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17日電(任思雨)據央視新聞客戶端17日援引美國當地媒體報導,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
投身建築事業70多年來,他的優秀作品早已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美國甘迺迪圖書館等等。
他也被譽為是「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資料圖
出身名門,熱愛建築
作品曾遍布世界
1917年,貝聿銘出生於廣東,祖籍蘇州,他的祖上當地的名門望族「吳中貝氏」,被稱為「可能是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
清朝中期時的貝慕庭為吳中巨富,與戈、毛、畢姓人家合稱為當時的「蘇州四富」;祖父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叔祖貝潤生則是有名的顏料大王;父親貝祖詒則是中國銀行的行長。
他的家族涉足醫藥、顏料、銀行、金融等領域。然而,貝聿銘卻「執拗」地選擇了建築設計之路。
17歲高中畢業後,父親本希望他赴英國攻讀經濟學,貝聿銘卻對建築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最終選擇赴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不久轉學到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建築工程,27歲時在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深造。
1995年6月8日,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獲得美國哈佛大學榮譽學位。(資料圖)
70多年來,這位建築界的華裔奇才為世界帶來了各種精彩絕倫的作品,包括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甘迺迪圖書館、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和蘇州博物館等。
貝聿銘的作品多以公共建築和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作品散布在全世界四大洲10個國家。
甘迺迪圖書館。(資料圖)
據粗略統計,貝聿銘設計的大型建築在百項以上,獲獎五十次以上。他在美國設計的近五十項大型建築中就有二十四項獲獎。貝聿銘1979年榮獲了美國建築學會金質獎章,美國建築學會還把當年定為「貝聿銘年」。
此外,他還於1981年獲得法國建築學金獎,1983年獲得建築界的諾貝爾獎——第五屆普利茲克獎,1989年獲得日本帝賞獎,並於1986年獲得裡根總統頒發的自由獎章等。
「不被看好」的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在貝聿銘的建築作品中,最為人熟知的還要屬巴黎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
在開館儀式上,他說:「我73年前離開中國,但根在中國、在蘇州。這個博物館新館,就是我對家鄉的一點小小貢獻,有生之年還能有機會,為故鄉留下一個紀念,我倍感感恩榮幸。」
「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貝聿銘曾這樣說過。一生鍾愛建築的大師,走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