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車分指對莎車縣山區三鄉開展調研

2021-01-09 新民晚報

5月3日,上海援疆莎車分指領導對位於莎車縣山區的喀群鄉、霍什拉甫鄉、達木斯鄉3個鄉開展走訪調研脫貧攻堅相關工作,了解山區文化旅遊開發落實等情況。

在山區三鄉調研時,莎車分指指揮長陳劍同志指出,相關鄉鎮要以打贏脫貧攻堅為基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邁出更大步子,做好特色農業與鄉村文化旅遊的結合文章。各鄉鎮要做好發揮項目帶動和輻射作用,進一步總結提煉好的經驗做法,推進多產業融合發展,把莎車縣山區建設成一道特色鮮明的靚麗鄉村文化旅遊風景線,不僅為全縣脫貧攻堅貢獻力量和經驗,更能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進一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儘管因路途較遠,調研時間相對緊湊,莎車分指指揮長陳劍、副指揮長徐綱還在各鄉鎮仔細了解了鄉鎮黨政幹部工作生活條件、各鄉鎮人口、特色產業等基本情況,並實地走訪了部分村和農業合作社等,對山區鄉村旅遊發展、消費扶貧等工作作出工作指導。

(莎車分指 奚偉浩)

相關焦點

  • 莎車縣的藜麥熟了!上海援疆莎車分指揮部全方位助力「藜麥項目」開展
    與此同時,藜麥的夏播工作也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有條不紊的開展。目前,藜麥收購價格為7-14元/公斤。2019年3月中旬至4月底,藜麥在莎車縣組織試種這是藜麥首次在我國平原地區引種成功。2019年7月至11月,抗逆中心在喀什地區的11個縣市開展藜麥夏播試驗,試驗發現7月完成播種的試驗地藜麥籽粒灌漿飽滿,產量與春播相當。這是首次在我國實現藜麥的兩季種植。2020年3月4日,項目組三位農藝師到達莎車。隔離結束後,即投入有序開展莎車藜麥基地的備耕、整地、播種工作。
  • 發現| 莎車縣塔莎古道:眼睛的天堂
    發現 | 莎車縣塔莎古道:眼睛的天堂 2020-07-27 1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疆追責莎車縣暴恐案、喀什大毛拉遇害案:17人被處分 莎車縣委...
    新疆莎車縣7月28日嚴重暴恐案件、7月30日喀什市艾提尕爾清真寺伊瑪目居瑪•塔伊爾大毛拉被害案件發生後,近日,經自治區黨委研究決定,給予兩案相關責任人黨紀政紀處分:給予喀什地委委員、莎車縣委書記何利民撤銷黨內職務、行政降級處分;
  • 莎車縣5月份遭遇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過程降水
    從5月17日開始,莎車縣普降小到中雨,山區及局地大到暴雨,截止到5月22日08時累計降水量為:莎車本站60.0mm,(21日20時至21時,一小時降水量達17.5mm,達到暴量),這場降雨突破莎車自有氣象記錄以來(1953年)降水量最大值,1987年、2004年5月降水量41.6mm
  • 南疆秘事→古城「莎車」
    清末置莎車府,民國時設莎車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解放後改為莎車縣。讓我們一起穿越歷史影像碎片,還原這個木卡姆故鄉本應安寧的一面。清代在此先後建新、舊二城,舊城名葉爾羌,俗稱回城,新城名莎車,俗稱漢城。兩城市街相接,組成雙連城。莎車縣老城區多為低矮的土木結構建築,巷陌縱橫交錯,如迷宮一般,具有濃鬱的南疆維吾爾族風情,面積甚至比喀什老城區還大。
  • 莎車縣:這樣的人民警察人民愛!
    2020年6月10日,在莎車火車站準備乘坐火車回四川老家的旅客張仁義說。現年46歲的張仁義在莎車縣城南建築工地打工兩年了。今年春節因為疫情原因一直待在工地。6月8日工程完工後,他便拿上提前整理好的行李直奔火車站,希望能夠早一天回家見到妻子和孩子。
  • 亮相央視,令群星心動的莎車你愛了嗎?
    亮相央視,令群星心動的莎車你愛了嗎?「搬」出幸福生活 本次主會場在莎車縣易地搬遷安置區,演出在全體文藝志願者唱著《跟我到新疆來》中開場,志願者們與當地群眾一起唱歌跳舞,每個人都流露出幸福的笑容。航拍鏡頭中接連閃現安置區紅頂白牆整齊劃一的安居房、連片的拱棚、整潔筆直的街道等。據了解,該易地搬遷安置區距離莎車縣城56公裡,易地扶貧搬遷1915戶10062人。
  • 新疆莎車機場航站樓日消毒三次 確保旅客安全出行
    【解說】為進一步確保新疆喀什地區旅客安全出行,連日來,新疆喀什(莎車)機場多措並舉,在開展日常消毒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加大對來往旅客的體溫監測力度、設立1米等待線等措施,確保旅客出行安全。【解說】記者在機場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候機大廳開展日常的消毒工作,在值機櫃檯前,引導人員正積極引導旅客進行二維碼掃描,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還對縣城通往機場的公交車進行按時消毒。
  • 莎車縣塔莎古道:眼睛的天堂
    原本從紅其拉甫口岸返回到喀什再到莎車縣,總長度將近600公裡,而從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北端穿山而入走這條古道,只有不到300公裡,裡程減少一半。塔莎古道被譽為世外桃源,既有人間仙境,又有荒無人煙,可謂是「眼睛上天堂、身體下地獄」,有些路段比「丙察察線」(滇藏新通道的丙察察路段,即丙察察公路)更為險峻。
  • 莎車縣的喀群鄉:撿玉的聖地
