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原來關於杜鵑麻雀和斑鳩的來意還有這樣的傳說!

2021-01-08 微觀故事課

相傳以前男人不下田,田裡的農活都是女人幹。那時,有個叫青枝的姑娘,從小死了爹娘,和哥哥嫂嫂生活在一起,嫂子又懶又兇,張口就罵,伸手便打,地裡的活全叫青枝一個人幹,還叫她擔水、掃地、做飯、抱小孩……

青枝天天這樣苦苦地幹啊、幹啊,有沒有什麼辦法,只能在背地裡流淚。唯一能使她得以安慰的是有個好侄子樂川。樂川聰明伶俐,會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姑姑好」。每逢他娘打姑姑,樂川就大哭大鬧,直到他娘住手為止。

樂川長到七、八歲,常常背著他娘偷偷給姑姑送些好吃的,還幫姑姑幹些自己能幹的活兒。一天,青枝在地裡鋤草,汗流滿面,熱得喘不過氣來。「姑姑!給你水!」小樂川提著罐子汗流滿面地走來。青枝把樂川緊緊地摟在懷裡,樂川給姑姑擦汗,感動得青枝直流淚。她怕熱壞了小侄子便說:「川,咱們回家吧。

誰知剛回到家,兇狠的嫂子便破口大罵:「懶東西,幹這麼點活就跑回家了!」青枝忙解釋說:「嫂子,我是怕熱壞了咱樂川。」嫂子氣更大:「你這壞東西,還叫我川兒下地……」拿起掃帚便打。樂川忙阻擋:「你住手!不怨姑姑,是我自己要去的!」可是,他娘卻打得更厲害啦。青枝渾身是傷,再也忍受不了了,把白毛巾朝脖子上一系,拔腿便跑,樂川拼命追趕,大聲叫喊:「姑姑——姑姑——」

青枝跑到一口井前,「嗵」地一聲跳了下去。樂川只抓下姑姑脖子上的白毛巾。他大聲痛哭起來,把白毛巾系在自己的脖子上「姑姑!」他大叫一聲,也一頭撲到井裡。兇狠的女人見孩子跳井,忙伸手去抓,結果沒抓住,自己也掉到了井裡。

不一會兒,從井裡先後飛出三隻小鳥。第一隻不停地叫「官官①都鋤、官官都鋤」,人們一聽便知道是青枝變的。她在呼喚天下的男子漢都應下田鋤地。每逢夏天,晝夜啼叫。人們根據它的叫聲而給它取名「官官都鋤」,學名「杜鵑」。第二隻鳥飛出井後,悲哀地叫「姑姑——苦、姑姑——苦。」人們一聽便知是樂川變的。根據叫聲得名「姑姑鳥,」學名「斑鳩」。它脖子上一圈白羽毛,就是那條白毛巾變的。第三隻鳥飛出井後,「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是兇惡嫂子變的。人們叫它「小小蟲兒」,即現在的「麻雀」。這種鳥常常宿在屋簷下,整天亂叫,還糟踏糧食,大家對它非常討厭。

據說從那以後,男人不再呆在家裡,和婦女一塊下田勞動。如今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

