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是智慧物流質變的「諾曼第」嗎?

2020-12-25 澎湃新聞

文/陳壹

來源/智能相對論(aixdlun)

智慧物流要由量變走向質變,離不開相關技術的突破,比如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尤其是幹線物流中的自動駕駛貨車、支線物流中無人機送貨等何時能大批量商業化落地,或將成為整個行業質變的一個關鍵點,而如今這一場景正在加速到來。

12月8日,商用車智慧服務平臺獅橋聯合百度,一起推出自動駕駛貨車領域技術平臺新公司「DeepWay」,兩者通過技術+場景融合,推動物流自動駕駛走出實驗室,從技術期走入產品期,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與此同時,京東物流集團旗下新型支線物流無人機——京東JDY-800「京鴻」貨運型固定翼無人機也在自貢鳳鳴通用機場進行載貨檢飛。

客觀來說,當下國內智慧物流行業的發展還處於早期階段,整個物流行業的智慧轉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過,隨著百度、獅橋、京東等企業在相關技術上取得的進展,智慧物流正在離我們越來越近。

智慧物流發展的最大「攔路虎」

當下在中國,以B2C為主的快遞當日達、次日達已成為行業標配,不免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中國智慧物流已經非常發達,事實上並非如此。

一方面,相比物流發達國家,中國物流成本依然很高。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在《「新基建」中智能物流和智能供應鏈建設已是當務之急》一文中提到,當前中國物流成本佔GDP比重為14.6%,比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國7.2%的佔比,高出了一倍多;相比全球平均水平11.7%的佔比,依然高出約3%。

另一方面,由電商帶動以B2C為主的快遞,只是物流行業的一小部分,且由於標準化程度較高,藉助電商數位化發展,屬於較好智慧化改造的部分。而在B2B這類個性化需求更強、產業更傳統的領域裡,物流智慧化推進難度依然不小。

以佔比最重的公路貨運為例,在2019年中國470.60億噸貨物運輸總量中,公路貨運量為343.50億噸,佔比73%,是中國物流當之無愧的主力軍。其中公路貨運又分為快遞、零擔和整車三個細分子行業,而快遞只佔很小的一部分。

據《中國公路貨運市場研究》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公路貨運市場規模超過5萬億,其中零擔佔25%,而整車達到70%,其規模在3.5萬億左右,是物流行業的大頭,同時也是智慧物流升級的最大難點,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第一,企業小而分散,規模效應難以形成。據申萬宏源研究相關數據統計,目前公路整車貨運中小公司佔比90%以上,其中只有一輛車的公司佔比40%,行業公司平均擁有1.6輛車,相當於90%的運力都掌握在個體運營司機手中,行業集中度非常低,很難形成規模效應。

第二,以單對單模式為主,車貨匹配和運力調度欠佳,效率低下。掌握主要運力的個體運營司機,在車貨匹配、運力調度、路線規劃等方面沒有平臺大數據支撐,存在著信息閉塞、運力利用率低等問題。比如大多數仍主要依靠微信、電話獲客,主要還是做熟人和半熟人生意,且存在定價混亂、缺乏精細化路線規劃等一系列「小散亂差」的問題,這也導致整車貨運效率和毛利率低下。

因此,相比快遞而言,零擔和整車物流進行轉型升級難度更大,尤其是後者,由於運力分散、運營粗放,對貨運運輸個性化需求度最高等特點,已讓其成為中國智慧物流發展的最大「攔路虎」。但由於整車公路貨運的整體規模巨大,又是中國智慧物流發展必須拿下的高地。

拔掉「虎牙」,運輸降本增效成關鍵

在物流領域成本支出中,運輸成本又是其中的最大頭,佔比過半。因此在智慧物流為行業降本增效的過程中,運輸環節的優化又成了重中之重。

由於運輸需求的個性化差異,時效、安全和成本又是行業普遍存在的三大痛點。針對這些行業痛點的解決方案,又可以將運輸環節拆分為車隊管理、數字結算、安全管理、智能裝備等小賽道。其中每個賽道既可以獨立形成閉環,也可以串聯成為平臺底座,帶來更大的想像空間,由此也帶來了不同企業在布局上的差異。

第一類玩家更側重在單一賽道上進行縱向深挖。

以美國為例,如車隊管理領域的Fleetmatics、數字結算領域的FleetCor、安全管理方面的Verisk和Lytx,智能裝備方面的Ryder和Penske等企業。

