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社區是目前全市整區域推進垃圾分類規模最大的社區

2020-12-12 東方網

  

  陳磊家裡有一臺抓娃娃機,他用這來鼓勵兩個小女兒學習垃圾分類。作為華麗家族小區業委會副主任,他的社區工作角色意識可以說是相當強烈了。華麗家族是古北國際社區36個小區之一,目前全上海整區域推進垃圾分類最大的社區就是古北。

  古北社區所屬的長寧區虹橋街道已有90個小區、3.3萬戶居民和71個社區單位開展垃圾分類,是長寧區垃圾分類全覆蓋小區和單位最多的街道。虹橋街道垃圾分類工作居民參與率超過95%,投放準確率超過98%,資源化利用率從12.84%提升到40.93%。

  異常艱苦的關鍵一環

  樓層撤桶經歷一波三折

  華麗家族小區於去年3月啟動垃圾分類,居民區黨總支、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協商決定,把居民樓內每個樓層的垃圾桶都撤走,讓大家把生活垃圾統一扔到固定投放點。

  「撤桶是異常艱苦的一環,我們這麼做屬於迎難而上,物業公司首先面臨違約風險。」上海古北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奕介紹,華麗家族的物業服務合同明確約定,小區居民樓每個樓層設垃圾桶,物業提供一日兩次的收集清理服務,這麼多年來業主已經養成樓層投放習慣。高端住宅小區居民願意購買優質服務,華麗家族自2008年成立業委會以來,已經三次上調物業費,目前費用標準接近5元。

  聽說樓層要撤桶,有些居民覺得物業服務水準要降,不願意再配合下一輪調價。社區各方力量一方面不斷上門宣講,一方面及時調整社區規約,起草「垃圾分類專項規約」並徵詢全體業主意見,獲得三分之二業主的同意。

  樓層沒有垃圾桶了,部分業主不能適應。最初的一周,400多戶業主仍有140多戶繼續把垃圾扔在樓道,保潔人員只能不斷上樓清理。物業公司每天記錄垃圾投放臺帳,找那些不願配合的業主溝通、解釋。

  華麗家族原本只有一處位於小區東南角的垃圾廂房,距離最遠的居民樓500米左右,陳磊剛好就是最遠的5號樓住戶。「拎著兩袋垃圾走五分鐘挺累的,溼垃圾分量不輕,最近天天下雨,打著傘多麻煩!」為此,物業又同業委會商議,在小區設立兩處臨時投放點,李奕坦言:「選點也不容易,垃圾廂房有鄰避效應,大家都不喜歡它在自己樓下。」

  就這樣多方使力,等到第二周、第三周,往樓道扔垃圾的業主已減少到幾十戶。小區原來的保潔人員、如今的「桶長」阮孫全逐漸感覺到居民態度的變化:「因為我盯著大家做垃圾分類,一開始還有人說要去物業投訴我,後來慢慢就好了。」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八個小區147場協商會

  虹橋街道95%以上的商品房都存在樓層設桶情況,大家都認為「撤桶」是推動高層小區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最徹底的辦法,但並不是所有小區都能完全接受。

  陳磊說:「垃圾分類、樓層撤桶毫無疑問是增加業主負擔的。去樓道扔垃圾走兩步就行,蓬頭垢面穿著居家服也不要緊。垃圾桶挪到樓下或者更遠的集中投放點,不光地方遠了,出門也不能那麼隨便了。」

  「為此,黨總支協調第一批八個小區開了147場協商會,商討出四種模式,分別是樓層撤桶—地面定時投放點、樓層撤桶—地下定時投放點、每樓層加設分類桶—分類投放、跨樓層設分類桶—分類投放模式。有撤桶的,有加桶的,也有垃圾桶總數不變但分布調整的。」華麗家族所屬的榮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盛弘說,在工作方法上「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更有利於推進目前階段的生活垃圾源頭分類。

  在對「重點人群」開展宣傳引導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同樣重要。高端商品房社區家政人員多、全職太太多,大部分居民家庭的垃圾需要經過家政人員之手完成分類,因此,物業公司專門針對家政人員作了培訓;虹橋街道通過「太太社團」發動不少熱衷公益的全職太太,藉助她們的社交圈和影響力推廣垃圾分類觀念和規約。

  社區附近的學校也被拉入居民區的垃圾分類推廣陣營。居委會是中學生的志願實踐基地,寒暑假期間,孩子們去社區報到,居委會順勢組建起一支專注垃圾分類的「小清新志願隊」,鼓勵「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帶動一個樓組。」盛弘說:「從白髮到白領,從自住居民到租住居民,從離退休黨員到在職黨員,不同年齡層、不同人群分類動員,儘可能實現全覆蓋。人心合起來,垃圾分出來。」

