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傅高義走了,但中美間理性聲音不能少

2020-12-25 海外網

資料圖:傅高義 (圖/AP)

當地時間12月20日晚,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逝世的消息傳來,在中美之間立刻掀起一場悼念潮。12月20日晚,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連發多條推文就傅高義去世表示哀悼。12月2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傅高義教授為促進中美溝通與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做出了不懈努力。我們將銘記他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所做的貢獻。」在當前美國政府全面打壓中國、肆意破壞中美關係的大背景下,傅高義依然能夠堅持理性、客觀發聲,令人敬佩。

傅高義是美國為數不多能流利使用漢語,並且能積極來到中國進行實地調查與研究的學者。比如《鄧小平時代》一書,傅高義前後花費10年時間。期間,他去過太行山區、廣安和江西瑞金,訪問人數達300人之多,單單注釋就有100多頁。正是因為傅高義嚴謹、細緻的學術態度,使得《鄧小平時代》一書在中美兩國乃至國際社會均有較高的影響力。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表示,傅高義在國際上極具影響力,他對中國問題有著十分深刻的見解,在《鄧小平時代》中,傅高義的分析沒有意識形態偏見,塑造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改革開放較為客觀的理解。

長期以來,傅高義一直關注中美關係,為促進兩國之間的友好交往頻頻發聲。在12月1日的香山論壇討論會上,傅高義當時通過視頻表示,目前中美關係處於歷史的低谷,這對兩個國家都是不利的。美國不應詆毀中國在世界範圍內所做的建設性努力,美國應承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公平地對待中國。

實際上,近年來的美國學界,受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等政治大環境的影響,傲慢偏頗的對華認知逐漸從政界、經濟界蔓延到美國社會其他領域,進而使理性對華聲音越來越少,消極、極端的對華聲音越來越聒噪。在此背景下,傅高義依然積極發聲,特別是在去世前仍心繫中美關係未來,著實令人感動與欽佩。李海東認為,在美國「知華派」學者中,傅高義是為數不多能夠以冷靜、平和、務實心態看待中國的學者,他對中美人文交流的貢獻很突出,並且在美國國內較為活躍,在談到中國議題時能夠保持客觀與理性,這對影響美國社會的中國認知發揮了正向作用。

中美關係的良性發展,是中美兩國和世界的福音。然而,面對中國綜合勢力和影響力的日益提升,美國一些因循守舊的政治保守派,仍然固守冷戰思維,迷戀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意圖將中美關係「鎖死」在下行軌道上。越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越需要有冷靜、理性的聲音去阻止那些消極、極端的舉動。傅高義走了,但中美間理性聲音不能少。(陳洋)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責編:陳洋、毛莉