具體來看,Fleetmatics通過80000多個客戶管理著180萬輛汽車,建立了全球最大的GPS車隊管理系統。而通過一種類似於信用卡的加油支付產品,將大型石油公司和物流車隊串聯起來,FleetCor如今已經成長為一家市值200多億美元頭部企業。

在國內與之對應也有易流科技和找油網、易加油、能鏈這類企業。前者通過IoT智能硬體設備和SaaS系統提供物流數位化解決方案。後者同樣通過整合車隊資源和油品資源,為車輛運營者進行成本管控和效率提升。

安全管理方面,美國的Verisk主要提供綜合性大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保護客戶的資產安全。而Lytx則主要發展視頻遠程信息處理產品,以提高駕駛安全和企業生產效率。

而在智能裝備上面,Ryder和Penske是兩大代表企業,做法也略有不同。前者是全美最大的卡車服務商,運營車輛超過24萬輛。後者則是車輛運營和物流服務商,並形成了卡車租賃、維修保養、二手車銷售、物流服務等多元化業務發展。國內的東方驛站、掛車幫也是屬於此類。

第二類玩家則是通過打通各個賽道,形成更加綜合的生態玩法。

生態布局打通了各環節的數據鴻溝,讓散落各處的數據能夠像「滾雪球」般加速聚集,提升了企業收集、整合、運用行業數據的深度和廣度。這不僅有助於各業務之間快速反應和協同,還能價值外溢到更多場景進行運營復用。

目前在生態玩法上,獅橋物流是其中的佼佼者。以車輛管理為例,通過獅橋運力APP,目前已實現了車輛硬體、軟體、司機實時信息化監控,全程可視、精確掌控。如車輛發動機、剎車、油耗等數據都能通過網絡傳輸到信息平臺,供車輛調度員實時查看,對成本和運營進行精準控制。

其產生的價值,除提供類似Fleetmatics和易流科技在技術方面進行賦能外,還能將技術和自身運營實踐結合,提供更為精準的運營指導及生態價值。如相對Fleetmatics僅服務車隊,獅橋服務的對象更廣,不僅有車隊,還有個體貨車車主、貨主等更廣泛人群,由此衍生出更多元的生態場景賦能。

隨便舉個例子。在貨主和個體車主交易中,涉及到貨物與車型匹配難、運輸時不知道如何兼顧時效和成本,進行路線選擇和運輸定價,對此獅橋物流提供了一站式解決方案。

一方面,獅橋車型庫積累了近5萬款商用車車型的運營數據,通過智能調度,讓不同尺寸和車況的貨車拉不同貨物,實現車貨組合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基於過往交易數據、以及對地區貨量和運力趨勢預測,獅橋智能定價通過匹配迴路管控和動態平衡等多方因素,指導合理的定價。

此外,基於沉澱在獅橋雲的運營大數據和實時同步的路政信息,獅橋可以通過智能路由為承運司機實時推薦國道、省道、國+省多種路線組合,在保證運輸時效前提下,既幫助司機運輸降本增效,又保證了貨主的最大權益。

數字結算上,司機也無需現場支付,僅通過獅橋運力App就能完成所有油品結算,不僅能有效控制用油成本,也能打擊欺詐和防止員工濫用,全流程監控費用使用,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相比FleetCor、找油網等,除了提供油品數字結算,在司機餐飲、住宿等消費場景,以及針對車後服務的其它方面,如換胎、保險、ETC等,獅橋都能提供數位化結算服務。

而在安全管理方面,獅橋通過監測司機長時間閉眼睛、打哈欠、雙手脫離方向盤等行為,可為司機提供疲勞駕駛預警服務——當卡車司機危險駕駛行為達到閾值,便會觸發平臺報警並給予司機提醒,保障司機用車安全。這也是類似Lytx等企業在做的事。

這種生態布局相應的也帶來兩大好處,一是可以將各個環節數據打通,形成更好的業務協同。另一方面則能夠將服務鏈條延長。

在服務鏈條上,相比國內外業務比較單一的物流企業而言,獅橋能成為「集大成者」和「佼佼者」,跟其從前期購車融資,到利用車輛進行物流運輸、再到提供油路保胎等車後服務、最後到提供車輛檢測評估、置換等,圍繞商用車全生命周期構建了一個生態閉環的提前布局密切相關。

