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屆哈瓦那國際書展現場,來自中國的圖書吸引了大批讀者。本報記者 鄭海鷗攝 |
第二十七屆哈瓦那國際書展現場,來自中國的圖書吸引了大批讀者。本報記者 鄭海鷗攝 |
7000冊西、英、漢語版的中國精品圖書,阿來、李敬澤、劉震雲等11名優秀的中國作家舉辦多場文學交流活動,中國古代出版印刷展、經典連環畫作品展、中國當代電影展等接連開展……應古巴圖書委員會邀請,中國作為主賓國參加第二十七屆哈瓦那國際書展,在古巴颳起一陣絢麗的「中國風」。
全面合作,中華文化更加積極走進拉美
有《老子》嗎?有中國功夫、中醫方面的書嗎?……在本次主賓國首次開闢的中國圖書銷售區,古巴民眾排起了長隊,不少是專門前來的,他們對中國文化表示出了極大興趣。古巴醫生巴布羅在中國社科出版社的展臺前興致勃勃地看起了有關於中國文學和歷史的《簡明中國讀本》書訊,他表示,「我們平時並沒有太多機會接觸到如此種類豐富的中國圖書。」
古巴圖書研究院院長兼「閱讀在古巴」項目負責人恩裡克·佩雷斯·迪亞茲說,古巴一直認為「我們不要人民喊口號,我們要他們閱讀」,實際上,古巴一直都在大力倡導閱讀。
本次書展是中國首次在拉美國家和地區舉辦的大型國際出版交流盛會上擔任主賓國,來自我國60餘家出版單位的近130位代表赴古參展。據了解,其中大部分出版機構是首次赴古。「目前,我們與古巴的出版交流比較缺乏。通過這次書展,我們希望把與古巴出版社的合作作為開拓南美圖書市場、加強與拉美出版合作的重要起點。」浙江出版聯合集團黨委委員王忠義表示。
書展上,浙江出版聯合集團與古巴新千禧出版社籤署了合作翻譯出版《之江新語》備忘錄,與哈瓦那大學籤署了關於共同推進漢語學習圖書編寫出版、中國文化圖書的翻譯等為主要內容的合作框架協議。版權貿易方面,王忠義說,今後除了在漢語教材和漢語學習讀物方面的合作出版,還將積極開拓文學、少兒、生活、藝術以及中國主題圖書出版方面的合作,爭取與更多的出版社開展合作。
記者了解到,主賓國活動期間,一批中古出版合作成果實現落地。在「中古出版合作籤約儀式」上,《習近平講故事》《之江新語》《中國夢與浙江實踐》《不忘初心》《這就是馬雲》《中國文學》《奔跑的火光》等圖書版權輸出項目,以及「古巴中國主題圖書編輯部」「中國—古巴文學作品翻譯出版工程」「中譯哈瓦那中國主題國際編輯部」等中古出版合作項目完成籤約,一大批中國圖書將走進古巴,系統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展示當代中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領域的發展變化和豐碩成果。
相互了解,讓走出去的內容更有吸引力
「在新聞出版領域,中古兩國的交流與合作源遠流長。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出版機構引入古巴圖書近百種。古巴國父何塞·馬蒂,古巴小說家、散文家卡彭鐵爾,古巴詩人紀廉的作品在中國廣為流傳,《格瓦拉傳》等古巴知名作品在中國也同樣知名。近年來風靡歐美圖書市場的《愛狗的男人》被中國出版機構引進,將於今年與中國讀者見面。而中國的《孫子兵法》《西遊記》等古典作品廣受古巴讀者喜愛,以劉震雲等為代表的中國當代作家在古巴也深受認可和喜愛。」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國家版權局專職副局長周慧琳介紹,「2011年,『中古經典互譯出版項目』啟動,在雙方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雙方已完成中文版《塞西莉亞》《恐怖的帝國》、西文版《手機》等在內的10種中古圖書的翻譯出版。」
有古巴熱心讀者專門捧著西文版《手機》來到書展作家交流會上,找到劉震雲交流閱讀心得,熱切點讚,「這本書非常有意思,從中我感受到了當代中國的發展變化,對繼續了解中國有了濃厚興趣。」
哈瓦那市民露西·安娜從小就是一個中國粉絲,她希望能在家門口看到更多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圖書,「這也是我許多朋友的期待。」
