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復活節島」:雨後經常現石人,專家說規模或遠超秦兵馬俑

2020-12-11 小柴聊塑形

導語:中國的「復活節島」:雨後經常現石人,專家說規模或遠超秦兵馬俑

湖南道縣,位於湖南省南部的大山中,這裡有一個小山村,名叫田廣洞村,村旁一座名叫「鬼崽嶺」的山充滿著神秘氣息。

村裡的父輩的人們都喜歡向晚輩和客人們講述一件發生在這裡的神奇事。據說在八十年代時期,只要是雨過天晴的時候,人們總能在鬼崽嶺山腳下看見一些奇形怪狀的人形石像。這些石像大小不等,大的能有一人多高,小的只有幾十釐米。而當地的人們都不敢上山一探究竟。

相傳很久以前,有樵夫上山打柴,隱隱聽見樹叢中有嬰兒啼哭,湊近卻看見一個小鬼趴伏在地上,充血的眼睛直勾勾的盯著他。樵夫嚇得一路踉蹌跑回了家,不久就暴斃身亡。從此當地人就再也不敢冒險上山,只有在村中遇到災禍的時候,人們才聚集在山下燒香祈禱。

但傳說畢竟只是傳說,雨後現石的奇景很快就傳到了當地文物部門,文物部門立即組織一支考古隊來到鬼崽嶺進行實地考察。經勘察發現,人們在鬼崽嶺山下所見的石像都是經雨水衝刷而來,這些石像形態各異,大小不一,有的五官清晰可見,有的卻已經模糊。經專家考證,這些石像至少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且山上一定更多,也將更利於研究石像的出處。因此,這些考古學家不顧村民的勸阻,冒險上山進行調查。

進山後,考古學家果然發現了更多的石像,又經過進一步的掘地勘察,考古隊在地下也發現了大量的石像。山中大量的石像與山下的石像雕刻方法類似,應該同屬一個時期。隨著勘察工作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石像被發掘出來,到目前為止,石像的數量已經達到數千個,甚至超過了秦始皇兵馬俑的數量。更令人震撼的是,石像到現在還沒有發掘完畢,具體數量到現在還是未知數。

這些石像種類繁多,大部分石像呈跪伏或盤坐狀態,也正因如此專家才認為,鬼崽嶺在古代是一個祭祀的場所,人們雕刻這些石像,就是為了祭祀先人或神靈。而其中還有一些孕婦像,許是表現古人的生殖崇拜,而騎象將軍像和文官像,就是向人們勾勒出當地先祖們神秘的生活場景。

那麼這些石像到底是哪個時代,由哪些人雕刻的呢?對此人們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這是戰國時期越國普通民眾為祭祀所刻,有人認為這些石像與舜帝有關,有人認為這是當地越國和瑤族的歷史遺蹟。而很多專家卻認為這些石像的歷史應該更早,很可能是原始社會時期人們進行祭祀的遺存。

不論出自什麼時期,這裡的石像數量之大、雕刻之精細,都顛覆了人們的普遍認知。有人說這裡就是中國的「復活節島」,有人說當這裡的石像全部發掘出來後,秦始皇兵馬俑也將相形見絀。我們也期待,石像全部發掘出來的那一天,為我們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

