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說,中秋才是北平最美麗的時候,「那文化過熟的北平人,從一入八月就準備給親友們送節禮了。街上的鋪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種餡子的月餅,把自己打扮得象鮮豔的新娘子……」
老舍說,北平之秋就是人間天堂。秋天的北京,用她的澄澈壯美,和質樸的人間煙火,尤其是人與事、節與禮之間的周全講究,可以俘獲一切挑剔的靈魂。
而對於北平中秋的「講究」,也在《邪不壓正》原著小說——張北海先生的《俠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比如書中描繪到李天然回到故鄉北平之後的第一個八月節(老北京人對中秋節的習慣性叫法),「這次才發現隆福寺又老又破。可是好像沒人在乎。來逛的人,除了幾個小子再叫再跑之外,各個都那麼慢騰騰的瞧瞧這兒,看看那兒。……你要是在北平真正住家過日子,才會有這份閒情,才這麼優哉,才這麼清平世界。」
「他在四牌樓附近一家南紙店看見門口擺著一堆堆兔兒爺,進去選了一個一尺來高的薛平貴,跟一個挎籃兒買菜的兔兒奶奶。又在接壁糕餅鋪子買了兩盒月餅,一盒自來紅,一盒自來白。」
咱們今天就來說說北京中秋節的一些講究吧。
八月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水果月餅擺滿碟。」這句俗語說出了老北京隆重、喜慶的過節情景。
八月節是僅次於春節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古人把月圓視為團圓的象徵,所以又稱「團圓節」。有拜「月神娘娘」、拜「太陰星君」、祭月、賞月、走月、掛彩燈、吃月餅、吃團圓飯、供兔兒爺、飲桂花酒等民俗,故八月十五又稱「團圓節」、「月餅節」,有時還戲稱為「兔兒爺節」。由於拜月是女人的事情,所以又叫「女兒節」。
自來紅、自來白
自來白、自來紅是老北京特有的傳統名點,曾經因為炮製過程複雜只用於宮廷貴族之間,後來才逐漸走進尋常百姓家。
說到這「自來紅」、「自來白」,其實很多人,就算是老北京人也是有疑問的,那就是這種月餅在製作過程中,到底是怎麼變成紅色的。
民間月餅以提漿月餅為主,是用糖漿揉面制皮,因傳統白糖製作工藝較差,熬化後有雜色,所以要加入雞蛋白或豆漿,令雜質沉澱,這就是「提漿」。
提漿月餅烤制時,接近頂部會自動生成一個圓圈,叫「磨水戳」,因糖漿微粒受熱向頂部湧動,再遇熱而成深紅色。
普通面製成的提漿月餅叫「自來白」,燙麵製成的叫「自來紅」,它的面和餡比例差不多,非常幹,口感雖硬,但不易變質,便於保存。
老北京上供用的月餅,必須是「自來紅」,而不能是「自來白」。
「自來紅」用來祭祀所以有嚴格規定,皮要用芝麻油做,裡面放有不同的果仁,還有北京的「青絲、紅絲」,而且要有冰糖。「自來白」的材料就比較隨意,沒有特別規定,只是面是用豬油和的。
老北京過中秋吃的是「自來紅」及「自來白」兩款傳統月餅,「團圓飯吃完以後賞月的時候,因為北京中秋節月亮升起來都比較晚,這時候人就在四合院擺上桌子,喝喝茶,然後吃口月餅。」
老北京人以紅白點心饋贈親友,有「清白傳家,鴻運當頭」之意,很長時間以來都是中秋禮品的首選。
團圓餅
「團圓餅」和月餅的區別在於,前者可以作為主食,而月餅只是茶點。
中秋節還要做「團圓餅」的麵食,以象徵全家甜甜蜜蜜、團圓和美之意。將發好的面抹上些芝麻醬、糖桂花汁,並碼上些果脯、核桃仁葡萄乾等,一層層疊放在一起,再擀一較大的麵餅從上向下將其包嚴成大圓形餅,上屜蒸。
喝桂花酒
當然,賞月不是一味地仰頭望明月,中秋節自然也離不開飲食文化。吃首先是月餅,喝要喝桂花酒。老北京人往往習慣自己動手做月餅,有的加豆餡,有的加棗泥餡,月餅一般叫「團圓餅」。
吃螃蟹
聽老人講,過去一到中秋,老北京有吃螃蟹的習俗。說起吃螃蟹那可有個講兒:是尖臍兒吃膏兒,圓臍兒吃黃兒啊!螃蟹您蒸著吃,那是最通常的吃法了。其實,講究的人吃醉蟹。其味道清香肉活,味鮮吊舌,有著「天下第一美味」之稱。
果子節
「中秋果子節,是北京的老講究了。」老北京城,特別是前門外和德勝門外的果子鋪,沙果的叫賣聲此起彼伏。老北京中秋果品的裝飾也十分講究,果子未成熟時,即用窗花貼上「佛」「壽」「福」圖案,長成後形成綠紅相間的吉祥字樣,以此饋贈親友。
拜 月
「拜月」時要有月光碼,就是非常大的一張草紙,印一些神符,上半截印太陰星君,下半截印月公、兔兒爺。然後糊在秫秸杆上,插在中間。過去有個兒歌,「月光碼,供當中」。但現在已經沒有這種習俗了。
祭兔兒爺的時候,邊上有兩個東西,一樣是花瓶裡插著雞冠花,代表月亮裡的婆娑樹。還有一樣供的是帶枝的毛豆,因為兔子喜歡吃。
在食品方面,要供「團圓餅」、月餅等。供奉時的水果,什麼都行,只是不能放梨。但必須放藕,代表給兔兒爺剔牙的意思,還有取遊子和家人藕斷絲連之意。
為何又名「女兒節」?過去八月十六這一天,女人要回娘家看看。而且老北京有句話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因為過去講究月亮屬「陰」,所以拜月都是女人的事。
之後,眾人分吃供品。
賞 月
早年間,飯後,有條件的人家可以到北海、陶然亭等地賞月。沒條件的,就在院裡擺上一口缸,觀賞其中的月影。
惟一能拿手裡玩的神仙:兔兒爺
兔兒爺是老北京中秋時令的傳統物件,也是惟一一個能拿手裡玩的神仙。
兔兒爺的「家」在花市外的灶君廟,是北京本土的神仙。
兔兒爺首先是兔,也是人(穿盔甲,擬人化),也是可供奉的神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兔兒爺還是玩意兒。上供過後,小孩子就可以拿在手裡玩。這一點和別的其他神仙有明顯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