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扇窗子看偉人——圍繞傅高義著《鄧小平時代》帶來的回憶

2020-12-24 吳固亂翻書

《鄧小平時代》英文版封面

今天一大早就收到一個信息,著名的美國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F. Vogel)先生去世了。

第一次知道傅高義先生,當然是因為他寫了《鄧小平時代》。對於鄧小平,因我個人的經歷,我一直對他有一個個人的疑問。在為工作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歲月裡,我也曾試圖去尋找答案,但受時間和能力所限,我並沒有找到多少能不左不右,還原度較高的資料。2012年5月,得知傅高義先生訪港,還將在香港有兩場演講會,我覺得機會來了。

我趕上的是位於香港中央圖書館的第二場,傅高義先生全程用中文演講和回答聽眾提問。

傅高義先生的中文口音不錯,不像外國人,倒像一個生活在中國的南方人。口音之外,他的用詞也比較豐富,也像是在中國生活多年的人,真不敢想像他的漢語全是在哈佛學的,學成之前沒有來過中國。傅高義先生做學問極為認真,他研究亞洲一輩子,精通日文和中文,在此之前寫了《日本第一》、《日本的新興中產階級》等極受尊重的日本專著。為寫鄧小平,光是搜集資料就花了十年,鄧小平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四川老家、江西下放地等)他幾乎都跑了一遍,並專門用一年的時間來採訪資料涉及到的在世人員。但他也有一個毛病,就是雖然他會使用複雜句式,時間狀語、地點狀語、倒裝句什麼的,但是常常句子還未完成他就結束了這句話。不過,聽眾包括我都因為他的演講廢話不多,信息量十足而不作挑剔,反而覺得這盡顯一個歪果仁的可愛之處。

終於到了激動人心的聽眾提問時間,我心中的那個疑問促使我早早就舉起了手,可惜我的位置太偏,主持人總是看不到我。我堅定不移地高高舉手,而且目光灼灼地盯著主持人,我相信目光是有力量的。果然,好像主持人感受到了來自我這個角落的壓力,最後一次提問時終於看到我了。

我站起來說,八十年代之前出生的許多中國人——那是整整四代人啊——對鄧小平的感情是十分複雜的,一方面,人們十分敬仰他,作為從戰爭時期走過來的人,他的胸襟、眼界、政治智慧甚至他的私德(還有他的堅強又從容的性格,做大事的勇氣)都遠遠超越了與他同時代的革命黨人,或者說是共產黨人,他對中國,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有目共睹。可是改革開放之後,整個鄧小平時代,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思潮也產生了激烈交鋒。就我個人,我只想問一句,就您這本書的立場來看,用中國人的「十分法」,您怎麼評判鄧小平的功過。傅高義先生的中國文化功力果然十分了得,不待我解釋「十分法」,我話音未落就搶著說:「二八開!二八開!過是二,功是八。」全場觀眾熱烈鼓掌。

我熱淚盈眶。

1997年2月19日,我從香港電臺裡聽到鄧小平去世的消息。當主持人說,鄧小平有一個強烈的心願,就是希望香港回歸後能到香港的土地上走一走,哪怕是坐著輪椅也好。然而隨著他的生命戛然而止,這個願望永遠不能實現了。一向激進的主持人哽咽著說不下去,我也胸口一痛,突然感到自己好像剎那間觸摸到了一個偉大的靈魂,從此更加瘋狂地去尋找鄧小平的有關記錄。然而,當時市面上的出版物是魚龍混雜的,正像當時人們的認知。當我打電話給一位從北京某重要部門退下來的伯伯,訴說我的所思所想時,他沉吟了半晌,說了一句:「還是有功有過的。」我又迷茫了……

多年來,這個疑問我從未放下,但不再相信什麼紙質材料,我更多地從社會變化中去思考,不用說,天平慢慢地在傾斜——身邊的事實每天都在教育我。直到這場演講會,連這個可愛的歪果仁老頭兒也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提問完後,工作人員遞給我一張紙片,這是《鄧小平時代》這本書的英文電子版(當時中文版還未問世),用Iphone或IPAD下載後可讀。後來中文版出版,我立刻購買,還給家父買了一本,他是完整經歷了鄧小平時代的人,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家父向我補充了每一個重要時刻民間對鄧小平的了解,印證了我的許多想像。

