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建築賞:歐洲文化的搖籃(圖)

2020-12-11 和訊網

  古希臘作為歐洲文明的搖籃,她的建築集中了各種藝術形式的精華,不僅代表了古希臘的文化,更當之無愧地成為歐洲文化的指明燈。

  18世紀的藝術史學家柯爾曼曾在《論模仿希臘繪畫和雕塑》中說道,古希臘藝術傑作的普遍有點在於高貴的單純和肅穆的偉大。他所說的這種單純與偉大集中體現兩套柱式中,愛奧尼柱式融合了較多的女性美,多立克則更多體現的是男性的雄健。他們滲透了歐洲人的審美情趣,人體的天然比例成為制衡建築的標準,建築擁有的感性的體態,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貫穿整個歐洲建築的演變進程。

  當人們佇立雅典衛城的廢墟上時,是會真正體驗到高貴與偉大的。帕特農神廟不僅代表了古希臘多立克柱式得最高成就,而且用豐富的浮雕賦予勢頭血肉的靈魂,將傳說中的神描繪成與人類共通的聖人。於是,建築真正擁有了友善的表情,不再像金字塔,可以表現神靈與人類的距離。

  公元前4世紀,雅典的自由度裡受到馬其頓人的威脅,政治家迪摩斯蒂尼為喚起人們的愛國激情,疾呼道:「雅典仍然有永恆的財富,一是對開拓偉業的紀念,另一方面則是往日那些美麗的建築,帕特農神廟,柱廊,船塢——」可見,偉大的建築所能迸發的感召力士多麼的偉大。

  帝國衰敗後,古希臘建築經受了歲月的侵蝕和嚴峻的歷史考驗。衛城在1821-1830年的獨立戰爭中,曾被土耳其軍隊夷為平地。為獨立戰爭而獻出生命的英國詩人拜倫,在名作《恰爾德哈羅德》中,充滿激情地呼喚道:「美麗的希臘,一度燦爛的悽涼遺蹟!你消失了,然而不朽;傾倒了,然而偉大!」用這句詩文概括希臘建築燦爛而悲壯的歷程,無比地恰當。

  古希臘建築基本上是三種主要柱式:

  多立克柱式:希臘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的特點是比較粗大雄壯,沒有柱礎,柱身有20條凹槽,柱頭沒有裝飾,多立克柱又被稱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衛城(Athen Acropolis)的帕特農神廟(Parthenon)即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帕特農神廟

(責任編輯:張帆 )