  海納百川又實事求是

  芬蘭元素結合本土經驗

  華麗家族小區垃圾廂房邊上有兩個「堆肥箱」,它們能把溼垃圾轉化成活性堆肥。「打開蓋子,倒入有機垃圾,加上三分之一墊料,攪拌之後蓋緊蓋子,等它慢慢發酵,六到八周以後就能收穫堆肥。溼垃圾的滲出液同步變成液態肥料,稀釋50倍使用。今後小區綠化肥料自產不是問題。」陳磊介紹,這套技術是一家芬蘭公司1991年的發明專利,業委會出資購買設備,有幾家特別感興趣的居民在自己家中也用上了小型堆肥箱。

  國際花園小區沒有合適的地面用作收集點,於是把點位挪到地下車庫。溼垃圾進入地下最怕產生異味,他們於是配置了兩臺立式冰櫃,專門存儲等待保潔收集的溼垃圾。盛弘說,這是從我國臺灣地區吸收的經驗,今後瑪瑙園、國際廣場等小區都會採用這一辦法。

  「也有一些外部經驗並不適合我們。比如日本不少家庭的廚房水池安裝有溼垃圾打碎機,溼垃圾直接通過管道排走。這對管道系統要求很高,管道得足夠粗,而且應該獨立於生活汙水管,直接連接到專門的溼垃圾處理終端。」陳磊說,小區各方研究了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驗,有的吸收、有的捨棄。

  「中國家庭的生活垃圾成分跟國外不同,我們的生活習慣、社區生態也不一樣。我們做垃圾分類需要形成自己的本土經驗。」盛弘表示,從古北的情況看,居民區多方協作、有的放矢等「看家本領」的使用,已在實踐中顯示出獨特的動員優勢。

