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hào)吃,似乎是我與生俱來的使命。可謂唇邊一顆星,吃貨界「精英」!(臉面已擱一邊~)
這篇寫的是蘇州的美食,更具體說應該是比較有地方特色的餐館推薦,僅僅分享給要去那裡旅行的親朋戚友們。
實話說,這短短兩年,我去蘇州晃蕩的次數幾乎可以趕上回廣東探親的頻率了。除了對園林的偏愛之外,更是被蘇州美食深深吸引著。
包括每次必吃的蘇州面、風味猶存的蘇幫菜、市井風十足的蘇式點心,還有過冬要喝的桂花冬釀等等,每每念起都會有動身前往的衝動。
怎麼說呢,蘇州當地人民對時鮮食材的賞味有著發燒級的執著,因此在不同季節,你能品賞到的東西也稍有不同。但無論如何,這每一程的吃喝體驗,都是驚喜不斷。
| 不得不愛蘇州面 |
蘇州城內,麵館數量之多,隨處可見。你不經意間路過的那家,或許就是百年老字號,此外當然也不乏好吃到讓人流淚的後起之秀。而在試過不下十家麵館之後,我比較推薦這幾家:
1、「有多好吃啊?」「反正我們每年都要抽一天專程開車去這家吃麵的!」
這番對話是我剛來上海沒多久的時候,這邊親戚跟我說的,事實證明老司機果然懂行。
這看似平白無奇的清湯麵,好吃程度讓人驚豔。以至於後面每到蘇州,到它家吃麵就變成不可或缺的重頭戲了。
同德興的名頭很響,但絕對對得起那大堆的褒獎。怎樣判斷一碗蘇式面好不好呢,我覺得湯頭最重要。
它家主要分為紅湯和白湯兩種,個人更喜歡白湯。色澤清透的湯頭,淺嘗一口,鹹裡微甜,帶有淡淡酒香,葷香濃鬱卻絲毫不油膩,光是這湯就能空口喝一碗了。
再是麵條,服務員每次都會很貼心地在點餐時詢問,對麵條的軟硬有沒有偏好,我一般就選正常硬度。
蘇式細面富有嚼勁,細滑但不粘牙,每上一碗麵的麵條都是整齊在湯裡碼好,吃一口面,飽含湯汁,哧溜哧溜,湯鮮面爽,滿足極了!
因此話說回來,有了這碗面,似乎所有的那些澆頭都是配角,儘管我們每次依然會點上一大桌。
個人比較喜歡它家的糟溜魚片還有每次都送的酸蘿蔔小菜,其它澆頭的話不功不過,包括前段時間極愛的雪菜毛豆,在它家也只是正常級別的好吃,所以大家根據喜好隨意點點就可以了。
2、前方高能!發現奧灶面的新大陸了
之前去崑山尋一碗好吃的奧灶面未果,後來竟在蘇州城裡嘗到了讓人久久難忘的。
胥城大廈是一家老牌酒店,吃麵的地方在它的二樓大廳,那特別像粵港喝茶的酒樓,但環境又比一般的麵館要舒適得多。
和在崑山吃到的傳統奧灶面不同,胥城的紅湯麵以魚香作底,加入了從1992年熬製至今的陳年老湯(仔細一算也有二十多個年頭了),並且用了十幾種中藥,味道非常複合鮮醇,而且不會像一般吃到的奧灶面那麼甜,值得一試!
不過,它家燜肉做得太鹹、太硬不好吃,爆鱔偏甜,但炒素澆還可以。
3、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蔥油拌麵,暫時沒有之一
要說蔥油拌麵做得好吃的店家,在上海還真不少,也包括自己在家搗騰,一瓶蔥油出來,就是差不多那個味兒了,家常、正點、蔥香十足。但要說在味道上脫穎而出,在我看來實在是難事。
珍珠飯店是我最近一次去蘇州,吃到的一家蘇幫菜小館,而它家的蔥油拌麵,實在是意料外的驚喜。
青蔥鋪頂過油,麵條軟硬恰好,蔥油搭配醬油,甜而不膩,拌起面來香氣撲鼻,實在是好吃。這種好吃不是那種有多驚豔的好吃,而是在一般蔥油拌麵之上卻又很家常味的好吃,對我來說確實蠻驚喜的。
| 稍微排會兒隊,就能吃上很不錯的蘇幫菜 |
4、依然是珍珠飯店,蚌肉金花菜
我們原本是打算去新聚豐吃蘇幫菜的,可打電話預定時發現已經要排隊到晚上八點才能吃上,只好轉移陣地到附近巷弄裡的珍珠飯店。節假日飯點排隊半小時左右,翻桌率蠻高的。
它家好吃的除了蔥油拌麵之外,那道招牌的蚌肉金花菜也做得相當不錯。
金花菜其實就是草頭,如果之前從來沒吃過這種蔬菜的,就一定要嘗嘗了,細品有菠蘿蜜的味道。而用金花菜搭配蚌肉的這一道,蚌肉嫩、不腥,全菜多汁鮮美,用糖極妙。我覺得這是蘇幫菜的特色所在。
再來一瓶好喝的黃酒。
5、心念多時的協和菜館,響油鱔糊不失所望
