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邢曉婧】25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即將迎來執政第100天。與此同時,日本新冠肺炎疫情告急,確診患者人數突破3500人,創下新高。菅義偉本人也因被曝參與聚餐遭到批評,支持率跌至39%……重重阻力之下,菅義偉政府似乎陷入對內應接不暇、對外難以施展的窘迫境地。對此,接受採訪的日本問題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日本正處於疫情嚴峻和經濟走低的頹勢之下,但並不等於菅義偉一事無成。菅義偉政府的外交表現「中規中矩」,未來中日關係的走向將在穩定中得到改善。
9月16日,菅義偉正式成為日本第99任首相。10月26日,他在國會發表就任後的首次施政演說,強調在防止出現暴發性感染新冠病毒的基礎上重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經濟早日復甦。在提及外交政策時,菅義偉表示,中國與日本之間的穩定關係,不僅對中日兩國至關重要,對地區和國際社會都至關重要。希望充分利用兩國高層的交流機會,就共同課題開展合作。
「在過去的100天裡,菅義偉就像坐上了『過山車』,支持率由最初接近70%跌至39%。」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笪志剛2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菅義偉就任伊始,日本正處於疫情嚴峻和經濟走低的頹勢之下,外界對其「期待很大」,現在看來「失望也很大」,但也並不等於菅義偉一事無成。
笪志剛說,儘管日本民眾質疑政府的抗疫能力,詬病政府監管不力,實際上,日本是「小政府,大社會」「弱政府,強經濟」的典型,菅義偉在現有法律法規的框架下,一直試圖在加強防疫的同時,有效重啟經濟。為了最大限度降低企業破產,避免失業率大幅增加,出臺了針對中小企業的補貼、減稅等相關政策。日本政府還推出全國旅遊支援項目「Go To Travel」刺激經濟,考慮到日本疫情加劇現已暫停。笪志剛認為,此舉可以看出菅義偉在觀察民意,及時調整政策。此外,菅義偉政府還做出諸如開設數字廳、廢除印章等行政改革。
菅義偉上臺後,先後與中美韓澳等外國元首舉行電話會談,並出訪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笪志剛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外交方面,菅義偉承襲了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俯瞰地球儀」的外交思路,但整體表現「中規中矩」,和安倍晉三相比存在差距。他分析說,可能疫情限制了菅義偉發揮外交手段,也可能與其性格特點有關,他行事作風不如安倍張揚,也不善於營造私人關係。
11月15日,中日等國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隨後中國外長王毅訪日期間,中日兩國達成五點重要共識和六項具體成果。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2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以上成果是中國與日本新政府達成的,表明菅義偉政府重視發展同中國的關係,願意推動兩國關係持續改善。他同時表示,原計劃年內在韓國舉行的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以及新一輪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等課題均未能實現,在進一步擴大多邊貿易合作方面留有遺憾。
笪志剛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疫情期間中日兩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民間交流讓人感動,但疫情重塑了全球政治經濟秩序,使得中日關係在穩定中也出現一些新變化。比如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博弈以及海洋問題等方面,中日之間的矛盾暫時被掩蓋了,卻從未消失。這位日本問題專家強調說,儘管如此,中日具有多年的經貿基礎、人文基礎以及地緣優勢,未來應該共同追求和平與發展,實現互利共贏,兩國關係將在穩定中得到改善。
周永生則認為,若是中國領導人訪日得以成行,將大幅改善兩國關係。眼下日本受困於疫情防控、經濟下滑等內部問題,一時無暇顧及接待外國首腦。他說,我們期待日本儘快控制住疫情,恢復人員往來,屆時兩國有望實現互信增長,構築更加緊密的雙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