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人在「吃」這件事上的名號很多
「吃麵比北方人更兇」
「啃起大閘蟹來仿佛家裡有礦」
「上舌尖的頻次高得嚇人」
「稻香村榮譽之戰連首都人民都驚動了」
…………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蘇州吃貨看似兇猛、「狀況」頻出,其實卻是最精細不過的。所謂以時易食,在什麼時間吃什麼樣的蘇州美食,絲毫馬虎不得。若是晚一步,大概只能眼睜睜看著商戶們朝你擺擺手:賣完咯,明年趕早吧。
為此,愛心園小編貼心地給大家整理了一份《蘇城美食攻略》。照著吃,各個季節的美味全部安排上~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其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碗湯麵,就能代表蘇式生活的精髓。
陽春麵
說白了就是一碗光面,湯頭和面,撒上一把新鮮的蔥花就可以上桌了。但敢賣這一碗光面,也是要有底氣的,十分考驗湯頭和下面師傅的技巧。
推薦店面:韋復興
地址:齊門路11號
乾隆皇帝微服私訪的時候吃過奧灶面
被美味迷倒,因而起了這個名字,意為奧妙都在面灶裡。奧灶面講究碗熱、湯熱、油熱、面熱、澆頭熱,還要保證小料衝湯。澆頭有很多,鼎鼎有名的是兩種:紅油爆魚面和白汤滷鴨面。肥而不膩,齒有留香。
推薦店面:胥城大廈奧灶面
地址:三香路333號胥城大廈2樓
燜肉麵
屬於會讓你一見鍾情的那種,一大塊五花肉擱在面上,油光四溢,用筷子輕輕一戳,那一大塊肉慢慢彎折著浸沒到湯裡,一圈細細的油花漾了開來。肉需要燉得軟爛,又不能散開,極是考驗功夫,看起來肥吃起來卻一點不膩,一入舌尖便化掉了!
推薦店面:同德興精品麵館
地址:嘉餘坊6號
三蝦麵
「三蝦」用的是籽蝦,拆成蝦籽、蝦腦和蝦仁三部分。三蝦是老蘇州記憶裡的味道,過去文人墨客「會吃」,有道菜叫「炒三蝦」,肉質鮮美、營養豐富。
烹飪好的三蝦色澤鮮豔,香氣撲鼻,讓人饞涎欲滴。三蝦作為澆頭,有兩種吃法。一種是湯麵「過橋」,麵湯需用白湯,否則會蓋住三蝦澆頭的鮮美。
另一種是拌麵,直接拌著蔥油麵,吃起來一點兒也不浪費。三蝦麵時令性極強,一般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
推薦店面:裕興記麵館
地址:人民路嘉餘坊25號
吃完面,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夏天吃各類瓜果,秋天吃水八仙,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秋風起,吃扣肉;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比如色香味俱全的響油鱔糊,被端上桌後盤中的油還會噼啪作響。這道菜品需要取活的鱔經沸水燙泡後,劃出鱔絲,將炒鍋內熟豬油燒至七成熱,投入蔥花放入鱔絲炒透,最後淋上醋後把鱔魚倒入盤中撲上胡椒粉。一碗濃油赤醬的響油鱔糊,秒秒鐘讓人食指大動,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比如春日裡的一道醃篤鮮,口味鹹鮮,湯白汁濃,肉質酥肥,筍清香脆嫩,鮮味濃厚。雖看起來平淡無奇,卻將春筍的鮮、和五花肉的醇厚,通過小火慢熬釀在一起。一碗湯水,就把無限春光發揮到了淋漓盡致。
比如遠近聞名的松鼠桂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別致獨特的造型設計,藏不住的鮮香濃鬱,一口咬下去,魚肉外酥裡嫩,滿嘴都是香。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要是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記得儘快下手~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首推必然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還有這個季節的時鮮貨——蠶豆,蘇州人要說第二,估計沒人敢稱第一。五月蠶豆青又青,立夏前,蘇州的「本地豆」才開始上市,每年短短十幾天,美味轉眼即逝。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比如蘇城招牌小吃生煎饅頭,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
脂肪融化在糯米裡的鮮肉粽子
完全鬆脆,充滿芝麻和豬油香的蔥油大餅
至於伴手禮,也已經準備好了:赤豆松糕、玫瑰豬油糕、五色大方糕、棗泥拉糕。豬油的香氣,糯米的香氣,豆沙棗泥松仁的香氣,甜、軟、糯,有種屬於江南的溫柔。
如果你不是第一次來蘇州,或者想嘗試點不一樣的行程,那麼你一定要到蘇州周邊吃吃看看,這裡藏著不少美食寶藏。
南邊吳江的鮮肉小燒麥和紅燒羊肉;北邊常熟的蒸菜和蕈油;崑山的奧灶面;張家港的螃蜞豆腐;太倉的江鮮等幾十種美食,皆不容錯過。
再說蘇州市內,西邊的太湖有三白:白魚、白蝦、和銀魚;東邊的陽澄湖則是蝦蟹的天堂。
蘇州味道,也並不全是古早味,更自於看似平淡的日常之中。
認真本分、堅持傳統、擁抱現代,這些日常的細節就是蘇州生活的精髓。
趁著這個5.1黃金周出門逛吃逛吃,相信愛心園小編提供的這份《蘇城美食攻略》一定可以幫到你!
當然,蘇州的美食還有很多很多,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多多交流,跟觀眾們一起分享更多蘇式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