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鳥類數量趨增:黑臉琵鷺棲息量創新高,白尾海雕現身

2020-12-17 澎湃新聞

廣州鳥類數量趨增:黑臉琵鷺棲息量創新高,白尾海雕現身

南沙溼地鳥類成群出現。 中新網 圖

廣州日報訊  5大觀鳥勝地鳥類齊聚,黑臉琵鷺棲息廣州數量創新高,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尾海雕首現廣州……廣東省林業廳、國家林業局駐廣州專員辦、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廣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3月17日在南沙溼地啟動廣東省暨廣州市第三十七屆 「愛鳥周」活動。記者獲悉,廣州市觀鳥的主要場所有南沙溼地景區、廣州海珠國家溼地公園、白雲山風景名勝區、流花湖公園、大學城灣咀頭溼地公園5地,最近的調查顯示,廣州鳥類數量與種類呈現上升趨勢。

南沙溼地尋黑臉琵鷺

今年的「愛鳥周」活動於3月17日上午10時在廣州南沙溼地景區拉開序幕,參加啟動儀式的主要有熱心市民、觀鳥愛好者、志願者等約300人。記者看見,活動現場開展了科普活動體驗,遊船探秘紅樹林、尋找黑臉琵鷺,並設置了學習做自然筆記等遊戲環節。

各界最為關心的是能否邂逅正在南沙溼地棲息的黑臉琵鷺。「昨天我還在溼地看見了成群的黑臉琵鷺,你們可以待會兒再去看看,碰碰運氣。」南沙溼地的工作人員告訴參觀者稱。

泛舟紅樹林,綠色的樹枝上站滿了鳥,呈現「黑白兩道」的景象:上層是「黑道」,下面是「白道」,遊船靠近,「黑白兩道」也沒有受到驚嚇,呈現「一行白鷺上青天」美景,這與記者過去多次在溼地的觀感完全不同,難道「黑白兩道」要「開片」(打群架)?

見人疑惑,溼地導遊揭開了秘密,原來「黑白兩道」的鳥類中,黑色的是鸕鷀,系候鳥;白色的是白鷺,系留鳥。兩種鳥類之所以見人不驚,是因為現在溼地的鳥兒正處於繁育階段,鳥爸爸、鳥媽媽們總要留下一隻照看年幼的鳥寶寶,加上溼地近年來沒有「鳥類安全事故」,因此鳥兒對光臨的人類見怪不怪。

廣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多年監測南沙溼地,至2017年10月共記錄到鳥類17目48科18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種,白尾海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5種,如黑臉琵鷺、白琵鷺、褐翅鴉鵑、普通鵟等;廣東省保護動物29種,如大白鷺、白鷺、黃斑葦鳽、黑水雞、白額燕鷗等;「三有」保護動物142種,如綠翅鴨、黑尾塍鷸、須浮鷗、鳳頭麥雞等;列入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3種,即東方白鸛、白尾海雕和小青腳鷸;列入CITES 附錄Ⅱ級保護動物13種,如白琵鷺、白尾鷂、紅隼等;列入「中澳」保護候鳥協定37種,列入「中日」保護候鳥協定72種。

廣州鳥類數量呈增加趨勢

近年來,隨著廣州環境的改善,鳥類的數量呈現增加態勢,市林業和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共有鳥類251種,分屬18目54科,佔廣東省鳥類總種數的45.80%。他介紹,廣州市觀鳥的主要場所有南沙溼地景區、廣州海珠國家溼地公園、白雲山風景名勝區、流花湖公園、大學城灣咀頭溼地公園。

春節也是禽流感高峰期,廣州已建立完善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系統,全市設20個觀測站點,實施「市—區—鎮(街)」三級監測網聯動,密切監測我市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狀況;與華南農業大學禽病實驗室開展合作,對候鳥棲息地和市內野生鳥類集中區域進行病毒採樣檢測600份,均未檢出禽流感病毒陽性樣本,有效監測了野生動物疫情。

地點1: 南沙溼地

2017年10月南沙溼地共記錄到鳥類17目48科18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種,如白尾海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5種,如黑臉琵鷺、白琵鷺、褐翅鴉鵑、普通鵟等。黑臉琵鷺為全球瀕危物種,其在南沙溼地2018年1月記錄到歷史上最多的39隻。

地點2:流花湖公園

流花湖公園的鷺島是野生鳥類在城市中的天然庇護場所,長年有夜鷺、白頭鵯、小鸊鷉、珠頸斑鳩、綠頭鴨、斑嘴鴨等野生鳥類在周邊活動。

地點3:海珠溼地

海珠溼地植物資源豐富,且位於候鳥遷徙通道,是候鳥南飛的重要停歇地和棲息地。隨著海珠溼地環境不斷改善、水質逐漸變好,來海珠溼地越冬的候鳥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加,目前海珠溼地鳥類種類167種,其中包括蒼鷺、夜鷺、白鷺等野生鳥類。

