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以前男人不下田,田裡的農活都是女人幹。那時,有個叫青枝的姑娘,從小死了爹娘,和哥哥嫂嫂生活在一起,嫂子又懶又兇,張口就罵,伸手便打,地裡的活全叫青枝一個人幹,還叫她擔水、掃地、做飯、抱小孩……
青枝天天這樣苦苦地幹啊、幹啊,有沒有什麼辦法,只能在背地裡流淚。唯一能使她得以安慰的是有個好侄子樂川。樂川聰明伶俐,會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姑姑好」。每逢他娘打姑姑,樂川就大哭大鬧,直到他娘住手為止。
樂川長到七、八歲,常常背著他娘偷偷給姑姑送些好吃的,還幫姑姑幹些自己能幹的活兒。一天,青枝在地裡鋤草,汗流滿面,熱得喘不過氣來。「姑姑!給你水!」小樂川提著罐子汗流滿面地走來。青枝把樂川緊緊地摟在懷裡,樂川給姑姑擦汗,感動得青枝直流淚。她怕熱壞了小侄子便說:「川,咱們回家吧。
誰知剛回到家,兇狠的嫂子便破口大罵:「懶東西,幹這麼點活就跑回家了!」青枝忙解釋說:「嫂子,我是怕熱壞了咱樂川。」嫂子氣更大:「你這壞東西,還叫我川兒下地……」拿起掃帚便打。樂川忙阻擋:「你住手!不怨姑姑,是我自己要去的!」可是,他娘卻打得更厲害啦。青枝渾身是傷,再也忍受不了了,把白毛巾朝脖子上一系,拔腿便跑,樂川拼命追趕,大聲叫喊:「姑姑——姑姑——」
青枝跑到一口井前,「嗵」地一聲跳了下去。樂川只抓下姑姑脖子上的白毛巾。他大聲痛哭起來,把白毛巾系在自己的脖子上「姑姑!」他大叫一聲,也一頭撲到井裡。兇狠的女人見孩子跳井,忙伸手去抓,結果沒抓住,自己也掉到了井裡。
不一會兒,從井裡先後飛出三隻小鳥。第一隻不停地叫「官官①都鋤、官官都鋤」,人們一聽便知道是青枝變的。她在呼喚天下的男子漢都應下田鋤地。每逢夏天,晝夜啼叫。人們根據它的叫聲而給它取名「官官都鋤」,學名「杜鵑」。第二隻鳥飛出井後,悲哀地叫「姑姑——苦、姑姑——苦。」人們一聽便知是樂川變的。根據叫聲得名「姑姑鳥,」學名「斑鳩」。它脖子上一圈白羽毛,就是那條白毛巾變的。第三隻鳥飛出井後,「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是兇惡嫂子變的。人們叫它「小小蟲兒」,即現在的「麻雀」。這種鳥常常宿在屋簷下,整天亂叫,還糟踏糧食,大家對它非常討厭。
據說從那以後,男人不再呆在家裡,和婦女一塊下田勞動。如今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
班鳩哀鳴咕咕叫,
頓覺悽涼倍心焦。
杜鵑晝夜聲聲啼,
喚起官官田間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