班鳩哀鳴咕咕叫,

頓覺悽涼倍心焦。

杜鵑晝夜聲聲啼,

喚起官官田間勞。

相關焦點

  • 鳥類民間神話傳說,你偏愛哪一個
    喜鵲喜鵲與傳說中國民間將喜鵲作為吉祥的象徵。關於它有很多優美的神話傳說。傳說喜鵲能報喜。在傳說中,只有每年七月初七這一天,喜鵲才不見蹤影,都飛上天河搭橋去了,讓牛郎織女相會。 畫鵲兆喜的風俗在中國民間大為流行,品種也有多樣:如兩隻鵲兒面對面叫「喜相逢」;雙鵲中加一枚古錢叫「喜在眼前」;一隻獾和一隻鵲在樹上樹下對望叫「歡天喜地」。流傳最廣的,則是鵲登梅枝報喜圖,又叫「喜上眉梢」。
  • 我國古老的民間傳說,關於梅花鹿的神話傳說,趕快戳進看看吧!
    我國古老的民間傳說,關於梅花鹿的神話傳說,趕快戳進看看吧!No.2:一對神鹿的愛情故事傳說天宮裡有一對神鹿,兩隻神鹿因為做了天宮裡禁忌的事情,母鹿不小心懷孕,王母娘娘憐憫她們就偷偷放他們入凡間,防止玉帝把兩隻神鹿殺死。於是玉帝就詛咒讓公鹿的頭上長出犄角,想讓他變得非常難看,可誰知長出鹿角的不但不難看化肥廠漂亮。
  • 不是所有的鳥類都無法適應城市生活,珠頸斑鳩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
    小時候在農村老家經常見到各種鳥類,麻雀、燕子、白頭鵯、伯勞、杜鵑、喜鵲、戴勝,都是老家特別常見的鳥兒,像燕子和戴勝這樣的鳥類還經常在人類的房屋周圍築巢生活。長大後搬進大城市,雖然也能看到鳥類飛來飛去,但是很少能見到在城市中定居的鳥了,大部分都是在郊區或城市外圍築巢,偶爾飛到城市裡找點吃的,就連小時候滿地都是的麻雀,現如今也不太常見了。很多人認為鳥類都是追逐綠化覆蓋和自然生態的,不會適應城市生活。確實很多鳥類是這樣的,但還是有例外,比如珠頸斑鳩,就是鳥類適應人類社會的典型案例。
  • 關於元宵節掛花燈的由來,民間有幾種有趣的傳說
    關於元宵節掛花燈的由來,民間有幾種有趣的傳說時間:2020-02-08 11: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元宵節掛花燈的由來,民間有幾種有趣的傳說 (1)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
  • 【八仙過海】關於八仙的傳說,原來是這樣的!
    從"三神山"傳說、徐福東渡、秦始皇巡幸,到道教的創立、興盛,八仙過海的神奇傳說,"神仙文化"在蓬萊長盛不衰。正因為有了神仙文化的深厚積澱,蓬萊才有了"人間仙境"的美譽。   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眾說不一。有漢代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始定為: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採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
  • 為什麼日本的怪談和民間傳說可以火遍全球
    說到民間傳說,很多人就會把它和封建迷信搞在一起,其實兩者有本質的區別。民間傳說還是多以人物故事為主,而且不少是真實存在的人物,雖然也摻雜有神魔傳說,但終究還是以人為本,而封建迷信基本就是架空的設定,虛構的角色和故事,而且往往在現實中與求仙問藥有關。
  • 許昌這三人買賣麻雀、斑鳩,獲刑!
    「俺以為自家田頭的小麻雀可以隨便抓去賣,沒想到竟然犯了非法狩獵罪,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3月4日,許昌市魏都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非法獵捕麻雀500餘只、斑鳩20餘只的案件,趙某以非法狩獵罪被判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李某、張某明知是非法狩獵的野生動物而購買、販賣,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三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兩萬元,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
  • 【濠江蜈田村的民間故事】在蜈田,關於媽祖的古老傳說……
    這些石頭形態各異,其中一塊高聳筆直,尖尖的石頭是媽祖寫字 的毛筆,另一塊四四方方的石頭是她要寫字的紙,還有一塊石頭是硯臺。 人們傳說更深夜靜時分,媽祖就在這裡挑燈夜讀,弄墨習文。        後來,有人在附近海邊灘涂中(現在的港務碼頭)還撈到媽祖扔掉的炸彈和飛機掃射的子彈。還有細心的人去觀察媽祖神像,發現穿在媽祖神像上的衣裙完整, 但袖子有一個被火燒了的小洞,這是她在收拾日軍子彈和炸彈時不小心被戰火燒著的。但觀媽祖的目光依然祥和、慈愛,似乎告訴人們,黎民百姓時刻在媽祖的庇護之下。
  • 論劉伯溫傳說是「四大民間傳說」以外的大傳說
    作者:陳勝華  【摘 要】  「劉伯溫傳說」和「四大民間傳說」是兩類不同特色的傳說。「四大民間傳說」全是「虛構人物類」傳說,而唯獨以虛構人物類傳說的標準來評定所有傳說的「大」或「小」,標準過於單一,範圍過於狹窄,難能全面反映民間傳說的實際情況。評定某民間傳說為「大」傳說,應依據如下標準:數量足夠大、流布足夠廣、歷史足夠長、內涵足夠豐富。劉伯溫傳說就全面達到了以上標準,是「四大民間傳說」以外的大傳說。
  • 難忘的山中美食----斑鳩葉豆腐
