀賞兩岸秀麗的景色。導遊是個土家姑娘,姓賀。小賀土生土長,清江的水滋潤了她的心身,她生得眉清目秀,是個能唱會說的角色,出口成詩:這裡水清魚讀目,山靜鳥談天;這裡水作青羅帶,山似碧玉簪;這裡山有山的雄偉,水有水的嫵媚;這裡的山孕育出牡丹花的姐,這裡的水滋潤著梔子花的郎……這一段稱為倒影峽,水靜谷幽,山峰陡峭,兩岸的巖石群,形成奇特的天然山石景觀。山間林木蔥鬱,樹影婆娑,清泉叮咚,波回水轉。尤其是清江大佛山的天然彌勒佛,高278米,底寬144米,比樂山佛大兩倍,堪稱亞洲之最。細瞅那大佛,身披墨綠色袈裟,雙目微閉,笑口大開,真乃是「大腹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讓遊人開懷大笑之後頓生敬畏之心。
船行約一個小時,我們登上了傳說中的武落鍾離山。
這裡就是4000年前廩君擲箭、浮舟稱王的地方。岸上有一碩大的廣場,廣場上有一面闊大的牆,牆上書有「巴人發祥地武落鍾離山」幾個大字,為長陽著名書法家汪國新所題。牆上有一組浮雕,用大理石雕琢而成,反映的是廩君帶領土家人奮力開疆拓土,上山狩獵、下河捕魚的情景。
「白虎堂」 是一幢吊角樓式的土家建築,臨江而建,氣勢不凡。一樓大廳裡有尊玉雕白虎。白虎,是土家族的圖騰。相傳,巴人廩君為救一老人溺水而亡。死後變成一隻白虎升天而去。土家人為了紀念這位赤膽英雄,把白虎作為他們崇拜的保護神加以供奉。我如是想,一代叱吒風雲戰功顯赫的土家首領,為了救一位老人而獻身,可見這位首領是多麼的愛民如子,不要說在古代,即便是在價值多元化的今天,又何嘗不是一件讓多少人敬佩而又汗顏的事。「感動中國」應該有廩君!如今,白虎在土家人的生活中還保留著無處不在的印記。土家人家中的神龕上常有一尊虎神,土老師祭祀神靈有專門祭祀白虎的法事,土家人打薅草鑼鼓時,唱到白虎的歌詞很多,就連青年男女戀愛也要請白虎作證。老人去世棺材要蓋虎毯,小孩要穿虎鞋,方可保平安。
酷熱的陽光照得我們睜不開眼。遊客在遊覽了白虎堂、赤黑二穴、白虎亭等景觀之後,因為上山的路陡峭,有的就不想再往上爬,半途而退。我到武落鍾離山的前兩次都這樣留下遺憾。導遊小賀看我仰望山頂上的向王廟,用目光詢問我還爬不爬山?我說,爬,一定得爬上去,不到長城非好漢!與我同行的幾位同事,一個個氣喘籲籲。烈日下,知了在樹上叫的很歡。這兒的知了叫的聲音不是直的,而是迂迴曲折高低相交,像一首動聽的歌。大家開玩笑說,這知了也一定是土家族的,因為土家人沒有不會唱歌的。同事小李終於找到了一隻正在叫的知了,右手撐開,躡手躡腳地靠近,想逮住它。結果這知了好象發現了敵情,停止了歌唱,在他右手撲向它的時候,那知了一聲長鳴,飛得無影無蹤。小賀笑道:你那捉法不對,不應該滿掌去拍,而應該握虛拳,緩緩靠近,撲的時候要果斷出手,不能有丁點遲疑。大家聽她說的有道理,都要她示範一下。小賀果真如法炮製,很快就逮住一隻彩色的知了。大家都誇小賀的技法高超。小賀燦爛一笑,說,誰叫它是土家的呢,它跟咱親近著呢。
沿著臺階住上走,身體前傾,每走一步都很費勁。我們的衣服全都溼透,背心貼在身上,汗水止不住地流淌。終於爬上了山頂,來到向王廟。山風陣陣,呼呼作響,登高望眺,遠山近水盡收眼底。那翡翠般的島嶼,燦若綠珠,散落在如黛的江水中。我們慶幸地歡呼起來,清江,你好!可以說,武落鍾離山是清江最美的地方,而向王廟又是武落鍾離山最美的地方。
「向王天子吹牛角,吹出一條清江河。聲音高,洪水漲,聲音低,洪水落……」一位土家老人在山頂上放聲高唱。我問小賀,這位老人唱的向王是誰?小賀說,向王就是廩君。廩君開發治理清江,有大禹之德。土家人把他尊為向王,並在武落鍾離山最高處建廟,讓人頂禮膜拜。
下山了,直到上船,我們仍然聽到那個老者在唱:向王天子吹牛角,吹出一條清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