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大遺址保護展示—鞏義市北宋皇陵文化綜合項目(一期)

2020-12-12 泓創智勝

《大遺址保護「十三五」專項規劃》提出的基本目標是:基本實現大遺址本體和環境安全,完善大遺址保護規劃和管理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和保護利用設施建設,全面實現大遺址對外開放,繼續推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有效提升大遺址保護展示利用水平,充分發揮大遺址在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大遺址在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帶動作用,促進大遺址所在地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加強大遺址基礎設施、保護利用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豐富展示手段,充實展示內容,提高展示和服務水平,實現列入項目庫的大遺址對外開放。鼓勵以大遺址為核心,統籌考慮遺址區域及周邊重要文化遺產的展示利用,產生聚合效應和規模效應,有效承擔城市或社區功能,發揮公共文化服務作用,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意見》指出要積極推進大遺址保護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開放,啟動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鄭州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工作(2019-2021)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建立文化遺產全域綜合保護展示體系,啟動鄭州全域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建設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圍繞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省文物局「考古中原」重大研究計劃,持續推進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前置改革。提升生態保遺工程,2021年建設75個遺址生態文化公園,增進廣大民眾文化福祉。加大文物科技創新,提高文物保護科技化水平。

《鞏義市城鄉總體規劃(2014-2030年)》中提出的市域旅遊規劃是:挖掘自然和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積極融入鄭州、洛陽、登封等周邊旅遊線路,加強與周邊旅遊區的協作。積極發展生態觀光旅遊、休閒度假旅遊、文化體驗旅遊。形成「一帶、四區、多點「的旅遊發展布局。一帶,即伊洛河歷史文化休閒觀光帶。四區、多點,即東部自然生態旅遊區、西部歷史文化休閒旅遊區、南部山區自然生態旅遊區、北部邙嶺文化生態旅遊區四個旅遊發展區和多個核心景點。

建設內容:鞏義市北宋皇陵文化綜合項目(一期),規劃範圍總用地面積約110.87公頃。項目建設由永定陵遺址生態文化公園、永厚陵遺址生態文化公園、永昌陵遺址生態文化公園及趙普墓遺址生態文化公園四部分組成,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建(構)築物工程、園路及鋪裝場地工程、綠化種植工程、給排水工程、電氣工程、環衛設施、防災減災工程、標識系統。園區及鋪裝場地工程中包括生態停車場機動車停車位,非機動車停車位,配套電車站點。

投資規模:本項目項目總投資為41306.00萬元,其中,資本金16306.00萬元,佔總投資的39.48%,計劃發行專項債券融資25000.00萬元,佔總投資的60.52%,除專項債券外,本項目沒有其他融資。

項目收入來源包含景區門票收入、景區遊覽車收入、以及景區停車場收入。

項目基本情況

債券發行

2020年8月13日,2020年河南省社會事業專項債券(十一期)——2020年河南省政府專項債券(二十九期)正式發行,其中黃河流域大遺址保護展示—鞏義市北宋皇陵文化綜合項目(一期)發行額25000.00萬元,發行利率為3.70%,期限為15年。

發行結果

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對2020年河南省社會事業專項債券(十一期)——2020年河南省政府專項債券(二十九期)的評級結果為AAA。

信用評級

公益性

遺址生態公園的建設使宋陵本體和環境得到有效整治和改善;有助於鞏義市文化旅遊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豐富鞏義市文化旅遊產品體系,快速有效的提升鞏義市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品位,對於提升鞏義整體旅遊形象以及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遺址生態文化公園是歷史、文物、藝術等知識的教育場所,有益於提升當地居民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豪感,提高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和藝術鑑賞水平。

