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稱,今年7月初,杭州一女子吳女士去小區門口取快遞時,被郎某偷拍。
郎某與朋友何某分別飾演快遞小哥和獨自在家帶孩子的「小富婆」在微信上聊天,同時把吳女士作為獨自在家帶孩子的「小富婆」人設,編造了「富婆出軌快遞小哥」的劇情
被偷拍後的五個多月裡,吳女士先是被公司勸退,此後工作面試接連失敗。
吳女士稱自己已經「社會性死亡」,而造謠者被行拘9天後,已回歸正常生活。
12月10日,吳女士發聲稱不接受道歉,已刑事自訴,12月14日下午,杭州餘杭區人民法院已立案受理。
代理律師鄭晶晶表示,此前涉嫌誹謗的男子被處以行政拘留,與此次刑事自訴不衝突,若勝訴,被告最高可判3年。
直到這時,造謠者似乎慫了,在記者採訪的時候有表示後悔,稱都是自己作的,但態度一言難盡。
這件事造謠者郎某要感謝的是他的臉沒有被公眾識破,他的生活沒有受到較大的影響,畢竟人家生活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假如他和杭州女子角色互換,還」笑」得出來嗎?
觀點評析「社會性死亡」的單,不該由受害者來買「我不是『沒有做錯』,我是『什麼都沒有做』!」吳女士對「什麼都沒有做」幾個字的重點強調,是對造謠者的氣憤,是對「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的無奈,是對真相早已查明、造謠者已被行政拘留處罰後,自己卻仍被社會排斥的無力。
「社會性死亡」已成網絡流行詞,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它形容的是個體在遭遇網絡暴力後,主觀上感到自己丟臉已經到了沒臉見人的地步,就像吳女士得了抑鬱症;客觀上社交往來被阻斷、社會聲譽被傾軋,比如吳女士被原單位辭退、找新工作又被拒,儘管謠言已被公安機關澄清,卻還要忍受漫長的、看不到盡頭的壓抑與無助。一個詞彙的流行,必然伴隨著此類事件的屢禁不止,「社會性死亡」引發的傷害該誰來承擔?造成的損失又該由誰來賠付?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被造謠傷害的後果不該由受害者去承擔。解救「社會性死亡」,需要有力度的法律支撐,也需要一個有溫度的社會伸出救援之手。
內容整理自騰訊網、北晚新視覺網
編輯:陳大嘴
【來源:今日女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