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由於美國對其鋼鐵商品收取最高達456%的費用,越南於是在2019年10月對來自中國的鋼鐵產品加收為期5年的費用。此舉似乎引來了另一東南亞國家的「效仿」。2019年12月,泰國決定對自中國進口的鋼鐵產品加收費用,有分析人士指出,這一決定將會影響到兩國部分的貿易往來。果不其然,如今,泰國在農產品出口上已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對中國鋼鐵產品收費後,泰國900萬噸大米出口目標落空
據1月7日消息,泰國大米出口商協會近期透露,2019年泰國大米出口料將低於900萬噸,甚至可能連800萬噸的出口目標都難以達到。具體數據顯示,2019年前11月,泰國共計出口大米711萬噸,同比減少了24.3%。另據較早前數據,泰國以往每年出口大米約達1000萬噸,為泰國創收1500億泰銖(345億元人民幣);如今出口量大幅下滑,泰國的損失可見一斑。
有分析指出,泰國今年大米出口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一是由於泰銖自今年以來持續走強,這影響了該國大米在全球市場的價格;另外一個,泰國大米質量連年下降,而同期其他競爭對手都已研發出自己的新品種,這也吸引走了不少海外買家。
感受到危機的泰國趕忙向中國市場發出合作信號。此前,泰國就曾表示希望中國市場能夠接納200萬噸大米,但由於泰國大米價格依舊處在高位,中國買家至今不願接盤;而前不久,泰國還再次向中國市場提交了新的大米出口廠商的名單,渴望向後者出口100萬噸大米。只是,在泰國向中國鋼鐵產品收費的當前,其擴大對華出口的目標恐怕也很難達成。
中國買家減少購買,越南208億市場受影響!緬甸面臨3300萬損失
實際上,給中國商品設門檻,導致雙方貿易往來受到一定影響的國家並不止泰國。此前,由於中國市場提高進口要求,越南大米對華出口也隨之減少。數據顯示,2018年越南大米出口量達610萬噸,創匯30億美元(約208億元人民幣),而中國佔越南大米出口市場份額的24%;但2019年上半年,中國只進口了約22萬噸越南大米,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4%。
在創匯商品對華出口現大幅下滑的背景之下,越南還對中國鋼鐵產品加收費用,這也更進一步影響雙方經貿往來。比如說,今年前11個月,越南對華蔬果出口額同比下降13.7%,僅為20.8億美元;而對華出口佔越南蔬果出口總額的70%左右,這一趨勢顯然也將給當地的果蔬行業造成不小的損失。
此外,另一個東南亞國家——緬甸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2019年早些時候,由於質量要求不過關,緬甸菠蘿並未獲得對華出口資格,這導致了約2.48萬噸菠蘿滯銷,損失金額高達70億緬元(約3300萬元人民幣)。但在這之後,緬甸還在同年宣布停止對華出口離子型稀土礦,這更是為雙方的經貿合作按下暫停鍵。
可以看出,各國的經貿往來其實是建立在「互信互惠」的原則之上,各個經濟體要想打開中國這一巨大的市場,首先就要以產品質量作為首要前提,其次則是要做到開放市場,這樣一來,雙方的經貿合作才能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