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重新開放,和北京朋友抽空去遛彎;上一次我去天壇,都六七年前了,北京朋友更是來勁,她走在林蔭道上緩緩地說: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我之前一次沒來過!我停頓了一下,「那你可真是放著北京好資源不利用,天壇多出名呀,多少外地遊客擠破頭地想打卡。」
每次來天壇,都是衝著祈年殿的,天壇就這最出名!可惜的是,我們來的是個周一,走到門口才看見,祈年殿一眾小景點,周一關閉維護。我倆頓時心生掃興,但來都來了,就這樣溜溜彎吧。「你知道嗎?很多人把天壇當公園來逛,之前我看新聞,北京大爺大媽最喜歡來這鍛鍊身體,還有大爺夏天來這光膀子來健身!看那圖真的特別逗。」路邊松樹成排,環境清幽,我忍不住和小夥伴話嘮起來;北京朋友笑一笑:「沒想到天壇這地,成了大爺大媽放飛自我的地方,現在想看個光膀子的北京大爺都不容易,胡同裡能找到的都不多。」
天壇綠化環境沒得說,路邊還有園林工人,蹲在草坪裡忙著給樹木倒騰根土。一路上看到不少飛鳥,蹦蹦跳跳在草叢裡,一點也不怕人,雖然仔細一看個個肥得像小豬。如果不是祈年殿關了,我倆可能就圍著重點景點打轉了,第一次來的時候也一心扎到了回音壁那裡,根本沒留意到,天壇還有處景點,叫做七星石。
看過去平平無奇,就是一方草坪圍了起來,裡面擺放著七塊石頭,顏色白白的上面有著波紋。我急著拍照,北京小夥伴瞅著石頭卻嘟囔了起來:「不對呀,這地叫七星石,卻有八塊石頭。」我不以為意,建議她再數一次,不小心看到旁邊的解說牌,發現還真是八塊石頭:明嘉靖年間,於大享殿東南放置巨形鎮石七塊,上刻山形紋,訛傳系隕石,實為寓意泰山七峰。滿族入主中原後為表明滿族亦華夏一員,乾隆皇帝詔令於東北方向增設一石,有華夏一家、江山一統之意。
原來是乾隆增加了一塊石頭,寓意民族團結。但隨手查一查,發現民間也有不同的解說,流傳最廣的版本,說的是這八塊石頭明朝就有了,石頭代表北鬥七星,多出來的一塊代表輔星。更為玄乎的說法是,「先有七星石,再有天壇」——明朝皇帝想要祭天,夢見北鬥七星落在這裡,他才決定把天壇建在這裡。這些石頭是隕石,雖然官方蓋戳是謠傳,但因極具浪漫主義色彩,所以這說法在民間流傳甚廣。
七星石的來歷古怪,但我覺得更為有趣的是,飛鳥總圍著一塊石頭打轉。兩三隻鳥蹲在石頭上,不時低頭嘰嘰喳喳討論著什麼。我剛拿出相機,它們似是聞風而動,揮翅離開;我正跺腳懊悔,又有一群飛鳥飛了過來,還是同樣的位置,體型私是喜鵲,身型曼妙羽毛鮮亮;不一會兒它們對面又跑來一群麻雀,兩種品類的鳥相對而立,站在石頭上抬頭低頭嘰嘰喳喳。我問小夥伴:它們是不是在喝水呀?我總覺得那石頭裡有東西!小夥伴也瞪起了眼:「那些鳥兒總是聚集在石頭上,像是在開會,而且幹嘛總呆在這一塊石頭上?」
可惜的是,我們沒辦法離七星石更近了,也看得不真切。如果不是祈年殿關了,可能根本不會逛遊到這裡來;天壇轉一圈,已經不知不覺走了一萬步,兩個人已經是筋疲力盡了。你去天壇的時候,有注意過這個小景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