地點4:白雲山

白雲山風景名勝區成為城中野生鳥類的天堂,特別是鳴禽,大家熟知的畫眉、白頭鵯、紅耳鵯、繡眼等隨處可見;珠頸斑鳩、山斑鳩等野生鳥類已形成穩定種群,在白雲山繁衍生息。

地點5:大學城灣咀頭溼地

大學城灣咀頭溼地公園是廣州首個「動物進城」示範點。據近年的監測數據顯示,大學城灣咀頭溼地公園內記錄有60餘種鳥類在此棲息覓食,豐富的溼地生態環境不僅吸引了多種鷺科鳥類,還有鴴鷸類、秧雞科鳥類前來栖息與繁殖。

(原標題為《廣州鳥類數量呈增加趨勢 南沙溼地尋黑臉琵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溼地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南沙溼地發現黑臉琵鷺數量再創新高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南沙溼地又可看黑臉琵鷺了,而且數量龐大。記者從南沙溼地獲悉,12月5日,該溼地工作人員發現52隻黑臉琵鷺,這是繼今年1月發現黑臉琵鷺後再次發現規模巨大的黑臉琵鷺,創下了歷史新紀錄。近年來,南沙地區觀察到的黑臉琵鷺數量逐年上升。
  • 2017廣州南沙溼地黑臉琵鷺數量創新高(圖)
    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黑臉琵鷺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攝2017廣州南沙溼地黑臉琵鷺數量創新高(圖)  南沙溼地黑臉琵鷺數量再創紀錄!記者昨日從南沙溼地管理處獲悉,繼去年11月拍到18隻黑臉琵鷺後,上月中旬南沙溼地再次拍到24隻黑臉琵鷺。
  • 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候鳥季已悄然來臨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候鳥季已悄然來臨時間:2020-11-06 15:36   來源:中國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候鳥季已悄然來臨 近日有關於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的問題受到了很多網友們的關注,大多數網友都想要知道
  • 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中山
    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11月6日,#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這一話題引發關注。據消息,11月1日,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在廣東中山南朗鎮一處濱海溼地現身。 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黑臉琵鷺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古典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黑面舞者」。
  • 「鳥類中的大熊貓」黑臉琵鷺現身廈門
    這種獨特的鳥類覓食方式,吸引了觀鳥愛好者的注意。3月23日,觀鳥愛好者在翔安大嶝橋頭灘涂上,發現了兩隻正在覓食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黑臉琵鷺。據了解,這是今年以來廈門首次觀測並記錄到黑臉琵鷺。  拍下黑臉琵鷺照片的是廈門市觀鳥協會會員柯玉坤。柯玉坤表示,23日9點多,他在翔安一灘涂做海鳥觀察時,無意間發現了黑臉琵鷺。
  • 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現身東太湖
    昨天下午,蘇州林業部門工作人員在吳中區東太湖溼地公園巡護時,發現了兩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據介紹,黑臉琵鷺屬珍稀鳥類、世界瀕危物種,上一次在蘇州發現其蹤影還是在六七年前。蘇州自然溼地學校總幹事、職業「觀鳥人」周敏軍驚喜地發現,鳥群中竟出現兩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他介紹,黑臉琵鷺羽色白,因嘴灰黑色似琵琶而得名,屬珍稀鳥類、世界瀕危物種。這次發現讓周敏軍十分興奮,「上一次看到黑臉琵鷺大約在六七年前。」除了黑臉琵鷺,這群候鳥中還有成群的野鴨,如斑嘴鴨、綠翅鴨以及蒼鷺、遊隼等,種類多達20餘種。大家還觀測到一隻帶有環志的候鳥。
  • 廣州南沙溼地再現52隻黑臉琵鷺
    12月5日,工作人員在廣州南沙溼地發現了52隻黑臉琵鷺,規模巨大,創下了南沙溼地歷史新紀錄。早在今年1月8日,南沙溼地也曾發現25隻黑臉琵鷺。2月初,在廣東沿海溼地——陽江海陵大堤溼地曾發現大規模的60隻黑臉琵鷺。
  • 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現身茂名
    春暖花開,茂名市博賀灣傳來好消息:3隻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到訪!這已經是黑臉琵鷺連續三年現身茂名。12018年,觀鳥愛好者在茂名市博賀灣的一處灘涂發現11隻珍稀瀕危鳥類黑臉琵鷺。這是十多年來黑臉琵鷺在我市轄區內的又一次記錄,上一次記錄於2006年前後的水東灣。
  • 50多隻黑臉琵鷺 集體現身深圳灣
    「黑臉琵鷺,世界上只有3000-4000隻。今早海潮位剛剛好,天氣也好,深圳灣罕見出現這麼多的黑臉琵鷺,50多隻,場面空前壯觀。」昨日上午,一位觀鳥人士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黑臉琵鷺集體現身深圳灣覓食的壯觀照片。 據了解,深圳灣是黑臉琵鷺的全球第二大棲息地,近兩年來,黑臉琵鷺來深的數量呈現向好趨勢。
