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國家領土完整神聖不可侵犯,帝國主義逼著中國割讓領土更是中國人在近代史上難以忘懷的恥辱記憶。不過最近,美國跟北歐小國丹麥之間卻發生了一場關於「國土買賣」的糾紛,涉及的土地面積還不小,足足有215萬平方公裡——這就是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稍早之前,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證實,川普確實曾私下與顧問討論過收購格陵蘭島的想法,並稱「這將是一樁大『房地產』生意。」 據美國彭博社報導,當地時間18日,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裡克森表示,格陵蘭島是屬於格陵蘭人的,是不可出售的,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想要購買這個世界上最大島嶼的想法是荒謬的。
這島不錯,你開個價吧。新聞讀至此,你可能已經義憤填膺:川普這也太欺負人了,雖然你美國國力強大,人家丹麥是小國,也不能強買強賣啊。但且慢,細度新聞,不知丹麥首相表態中的一個細節你注意到了沒有——人家只說:格陵蘭島是屬於格陵蘭人的,可沒說格陵蘭島是屬於丹麥的。
梅特·弗雷澤裡克森:格陵蘭島是非賣品
發現這其中的問題沒有?丹麥一向強調對格陵蘭領土擁有主權,理直氣壯地直接說「格陵蘭島屬於丹麥」不就結了?為啥非要說「格陵蘭島屬於格陵蘭人」呢?
事實上,在這個小細節背後,是丹麥和格陵蘭之間頗為糾結的歷史。
打開地圖,你會發現格陵蘭島面積有215萬平方公裡,是世界第一大島,位於北美洲東北方,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離丹麥並不算近。你如果去查維基百科,會發現丹麥官宣國土面積是4萬3096平方公裡,不僅沒算上格陵蘭,甚至還不及格陵蘭的一個零頭大。這主要是因為,格陵蘭已在2008年通過了自治的投票,成為丹麥的一個自治領,除了名義上屬於丹麥,其他的都基本獨立核算了,丹麥在格陵蘭剩下的權力,只是外交和防務。至於格陵蘭島上巨大的資源,都和丹麥沒啥關係,格陵蘭人可自主解決。這種狀態頗似加拿大在獨立前夕與英國的關係。換句話說,眼下的格陵蘭離獨立就只差一步了,這就是為什麼丹麥首相不敢說「格陵蘭屬於丹麥」的原因——很可能再過幾年就真不是了。
事實上,回顧歷史,丹麥「拐帶」格陵蘭也是一系列陰差陽錯的結果。Greenland,丹麥語稱為綠色的土地。可格陵蘭靠近北極,常年冰天雪地,這裡最缺少的就是綠色。給它起這個「坑爹」名字的人名叫埃裡克,是公元十世紀挪威的一個海盜,雖說當時北歐遍地都是海盜,但俗話說「盜亦有道」,埃裡克在海盜當中也太不守規矩,被挪威各地的公爵相繼下了驅逐令,無奈之下只得向西探險,無意中發現了這塊北極凍土。返航後,坑人坑慣了的埃裡克為了忽悠家鄉的小夥子們跟他一起到這裡定居,就將其稱作「綠島」——這大約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個虛假廣告了。
很不綠的「綠島」
且慢,你可能會問,埃裡克即便開發格陵蘭,從法理上它也應該屬於挪威或者乾脆獨立啊?怎麼給了丹麥呢?首先,獨立屬於天方夜譚,格陵蘭太冷,面積這麼大,常駐人口到今天也不到8萬,還不如中國一個鄉鎮人口多,所以開發後一直跟著挪威老大混。可1380年丹麥與挪威聯盟,格陵蘭又多了一個主子,變成了兩國的共有之地,原挪威屬地格陵蘭島亦從此開始受丹麥統治。而挪威從14世紀中期開始,國力便一直走下坡路,結盟後的挪威慢慢地成了丹麥的附屬,喪失了主權,連國王也由丹麥國王兼任,最後竟然從一個王國變成了丹麥的一個省。此時挪威實力不濟,連自己本土都沒有任何話語權,更顧不上自己以前的殖民地了。拿破崙戰爭時代,丹麥王國是拿破崙的鐵桿(著名童話家安徒生他爹還在拿破崙軍中服過役),拿破崙戰敗之後慘遭清算,被迫將挪威送給了瑞典。可是分割戰爭成果的那個維也納會議實在潦草——會議上,英俄等歐洲列強為了簡化會議議程,決定將版圖重劃局限在歐洲,而格陵蘭島恰巧屬於美洲,於是並沒有隨著挪威一起送給瑞典,而是留在了丹麥。
白白丟了這麼一大塊土地,挪威當然不服,可是當時自己還被瑞典吞併,實在人微言輕。20世紀獨立之後,為了要回格陵蘭島,挪威還和丹麥打了一場國際官司,但由於時過境遷,挪威還是輸了,根據仲裁結果,丹麥獲得了格陵蘭島的全部主權。
按理說,以丹麥的國力是守不住這麼一大塊土地的,在二戰期間,格陵蘭島一度由美國代管,當時美國國內就有人提議乾脆將格陵蘭島買過來算了,杜魯門總統二戰後曾開價一億美元向丹麥購島,這筆錢在當時還真不是筆小數。只不過陰差陽錯的是,二戰期間由於納粹德國對北歐人種的特殊「敬意」,丹麥受害程度較小,國王表示並不缺這筆錢。而美國當時礙於盟主面子,小弟不給不好硬搶,於是也就作罷了。雖然直接購島作罷,但美國私下裡動的心思可不少。20世紀後半葉美國在世界各地策動民族獨立,打的主意之一就是讓這些國家脫離原宗主國的控制,唯他這個世界老大馬首是瞻。但由於格陵蘭島人口實在太少,在這裡鼓動民族自決反而沒有其他地方來的容易,加之丹麥這個小弟顯得人畜無害,所以美國一直沒有往這個方向用力,格陵蘭成為了目前世界上未獨立的自治領中最大的一塊。此次川普提出購島意圖,本質上反映出美國與歐洲各國之間的關係正在經歷嬗變——在整個20世紀後半葉,歐洲各國由於經濟和安全上都高度仰賴美國,格陵蘭屬於丹麥其實也就間接「屬於」美國,然而,川普上臺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讓大西洋兩岸漸行漸遠,傳統的「門羅主義」正在美國抬頭。這個時候,面對擺在家門口的這麼一大塊領土,川普這樣的商人當然想得還是早點買下、落袋為安為好。從整個世界格局來看,這可能也是川普新外交政策的一次試探,而對於這種試探,丹麥的回應也是謹慎的——畢竟誰也不知道這位總統這個開腦洞的提議到底有多認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