綜上來看,美國物流企業,早早在各細分賽道建立了較深的競爭壁壘,讓對手難以滲透,因此在垂直細分領域深挖,是更好的選擇。而在物流現代化程度更低的國內,無論縱向深挖還是橫向拓展,有更寬鬆的成長大環境,這為獅橋這類綜合生態布局的企業,提供了從0到1的成長土壤。

此外,獅橋智慧物流能夠早早布局,離不開內外兩大因素助推。對內,獅橋是國內幹線物流TOP2和三方商用車金融TOP1的企業,作為頭部企業更易感知行業趨勢提前布局,且在數據和技術積累上有厚積薄發的實力。對外則緣於中國公路貨運物流背後是3000萬卡車司機,其中絕大多數運力都掌握在中小車隊、個體戶手中這樣的行業環境倒逼,已為超22萬車主提供信貸支持的獅橋,自然明白背後的需求。

布局物流自動駕駛,物流企業正在下一盤什麼棋?

除了生態的搭建,全產業的數據打通和整合,智慧物流的發展最終還是要靠技術的突破,以及由技術帶來的大數據反哺,這其中物流自動駕駛又成為關鍵一環,這也是眾多電商巨頭和物流企業紛紛加碼自動駕駛的原因。

比如最近剛進行JDY-800「京鴻」貨運型固定翼無人機載貨檢飛的京東,其無人配送小車也已經多次曝光。此外還有蘇寧物流也推出過無人配送小車「臥龍一號」和無人重卡「興龍一號」,阿里菜鳥的末端配送無人車「小G」也在不斷迭代。

而除了獅橋和百度一起成立「DeepWay」自動駕駛貨車領域技術平臺公司外,在物流行業其它玩家也動作頻頻。

背後邏輯也不難理解,一方面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在商用卡車上之後,將大大提升整個車、路數據的收集和整合,能提供進行更加精細化的管理,反哺智慧物流發展。據相關數據顯示,自動駕駛或可為運營商帶來5%—10%降本和效率的提升。

另一方面,通過自動駕駛輔助貨車司機,也將減輕工作強度,減少卡車人力成本支持,降低安全事故。據有關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每百萬公裡事故數為3.7起。而美國早在2014年,就將公路貨運每百萬公裡事故數已經降到0.1起左右,自動駕駛無疑會改善這一情況。

但自動駕駛商用車要進行大範圍普及,也非一件易事,除了國家新基建日漸完善和政策支持,還需要有兩大支撐。一是技術需要大量場景落地來驗證;二是耗資不菲的自動駕駛卡車,對以個體運力為主的中國貨車司機,也需要金融支持來助推。

百度ApolloX在選擇首家合作夥伴時,也有這方面考慮。其和獅橋的合作,就在於通過雙方優勢互補,在車、路、運三方面進行協同,能夠加速商業落地和普及。

技術上,百度是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的佼佼者,Apollo有完善的生態夥伴。場景方面,獅橋是國內幹線物流排名前2的平臺公司,其業務涵蓋有車承運和無車承運兩大模式,涉及一電兩快(電商快遞快運)三大細分領域,在獅橋平臺上不僅有自有車隊,也有大量第三方車隊在運營。而在金融能力方面,獅橋是中國TOP1的三方商用車金融服務公司,能夠為自動駕駛車隊的運營方和投資者提供全面的資金支持。

總的來看,投資人和企業紛紛扎堆智慧物流領域,不僅因為智慧物流本身的行業規模巨大,足以產生不少在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還由於以智慧物流為切口為商用車全生命周期提供服務,大大增加了這個行業的想像空間。而隨著物流自動駕駛的商業落地普及,如獅橋物流這樣率先完成相關布局的企業,也將是最早收穫智慧物流質變果實的「嘗鮮者」。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

•AI產業新媒體;

•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TOP10;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佔」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慧 十萬個為什麼》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慧型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雲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後的晶片、算法等。