  • 60隻全球瀕危鳥類黑臉琵鷺齊現陽江
    據透露,黑臉琵鷺對環境十分敏感,對棲息地環境要求非常高,這是近5年來在陽江地區首次發現數量如此眾多的黑臉琵鷺,凸顯出陽江市近年來建設國家森林城市、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的成效。黑臉琵鷺因長嘴像中國樂器中的琵琶而得名,是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水禽,國際自然資源物種保護聯盟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都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
  • 福建省新增一處全球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的棲息點
    黑臉琵鷺 晉江  央廣網福州10月11日消息(記者張子亞、通訊員陳雪玲)日前,福建省觀鳥會會員在晉江東石鎮觀鳥拍鳥時,意外目擊到4隻黑臉琵鷺,這一發現使福建省今年再增一處這種全球瀕危鳥類的棲息點只見黑臉琵鷺落下魚塘後,一隻只排成隊,邊走動邊覓食,它們伸著扁平勺子似的長嘴巴在泥水裡翻找食物,發出「biabiabia」的聲音,帶起一串串水花,顯得十分滑稽又非常可愛。儘管天空陰雨連綿,鳥友們還是呆在池塘邊看了半個小時才離開。  「福建柏」告訴記者,以往大家看黑臉琵鷺多是在閩江河口溼地或興化灣,這是他們第一次在該地點看到黑臉琵鷺。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黑臉琵鷺數量創新高
    新盈灣、新英灣和東方黑臉琵鷺保護區  均為黑臉琵鷺在海南傳統的越冬地
  • 深圳灣片區2020年錄得黑臉琵鷺361隻 全球種群數量創新高
    原標題:深圳灣片區2020年錄得黑臉琵鷺361隻全球種群數量創新高,共錄得4851隻在深圳灣嬉戲的黑臉琵鷺。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攝深圳晚報2020年04月10日訊 4月8日,由中國香港觀鳥會統籌協調開展的2020年全球黑臉琵鷺普查結果出爐。
  • 世界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現身東寨港 - 海口日報數字報·海口網
    本報8月6日訊(記者龍易強)「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來到海口東寨港!」日前,這個消息刷爆了海口觀鳥圈。黑臉琵鷺號稱「鳥類中的大熊貓」。8月6日上午,本報記者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林業工程師馮爾輝的引導下,在海口下塘溼地保護區看到了2隻黑臉琵鷺。
  • 龍海紅樹林驚現世界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
    「龍海市九龍江口紅樹林溼地首次記錄到兩隻黑臉琵鷺!」7日下午,兩隻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突然造訪龍海九龍江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它們蹤跡的龍海市林業局浮宮林業站高級工程師薛志勇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引發關注。
  • 廣東十佳觀鳥勝地出爐 廣州南沙溼地公園上榜
    12月20日,省林業局正式發布廣東省首批十佳觀鳥勝地名單,廣州南沙溼地公園、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上榜。目前,大批候鳥飛臨南沙溼地。每年前來南沙溼地過冬的候鳥數量佔廣州市候鳥總數的50%以上,其中包括許多珍貴的鳥類品種,如國家Ⅰ級保護鳥類白尾海雕,黑臉琵鷺等16種國家Ⅱ級保護鳥類,還有20種省級重點保護鳥類等,在南沙溼地監測發現的鳥類多達180種。
  • 黑臉琵鷺開始在深圳過夜了
    這裡既是深圳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核心地帶,更是展示深圳現代濱海生態城市魅力和形象的城市名片,其中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和濱海休閒帶已成為深港邊界上最具特色的風景線。而數年前,深圳灣曾經歷汙染之痛,水質超標、海水黑臭、生態失衡等問題十分突出,受到廣泛關注。
  • 鳥類保護地有哪些?廣州公布五大場所
    國家林草局廣州專員辦、廣東省林業局、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聯合開展以「保護野生鳥類,維護生態平衡」為主題為期一周的廣東省暨廣州市第三十九屆「鳥節」「愛鳥周」宣傳活動。那麼,廣州主要有哪些鳥類保護場所?記者獲悉,廣州共有鳥類251種,分屬18目54科,佔廣東省鳥類總種數的45.80%。
  • 黑臉琵鷺再度現身廈門
    23日上午9:30許,廈門市觀鳥協會會員來到大嶝橋頭觀水鳥,在一群白鷺中意外發現兩隻黑臉琵鷺。  漲退潮時,黑臉琵鷺時常在灘涂上覓食。23日上午漲潮前,市觀鳥協會會員柯先生在一群白鷺裡發現了一隻黑臉琵鷺,不久後又在對岸發現另一隻。  為了不打擾「黑琵」,柯先生爬行20多米,找到最接近它們的適當位置。
  • 讓黑臉琵鷺舞翩躚
    比如,遼寧大連莊河一帶、浙江漩門灣、上海崇明島、福建閩江河口、興化灣、福清灣,再往南的廣東深圳福田紅樹林保護區,黑臉琵鷺生存環境都保護得非常好。     我國的黑臉琵鷺繁殖地   目前,世界上僅發現兩處黑臉琵鷺繁殖地,其中一處就在遼寧大連莊河。1999年,7隻黑臉琵鷺首次現身莊河形人坨。此後每年春季,它們都如期而至,繁衍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