通讀全書,更感覺傅高義先生做學問的正派,全書並無一些「探幽派」熱衷的什麼「秘史」,無論是鄧小平個人從年少去國求學、青年時代為信仰而奮鬥,還是到中老年在高級領導位置幾起幾落,他的個人和家庭遭際、他的思想變化、他的籌謀手腕,都磊磊落落,不有意貶低,也不刻意拔高。

我是邊讀邊感嘆,對我這一代略有反骨的讀書人來說,指定角度讓我們看問題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名聲巨大、爭議也巨大的人物的認識,然而由一個本來和中國人八竿子打不著的歪果仁,打開另一扇窗戶給我們探出頭去看,這就有說服力多了。這本書就這樣深深地紮根於我的心底。

此外,傅高義先生行文樸實,文字生動,譯者山東大學教授馮克利先生也譯得信、達、雅,傳神再現原文風採,這一點,中英文版都讀過的人應該感同身受。

傅高義先生已經遠行,然而他給我們打開的這扇窗,贏得了包括我在內的數量非常巨大的讀者的尊敬,也堅定了我們對傳主的評判:鄧小平是功績卓著的偉人,這個結論必定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相關焦點

  • 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去世 曾為寫《鄧小平時代》傾十年之力
    傅高義 邵聰/攝傅高義精通中文和日文,撰有《鄧小平時代》《日本新中產階級》等著作,被認為是美國唯一的一位對中日兩國事務都精通的學者。他對中國問題的觀察和寫作持續了整整40年,對中國的政情、輿情以及社會經濟狀況有深入的了解,在哈佛大學有著「中國先生」的稱號。
  • 記者追憶傅高義:謙遜溫和 用中文接受採訪
    傅高義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一生致力於東亞問題研究。他不僅在日本享有盛譽,同時也還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他的離世是國際學術界和戰略界的重大損失。我在去年對傅高義進行過專訪,對先生的治學態度與為人品行印象深刻。
  • 我們為什麼懷念「中國通」傅高義?
    傅高義和家人在鄧小平雕像前合影。圖片由傅高義的兒子提供「我父親熱愛中國和中國人民」傅高義曾任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1995-1999年)和亞洲中心首任主任(1997-1999年)。2000年退休後,其研究方向轉向歷史學。2011年,他81歲時出版《鄧小平時代》。此書被視為向西方客觀介紹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的重要著作。
  • 海外網評:傅高義走了,但中美間理性聲音不能少
    12月20日晚,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連發多條推文就傅高義去世表示哀悼。12月2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傅高義教授為促進中美溝通與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做出了不懈努力。我們將銘記他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所做的貢獻。」在當前美國政府全面打壓中國、肆意破壞中美關係的大背景下,傅高義依然能夠堅持理性、客觀發聲,令人敬佩。
  • 「中國先生」傅高義,帶著對中美關係的憂思走了_財經_澎湃新聞-The...
    作者|周超臣頭圖|視覺中國,圖註:2013年4月26日,陝西西安,傅高義接受採訪在中美局勢撲朔迷離之際,在這個寒冬,傅高義這位中國通、《鄧小平時代》作者,與世長辭,享年90歲傅高義教授曾在1973~1975年和1995-1999年擔任中心主任。他是我們中心真正的守護者(a true champion of our center),一位博學的學者,一個很好的朋友。我們會非常想念他。」最先報導這一消息的是日本《朝日新聞》。
  • 傅高義去世:幾十年後,人們都會看《鄧小平時代》
    據日本《朝日新聞》12月21日報導,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於當地時間20日去世,享年90歲。2010年,傅高義著作《鄧小平時代》英文版出版,引發國外主要媒體關注。2012年歲末,本刊記者李菁在哈佛大學劍橋小鎮傅高義的家裡,與其暢談了4個多小時。以下是本刊當年對傅高義的專訪文章。
  • 毛升序傅高義《中國和日本》︱「對不起」與「謝謝你」
    《中國和日本:一千五百年的交流史》,[美]傅高義著,毛升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編輯部譯校,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9年10月即出我還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歷史系讀博士的時候,曾聽過傅高義教授來我校作的一次演講。
  • 《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去世,呼籲美國承認中國的貢獻