    關於斑鳩樹,老輩人還給我們留下了一段美妙的傳說。說是在遠古「洪水淹天」的時候,由於洪水淹得太久,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動物都幾乎全部滅絕,連地上生長的植物都被浸泡死了。唯有生長在我們大巴山地區高山一帶的灌木叢裡,有一種生命力極強的小樹依舊存活。洪水退後,它第一個迎著春風發了芽。偏偏有一對相依為命的美麗斑鳩,也躲過了洪水劫難。
  • 關於琥珀蜜蠟,原來還有那麼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
    很簡單的理由,大地母親用千萬年的時光鍛造出這樣美麗的精靈,每一塊都是世間僅有的寶物。沒有其它珠寶的閃耀,卻多了一份優雅和沉穩,沒有其它石頭一樣有質感,拿在手上卻是溫潤自然讓人感受到陽光的暖意。文松琥珀蜜蠟看來,蜜蠟真是地球上最美的寶石了。蜜蠟總得人一種神秘的美感,中國古代甚至於稱讚為老虎的魂魄,因此才叫做「虎魄」。
  • 盤點:關於臘八節來源的六大民間傳說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中國民間重要而古老的一個傳統節日,因此千百年來在民間一直流傳有六個故事。具體都是哪些,我們接著來看。傳說二來自於「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顓頊氏的三個兒子,死後變成了厲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身體不適得病,都是由於疫鬼在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唯獨害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
  • 寒浞冢民間故事和傳說
    寒浞冢年代久遠,而且頗具神秘色彩,與寒浞冢有關的民間故事和傳說在墓冢周邊的村莊中流傳甚廣。此次在對古寒國歷史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調查研究過程中,我們從民間搜集到了一些口口相傳的故事和傳說,有的甚至是當地村民親眼所見或親身經歷過的事實,但由於一時難以找到旁證,所以也把這些據稱是親歷親為的事情一併列入在了故事和傳說裡面。
  • 人間仙境丨關於八仙的傳說,原來是這樣的!
    從"三神山"傳說、徐福東渡、秦始皇巡幸,到道教的創立、興盛,八仙過海的神奇傳說,"神仙文化"在蓬萊長盛不衰。正因為有了神仙文化的深厚積澱,蓬萊才有了"人間仙境"的美譽。提到蓬萊的神話傳說,無法不先談及八仙傳說,因為八仙故事傳說是蓬萊神話傳說中最亮麗的一筆。八仙的傳說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受到社會各階層的歡迎與喜愛,舊時民間廟會及節慶表演中,八仙更是不可缺少的形象。
  • 民間傳說中的奈何橋,在豐都見到了,原來奈何橋真的存在啊
    民間傳說中的奈何橋,在豐都見到了,原來奈何橋真的存在啊在古時候勞動人民的思想中,人死後就會重新進行投胎轉世,先是經過一條黃泉路,走到頭會看見一條河,名為忘川河,想要過河就要走過一座橋,名為奈何橋。實際上現實生活中真有這幾個地方,不過在這個地方還有我們人類居住,民間傳說中的奈何橋,在豐都見到了,原來奈何橋真的存在啊,豐都鬼城,以中國鬼文化為特色,配上導遊的講解,非常有意思,鬼文化的傳播不要看作迷信,倡導的是它的揚善警示作用。
  • 三峽食韻丨③斑鳩葉豆腐丨文猛專欄
    有一對相依為命的美麗斑鳩,也躲過了洪水。這些最先生根發芽的灌木叢,成了這對斑鳩棲息的地方,綠色的樹葉也是它們唯一可吃的食物。它們就在這樹上棲息繁衍……這個傳說只說了斑鳩吃斑鳩葉存活的故事,並沒有說到斑鳩葉豆腐,於是還有一個傳說。傳說有一位美麗的姑娘,她所居住的村子鬧饑荒,因此大家都上山挖野菜、找草根充飢。
  • 民間故事,關於年是怪物的傳說
    早先的人,傳說年不是節日,而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怪物。也有人說年是惡魔。年這個怪物,一年四季,無惡不作。春天可以讓地乾旱到乾裂的程度,人們無法下種,以致秋天毫無收成。夏天,年這個怪物可以讓老天爺興風作雨。讓暴風驟雨毀壞莊稼,傷及性命。
  • 杜鵑花花語與傳說繁榮吉祥
    人們被感動了,開始學習他們的好國君杜宇,變得勤勉和負責。他們把那小鳥叫作杜鵑鳥,他們把那鮮血化成的花叫作杜鵑花。大詩人李白見杜鵑花想起家鄉的杜鵑鳥,觸景生情,懷念家鄉,寫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典故關於杜鵑花和杜鵑鳥,還有個優美而離奇的傳說。相傳遠古時蜀國國王杜宇,很愛他的百姓,禪位後隱居修道,死了以後化為子規鳥(有名子鵑),人們便把它稱為杜鵑鳥。每當春季,杜鵑鳥就飛來喚醒老百姓「塊塊布穀!快快布穀!」
  • 2018臘八節是幾月幾日 關於臘八節的傳說及民間小故事
    關於臘八節有哪些傳說故事?臘八節傳說及民間小故事如下: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臘八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
  • 彭水民間蚩尤傳說
    關於蚩尤的出生蚩尤,距今5000年前九黎族酋長,名姜央,號蚩尤,彭水民間傳說蚩尤的祖先或一世蚩尤出生於今彭水自治縣潤溪鄉洋水橋至靛水街道一帶。結合民間傳說,這裡做兩個方面的探討:一是黃帝所在的有熊國有熊、羆、貔、貅、貙、虎,疑為部落名稱或部落圖騰,推測當時各部落應以動物或神話傳說人物、星象作為部落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