相關焦點

  • 七星街道西嶺社區垃圾分類全市「最美」
    日前,七星街道西嶺社區榮獲
  • 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 這些社區各有妙招
    今年以來,我市大力推進垃圾分類。我市是如何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近日,記者走進街道、社區、小區進行實地採訪。  資源回收引導參與垃圾分類  為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宣傳工作,號召更多的居民了解垃圾分類並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近日,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翠華社區組織志願者開展了資源回收宣傳活動。  活動現場,居民陸續來到資源回收宣傳點。
  • 山西太原: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5%
    北極星固廢網訊:「引入社會化公司,因地制宜實施整街制推進,大大提升了市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參與度和知曉率。」近日,太原市城管局組織各縣(市、區)城管環衛系統現場觀摩生活垃圾分類的開展情況時,副局長時中瑛介紹說,「今年6月起,全省施行《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定》,太原市迅速行動,截至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5%,回收利用率達32%,垃圾減量率達17%。
  • 丁山社區加強溝通 推進垃圾分類亭選址
    原標題:丁山社區加強溝通 推進垃圾分類亭選址   日前,鼓樓區挹江門街道丁山社區多個居民通過12345熱線反映:金城花園小區設置的垃圾分類亭點位不合理,離居民區較近
  • 巴南區龍洲灣街道龍濱社區三步走 穩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12月22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從重慶市巴南區獲悉,為了更好地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不斷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巴南區龍洲灣街道龍濱社區採取「三步走」工作法,層層夯實,步步穩抓,把垃圾分類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有力推進,全力營造垃圾分類新局面。
  • 廣州垃圾分類排名出爐!這個區全市第一!
    垃圾分類全市排名首先曬出的是垃圾分類全市排名大家覺哪個區做得最好?就是——白雲區!這是考慮到均禾街內多是城中村,而且外來人口多,垃圾分類推廣、維持都需要下很大力氣,街道在垃圾分類工作中,想了很多創新辦法,比如:垃圾分類流動巴士、外來媳婦攜手提高垃圾分類準確率等,這些措施都起到了很好作用。均禾街在城中村垃圾分類方面給全市提供了很好經驗,考慮到社會影響力這一點,我們這次把它評為全市第一。」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分類管理處負責人介紹。
  • 河西區誼景村社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精品示範社區」 在這裡 垃圾...
    原標題:河西區誼景村社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精品示範社區」 在這裡,垃圾分類已成習慣   「過去是把各種生活垃圾混裝,扔在樓門口的垃圾箱裡,夏天高溫有異味,冬天低溫髒水結冰
  • 玉林高標準打造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街道和示範社區
    玉林新聞網訊(記者陳明蘭)6月23日,記者從玉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玉林市玉州區的名山街道,福綿區的福東社區、玉東新區的金桂麗灣社區分別列入自治區重點推進的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和示範點項目。
  • 河西區誼景村社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精品示範社區」 在這裡,垃圾...
    拎著事先分好類的生活垃圾,河西區友誼路街誼景村社區居民張阿姨,來到垃圾分類箱房門口,踩下踏板,箱門自動彈開,她把事先分好類別的垃圾投入對應的箱桶,感慨地說,「如今,生活垃圾分類已經成為街坊鄰居的新習慣,不僅改善了周圍環境,還帶來生活品質的提升。」
  • 【垃圾分類·社區動態】垃圾分類 共倡環保
    社區是城市管理的最小單元,也是城市自治的基本細胞,更是垃圾分類工作的前沿陣地,只有社區、小區的垃圾分類落實做細了,全區的垃圾分類工作才能有質的提升
  • 社區堆肥|印度班加羅爾(上):從垃圾圍城到垃圾分類
    全市分成八個大區,一共有198個行政小區(ward,這裡翻譯為行政小區),規模介於中國的社區和街道辦事處之間,最小的人口一萬多,最大的接近一百萬。印度的廚餘垃圾佔比大約是65%,班加羅爾稍高一點,接近70%。
  • 推廣垃圾分類 社區各有妙招
    華陽路街道:便捷高效  商鋪垃圾不用愁小車上門過來收  社區晨報記者周晶  近日,華陽路街道在長寧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的指導和幫助下啟動了沿街商鋪生活垃圾分類上門收集試點工作。此外,玫琳凱對大廈內部辦公區域的垃圾投放點也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幹垃圾四類標準進行了改造。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分類垃圾設施與整個綠色辦公空間環境渾然一體,毫無違和感。  「從推行垃圾分類的第一天起我們就意識到,僅有好的硬體設施是無法達成目標的。只有不斷提升員工的意識,『軟硬結合』,才能達到效果。」玫琳凱CSR項目負責人李小姐如是說。
  • 如東縣縣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情況
    一、指導思想:全面推進「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目標,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建立政府主導、社區宣傳、物管督促、群眾參與、市場運作的垃圾分類運行機制,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範圍,將生活垃圾分類作為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
  • 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吹響垃圾分類的「集結號」
    紅網時刻長沙10月21日訊 (通訊員 歐陽尹帆)「拜拜幹垃圾,餐盒膠帶橡皮泥,陶瓷器皿廢紙巾,幹垃圾你要分清……」2019年10月21日晚,熟悉的旋律和趣味的歌詞縈繞在長沙市芙蓉區定王臺街道金沙裡社區黃金之城上空,吸引眾多路人駐足觀看。
  • 長沙縣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 社區覆蓋率年內達到100%
    走進「小藍屋」,裡面設置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的分類區域,可回收物包括金屬類、塑料類、紙類等,有專人進行可回收物的稱重,並登記數據做好臺帳。同時,「小藍屋」管理員按重量給居民做好積分登記,積分錄入配套的「一起分類」公眾號,公眾號對接京東拍拍二手網,居民可用積分在網上兌換物品。
  • ...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時代來了,長沙將為社區新增700臺垃圾轉運車
    ,目前,長沙已初步構建了「4+X」垃圾分類處置全鏈條體系,垃圾處置末端可滿足全市分類需求,但仍需補齊居民分類準確率低,收運環節等短板。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溼垃圾處理廠。受訪者供圖為補收運「短板」,長沙將為城區所有社區配備一批垃圾分類收集轉運車。同時,加快啟動垃圾分類大數據平臺,打通各職能部門的「數據孤島」。
  • 做實做細社區綜合治理和垃圾分類 積極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龍崗融媒首席記者 王晶晶 攝 本報訊 (龍崗融媒首席記者 王晶晶) 昨日下午,區委書記張勇率隊到吉華街道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暨調研基層治理、生活垃圾分類等有關工作,強調要實實在在地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在垃圾分類、社區綜合治理上進一步做實、做細,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作為
  • 陸家鎮4月生活垃圾分類社區「紅灰榜」來了
    9個村(社區)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專項檢查,並根據崑山市4月對全鎮「三定一督」(定時定點定人督導)小區專項督查情況,評選出本月的「紅灰榜」社區。 紅榜社區·神童涇社區 神童涇社區於2019年在珠海新村、徐裡新村、園丁新村、神童花園、陸電新村5個小區開展生活垃圾「三定一督」分類投放,並將於本月起啟動南糧花園、好孩子公寓2個小區的「三定一督」分類投放工作,共涉及居民1464戶。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 垃圾分類進社區,老百姓稱讚不斷
    東方今報記者 夏萍 通訊員 王鼎銘/文 張曉冬/圖6月23日上午,鄭州市環境衛生處與南陽路辦事處亨利社區聯合開展垃圾分類進社區黨員志願者服務宣傳活動。環衛處10餘名黨員志願者前往金水區黃河路40號院,以「垃圾分類進社區,我愛我家園」為主題,宣傳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倡議廣大群眾自覺參與「垃圾分類進社區」文明行動,增進社會各界對垃圾分類的認識。
  • 建陽區靜園社區開展垃圾分類趣味遊園活動
    東南網訊 為推進社區垃圾分類工作,提升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6月4日,南平市建陽區童遊街道靜園社區黨委聯合愛家物聯(福建)環保有限公司及共建單位在宋慈廣場開展了一場以「生態文明 你我共建 垃圾分類 從我做起」為主題的垃圾分類趣味遊園活動。「這樣的活動很有意思,既讓我們對垃圾分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又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