奼紫嫣紅心飛揚,當人們陶醉在森林旅遊帶來的樂趣時,有的地方「先下手為強」正在推出中草藥奇花異草的自然景觀遊,讓人們在大自然中體驗中草藥的神奇與觀光林業相結合的特色旅遊。
「我們這裡有上萬畝中草藥,主要是枳殼、吳茱萸、黃梔子、貢菊、玉竹等品種,是省內最大的吳茱萸、枳殼種植基地,大家可以親身體驗江西道地藥材的魅力。」3月29日,記者在鄱陽縣柘港鄉金潭基地、謝家灘鎮元寶山基地採訪中藥材種植大戶佘貽謀。他說這裡沒有汙染,是建立規模化中藥材種植基地的最好地方。6年前他從香港來這裡投資1億元專門種植中藥材。
基地漫山遍野的鮮花,從4月持續到10月,藥材開花時五彩繽紛,藥香撲鼻。藥材成熟時,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購買。
「這個基地不是簡單的規範化種植中草藥,全部運用機械化與生態高效種植相結合的現代化生態高效種植,代表著我省中藥材的發展方向。」省林科院高工黃麗莉介紹說。
在省林科院的幫助下,這裡有機械化肥料深施技術、多種控草技術、多項生態高效栽培技術,通過提高水、熱資源的綜合利用,少用化肥、農藥,更尊重自然的生態高效栽培措施來實現提質增效,100畝實施生態高效種植的土地相當於122畝的產出。「這裡,是有真正贛味的中草藥基地,很適合旅遊休閒。」黃麗莉說。
為充分發揮鄉村旅遊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重要作用,我省不少地方依託自然生態和中藥材種植、農業產業化優勢,大力發展千畝以上中藥材種植觀光基地,探索「林藥、果藥、藥旅、藥養」等複合經營模式。
走進「藥都」樟樹市,不少地方推出的「中草藥+旅遊」正在興起,宏偉藍圖令人期待。據介紹,樟樹市計劃到2020年實現中藥材種植面積30萬畝,重點旅遊鄉鎮至少打造2個2000畝以上連片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推進一批中藥材田園風情生態休閒旅遊基地建設,構建中醫藥田園風情鄉村主題遊線。
「我們這裡有有機農業智能溫控大棚,還有百草藥用植物園、蘆筍、枳殼等生態觀光項目。」在樟樹市閣山現代農業生態園,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走在種植園中,遊客可以了解到一些中草藥的療效及藥膳作用。在吳城鄉,有處萬畝道地中藥材種植基地,該項目投資1.38億元,跨9個自然村,一到節假日會吸引很多省內外遊客前來休閒。
「華夏香都」金谿縣,為了推進香料香精產業集聚,縣委、縣政府依託香樟森林公園,擴大種植到4300畝,興建全國唯一的香料香精產業小鎮——香谷小鎮。
漫步香谷小鎮,在沿湖、沿水、沿路、沿房等地帶,都種植了不同的香料植物,散落式點綴一些贛派傳統風格別墅式建築,令人倍感溫馨與自然。
「香谷小鎮今年5月投入運營,這裡會成為芳香產業+古香文化+清香生態的旅遊基地,遊客可以看到成片成片的中草藥的植物色彩,四季都有鮮花盛開。」基地負責人黃欽華告訴記者,他們已規劃了一處1000畝的香料原料林,種植世界上各國可以提煉成香料的植物,如法國的薰衣草、保加利亞的玫瑰等上百種植物,打造一個康養植物園,讓遊客了解各種植物的芳香對人體的影響。
「目前,江西中藥材種植面積約為100萬畝,年產值約十幾億元,其中相當部分屬於藥食兩用,如白蓮、葛根、芡實、水梔子等,江西森林藥材還有很大發展空間。」省林科院專家朱培林說。
不少專家認為,發展中草藥+旅遊、中草藥+種植園觀光、中草藥+養生體驗、中草藥+文化科普、中草藥+購物等多種經營模式,可以把中草藥種植加工、鄉村旅遊、休閒度假、養生保健旅遊、藥材科普、中醫養生體驗、中醫保健產品開發、中醫文化宣傳等融為一體,將中藥材種植園發展建設成中醫藥旅遊生態園。
「下一步,我們準備讓遊客來這裡體驗藥膳、藥飲、藥浴、藥容等項目,還可以在中藥基地體驗種植、除草、澆水、收割,體驗駕駛拖拉機耕地。」談起未來,佘貽謀信心滿滿。
江西日報記者 劉芝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