相關焦點

  • 湖南又一景點走紅,比秦兵馬俑還早千年,人稱中國式的「復活節島」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要說國內神奇的景象,除了萬裡長城外,就要當屬陝西的秦兵馬俑了;在古時封建王朝之中,人殉是其中的一種殉葬方式,以活人作為陪葬品下葬可以說是非常殘忍的,到了春秋時期就出現了以陶俑、木俑代替人殉,而著名的秦兵馬俑就是用俑代人陪葬的典型,這些兵馬俑的神情以及雕刻的藝術都十分的逼真,好似就是真人守陵一般,十分的神奇;
  • 湖南有一「禁地」,下雨就出現石人,專家:規模遠超秦始皇兵馬俑
    1974年3月11日,陝西臨潼縣的一個老農在打井時,無意間發現了秦朝陶俑的殘片,聯繫當地文物考古部門之後,才出土了大量的兵馬俑。出土的這些兵馬俑排列有序,栩栩如生,對研究歷史文化有著巨大的意義價值,而兵馬俑主要是以陶勇為主,很少能看見石俑的蹤跡,但是在湖南道縣,卻發現了一處石俑聚集地。
  • 世界肚臍 - 復活節島
    偏遠是個相對概念,比如南北兩極地區的大量島嶼,距離北京很遠,但距離兩極附近的大陸並不太遠,周圍不遠的陸地上就有人居住。定義一個島是否孤,需要具備3個條件:(1)島上要有居民。如果沒有居民,就只能是荒島。(2)只有一個主島,附近最多只是若干附屬礁石。如果有若干個住人的島嶼集群存在,就只能算是群島。比如:夏威夷和加拉帕戈斯等。
  • 湖南村莊一下雨就會出現許多石人,村民稱是鬼兵,專家揭開了謎底
    湖南村莊一下雨就會出現許多石人,村民稱是鬼兵,專家揭開了謎底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存在著很多值得人們去探尋的事情,有些事情顯得很神秘,當然還有一些事情也顯得特別有意思,湖南的鬼崽嶺,一下雨就出現陰兵石人,專家看後表示:這規模遠超秦兵馬俑,下面就給大家來看一看吧。
  • 復活節島巨石文明來自哪裡?通過基因比對,專家找到了答案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復活節島》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偽史,保證不涉時政。復活節島位於南太平洋地區。這是一座孤懸海外的島嶼,在1722年之前,不論是舊大陸還是新大陸的人,都不知道世界上存在這麼一座島嶼。
  • 復活節島行攝小攻略
    簡單的說,復活節島屬於智利,但是地理位置在南太平洋東部,屬于波利尼西亞群島,也是群島中最東部的一個,也算是世界上最偏遠的島嶼之一。即使從智利本土過去,也要3600公裡,聖地牙哥飛往復活節島的航班,單程也要5.5小時。
  • 復活節島與石像
    /  巨型人像  / 相信一提到復活節島,大家想到的都會那些詭異的巨型人像。專家推測這些巨型人像大約雕鑿在公元前1100-1680年間。人們對於原始科技竟能創造如此宏偉,眾多的石像表示讚嘆的同時,也會懷疑是否真為人類所為?這麼重如何搬運?數量如此之多石材哪來?雕刻形象由誰而定?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外星人的傑作,那麼究竟真相如何呢?圖片源自網絡復活節島石像稱為摩艾(Moai),另譯:摩阿儀、毛埃。
  • 海島——復活節島
    復活節島最大的賣點就是它的遺世獨立,直白地說就是離哪都遠。最方便當然是飛過去,要不從聖地牙哥飛,要不從大溪地飛。身處這樣一個地理位置,復活節島上的所有物資哪怕是平日裡喝的牛奶都是空運進來的。自然什麼都貴,這時候airbnb更為可貴,金子選擇了一戶離主幹道並不遠的人家。
  • 從復活節島看未來人類進化
    美國紐約州立博物館專家大衛·斯泰德綜合了有關復活節島的各方面研究證據,為人們勾畫了復活節島近1000多年的興衰圖景。大約在公元400年左右,玻里尼西亞東部群島有一群玻里尼西亞人駕船出海,跨越千裡大洋,登上復活節島。
  • 歡迎來到復活節島
    而著名的復活節彩蛋與吉祥物兔子,則來自一個美麗的巧合:西亞地區的腓尼基人崇拜主神巴力,神後亞斯塔路既是巴力的妹妹,也是他的妻子,正好也誕生在這一天,原形是從蛋中孵出的兔子,象徵著變形重生與旺盛的繁殖能力。於是隨著民族文化融合,復活節逐漸成為了季節更替之時的全民節日,既有莊重盛大的宗教遊行,又包含各種輕鬆祥和的民俗遊戲。
