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寧夏觀光夜市開業,如果你恰好也在夜市,看到下面這些字千萬不要稀奇,因為更稀奇的還在後面……
進入寧夏觀光夜市一樓門廊,只要稍加留意,你就會發現地面上篆刻著這樣的字眼:「日鬼子彎三」、「你貓貓日能地」……讓很多初來乍到寧夏的外地人好奇地駐足低頭琢磨好半天。
像這樣好玩的字眼,觀光夜市的地面上隨處可見,這不過是「寧旅君」幫大家普及寧夏方言而已。尤其到固原廳聽到這樣的對話:「你幾個哈慫諞啥著哩?」「咋話咧?!」「額幾個商量嫩個事……」「看把你滴日能地!」「你個碎慫,可包出去亂言傳。」簡短幾句對話,讓你在片刻之間領略到寧夏地方語言的精彩,尤其涇源人,更能洞悉其間的魅力所在。
這些還不算精彩的,最出彩的設計在一樓大廳。無論是一段殘牆,還是一棟老祖宗遺留下的老房子,無不流露出極強的鄉村藝術美學氣質。而用石頭砌成的那一口水井,則在講述著久遠的寧夏故事,讓我們依稀可見一百年前的月光。我不知道你看到這些場景腦海裡會浮現起什麼,小編的思緒則瞬間就回到了童年,記憶裡全是孩提時在外婆家跟著外公擔水,坐在門墩上看著外婆在灶火裡做飯的場面……
到了石嘴山區,透過極具工業符號特徵的齒輪看對面中國傳統古建風的「羊肉街口」牌匾和木門樓,讓我們分分秒就穿越到了「老銀川一條街」的光陰年代。
有媒體同仁總結說,「這是一個能讓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對於如此極接地氣的設計,設計總監黃山解釋說:「其實,真正的設計高手都在民間,真正的美學元素都在鄉村,我們不過是順勢而為,將其最大程度地還原,複製。」但是,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黃山的設計意義不止於此。他的一切鄉村景觀設計都建立在充分尊重自然法則的原則之上,在原有的鄉土景觀基礎上進行藝術構建,從而使最原汁原味的鄉村文化得以呈現,也將寧夏特有的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展露無遺。
其實,他在用他的非建築設計和寧旅君在觀光夜市的無數個日夜堅守告訴我們,縱使時光無法逆流,即使現代化進程推進的再快,有些東西必須被這個時代記住!
在此,小編要透露的是,這些砌牆固井的靈氣石頭小景,都是攝影師在涇源採風時迸發的靈感。寧旅君喜歡得不行行,於是託人不遠千裡從寧夏涇源的涇河裡撈來了河光石;而這棟老房子,真實的存在於涇源鄉間,攝影師不過將其原樣拍攝後進行了高科技印刷技術噴繪,從而誕生出這樣以「假」亂真的主題牆面設計大作;至於這些拙樸的家用器皿和老物件,也是寧旅君託小編從涇源鄉村裡淘來的寶貝……
大希無聲,大相無形。如果不是在銀川,你會誤以為這是「寧旅君」幫涇源人布置的大道場;如果涇源人在現場,看到這些被他們束之高閣甚至丟棄的老物件物盡其用,估計要後悔的摳腔子。當然,更多的則是洋溢在涇源父老鄉親臉上的自豪感。
喏,再往裡走,向頭頂上看,你會看到數百個好客的、快樂的、智慧的、幸福的寧夏人的笑臉。
仔細瞧瞧,你會發現上面還有涇源人燦若山野清風的笑臉,不知你在這些照片當中是否找到了你家親人?
當然,這些人物照片也是攝影師足跡遍訪寧夏銀北、銀南和固原涇源各地,歷時三個多月拍攝,從86歲的老爺爺,到6個月的小孫孫;從知性的都市麗人,到樸素的鄉村婆姨;從智慧文明的文化人,到抱樸守拙的村裡人……寧旅君從近千張毛片裡挑選出這100張,旨在用百張濃縮人物臉譜全面展現寧夏人在新時代的精神風貌。
這些幕後花絮,估計是很多人最想看到的,這可都是攝影師在涇源龍潭、北營、涇光等村拍攝寧夏人物時小編抓拍的毛片。看看這些有趣的照片,你會發現,原來生活中最美的東西都在鄉村。我們要做的,不過是睜大你的慧眼,去發現!
餓了就上二樓。當然,如果你吃飽了就不要上二樓啦。這裡可都是寧夏各地美食薈萃,估計你轉上一圈就得扶著牆挪著出來。
如果想吃點省時省地又方便攜帶的,就去觀光夜市門口,看到山上人家的「兩個包子」外擺移動車鋪了嗎?
其實,這也是設計師在涇源吃了「萬良包子」大呼過癮後產生的靈感,於是一個偉大的小吃品牌就地誕生。製作方法竟然是搜索《龍鄉涇源》微信公眾平臺看了萬良包子的文章後如法炮製稍作改良,餡料選用的也是涇源地道的黃牛肉。聽說第一籠包子一推出就告售磬,也不知銀川的吃貨們饞得流口水了有木有?
夜市深處還有銀南、銀北地區各具內涵的風格設計,在繼承了黃山以往的設計風範外又有創新,小編就不多嘴哆嗦了,期待你們有全新的自我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