相關焦點

  • 主線科技聯合全球捷運拓展港口智慧物流新版圖 自動駕駛商用化進程...
    根據協議,雙方將攜手打造一個港口智慧物流全方位產業合作平臺,結合全球捷運智能物流信息系統和主線科技智能駕駛運輸系統,共同推進港口智慧物流新技術的應用實踐。這也就意味著,繼11月2日主線科技宣布向寧波舟山港完成交付13臺無人駕駛卡車商業訂單後,其商業落地探索進一步加速。
  • 攜手全球捷運,主線科技無人駕駛卡車加速駛入港口智慧物流
    12月3日,中國自動駕駛科技公司主線科技與科技型專業化物流服務商全球捷運物流集團在上海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全球捷運物流集團董事長劉潔,主線科技CEO張天雷博士,普洛斯中國區首席戰略官、隱山資本董事長及管理合伙人東方浩,普洛斯隱山資本管理合伙人董中浪出席並見證籤約儀式。
  • 市場要聞 | 從自動駕駛到智慧交通,美團外賣繼續加碼自動配送
    進入5G時代,美團的外賣自動配送功能也要上線了? 12月18日,美團宣布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其中包括將組建智慧交通平臺。設立該平臺的目的為加強LBS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物流配送、交通出行的自動化、智能化平臺能力。平臺下設交通、地圖、無人車配送、視覺智能等團隊,原自動駕駛負責人夏華夏為新平臺負責人。
  • 天津港將建設港口自動駕駛示範區
    天津港將建設港口自動駕駛示範區 2020-12-18 20:47:31 來源:新華社 作者:王井懷
  • 自動駕駛巴士、智能物流車等多項黑科技亮相世界5G大會
    中新社廣州11月27日電 (作者 王堅)能夠自動駕駛的公交車、可以自動識別車主並開門的汽車、兼具大帶寬與高速率的5G毫米波……記者27日在廣州舉行的2020世界5G大會現場看到,多項5G相關技術成果精彩亮相。
  • 無人駕駛貨櫃卡車自動行駛卸貨:5G智慧港口湖北實踐走向全國
    5月11日,在廈門遠海碼頭,一輛港口無人駕駛貨櫃卡車從中遠海運貨船上卸下貨櫃,自動駛向碼頭堆場完成停車、卸箱等一系列操作,順利完成裝卸船作業流程。這是繼2019年9月武漢花山港打造全國首座內河5G智慧港口後,該項技術向國內大型海港的延展。
  • 聚焦|港口智能化「駛入」自動駕駛新藍田
    今年以來,除了主線科技之外,自動駕駛企業在商業化進程中多次迎來實質性進展。而與此同時,在疫情與物流需求的催化下,自動駕駛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就在11月,自動駕駛公司嬴徹科技和圖森未來分別宣布獲得融資,嬴徹科技表示將加速在L3級別自動駕駛重卡量產和商業化運營方面的進程。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同月,浙江省德清縣發布浙江省首個自動駕駛與智慧出行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以及關於支持開展自動駕駛測試服務的意見。德清將從頂層設計、硬體基礎、應用落地、產業發展等方面謀篇布局,打造浙江首個全域城市級自動駕駛與智慧出行示範區。9月,上海與浙江、江蘇、安徽共同籤署了《長江三角洲區域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互認合作協議》,區域內的測試數據可以共享,測試結果也可以互認,讓華東地區的自動駕駛產業集群效應更加凸顯。
  • 自動駕駛公交、物流配送……車谷今年將在八大領域開展示範應用
    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是全國最大的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示範區。規劃建設的1300畝封閉測試場已全面啟動基礎工程施工,涵蓋城市道路、高速公裡、鄉村道路場景及虛擬測試區、極限測試區、柔性測試廣場等14大功能區,同步建設國際二級賽道,可實現智能網聯汽車競速、極端駕駛行為測試等功能,計劃2021年建成。
  • (京津冀在行動)天津港將建設港口自動駕駛示範區
    新華社天津12月18日電(記者王井懷)記者日前從天津港集團獲悉,天津港獲得天津市交通委的批覆,將建設港口自動駕駛示範區,為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和京津冀海上門戶建設貢獻「津港智慧」。
  • 天津港將建設全球首個港口自動駕駛示範區
    津雲新聞訊:天津港集團近日正式獲得天津市交通委批覆,建設天津港港口自動駕駛示範區,成為全球首個獲批建設的港口自動駕駛示範區。2020年10月17日,天津港貨櫃碼頭實現了全球首次貨櫃傳統碼頭無人自動化改造全流程實船系統測試,集成物聯網、人工智慧、5G通訊技術、雲技術等多種尖端技術的無人自動化貨櫃場橋、無人駕駛電動集卡、無人智能解鎖站和無人貨櫃岸橋完成了規模化成組應用,標誌著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設取得領先全球的突破性進展。
