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王國平
□歷史鉤沉
【鄧小平訪日】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鄧小平對日本進行正式友好訪問,成為首位訪問日本的中國領導人。
訪日期間,鄧小平參觀過日本新日鐵、松下、日產汽車等公司,乘坐新幹線列車從東京到京都,在日本親身體驗了「現代化」。
鄧小平的日本之行也被輿論視作中國改革開放的關鍵之旅。通過這次訪日,鄧小平親身體驗到日本發展的迅速,同時也急切感到中國需要加快發展,這更堅定了他搞現代化的決心。
□人物小檔
【益尾知佐子】
日本東京大學博士,現為九州大學比較社會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曾任哈佛燕京學社共同研究學者(和傅高義教授合作,2014-2015年),早稻田大學現代中國研究所講師,哈佛大學傅高義教授的研究助手,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的研究員。
1996-1997年和2001-2002年,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進修,研究東亞國際政治以及中國的對外政策。主要著述:《中國政治外交的轉折點》、《中國的世界戰略》、《中國外交史》等,中國的老朋友們習慣叫她「蘇琪」。
1978年10月23日上午9時30分,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在國賓館舉行盛大儀式,歡迎鄧小平。
「來到這裡,我明白了什麼是現代化、近代化。」「感謝工業發達的國家,尤其是日本產業界對我們的協助。」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赴日參加《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約換文儀式,並對日本進行了首次正式訪問。
訪問期間,鄧小平留下上述著名的談話,這曾被海外媒體評價為鄧小平「下定了改革開放的決心」。
對於此次訪日,日本九州大學副教授益尾知佐子對封面新聞記者總結道,日本政府在實施宏觀管理的同時實現了本國經濟發展,這種模式對中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尤其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要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提高經濟活力。
作為日本的中國問題學者,益尾知佐子曾來中國做過留學生和交流學者,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她戲稱自己是「中國的女兒」。她的工作經歷有一半跟鄧小平有關,在傅高義寫作《鄧小平時代》時,益尾知佐子作為其助手,主要負責搜集鄧小平在日本的資料,同時她也是該書日文版的兩位翻譯者之一。
「其中有一些,傅高義老師沒有寫到書上。」益尾知佐子說,為了搜集有關鄧小平,特別是1978年鄧小平訪日期間的資料,他們還向日本外務省申請公開了很多檔案資料。
鄧小平訪問日本,受到各界的熱烈歡迎。
新時代
日方領導人對鄧小平的來訪給予了很高的期待,希望兩國相互合作,共同開啟繁榮的新時代。
封面新聞:鄧小平訪日前,日本高層對鄧小平此行是一個什麼樣的判斷和態度?
益尾知佐子:在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之前,兩國關係主要是靠民間交流維繫的。積極推動兩國交流的周恩來總理是當時最為日本人所熟知的中國領導人。在日本,大家把鄧小平看作是周恩來總理的接班人,他超強的實幹能力和決策水平廣為人知。
鄧小平1978年10月訪問了日本,而大概從1977年開始,日中兩國圍繞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舉行了多次大型的商業談判,日本經濟界內掀起了一股中國熱潮。日方領導人對鄧小平的來訪給予了很高的期待,希望兩國相互合作,共同開啟繁榮的新時代。
鄧小平訪日期間,參觀日本的工廠。
友好條約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在兩國的四個雙邊關係文件中是最高規格的,現在日本也沒有人懷疑此條約的有效性。
封面新聞:鄧小平曾說此次訪問日本的原因,第一就是交換《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准書》。《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全文雖然不足1000字,但條約的談判卻持續了多年,當時雙方的分歧在哪?最後雙方如何彌合分歧達成一致?
益尾知佐子:花了四年時間才籤約的原因在於大家都知道的《反霸權條款》。毛澤東去世後,鄧小平實行較為務實的對外政策,接受了日方的「第三國條款」,即「本條約不影響締約各國同第三國關係的立場」,從而促成了條約的及早籤署。另一方面,日方領導人也希望通過籤署條約,強化同中國的法律基礎,促進日中經濟合作的發展,進而將兩國關係提升到新的階段。可以說,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兩國經濟交流的擴大,逐步形成的日本協助中國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形勢,促成了1978年8月雙方談判最終達成協議。
封面新聞:對此條約,當時日本政界如何看待?而作為中日四個雙邊關係文件之一,日本當下對《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又是什麼態度?
益尾知佐子:當時,日本政府的領導者大都經歷過戰爭。他們深知戰爭對中國人民造成的極大傷害。為此,在日中經濟合作這一宏大的模式中,日本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幫助,和中國一道共同建設互利共贏的和平時代。這一目標得到了日本政界和經濟界的大多數領導者的支持。
該條約是法律文件,在兩國的四個雙邊關係文件中是最高規格的。條約規定「締約國雙方在互相尊重主權及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在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等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兩國間長久的和平友好關係」。作為法治國家,現在日本也沒有人懷疑此條約的有效性,該條約可以說是日本在對華關係中最為重視的文件。
鄧小平訪日期間參觀日本工廠,與工人握手。
「取經」
中國人也很清楚日本戰敗後悲慘的經濟狀況,因此日本的成功給鄧小平帶來了很大的希望,尤其是日本政府在實施宏觀管理的同時實現了本國經濟發展。
封面新聞:鄧小平提出的像徐福一樣,尋找「仙草」,就是為了中國的現代化發展而向日本取經學習。從訪問的過程來看,您覺得當時鄧小平對日本的了解達到什麼樣的程度?