    位於莎車縣城西南的喀群鄉,東臨葉爾羌河,被稱為「玉石之鄉」。「喀群」維吾爾語,意為「大礦」,因山區有寶貴的礦藏而得名。除喀群鄉以外,莎車縣的霍什拉甫鄉也是傳統的撿玉之地,在莎車縣城的第一街有玉石巴扎,一些村民會把撿到的玉石來這裡出售。(王濤)
  • 神秘的崑崙山北麓,中國巴旦姆之鄉——新疆莎車
    有得天獨厚的光熱水土資源,四季分明,氣候乾燥,日照長,水分蒸發量大,晝夜溫差大,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區位優勢,是中國最大的巴旦木生產基地,莎車縣擁有「中國巴旦姆之鄉」的美名。莎車巴旦姆的生產及榮譽:莎車種植巴旦姆的歷史悠久,盛唐時期,巴旦姆沿絲綢之路傳入莎車,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 #達人西遊#喀什莎車之秋 豐收月的絲路旅行
    坐標——莎車縣莎車縣位於崑崙山西北麓,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南緣,葉爾羌河從境內穿流而過,總面積8955.65平方公裡,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人口大縣,也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莎車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維吾爾音樂經典「十二木卡姆」的故鄉。圖為達人和十二木卡姆傳人歡歌載舞。
  • 莎車東方紅水庫:水體清澈、飛鳥成群
    位於莎車縣葉爾羌國家溼地公園內的莎車東方紅水庫,距莎車縣城9公裡,緊鄰315國道高速路口。水庫內已形成人工溼地、沼澤溼地、庫塘溼地、水庫湖泊、沙漠、古道、小橋、流水等多種原生態景觀,更為奇特的是沙漠、溼地、水庫三大自然景觀旅遊資源相接壤,多種空間組合的景觀隨著時間、氣象、視角的變化而呈現千姿百態、絢麗多彩的畫面。
  • 新疆莎車百萬畝巴旦木花盛開匯成花海
    如果說每年的三月下旬進入了新疆的賞花踏春季節,那麼,最不能錯過的就是莎車的巴旦木花。
  • 莎車縣:黃澄澄的「金」木瓜為村民帶來可觀收入
    近年來,喀什地區莎車縣依什庫力鄉立足本地優勢,按照「一鄉一品」的發展思路,積極引導農民種植木瓜,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如今,該鄉果園裡掛滿了黃澄澄的「金」木瓜。木瓜富含多種胺基酸及營養元素,具有重要的食用、藥用及保健功效,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 新疆莎車:一戶一設計 一街一景觀
    【咱們新疆好地方】一戶一設計 一街一景觀——新疆莎車縣老城區喀贊其街改造升級後的蝶變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在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老城區,還沒有走進喀贊其街,耳邊就傳來了「叮叮噹噹」的敲擊聲。街邊的鐵鍋店、銅鍋店裡的老少匠人正忙活著。維吾爾語「喀贊其」意為打鐵鍋的地方,街道的名稱形成於1870年。
  • 喀什莎車縣孜熱甫夏提塔吉克民族鄉庫孜瑪勒2村的文藝活動
    2019年4月8日,新疆喀什莎車縣孜熱甫夏提塔吉克民族鄉庫孜瑪勒2村表演了一臺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全部節目由本村農民自編自演,本次活動是莎車文化旅遊暨巴旦木花節的其中一項活動,旨在提升喀什莎車文化旅遊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吸引力,促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 辭舊迎新再出發,三鄉工程網深入鄉村進行市場調研
    1月7日清晨,頂著入冬以來最強勁的寒流北風,三鄉工程網團隊驅車70餘公裡奔赴黃陂區,深入鄉村一線實地調研,與街道工作人員、共享農莊主、景區經營者面對面,詳細了解他們對於三鄉工程網技術及運營推廣需求。黃陂作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旅遊資源豐富,木蘭草原、木蘭天池、木蘭勝天等景區名聲在外,包括周家小院、建新農莊等在內的農莊產業經營得有聲有色,吸引了大批武漢甚至外地市民前來遊玩打卡、品嘗美食,這也是我們選擇黃陂作為新年後首個調研區域的原因。
  • 新疆的初夏不僅有紫色浪漫的薰衣草,還有莎車縣熱情奔放的萬壽菊
    新疆莎車萬壽菊但是如此地大物博的新疆怎麼可能只有薰衣草這一種浪漫呢?薰衣草剛落幕,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南緣的新疆莎車縣20萬畝橘黃色的萬壽菊正在熱情奔放的盛開著,正在迎接著賞花人的到來。萬壽菊是一種原產地在墨西哥的花,後來由墨西哥傳入歐洲16世紀中葉(明朝時期)才傳入中國。剛開始傳入中國時是沒有名字的,因為萬壽菊的花瓣有一種臭臭的味道,所以當時被人們叫做「瓣臭菊」。
  • 莎車民俗手工一條街:帶領遊客品嘗美食、近距離感受維吾爾族民俗
    莎車縣城中一條古老的街道,號稱民俗手工一條街,原名東關街。在這裡,聚集了全縣的民族特色手工藝品製作店鋪,積澱了上千年的歷史文化,保留著大量歷史文化建築。這條街道保存著莎車完整的民俗、民風,街道兩旁有著各類民俗手工店鋪,有巴旦木花帽、小刀、雕花、馬鞍、驢鞍、搖床、樂器、打饢炊具、地毯、刺繡、艾德萊絲綢、銅壺、銅盆、鐵製農具等各種生活生產用具,可以說濃縮了莎車縣民俗、遊牧、農耕等文化記憶的手工藝品。這裡還有民俗特色餐飲、旅遊紀念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