    他精通中文和日語,被認為是美國唯一一位對中日兩國事務都精通的學者,在哈佛有著「中國先生」的稱號,著作包括《日本的新中產階級》《日本第一》《鄧小平時代》等。2013年3月23日,第五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在上海舉行,傅高義被授予「世界中國學貢獻獎」。傅高義最早在美國學術界嶄露頭角,是因為他的日本研究。
  • 傅高義出版《日本第一》後的二十年發生了什麼?
    1979年,致力於東亞研究的哈佛學者傅高義出版了《日本第一》一書,在日本、其母國美國及世界多地引起了巨大反響,一時成為西方政經界炙手可熱的必讀書。彼時正逢戰後日本經濟即將起飛之時,隨後到來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泡沫經濟全盛時期,準確印證了傅高義的預測。
  • 我是復旦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廣濤,關於傅高義和他眼中的東亞...
    我是復旦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廣濤,關於傅高義和他眼中的東亞
  • 中國日報網評|「知華派」聲音漸弱是美國之禍:寫在傅高義先生去世...
    作為美國「知華派」代表人物之一,傅高義先生對當代中國的研究既基於客觀、理性的科學方法,又秉持尊重、平等的正確態度。傅高義先生的代表作,包括《領先一步:改革開放的廣東》,乃至隨後聞名遐邇的《鄧小平時代》,無不是堅持上述科學方法和正確態度所得的治學研究成果。上述研究成果既贏得了中方的尊重和理解,也為塑造建設性的美國對華政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 境外媒體追憶傅高義:謙虛好學的「知華派」
    參考消息網12月23日報導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21日報導,哈佛大學宣布,該校的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逝世。他享年90歲。報導稱,傅高義是美國最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他是中美關係中的重要角色。過去4年裡,傅高義是最明確反對美國總統川普對華政策的人士之一。
  • 致敬40年 |《鄧小平時代》日文版譯者益尾知佐子:鄧小平訪日 「下...
    曾任哈佛燕京學社共同研究學者(和傅高義教授合作,2014-2015年),早稻田大學現代中國研究所講師,哈佛大學傅高義教授的研究助手,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的研究員。1996-1997年和2001-2002年,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進修,研究東亞國際政治以及中國的對外政策。
  • 對這件事關臺灣前途大事,傅高義為何如此提醒蔡英文
    傅高義告誡蔡英文當局,不要只聽信美國的單方面聲音,應該要同時聆聽大陸釋放的所有訊息,仔細解讀其中意涵,帶領臺灣走往正確的方向。傅高義認為,美國總統川普之前的記錄太差,一旦落選,不知道他會做出怎樣的舉動。在他看來,要提防11月3日到明年1月20日這段總統交接權力空窗期,「這會是一段非常危險的時間」。
  • 傅高義兒子發推:父親因手術併發症去世,一周前還很健康
    《朝日新聞》此前消息稱,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傅高義1930年7月生,費正清東亞中心前主任、社會學家、漢學研究學者,也是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他精通中文和日文。撰有《鄧小平時代》《日本新中產階級》等著作。
  • 日本人看傅高義:深懷熱愛的日本研究者與「偉大的普通人」
    「偉大的普通人,這一詞用來形容傅高義先生再合適不過。」提起剛剛去世的美國知名學者傅高義(Ezra Vogel),曾經翻譯日文版《鄧小平時代》《中國和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的日本九州大學比較社會文化研究院教授益尾知佐子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對中國和日本兩國的社會和人民,傅高義先生都曾懷著深深的熱愛進行著研究。」
  • 傅高義與他的《鄧小平時代》
    就像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所說:「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認為,今天的中國,仍然處在鄧小平時代。所以,這部以鄧小平時代為主題的書能夠告訴讀者中國的發展道路從哪裡來、向何處去,可以幫助讀者理解我們所親歷的中國改革時代的昨天和今天。」  傅高義先生2000年退休後,開始準備本書的寫作,歷經10年才告完成。
  • 陳祖濤:鄧小平是偉人 最佩服孫中山和鄧小平
    天嬌:是,我們看到您寫的您最喜歡的一個偉人,就是鄧小平。陳祖濤:對,鄧小平。鄧小平現在看,他是個偉人。在中國近代史上,我佩服的人第一個是孫中山,第二個是鄧小平。我對中國這段歷史還比較清楚,在那種中國要破產的邊緣,他(鄧小平)慢慢地通過激烈的黨內鬥爭引導到改革開放,太不簡單了,誰也不行,只有他有這個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