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拋售多年的物業,李嘉誠依然是大地主,內地還有1160萬平方土地

2020-12-12 經理人分享

2017年4月份以來,李嘉誠旗下的長實地產不斷回購自家股票,這使得李嘉誠家族在長實地產的持股持續增加,而財務報告也顯示長實在內地擁有1160萬平方米土地儲備。

港交所數據顯示,從2017年3月23日到4月20日,長實地產先後15次回購股票,總耗資約12.8億港元。從去年三月份至今,長實地產累計26次回購股票,總花費約57億港元。以下是回購明細:

隨著回購股票的註銷,李嘉誠、李澤鉅及家族信託在長實地產的股權比重由2015年6月世紀重組完成之初的約30.15%增長至2017年1月16日的約30.43%。長實地產回購股票的行為如果持續進行,這一比重仍將增加。

長實地產的主要資產中包括其擁有的大量儲備土地。財報顯示,截至2016年末,長實擁有可開發土地儲備(不包括農地及已完成物業,但包括開發商於合作發展項目的權益。)約1260萬平方米,其中1160萬平方米位於內地,佔比90.06%。香港和海外佔比分別為4.76%和5.18%。

李嘉誠家族在長實的股權比重增加,無異於增加了在這些土地上的權益。

內地依然是長實地產的主要市場。長實地產2016年營業收入約693億港元,其中物業銷售業務收入564.75億港元,佔比81.49%,是其最為核心的業務。而內地佔公司物業銷售收入的63.22%。2016年長實已籤約物業銷售額為487.4億港元,其中約78%來自內地。

在此次回購之前,李嘉誠曾多次出售內地物業,購入歐洲和澳洲資產,引發「李嘉誠要跑」的討論,但資產結構調整其實是一個商人面對市場變化的一個自然選擇。

長實地產大手筆回購與手持現金充沛有很大關係。過去幾年裡面李嘉誠曾經多次出售內地資產,包括長實在內的旗艦公司現金充沛。

2016年10月,長實地產宣布以230億港元的價格出售上海項目——世紀匯。上一次李嘉誠賣地引起大家關注開始於2013年。在2013年和2014年兩年間,李嘉誠曾大量出售內地資產,算上世紀匯出售總額超過500億港元。下圖是根據財報繪製的李嘉誠旗下公司出售資產表格:

伴隨著出售內地資產高峰已經過去,手中現金充沛,內地經濟企穩,通過回購股票變相增加內地資產權益,也許未來關於「李嘉誠」回來了的討論,可能會重新上頭條。

本文作者:麵包財經

相關焦點

  • 賣光內地物業!「重慶李嘉誠」的神秘往事
    在此之前,一度被封為「西南地產王」的張松橋緊隨李嘉誠腳步,將內地資產全部拋售套現,也由此得名「重慶李嘉誠」。撤退後,張松橋的投資版圖集中在香港和海外,期間曾多次刷新香港豪宅歷史記錄,並成為名副其實的英國「地產大亨」。2019年,張松橋在胡潤百富榜中以80億元的身家排名第502名。
  • 賣光內地物業!「重慶李嘉誠」的神秘往事|深度
    在此之前,一度被封為「西南地產王」的張松橋緊隨李嘉誠腳步,將內地資產全部拋售套現,也由此得名「重慶李嘉誠」。撤退後,張松橋的投資版圖集中在香港和海外,期間曾多次刷新香港豪宅歷史記錄,並成為名副其實的英國「地產大亨」。2019年,張松橋在胡潤百富榜中以80億元的身家排名第502名。
  • 4年拋售近2000億港元資產 李嘉誠的錢都去哪了?
    2017年12月19日,置富產業信託(00778)披露了公司出售物業的公告。根據公告,置富產業信託以20億港元的價格,出售香港北角地鐵站附近的一座購物中心「和富薈」。置富產業信託與李嘉誠家族有什麼關係?2017年李嘉誠賣掉的地產項目有哪些?近幾年李嘉誠為何頻繁賣地賣樓?
  • 李嘉誠又賣上海物業了! 200億出售陸家嘴世紀匯廣場
    項目總建築面積約36萬平方米,其中商場面積約14萬平方米,兩幢辦公樓面積約13萬平方米。此次交易單價約為75000元/平方米,長實董事會預計本次交易將令長實地產錄得約62.2億港元的未經審核收益。公開資料顯示,李嘉誠的長和系2005年拿下該項目開發權。地塊當時為上海市中心唯一的地鐵4號線換乘站上蓋物業,投標的開發商眾多。
  • 李嘉誠又賣上海物業 200億售陸家嘴世紀匯廣場
    公開資料顯示,李嘉誠的長和系2005年拿下該項目開發權。地塊當時為上海市中心唯一的地鐵4號線換乘站上蓋物業,投標的開發商眾多。最終,李嘉誠和陸家嘴集團各獲一半土地開發,樓板價12000元/平方米。  隨著此次世紀匯出售的落停,長和系在上海的核心商用物業只剩下南京西路的老牌商場梅龍鎮廣場以及緊鄰靜安區「東八塊」的西斯文裡地塊。  李嘉誠此次的資產出售,不由讓外界想起其近年來不斷出售內地資產系列動作。
  • 李嘉誠斥巨資購買泰國攀牙府土地開發海灘物業
    中國網2月21日訊 近日,李嘉誠旗下盈科大衍地產發展有限公司通過泰國攀牙天堂有限公司、泰國攀牙休閒有限公司巨資收購毗鄰泰國普吉島的攀牙府(Phang Nga)泰孟(Thai Mueang)高爾夫球場地近2400畝土地,計劃開發高端海灘物業。
  • 李嘉誠之後,這位中國富豪也出手了!花18億買倫敦超級豪宅
    該棟宅物業位於倫敦市中心黃金,單是臥室就有45個,擁有一個大型的遊泳池,以及工業規模廚房,多部電梯和地下室停車場。這套房產曾屬於沙特王儲。說起張松橋,許多人都很陌生,不過他卻有個響亮的稱號:重慶李嘉誠。和李嘉誠一樣,張松橋在2017年便進軍英國房地產市場,並且砸下了巨資。
  • 李嘉誠分享中港土地盛宴 或加速增資歐洲
    合併後的業務收益不斷增長,李嘉誠在奧地利的收益顯著增加。2013年上半年,奧地利貢獻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9000萬歐元,同比增長374%,EBIT(息稅前利潤)則同比飆升2,500%。  在2013年,李嘉誠加速進軍歐洲電信業。
  • 特寫:李嘉誠和他的城
    2015年8月25日,長和系重組上市後發布的首份中期報告顯示,長江實業目前持有約150萬平方米的投資物業。其中,在香港持有約130萬平方米,在內地持有物業僅剩20萬平方米。持有物業下降也導致內地租金收入減少,中報顯示,長實地產(1113.HK)內地業務租金收入為9200萬港元(約合1186.8萬美元),比2014年同期減少2100萬港元(約合270.9萬美元)。
  • 模仿李嘉誠,清空內地項目,花百億購置海外房產,如今又回來了?
    在我國,有很多隱形富豪隱藏在茫茫人海中,雖然他們的名氣不大,但是他們的實力卻非同凡響,比如重慶張松橋這個人就鮮為人知,但是他的中渝置地旗下的土地儲備居然達到上千萬平方米,而張松橋的個人資產也達到150億元。
  • 長實集團五年拋售內地及香港資產套現1700億