益尾知佐子:鄧小平訪日的目的是參加條約的批准儀式,但從外交禮儀看,批准儀式並不需要鄧小平這樣高級別的領導參加。鄧小平以參加批准儀式為由訪日,目的在於加強與日本的關係,親自感受日本的現代化建設。鄧小平參觀了新日鐵的君津鋼鐵廠(上海寶山鋼鐵廠的樣本)、日產的座間汽車廠、松下的茨木電視機廠等。這三家工廠都是應中方的要求而選定的。鄧小平深入地參觀了日本各工廠的自動化生產設備,並非常熱情地提了一些細節問題。
鄧小平留法時期曾經歷過殘酷的資本主義階層對底層勞動者的榨取,因此他從工業自動化中發現了人類共同的希望。鄧小平訪日後不久,作為其筆桿子之一的鄧力群也訪問了日本。回國後,他在內部報告中強調:日本社會秩序穩定,人民的道德水平提升得益於經濟的發展。該報告在黨內被廣泛閱讀。中國人也很清楚日本戰敗後悲慘的經濟狀況,因此日本的成功給文革後成為中國領導人的鄧小平帶來了很大的希望。
封面新聞:在訪問日本期間鄧小平學到了什麼,是否找到了有關改革開放和發展的秘密?在目前日本已經解密的檔案和文件中,對於那段歷史是如何記載的?
益尾知佐子:訪日時,鄧小平曾直言「我明白了什麼是現代化」。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要在計劃經濟的條件下提高經濟的活力。日本政府在實施宏觀管理的同時實現了本國經濟發展,這種模式對中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鄧小平在回答大平首相問題時第一次說出中國要在20年內實現經濟增長翻兩番的目標。大平正芳早期曾經協助池田勇人首相使「所得倍增計劃」在國會上通過,該計劃預計十年內將國民實際所得翻一番,結果七年便得以實現。
據日本外務省公開的資料顯示,鄧小平在1978年10月的首腦會談中承認中國落後,希望在現代化建設中得到日本的幫助。日方對此進行了積極且強力的回應。(因受日本憲法限制,不包括對中國的國防現代化的支持。)
鄧小平在考察日本汽車工廠時說:「我懂得了什麼是現代化。」
向前看
對侵華歷史的反思(反省)在當代日本政治家中是普遍存在的。
封面新聞:在《鄧小平時代》一書中,提到一個細節。在和日本首相福田糾夫正式會面時,鄧向在座的每位都發了一根熊貓牌香菸。散煙是中國人非常喜歡的一種交際手法,代表著一種友好和交友的方式。對於鄧小平的這個舉動,當時日本的高層是如何理解的?
益尾知佐子:我沒有見過日方對此「理解」的資料,但我認為鄧小平的這種友好的舉動在日本得到了廣泛的理解。
封面新聞:在訪問期間,鄧小平有很多非常率真的舉動,比如在《中日友好條約》籤約結束後,鄧小平出人意料地擁抱住了福田首相;再比如,期間鄧小平曾偶遇一對新婚夫婦辦婚禮,並饒有興趣地參與其中。鄧小平與這對新人握手的場面被一位青年拍了下來,照片以「意外的祝福」為題刊發在次日的《讀賣新聞》上。
當時日本的政界和民間是如何看待鄧小平的這些舉動的?鄧小平當時留給他們直觀印象是什麼?
益尾知佐子:中國領導人在此之前給日本人的印象是,優秀但威嚴、冷漠。鄧小平是中國第一位到訪日本的高級別國家領導人,因此在日本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他直率、幽默、語言樸實的形象瞬間打破了日本對中國領導人形象的固有印象。鄧小平訪日,對日本而言,象徵著新的日中關係的到來。
鄧小平訪日期間,體驗了日本的新幹線。
封面新聞:訪日期間,鄧小平與日本天皇在皇宮舉行了兩個小時的午餐會。據隨同參加的外交部部長黃華說,鄧小平曾對天皇說:「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我們今後要積極向前看,從各個方面建立和發展兩國的和平友好關係。」日本天皇則在首次會見中國領導人時使用了「不幸的事情」這一措辭,黃華認為這「相當於間接地向中國人就戰爭傷害致歉」。
對於這件事,日本方面是否有相關的記載?日本方面如何看待天皇這樣表態?
益尾知佐子:據我所知,外務省當時就此並沒做正式的外交記錄。但因為這是天皇表達自己想法的、很有感情的場面,幾位相關人員在回憶錄中都提到過此次會談的一些細節。只不過,在外務省當時準備的稿子中確實沒有「不幸的事情」這樣的表述,這是天皇根據自己當時的心情加上去的。當時的翻譯田島高志先生(時任外務省中國課課長)在最近出版的回憶錄中寫道,鄧小平馬上理解到它的重要性,立即說道「聽到閣下剛才的發言我非常感動」,對天皇的「向前看」的願望表示完全同意。黃華對天皇發言的理解也得到了日本相關人員的共鳴,因此,我認為這確實是當時天皇對日本侵略歷史做出的深刻解釋。
封面新聞:會見日本天皇的當日下午,在鄧小平與福田首相舉行會談後,福田為鄧小平設宴。宴會上,福田致祝酒詞中曾提到「在漫長的歷史中,我們兩國交流關係的發展是無法分開的,到了本世紀,經歷了不幸關係的苦難」,並脫稿補充「這的確是遺憾的事情」。
當時福田首相對鄧小平的這一表態,是經過深思熟慮還是一時想法,是代表了日本政界還是他個人?
益尾知佐子:如上所述,對侵華歷史的反思(反省)在當代日本政治家中是普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