  • 全球首個港口自動駕駛示範區在天津港獲批建設
    近日,天津港集團正式獲得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批覆,建設天津港港口自動駕駛示範區,成為全球首個獲批建設的港口自動駕駛示範區。,不斷完善自動駕駛集卡的規模化運行效果,全面提升港口自動化運輸水平,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綠色智慧樞紐港口。
  • 為何智慧交通、L2+自動駕駛搶著要高精度地圖?
    不同等級的智能駕駛需要不同的地圖在自動駕駛的世界裡,高精度地圖一直憑藉著亞米級的相對精度、車道線、交通信號燈、路障等精細內容,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先驗信息,解自動駕駛之所急。但不可否認的是,高級自動駕駛的規模鋪開還遠未到時候,如何尋求一種更加可落地的方式是高精地圖商們一直在探索的事情。另一方面,智能汽車正在尋求向上突圍。
  • 北京發布自動駕駛路測報告,上汽通用五菱率先建成無人駕駛物流線路
    雙方將共同研發智能網聯汽車平臺,打造智慧互聯汽車生態圈。雙方將圍繞智能汽車作業系統展開創新技術研究,並在信息娛樂、智能座艙、智能交互和安全駕駛等領域進行聯合研發。此外,雙方還將在研發能力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共同研發新一代的智能汽車平臺。
  • 德邦快遞無人駕駛技術對於快遞物流行業影響深遠
    市面上很多車都已經加入了這個概念,其中L0就是普通的車,全人工控制;而L1級別又叫輔助駕駛,可以實現簡單的加減速,但作用不大;L2級別又叫部分自動駕駛,可實現自動L1所有內容,還可以自動泊車;L3級別已經可以鬆開方向盤了,但人類駕駛員還是得保持注意力,防止突發情況;而L4、L5都是可以實現全自動駕駛的,區別在於L4需要在特定的道路和天氣下,而L5可以適應全地形。
  •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自動駕駛最後一公裡物流生態的未來
    這就讓自動駕駛技術致力於發展無人駕駛的運載工具,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而在近些年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交付的需求急劇增加,高效率低成本的交付方式成為最後一公裡交付的追求,另外就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疊加新冠疫情的疫情,最後一公裡的物流交付,迎來了自動駕駛最好的商業化應用場景。
  • 自動駕駛牽引「中國車谷」——中國首個自動駕駛主題景區開放
    12月12日上午,在明年元旦即將正式開放的武漢龍靈山自動駕駛主題景區,來自武漢經開區(漢南區)醫衛戰線的8位抗疫英雄帶著孩子參與了自動駕駛體驗活動。  武漢車百智能網聯研究院總經理朱建陽說,疫情防控期間,正是有了一線抗疫英雄奮不顧身地付出,才換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安寧。
  • 無人駕駛環衛車將現身環島路 計程車網約車也將推進自動駕駛,兩年...
    未來三年內,廈門將加快推動車聯網和智慧路網建設。到2022年底,新增15公裡開放測試道路。  公交司機坐在駕駛位,不踩油門、不踩剎車,車輛卻能平穩前行;進站停靠,能精確到釐米;突遇不可控緊急情況,車載人工智慧系統將自動研判並迅速接管車輛……在廈門,已經有50輛智能網聯公交車投入使用,在5G車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可以實現超視距防碰撞、實時車路協同、最優車速控制。
  • 自動駕駛牽引「中國車谷」
    12月12日上午,在明年元旦即將正式開放的武漢龍靈山自動駕駛主題景區,來自武漢經開區(漢南區)醫衛戰線的8位抗疫英雄帶著孩子參與了自動駕駛體驗活動。  武漢車百智能網聯研究院總經理朱建陽說,疫情防控期間,正是有了一線抗疫英雄奮不顧身地付出,才換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安寧。
  • 網際網路巨頭再發力,騰訊牽手日立合作自動駕駛
    他們已經推出了騰訊系列的智能車載產品、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平臺、自動駕駛數據云平臺、高精度地圖平臺、數位化營銷等面向智慧出行領域的全套解決方案。實際上早在2018年的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騰訊自動駕駛總經理蘇奎峰就發表了關於騰訊自動駕駛的演講,描述了騰訊自動駕駛的優勢:騰訊自己的模擬仿真平臺、高精度地圖和數據云服務平臺等三大優勢技術,為自動駕駛行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