    雖然還未得到長實集團的官方蓋章,不過,作為港資地產的典型代表,長實集團以及其後的李嘉誠家族企業,從2013年開始就頻頻出售旗下地產項目。   長江商報記者粗略統計發現,從2013年至今的6年時間裡,李嘉誠在內地和香港賣出了近20處資產,涉及金額少則數十億,多則上百億,並且大部分出售的都是房地產資產,累計獲得現金流超過1700億元。
  • 李嘉誠再度拋售香港資產:20億港元賣掉香港一處購物中心
    原標題:李嘉誠再度拋售香港資產:20億港元賣掉香港一處購物中心  李嘉誠又一次拋售了位於香港的物業。  根據12月20日香港聯交所披露的公告顯示,李嘉誠麾下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附屬公司置富產業信託,正以20億港元(2.56億美元)出售香港一座購物中心。
  • 起底重慶「李嘉誠」:賣光內地資產,花百億海外狂買房?
    多年後,柳傳志如此回憶自己創業初期倒騰彩電的事:「那時,我每天騎著自行車像沒頭蒼蠅一樣亂竄……有一次我聽說一個江西女人手上有大批的彩電,只要購進一倒手每臺就可以賺1000元。於是我急忙把錢匯了過去……。」 多年後,很多老人還記得那兩句順口溜:「十億人民九億倒,還有一億在尋找」。
  • 李嘉誠拋售中國大陸和香港資產 商業帝國轉向
    李嘉誠西進的步伐與他多年苦心經營的「東方」正漸行漸遠。這位已年屆85歲的老人統率下的商業帝國,此去經年,還有回來的那一天嗎?  移動中的零售帝國  梳理屈臣氏集團(以屈臣氏和百佳為主)在中國的發展軌跡和歷程,可以清晰地展現出李嘉誠的商業思維。但更值得關注的是,李嘉誠家族為何要讓商業帝國轉向?
  • 李嘉誠20億出售香港山頂道豪宅地塊
    若以該價格出售,每平方米樓價則達到113.3萬港元(約合94萬人民幣)。 出售這兩宗住宅地塊,將為李嘉誠帶來豐厚收益。它們是由李嘉誠分別於1993年以4500萬港元,及1998年以2460萬港元購入。意味著若該消息屬實,李嘉誠旗下的兩家公司將獲利約19.3億港元(約合16億元人民幣),約二十年的時間翻了28倍。
  • 「重慶李嘉誠」跑了?
    彼時,在內地發家的張松橋萌生了退意,決定緊隨首富李嘉誠的腳步。中渝置地開始不斷拋售在內地的土地資產,上演了一場撤退大戲。仿效李嘉誠在英倫「買買買」按中渝置地的說法,公司拋售內地資產的原因是「預見到二線城市物業市場的不明朗情況及風險」,準備從偏安一隅的地方房企,轉型成國際性房地產發展商。2013年11月,中渝置地以14.25億元將照母山一塊尚未開發的地產項目轉讓了出去。
  • 李嘉誠回歸!或對內地「三出手」?半年豪入73億,官方回應傳言!
    1960年,他又在柴灣興建了第二幢工業大廈,李嘉誠的事業開始迅速走向巔峰。1972年,長江實業上市,李嘉誠的身價猛漲,並且在同輩的大亨中也是排名出眾。之後的李嘉誠,瞄準了房地產市場,懂得了房地產市場的利潤頗豐,並且開始大量收購地皮開發土地。憑藉著卓越的眼光,李嘉誠開始將生意經打在了內地和諸多海外國家。
  • 李嘉誠20億出售香港山頂道豪宅地塊,二十年間翻28倍
    若以該價格出售,每平方米樓價則達到113.3萬港元(約合94萬人民幣)。出售這兩宗住宅地塊,將為李嘉誠帶來豐厚收益。它們是由李嘉誠分別於1993年以4500萬港元,及1998年以2460萬港元購入。意味著若該消息屬實,李嘉誠旗下的兩家公司將獲利約19.3億港元(約合16億元人民幣),約二十年的時間翻了28倍。
  • 內地的商品房制度是哪位港商建言的?是李嘉誠嗎?
    但是李嘉誠卻來了個逆向投資,趁低瘋狂掃貨土地和物業,這成了他日後建立「地產霸權」的第一次重要戰役。李嘉誠先是拿出6000多萬港元資金購買樓宇以及土地,同時積極修建住宅和寫字樓。1967年,他又動用2.3億港元,買入美資集團、希爾頓酒店及凱悅酒店,這是華資在港吞併外資機構的第一場大戲,李嘉誠開始初露鋒芒。
  • 李嘉誠家族兩年來首次在港拿地,長實競得港鐵黃竹坑三期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這事李嘉誠長子李澤鉅接班後,長實首次在香港拿地。而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李嘉誠家族不僅頻頻拋售其在(中國)香港地區的物業,更是鮮少涉足(中國)香港土地市場,在(中國)香港地區的土地儲備也可謂一減再減。長實集團上一次在香港拿地是在2016年9月時競得沙田九肚地塊,至今已將近兩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