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脩聿
7月初,28歲的杭州女子吳女士在取快遞過程中被偷拍,一個月後,這段9秒鐘的視頻連帶幾十張偽造的聊天記錄截圖流傳到網上,甚至登上了杭州的同城熱搜。
這些聊天記錄中,吳女士被塑造成了一個出軌快遞員的美豔少婦,兩方在交談中不乏淫穢詞彙,具有強烈的惡意引導傾向。
8月13日,餘杭警方以誹謗他人的罪名,將郎某和何某行政拘留9日。但是面對兩人不願賠償經濟損失、還反指敲詐勒索的態度,吳女士決定向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請求依法懲處造謠者。
12月14日,法院正式受理了吳女士提交的刑事自訴。
事件從頭到尾,始終有人認為吳女士此舉沒有必要。不只是她周圍的朋友,還有網上的男男女女,大家基本上都認為這是件小事,對方已經被行政拘留,受到了處罰,吳女士不必再步步緊逼。
甚至有人覺得,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吳女士自己沒有問題,沒人會去編造她什麼。
更有人稱,吳女士是想紅。
17日,吳女士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勇敢摘下口罩,鏡頭前的她面容姣好、妝容精緻,精神狀態好了很多。她解釋了自己和對方死磕的理由,"很多人都告訴我我沒有錯,但我想說我不是沒有錯,我是什麼都沒有做"。
和郎某、何某發布道歉視頻還要戴墨鏡、口罩的行為比起來,吳女士摘掉口罩、正視大眾的做法令人欽佩。
在這4個月的時間裡,吳女士或許已經明白,她想要和解的善良想法,反倒成了造謠者蠻橫不講理的幫兇。對方早已篤定,作為一名女性,吳女士需要保持自己的清譽,要保持形象,所以斷不敢將事情鬧大,這樣對誰都沒有好處。
誠然,受這一事件的影響,吳女士和炮製聊天記錄的郎某、何某日子都不好過。
4個月的時間裡,吳女士被診斷為抑鬱症,公司將其勸退後,她面試了近10家公司仍找不到工作,已經社會性死亡。於是她不再出門,開始自我隔離。每一天,吳女士都會抽一兩包煙,因為她要面對手機裡幾百條的新增私信,為此她甚至刪除了大部分通訊錄。
郎某的便利店一度生意冷清,不得不更換店名和招牌,何某也數度崩潰哭泣,稱自己後悔知錯。
但造謠者的哭泣,無異於"鱷魚的眼淚",他們內心壓根就沒有覺得,自己的做法真實地毀掉了吳女士的生活,只是為自己目前所處的生活境遇感到不滿。
從發布道歉視頻還要戴口罩戴墨鏡,到後來回應媒體"我也要生活",再到郎某父親的說法"兒子並非針對吳女士,這件事就是小孩子開玩笑"......讓人不禁疑惑,是否男性對於哪些行為、言論會傷害到女性真的毫無所知?
在生活中,女性也經常受到各種不合時宜的調侃乃至騷擾。
有女性在地鐵、公交等公共場合,遭到突如其來的鹹豬手揩油;
有女性在正常走路的過程中,被路邊的男性吹口哨騷擾;
有女性在社交場合中,被迫聽著男同事的各種葷段子,甚至公開的挑逗和私下的性索取......
類似的事件不在少數,有數據顯示,我國有84%的女性遭受過不同程度和形勢的性騷擾,也就是說,每10個人中只有一個人能得以明哲保身。
不只是騷擾,就連女性的日常生活,也逃不過男性想方設法的窺探。
近些年來,國內偷拍、偷錄等案件頻發,公共廁所、酒店、出租房......都可能藏有各種各樣的攝像頭,有的只插有內存卡,偷拍者會定時來更換,有的卻可以實時將拍攝圖像上傳網絡,供眾多人在線觀看、下載、傳播。
山西太原就被爆出過一起房東偷拍女租客的案件,在臥室和衛生間兩個攝像頭的內存卡中,視頻已經超過了4000條,包括女租客洗澡的畫面。
男性看待女性的眼光,總是帶著或多或少的性意味,似乎除了這件事,女性身上就再也沒有可取之處,什麼尊嚴和臉面,女性可有可無,男性卻不可或缺。
更令人感到不公平的是,對於自己受到的傷害,受害者總是善於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為了對方少受到懲罰、少被打擾,而選擇不追究或少追究責任。
去年因抑鬱症死去的韓國女藝人崔雪莉就是如此,當她因為惡評身心受損,準備起訴對方追究法律責任的時候,卻發現那個在鍵盤上打下惡毒言論的人竟然只是一個高中生。崔雪莉考慮到被起訴可能會影響到這名高中生的前途,便放棄了。
之後崔雪莉得到了怎樣的結果,我們都看到了。
被造謠的吳女士也是一樣,起初,她考慮到把事情鬧大會影響到郎某和何某的家庭,所以態度僅是尋求和解,要求他們賠償自己和男友被公司勸退的經濟損失,這件事便作罷。沒想到對方不僅不願意賠錢,還討價還價,言辭之間只是想以最低成本儘快了事,一點道歉認錯的誠意都沒有。
吳女士感到自己的善意沒有被尊重,才決定追究他們的法律責任。
難道長得漂亮,就理應成為社會大眾茶餘飯後的談資嗎?顯然不是。對此,吳女士尋求法律援助,或許是最好的辦法。
但中國政法大學的教授羅翔老師曾說過,法律解決不了所有的社會問題,法律只是解決社會矛盾的最後手段。
就吳女士被造謠出軌快遞小哥的這件事情來看,其中存在的社會矛盾不過是男女之間性別鴻溝造成的認知差異,部分男性總是會對女性懷有惡意的揣測,並不吝於將此與人分享,不管內容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他們需要的只是"調侃"女性而不用受罰的瞬間快樂。
女性對於男性也是如此。在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清華學姐"事件中,被懷疑性騷擾而遭遇社會性死亡的學弟,又何嘗不是男女矛盾的受害者呢?
女性被窺視、男性被誤解......在這場性別之爭中,沒有一個人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