相關焦點

  • 古希臘文化的完美「傑作」——古希臘建築
    古希臘文化的影響博大而深遠,滲透在西歐各國人民生活、行為語言、精神思想、風俗習慣等方方面面,古希臘文化就像一位大國工匠,用自身的精湛的技藝雕琢出一個個完美「傑作」永留於世。在這些「傑作」中,有些「傑作」是間接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僅僅以文字方式敘述下來的效果是遠不及其千分之一。
  • 歐洲建築的發展史(1)--古希臘建築和古羅馬建築
    我們在歐洲旅遊經常會被歐洲雄偉壯觀,奇特各異的建築所吸引,歐洲人喜歡歷史,喜歡文化,建築材質多以大理石為主,所以歐洲的建築就像一部歷史長卷,記錄了歐洲曾經的輝煌和歷史的滄桑
  • 古希臘:西方文明的搖籃
    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政治制度、文學、建築、科學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古希臘人憑藉不出世的才幹締造了希臘奇蹟,為人類建造了精神家園,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古希臘文化作為古典文化的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淺析古希臘的建築哲學,天然結合,文藝復興的搖籃
    在託密勒一世修建它的時候其實也是參考了雅典圖書館的修建風格以及雕刻工藝,所以到了亞歷山大圖書館修建時,有大量古希臘風格的建築及雕刻在這個港口內復原了下來,從而成為了人類文明的一盞明燈。在古希臘風格流行於整個地中海沿岸時,基督教的興起給予了這種古希臘建築文化二次興起的機會。
  • 電影《歐洲建築》第一集《典雅與和諧——古希臘建築》
    電影《歐洲建築》第一集《典雅與和諧——古希臘建築》於中寧 1989年12月(註:《歐洲建築》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於中寧合作的《世界文化遺產》大型系列片之一,編劇和導演為於中寧,電影膠片製作。去年於導談天說地公眾號刊出的《不朽的中國古代建築》和《悠久的中國歷史名城》都是這個大型系列中影片。
  • 古希臘建築——光輝燦爛的古典文化
    在這幾百年的時間裡,希臘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藝術迅猛發展,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成為了歐洲早期文明的先驅,古希臘創造出的眾多優秀文化成果,都對後續2000多年的歐洲歷史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其中,建築藝術作為一項重大的文明遺產,直到今天都以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觸動著現代人的心弦。透過雅典衛城遺址在殘陽下投射的陰影,我們一同追溯那一段偉大而動人的「古典時代」。
  • 古代歐洲人為何瘋狂痴迷中國文化?古希臘人認為中國人是神族
    自從工業革命在歐洲興起後,歐洲的經濟、科技、軍事實力都一舉超越了其他文明古國,以歐洲為主導的文化風潮也引領了全球數百年。時至今日,世界各國的服飾、飲食、文化都深深打上了歐洲的烙印,以歐美生活方式作為文明時尚的標準。殊不知,在古代歐洲上至皇室貴族下至販夫走卒各階層都非常痴迷中國文化和竭力追求模仿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 歐洲建築風格(1)----古希臘式、古羅馬式
    在歐洲旅行,看來那麼多的王宮,那麼多的教堂、那麼多的城堡,看著一座座與中國建築大不相同的建築,就對他們產生了興趣。
  • 古希臘建築藝術賞析——和諧優美的雅典衛城
    古希臘是歐洲文化的搖籃,古希臘建築是西方建築發展的基礎。古希臘社會在人與自然、個體與群體、感情與理智之間都處於一種相對和諧融洽的狀態,「和諧」是古希臘最重要的美學思想,古希臘的建築與造型藝術也表現出一種和諧之美。
  • 古希臘建築文明:西歐宏偉建築的源頭,人文主義與建築的完美融合
    在歐洲建築歷史開創的先河之中,歐洲人民的獨特見解和卓越的才能,為歐洲留下了許多的建築文化魁寶。這些文化的結晶是人類的智慧與靈感的體現,是歐洲現代人民的建築財富,被當作地球西方的建築風格的代表,這不僅僅是地域文化的象徵,也映襯了建築建造時期的文化實力。
  • 歐洲的文化搖籃就是義大利
    義大利是歐洲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燦爛的古羅馬文化,誕生了文藝復興。這個歐洲的文明古國,處處都是古老文明的遺作,彰顯著其輝煌的歷史。當然,除了古羅馬時期的輝煌歷史、文藝復興時期的燦爛傑作,那熱海邊村落、充滿圓舞曲旋律的中世紀小城,同樣也是義大利不容錯過的風景!
  • 西方藝術史:古希臘建築