鳳凰街一帶好吃的店有幾家,除了協和菜館,像我平時慣去的同德興(十全街店)也在附近,還有協和對面的阿成飯店。夜晚吃完飯還能順便逛個網師園,舒服。
我們那天到餐廳拿到號後,被告知需要等一個小時,所以就順便到雙塔轉悠一圈。
蘇州這幾家人氣頗旺的店都有個好處,就是翻桌率不低,像同德興、珍珠、協和這種,比起上海很多熱門餐廳,排隊時間不會太長,而像新聚豐還會直接告訴你幾點能吃上,好讓食客心裡有數。
之前在上海點過幾次響油鱔糊,但一直沒有吃到讓自己十分滿意的,因為為了遮掩鱔絲本身的腥味,店家一般會下大量的胡椒,以至於常常吃不出鱔魚的鮮美。但協和的響油鱔糊很贊。
所謂響油,就是鱔糊上桌,澆滾油時滋滋作響的狀態。
蔥花經過油燙,連同鱔糊噼裡啪啦,香氣四溢,翻拌均勻後嘗一口,鱔絲皮彈、肉嫩滑十足,味道較甜,但卻一點都不覺甜膩,也沒有鱔絲的腥味。
不過一同前去的上海朋友就覺得少了點胡椒味,於是問店家要了一點澆加在上,我才終於明白,這白胡椒粉加得恰到好處,是絲毫不會喧賓奪主的。而這道響油鱔糊無論如何都能給高分。
還有一道雞頭米炒紅苓,上桌沒多久就被迅速掃光,吃口清爽。鮮雞頭米味道清香,口感QQ又略有嚼勁,不會覺得很硬,跟乾貨(幹芡實)大不同。
而搭配的紅苓是蘇州土特產,吃起來頗像馬蹄,但又沒有馬蹄那般爽脆,口感更為軟糯一些,味道清甜。一個人掃光一盤絕對是沒問題的。
| 觀前街是個「藏龍臥虎」的好地方 |
乍眼一看,觀前街就像全國各大城市的旅遊商業街一樣,但細細觀察,你會發現這裡有很多好店,比如下面這三家:
6、好吃的酥餅,不妨試試葉受和
我特別喜歡它家的酥餅點心。尤其是椒鹽味的襪底酥,還有那種上面撒白糖的棗泥味還是豆沙味的酥餅都很不錯,反正我是每次去都會買點吃,基本上沒有試過踩雷,偶爾也會直接選一些帶回上海當伴手禮。
比起黃天源,它家這些點心擺放在明亮櫥窗裡會更讓人有食慾,而且平時也不用排隊。清明前後,它們在門口售賣的酒釀餅和青團也做得很好,剛好路過可以買來試試。
7、陸稿薦,很多老蘇州的心頭好
之前買過它家的醬豬尾巴、醬豬頭肉回上海,身邊朋友都覺得很好吃,我倒覺得有點過甜了。但目測排隊的老蘇州阿姨叔叔頗多,估計也是很對他們口味吧!有興趣品嘗的不妨買來嘗嘗。
此外,它家醬汁肉也是超受歡迎的,基本上去晚了就會買不到。
8、始終未了的情懷——桂花冬釀酒
本篇蘇州味道寫的最後一家,其實我自己也沒品嘗過,但每當說起這冬釀酒,就不得不想到了它家。
知道蘇州有冬釀酒,還是在大學的時候。那會兒豆瓣有一篇名《去蘇州買酒》的熱門文章,裡面就詳細寫到了這一年一賣的蘇州好酒。因為這篇文寫得很好,所以導致我始終念念不忘。
直到來上海生活第一年的冬至前,我特意找機會跑了趟蘇州,根據文中所推薦的,在葉受和買了一整箱東吳酒廠的桂花冬釀。
然而三五人品嘗來品嘗去,一致覺得這酒不大好。
所謂的不大好,首先是因為味道太甜,入口就像勾兌的糖水;其次,這酒喝過後並不覺得清冽,反而有種飲料喝多後的膩勁上頭。
但是第二年,我又轉去蘇州買酒了(不信邪的偏執狂上身),這次依然根據那篇文章,買了江南春、東吳酒廠的瓶裝酒以及它們的零拷酒共四種,結果卻依然失望。為什麼呢?
因為據可靠消息,這一年一賣、每次只賣十來天的真正冬釀酒在元大昌啊!說多是淚哦~
聽說這家零拷的桂花冬釀,每年都要大排長龍才能買到,而且口味甘甜,桂香芬芳……所以,抱著期待,但願今年冬至前還有機會跑一趟蘇州買酒吧!
以上是我來往蘇州多次後總結出來的好吃推薦,而像皮市街的潘玉麟糖粥啊、平江路的桃花源記啊,還有吳趨坊的泡泡餛飩等等,路過吃吃也挺好,但如果時間有限,就不建議專程去吃了。
最後的最後,我想說,對菜場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到蘇州一定要去葑門橫街轉轉啊,極贊!本篇圓滿結束。
----------
掃微博二維碼關注食野FM
圖文 | Summer 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