31943734,.海外網評:傅高義走了,但中美間理性聲音不能少,.2020-12-21 17:37:28,.204474,.陳洋、毛莉

相關焦點

  • 記者追憶傅高義:謙遜溫和 用中文接受採訪
    傅高義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一生致力於東亞問題研究。他不僅在日本享有盛譽,同時也還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他的離世是國際學術界和戰略界的重大損失。我在去年對傅高義進行過專訪,對先生的治學態度與為人品行印象深刻。
  • 「中國先生」傅高義,帶著對中美關係的憂思走了_財經_澎湃新聞-The...
    作者|周超臣頭圖|視覺中國,圖註:2013年4月26日,陝西西安,傅高義接受採訪在中美局勢撲朔迷離之際,在這個寒冬,傅高義這位中國通、《鄧小平時代》作者,與世長辭,享年90歲克裡斯蒂娜表示,傅高義在接受外科手術後恢復不佳,於馬塞諸塞州劍橋奧本山醫院離世。在21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傅高義教授是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方對他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對其家人表示誠摯慰問。傅高義教授為促進中美溝通與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作出了不懈努力,我們將銘記他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所作貢獻。」
  • 中國日報網評|「知華派」聲音漸弱是美國之禍:寫在傅高義先生去世...
    作為美國「知華派」代表人物之一,傅高義先生對當代中國的研究既基於客觀、理性的科學方法,又秉持尊重、平等的正確態度。傅高義先生的代表作,包括《領先一步:改革開放的廣東》,乃至隨後聞名遐邇的《鄧小平時代》,無不是堅持上述科學方法和正確態度所得的治學研究成果。上述研究成果既贏得了中方的尊重和理解,也為塑造建設性的美國對華政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 我們為什麼懷念「中國通」傅高義?
    當時談及新政府對華政策,老人認為,川普團隊執政經驗少,國際和外交知識有限,對中美關係情況不了解,兩國關係面臨挑戰。但他本人認為,美中應該選擇合作,「畢竟兩個國家的關係太重要了,對全世界的影響太大了,所以不能不合作」。2019年5月16日,傅高義在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家中讀書。
  • 境外媒體追憶傅高義:謙虛好學的「知華派」
    參考消息網12月23日報導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21日報導,哈佛大學宣布,該校的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逝世。他享年90歲。報導稱,傅高義是美國最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他是中美關係中的重要角色。過去4年裡,傅高義是最明確反對美國總統川普對華政策的人士之一。
  • 對這件事關臺灣前途大事,傅高義為何如此提醒蔡英文
    傅高義告誡蔡英文當局,不要只聽信美國的單方面聲音,應該要同時聆聽大陸釋放的所有訊息,仔細解讀其中意涵,帶領臺灣走往正確的方向。傅高義認為,美國總統川普之前的記錄太差,一旦落選,不知道他會做出怎樣的舉動。在他看來,要提防11月3日到明年1月20日這段總統交接權力空窗期,「這會是一段非常危險的時間」。
  • 傅高義去世 華盛頓的「中國老朋友」越來越少了嗎?
    傅高義的逝世也引發中美兩國許多知識分子的擔憂和感嘆:美國理性、務實看待中國的政治圈和知識界人士是否越來越少?隨著美國更多少壯「鷹派」的崛起,中美關係又將何去何從?「於是,隨著傅高義這樣一批老一代的中國事務專家,因年歲漸高而不可避免地離去,也自然引發了公眾對於『理性的對華態度在華盛頓越來越失去聲音』的擔憂,尤其是在當下中美關係頗為動蕩緊張的時刻。」他這樣表示。
  • 我是復旦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廣濤,關於傅高義和他眼中的東亞...
    我是復旦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廣濤,關於傅高義和他眼中的東亞
  • 傅高義的中美關係遺產 曾提醒大陸對臺已漸失去耐心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前主任、中美問題學者傅高義20日在麻薩諸塞州逝世。傅高義是美國極少數精通中日語言的學者,被稱為「中國先生」「日本先生」。他畢生致力於幫助世界了解東亞。增進中美之間相互理解、推動中美關係穩定發展更是其重要「遺產」。
  • 毛升序傅高義《中國和日本》︱「對不起」與「謝謝你」
    當晚,我們研究東亞的學生、訪問學者還接到通知,明天早上傅高義教授願意抽時間與我們見面。當時中日關係因釣魚島爭議正劍拔弩張,席間一位來自日本的訪問學者向傅高義提出,日美應該聯合起來,應對中國的崛起。因為話題涉及中日衝突,講者又語帶激憤,會議室的氣氛有點尷尬。傅高義馬上轉移了話題,臉上似乎還有一絲慍色。
  • 換一扇窗子看偉人——圍繞傅高義著《鄧小平時代》帶來的回憶
    第一次知道傅高義先生,當然是因為他寫了《鄧小平時代》。對於鄧小平,因我個人的經歷,我一直對他有一個個人的疑問。在為工作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歲月裡,我也曾試圖去尋找答案,但受時間和能力所限,我並沒有找到多少能不左不右,還原度較高的資料。2012年5月,得知傅高義先生訪港,還將在香港有兩場演講會,我覺得機會來了。
  • 傅高義出版《日本第一》後的二十年發生了什麼?
    1979年,致力於東亞研究的哈佛學者傅高義出版了《日本第一》一書,在日本、其母國美國及世界多地引起了巨大反響,一時成為西方政經界炙手可熱的必讀書。彼時正逢戰後日本經濟即將起飛之時,隨後到來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泡沫經濟全盛時期,準確印證了傅高義的預測。
  • 傅高義去世,生前持續建言中美改善關係
    據悉,傅高義教授因身體狀況,於美國當地時間12月19日入院做手術,但手術效果低於預期。次日傅高義教授身體狀況急轉直下,最終不治而逝。12月21日,傅高義教授生前的多名中美兩國摯友已在社交媒體上證實了這一消息,並表達了哀悼之情。美國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東亞項目主任史文(Michael D.
  • 中國學者憶傅高義的二三事:解讀他眼中的東亞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中國學者憶傅高義的二三事,解讀他眼中的東亞季衛東說:「他(傅高義)是希望中日保持友好關係,反對中美脫鉤的,這種胸襟和立場實在難能可貴。」當地時間2020年12月20日,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證實,著名中美問題學者、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因術後感染在麻薩諸塞州病逝,享年九十。
  • 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中美關係面臨新機會 美國應承認中國對...
    美國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1日晚間在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給中美關係帶來新的機會,中美之間應該從高層會晤、專業人士以及工作層三個層次進行推進。與會的中俄專家也持同樣觀點。傅高義還表示,美國應該承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公平地對待中國。
  • 日本人看傅高義:深懷熱愛的日本研究者與「偉大的普通人」
    日本新任駐華大使垂秀夫表示,傅高義是世界著名的日本問題權威專家,也是他最為敬佩的「中國通」之一,傅高義同時作為兩國的老朋友而深受人們尊敬。日本國會議員、前防衛副大臣長島昭久在推特上表示,「對於包括我在內的、曾赴外國的日本留學生來說,傅高義先生與其作品的意義不言而喻。」
  •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去世,享年90歲,關於中美日,他曾這樣判斷
    12月1日晚,傅高義剛剛在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表示,美國應該承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公平地對待中國。傅高義,美國哈佛大學亨利·福特二世社會學榮休教授,曾任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作為東亞研究專家,傅高義在哈佛享有「中國先生」稱號,被認為是美國少有精通中日兩國事務的學者。
  • 最懂中國的美國人走了
    一位教授對他說,要搞懂美國社會,應該多了解海外世界,在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文化中生活。 多番盤算後,傅高義選擇了日本。1958年,28歲的傅高義帶著妻子和剛滿一歲的兒子前往東京做田野調查。 出發時美國人都勸他,說日本髒亂,喝水吃東西都要小心。到了日本他才發現東京比他想像中乾淨多了,頓時認識到了美國人對於世界的認識有多荒唐。
  • 中美關係難點芻論
    2020年12月20日,美國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先生去世,我們深感悲痛。傅高義研究中國的巨著《鄧小平時代》,被認為是「迄今為止中國驚人而坎坷的經濟改革之路的最全面的記錄」,他因此被稱為「中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