    古代希臘文化和後來古羅馬盛期的文化,同稱為歐洲的古典文化,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公元前11世紀,繼愛琴海文明被湮沒後,在希臘半島上形成了30餘個城邦式的奴隸制王國。其中最繁榮的有雅典、斯巴達、米利都等。這些國家從未統一,但卻在相互交流中逐漸形成了稱為「希臘」的統一的民族與文化。古希臘建築開歐洲建築的先河。古希臘建築的結構屬梁柱體系,早期主要建築都用石料。
  • ​帶你了解古希臘的建築文化
    帶你了解古希臘的建築文化古希臘文化早就表明了對西方文化發展的巨大意義,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古代希臘人在科學、哲學、文學、藝術上都創造了曠世的成就,其影響是直接和深遠的。溫和而又充滿陽光的氣候使希臘人有了許多的露天活動和運動的場所。
  • 西方經典建築風格(四)古希臘建築
    古代希臘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古希臘建築是歐洲建築的先河。古希臘的發展時期大致為公元前8~前1世紀。建築大量使用四種柱式:多立克柱式、愛奧尼柱式、科林斯式柱式和女郎雕像柱式。四種柱式體現了人體美與數的和諧,柱式的發展對古希臘建築的結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同時雕刻是古希臘建築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雕刻創造了完美的古希臘建築藝術,也正是因為雕刻,使希臘建築顯得更加神秘、高貴、完美、和諧。至今,留有希臘建築風格的建築有雅典娜女神廟、衛城山門、勝利神廟、帕提農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等。
  • 希臘建築文化之旅
    希臘地處歐洲東南角、巴爾幹半島南端。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時期,被視為西方文明的搖籃,也是西歐建築的開拓者。
  • 在世界歷史上,古希臘的建築有怎樣的風格?
    神廟算的上是最普遍而且為人所知的希臘公共建築。但神廟的功能和現今的教堂不同,祭壇通常就直接設在神廟後方的戶外。古希臘建築風格特點主要是和諧、單純、莊重和布局清晰。而神廟建築則是這些風格特點的集中體現者,同時也是古希臘,乃至整個歐洲影響最深遠的建築。其中古希臘建築史上產生了帕提農神殿、宙斯祭壇這樣的藝術經典之作,給世界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同時對世界建築藝術有著重大且深遠的影響。
  • 想要了解歐洲文化,請先了解雅典
    說到歐洲的歷史文化,最不能忽略的是哪裡?毫無疑問是希臘。作為古代西方文明的起源之地,希臘有太多值得稱道的地方,浪漫又悽美的愛琴海,寧靜又壯麗的伯羅奔尼撒,所有的一切賦予希臘致命的魅力。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說說希臘的雅典,這是想要了解歐洲文化的人繞不過去的城市,想要了解歐洲文化,請先了解雅典。
  • 歐洲最早古代文明:克裡特島的米諾斯文明,號稱希臘文明的搖籃
    歐洲最早古代文明:克裡特島的米諾斯文明,號稱希臘文明的搖籃克裡特島是希臘地區的第一大島嶼,它位於地中海東部的中間但行政上卻屬於克裡特大區。而經過歷史學家研究發現,克裡特文明的發源地是古埃及和小亞西亞,而米絲路文明的發源地則是古希臘,而米諾斯文明的主要活動區域就是克裡特島。從歷史遺物來看克裡特島是地中海早期的一處貿易港口,並且在青銅時代之前,與小亞西亞保持著密切的商業聯繫。人們也把米諾斯文明稱作亞非古大陸文明的海島次生文明。
  • 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西方歷代建築風格欣賞之一
    本文想通過西方建築史上多種風格的展示,讓讀者在獲得審美享受的同時,也看看西方文化中活躍的創新思維和「工匠精神」,從而激發我們自己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古希臘建築風格   古希臘是歐洲文化的搖籃。與哲學、文學、戲劇、雕塑等門類一樣,古希臘建築是歐洲建築的始祖。
  • 智慧課堂|繁華的源頭——古希臘文明之光
    ——《普羅米修斯》古希臘神話中靜謐安寧的氛圍,正是兩千多年先民們在浩瀚寧靜的大海搖籃中生活的場景。兩千多年前,地中海東部曲折的海岸、眾多的海島、宜人的氣候,孕育出了古希臘璀璨的文化。以希臘半島為中心,包括愛琴海諸島、小亞細亞群島、愛奧尼亞群島及西西里島,古希臘的先民們在並不肥沃的土地上,依靠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創造出寬鬆自由的政治環境、多元包容的思想觀念、熠熠生輝的文學藝術,以至於十幾個世紀後,文藝復興依然打出「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之旗號。站在歷史長河的這頭,回首歐洲文化繁華的源頭,經久不衰的是古希臘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