  • 復活節島:謎案
    毫不誇張地說,復活節島是地球上最孤獨的一個島嶼,這個面積僅有163平方千米的三角形小島位於東太平洋,最近的大陸,也就是智利海岸,相距也有3600千米。而且,復活節島距離太平洋上的其他島嶼也是相當遙遠,離它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島嶼是皮特凱恩島,遠在西邊2000公裡處。不僅在空間上,在時間上,復活節島也是那麼的孤獨。
  • 如何去復活節島,最優的線路是什麼?
    突然很想去復活節島,這是一個非常震撼人的地方,充滿了荒涼、秀麗和神秘。內心已瘋狂長草中...
  • 復活節島上的早期土著居民長得什麼樣? 復活節島上長耳人的未解之謎
    復活節島上長耳人的未解之謎 復活節島上最早的土著長得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但島上的毛阿依卡瓦卡瓦小雕像卻有可能使我們看到復活節島早期居民的容貌。 毛阿依卡瓦卡瓦是一種男性木頭小雕像,只有30釐米高,雕像上的人   原標題:復活節島上的早期土著居民長得什麼樣?
  • 復活節島巨石文明來自哪裡?考古發現揭開真正答案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復活節島,尤其是島上那些神秘的巨石像,更是給所有看到過它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實上巨石像只是表象,巨石像背後那個謎一般的「復活節島文明」,才是復活節島上所有疑問的真正核心!復活節島上的文明,究竟是從哪兒來的?
  • 復活節島~又是一個一生必去的目的地!
    相傳,復活節島最初名叫Te Pito o Te Henua,是由當時部落酋長Hotu Matu'a所取,意為「世界的肚臍」。1722年,荷蘭航海家Jakob Roggenveen發現了這個島,因發現當日正值復活節當天,故以此命名。
  • 2019中考地理:從復活節島的興衰看人口與發展
    為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人類應自覺地建立人口調控機制,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開發人力資源,使人口規模和需求穩定在資源環境容量之內。 問題一:復活節島是怎樣由興到衰的? 復活節島以其地理環境的封閉性、居民起源的神秘性、巨大的「毛艾」石像以及島上文明的興衰等,一直成為一個引人關注的神秘島嶼。近些年考古學、孢粉分析和古生物學的研究進展為破譯復活節島的興衰奠定了基礎。
  • 歐洲人到來之前,復活節島與世隔絕,島民如何生活?
    復活節島上的人種是玻里尼西亞人。這個民族起源於歐亞大陸,公元前8000年,一部人開始南下到東南亞以及太平洋諸島嶼生活。其中最遠的一支到達了復活節島。長期以來,由於太平洋島嶼上的玻里尼西亞人居於各種孤立海島上,交往大多僅僅存在於不同島嶼之間,鮮有跨文明交流。
  • 復活節島 - 不去後悔!去了更不後悔!
    現在算是去復活節島的旺季,或者說復活節島就沒有淡季,值機的時候前面已經排了一群人了,看來這趟航班的上座率很高,畢竟飛復活節島每天只有2趟航班,而且被LATAM壟斷經營這條線路,所以他們應該光靠這個航班就賺的盆滿缽滿了。
  • 美國專家揭秘智利復活節島巨石像建造的真正原因(圖)
    國際在線專稿:綜合阿根廷Infobae網站和考古網站terraeantiqvae報導,近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他們認為提高當地的土壤肥力,確保食物供應是智利復活節島上石像被建造的真正原因。
  • 迷失千年的等待---復活節島
    復活節島位於南太平洋東部,向東距離智利大陸本土約3600公裡,行政上歸屬智利瓦爾帕萊索地區,面積117平方公裡,如浮萍一般遠離大陸和島嶼,孤獨的漂浮在太平洋上,它離最近有人居住島嶼也有2200公裡,是世界上最偏僻和最孤立的島。在地理位置上它屬于波利尼西亞群島(位於群島東端),1722年4月5日復活節荷蘭航海家羅赫芬發現並登上該島,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