實際上,讓走出去的作品內容更對味、更有吸引力,無疑是提高合作效率、推進合作不斷深入的一個關鍵點。
書展前,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很早就開始聯繫拉美當地的出版同行共同探討合作的可能性。「探討過程中,我們發現小說在全球範圍內的接受程度都比較高,可能成為拓展合作的『先鋒』。於是,集中向拉美出版社推薦了一系列當代中國知名作家的小說作品,最終和古巴南方出版社、墨西哥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就《奔跑的火光》《閉上眼睛就是天黑》達成了版權輸出合作,在書展上成功籤約。」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社長王焰說。
「作品走出去後的『落地』也很重要,對工作成果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王焰舉例說,之前英文版《華東師大版一課一練·數學》之所以能成功,和出版社聘請了優秀的編譯團隊密切相關。團隊專家不僅翻譯文本,確保教學語言的準確權威,還對中英兩國的數學教育體系非常熟悉,對內容進行了必要改編和重新編排,這讓英國教師和學生在使用過程中毫無障礙。這次本社古巴書展上簽約的文學作品,我們也聘請了墨西哥著名的漢學家莉亞娜·亞索夫斯佳將其翻譯為西班牙文。莉亞娜·亞索夫斯佳在中國生活過很長時間,也翻譯過劉震雲、劉慶邦等許多中國知名作家的作品。她通曉中國與拉美兩地風土人情,這對我們文學作品在拉美的輸出和推廣是很有幫助的。王焰強調,這就是用國外讀者聽得懂的方式來講好中國故事,否則,難以對國外讀者產生吸引力,走出去也就難以走進去。
揚長避短,探索多元交流與合作的渠道
「一方面是中古出版社在合作上的空白,一方面是古巴人民期待了解中國,這就產生了很大的合作空間和合作機會。」中譯出版社總編輯助理劉永淳說。不過,興奮之餘,不少出版社代表也意識到,古巴出版業既有著節奏緩慢、效率不高的特點,又有種種原因所導致的層次重疊、規定繁多的問題,而且兩國相隔遙遠,讓合作開展起來頗費周折。
立足孔子學院,利用全球孔子學院的渠道和資源開展出版合作,是浙江出版集團近年來開拓國際圖書市場的探索。目前,浙江出版聯合集團通過奈洛比大學、咯麥隆大學等眾多的孔子學院走進非洲,將農業、醫療、文學、生活、教育、政治等多門類圖書推向10多個國家。
「這次古巴書展,我們與古巴哈瓦那大學孔子學院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重點在編寫適合古巴的本土化漢語教材和漢語輔助讀物,計劃推出西語版《跟人民日報學漢語》《HSK考試指南》《中國文學經典》《中國原創》等圖書。」王忠義說,「本次書展我們還向哈瓦那大學孔子學院贈送了500冊圖書,以後將不斷向孔子學院補充精品圖書。此外,我們還在研究幫助他們建立數字移動圖書館的可能性,從而利用浙江在數字出版和網絡移動閱讀方面的優勢,通過和借力新技術的力量推動中國文化走進古巴。」
主賓國活動期間,一場中拉藝術沙龍在哈瓦那大學孔子學院舉行,展出了中國和拉丁美洲現代民間繪畫40幅。中古雙方藝術家和觀眾發現,中國現代民間繪畫與拉美現代民間繪畫在創作主題、表現手法、色彩偏好、構圖特徵等方面有許多相通之處。本次書展上,貫穿了中國古代出版印刷展、經典連環畫作品展、中國當代電影展等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這顯然能更大程度上加深兩國民眾的相互了解、促進文明互鑑。
不少出版社代表深有感觸地說,國與國進行文化交流,一定要努力尋找雙方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以書為媒的文化交流並不特別直觀和生動,而藝術交流剛好能彌補這些不足,能在短時間內加深互相了解。」(記者 鄭海鷗)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08日 20 版)
(責編:王仁宏、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