責任編輯 | 劉利娟

信息來源 | 中國債券信息網

相關焦點

  • 看圖:鞏義市北宋皇陵文化綜合項目(一期)可能長這個樣子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意見》指出要積極推進大遺址保護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開放。《鄭州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工作(2019-2021)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建立文化遺產全域綜合保護展示體系,2021年建設75個遺址生態文化公園。
  • 鞏義市擁有北宋皇陵、慈雲寺、康百萬莊園等文化名勝古蹟
    鞏義市,河南省轄縣級市,由鄭州市代管,位於河南省鄭州、洛陽兩市之間。鞏義市有北宋皇陵、鞏縣石窟、鞏義窯址、慈雲寺石刻、康百萬莊園、張祜莊園、劉鎮華莊園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另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6處。
  • 大宋煙雨,從河南鞏義北宋皇陵談起
    此是位於鞏義市芝田鎮芝田村老街南的觀音閣。鞏義市芝田鎮,北臨洛水,南望嵩山,漢代因產靈芝而得名。整個北宋時期,在芝田周圍營建了大規模的皇陵群,即所謂的「七帝八陵」。為便於管理和祭奠,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析鞏縣、偃師、緱氏、登封縣地,建永安縣。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又將永安縣升格為永安軍。金海陵王貞元元年(1153年)改永安軍為芝田縣,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芝田縣被廢。
  • 清平樂:宏大肅穆的北宋皇陵,如今雜草叢生,北宋皇陵為何寒酸?
    近日正午陽光的大劇《清平樂》開播,將我們又帶回了那個繁華的北宋仁宗年間。劇集開篇第一集,就是少年仁宗回真宗陵墓永定陵,尋找守皇陵生母李順容。《清平樂》裡的真宗永定陵 跟許多朝代的皇陵一樣,北宋的皇陵我們今天也依然能夠看到,它們就位於邙山山區腳下,也就是今天河南省鞏義市境內。
  • 河南鞏義對北宋皇陵實施搶救性保護(圖)
    新華社照片,鄭州,2015年1月10日 河南鞏義對北宋皇陵實施搶救性保護北宋皇陵的零散石刻被安放在零散石刻保護房內進行集中保護(1月9日攝)。位於河南鞏義的北宋皇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公元963年,北宋的九個皇帝除徽宗、欽宗外其餘七帝及趙匡胤父親趙弘殷均葬在鞏義,俗稱「七帝八陵」。北宋皇陵有龐大的石刻群,曾因保護不善遭到破壞散失,至今尚存941件。近年來,鞏義市文物部門成立北宋皇陵管理處,啟動搶救保護工程,對保護範圍內直接影響皇陵保護的廠礦、企業和其他建築物進行拆遷,對陵區所在地實施嚴格的人居控制和環境監測。
  • 鞏義北宋皇陵,宋仁宗埋骨之地,北宋帝王喪葬格局和祭祀研究典型
    北宋皇陵於「十一五」期間被評定為國家 100 處大遺址重點保護工程之一,屬古墓葬。宋陵位於河南省鞏義市,整個陵區南北寬約 15 公裡,東西長約 20 公裡,共葬八帝,俗稱七帝八陵。歷史價值陳寅恪先生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而宋仁宗作為「仁宗盛治」的開創者,在位42年一手締造了「聖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地春」的太平盛世,對中國封建王朝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極大影響,永昭陵作為仁宗的埋骨之地是研究北宋時期帝王喪葬格局和祭祀文化的典型實例。
  • 傳承黃河文化 講好黃河故事——河南洛陽著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這是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吉利區)生態保護和修復一期工程提升項目,總佔地面積1.3萬畝,將通過擴大水域面積、提升綠化水平、擴充基礎設施等方式,建設鶴鳴湖、清水灣、流花溪、飛葦渡、白鶴洲5個重點景觀工程。  黃河吉利段,流速緩慢、水質清澈、灘區開闊,是延續千年未變的古河道。
  • 鄭州出臺專項方案賦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
    制定三大專項規劃;建設沿黃遺址公園帶;持續推進鄭州黃河文化公園建設提質工作;實施黃河主題文藝精品創作工程……《鄭州市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文化博物旅遊發展2020年度專項方案》近日下發,有序推進核心示範區文化博物旅遊發展。
  • [關於黃河的歷史]黃河流域發現的人類文化遺址
    還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內生息繁衍。   7萬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萬年前內蒙古烏審旗大溝灣晚期智人,奏響了古老黃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細石器文化遺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遺址、3700-2700年的青銅器文化遺址和出現於公元前770年的鐵器文化遺址等幾乎遍布黃河流域。
  • 北宋皇陵,位於鄭州市鞏義市境內,距今已有千餘年歷史
    北宋皇陵,位於鄭州市鞏義市境內,從宋太祖乾德六年(公元968年)開始興建,距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北宋一共有九個皇帝,除了徽宗和欽宗兩位皇帝被金兵擄去死於五國城外,其餘七位皇帝以及趙弘殷(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之父)都葬在鞏義境內,這些北宋皇陵通稱為「七帝八陵」。
  • 北宋皇陵為何不知名?7位皇帝葬於河南,僅一座皇陵勉強算景點
    但是在另一個文化大省河南,雖然也有不少朝代定都於此,但皇陵並不怎麼知名,沒什麼存在感。特別是北宋時期,首都位於開封,但北宋皇陵並不為人所熟知。鞏義市境內。但是由於歷史原因,這些皇陵大都被破壞,地面建築早已不復存在,從外面看起來跟荒地沒什麼兩樣
  • 7個8個9個,鄭州鞏義到底有幾個北宋皇陵?
    眾所周知,鞏義是北宋王朝的皇陵所在地。正常情況下,北宋的皇帝死了,都是要葬在這裡的。葬在鞏義的的北宋皇帝,共有八個;鞏義公認的北宋皇陵,也是八個。乍看起來,數字對得上的。但是,鞏義通常自稱有「八陵七帝」,而鞏義境內有帝陵名號的陵墓,卻有九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黃河頌歌—中原迴響】第八站:船行黃河劈波浪
    俯瞰綠城大地,滔滔黃河滾滾東流,巍巍嵩山屹立天中,古都鄭州日新月異。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陝西成立黃河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保護利用管理展示陝西黃河流域文化...
    央廣網西安8月21日消息(記者雷愷)陝西省黃河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今天(21日)在陝西西安成立,標誌著陝西黃河流域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管理、展示進入一個新階段,將為加強陝西省黃河流域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為陝西省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決策發揮參謀智庫作用。
  • 河南省縣級市——鞏義市城市看法
    鞏義市,由河南省代管縣級市之一,城市靠近省會鄭州和文化名城洛陽。2019年鞏義市完成經濟總量約801億元,常住人口約84萬人。鞏義市城市歷史非常悠久,市內歷史遺址景點特別多,其中擁有北宋皇陵,這裡是北宋皇帝的陵墓目前已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杜甫故裡目前已經是國家級4A景區,這裡可以感受到古代詩人做詩的高尚性情。
  • 汴梁文化|將宋陵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 守護中華文脈核心分布區
    商都歷史文化區項目的落地推進,以及後來的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二七廣場及周邊地區、黃河灘地慢行系統等項目的規劃,是「文化鄭州」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北宋皇陵及大量宋文化遺蹟。鄭州擁有大量宋文化遺蹟,主要分布於鄭州市區、鞏義市、新鄭市等區域,其中,尤以鞏義市的北宋皇陵陵墓群最為典型。
  • 黃河流域蘭州白塔山段綜合提升改造項目開工建設 計劃2022年建成投運
    10月15日上午,蘭州黃河流域白塔山段綜合提升改造項目,在北濱河路燒鹽溝口項目現場舉行開工儀式。項目總投資29億元,計劃2022年建成投運。該提升改造項目是蘭州市委市政府為落實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和強有力抓手。
  • 千年國寶·神秘帝陵——鞏義北宋皇陵
    宋陵宋陵,北宋皇帝及其陪葬宗室的陵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鞏義市嵩山北麓與洛河間的丘陵和平地上,共有300餘座陵墓,總面積約30平方公裡,是中國中部地區規模最大的皇陵群宋陵地處鄭州、洛陽之間,隴海鐵路穿境而過,開洛高速貫穿東西,南有嵩山,北有黃河,依山傍水,風景優美,被人譽為"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風水寶地。1982年國務院公布宋陵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一日遊遍「七帝八陵」,分享給您北宋皇陵的歷史和現狀
    北宋皇陵的風水地貌大勢是頭枕黃河,腳蹬嵩山,實際上整體靠近南部嵩山北麓。皇陵包括帝陵、皇后陵、皇室宗親及勳臣名將在內,有近千座陵墓,分布面積約180平方公裡;而帝陵相對集中,也就在50平方公裡的區域內。
  • 黃河流域蘭州白塔山段綜合提升改造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中新網甘肅新聞10月19日電 近日,蘭州市發改委官網發布消息稱,15日上午,蘭州黃河流域白塔山段綜合提升改造項目在北濱河路燒鹽溝口項目現場舉行開工儀式,該項目正式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  黃河流域蘭州白塔山段綜合提升改造項目是蘭州市委市政府為落實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和強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