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退休,正趕上疫情,出不了門,原計劃的來一場說走就的旅行也一直未實現,六月底,兒子說你們自駕出去玩玩吧,最近有一批酒店都是白菜價,條件還都挺好。我給你們訂。
30多年,我們倆也只有孩子小時候在國慶長假一起出去過,後來就是休假總也無法休到一起,全家一起出去就是奢望,今年終於可以實現了。
我們從日照、淮安,再到溧陽,無錫,南京,轉了半個月,沒有做攻略,走到哪裡看到哪裡。
到無錫時辦好入住已經是中午12點多了,想著出去找點吃的,在樓上往下看,突然發現對面高樓中間有個小婁巷,人挺多的。感覺還不錯的,也就誤打誤撞的去了那裡,吃了小籠包和鴨血粉絲湯。吃完順著街區溜達,沒想到有意外驚喜,這裡竟然藏著一個無錫著名的歷史街區。
小婁巷,有著近900年歷史的江南民居古弄堂。是為一個位於市中心的歷史街區。是見證無錫百年興旺的城市年輪。
小婁巷東起現在無錫的蘇家弄,西至現今的新生路蘇寧廣場,南至崇寧路,北到福田巷,幾乎是跟無錫最繁華的人民路一段齊頭並行,只不過它是掩映於高樓之間一片老式民居,且大多為平房。
它的現存建築以晚清民國時期為主,是無錫市現存歷史最久、面積最大,知名度很高的巷弄之一。20多個門牌號範圍內的古建築都列入了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它也是無錫城市的文脈所在。
翻開小婁巷的歷史,你會驚奇地發現,就這個巴掌大的地方,歷史上自宋代以來曾出過1名狀元、13名進士、15名舉人,以及還有80位秀才。還出過很多歷史名人。所以後人把小婁巷稱之為「才巷」,這裡是無錫談氏和秦氏兩大名門望族的世居之地。這兩家都是書香門第。目前秦家老宅保存良好。據說北宋詞人秦觀的兒子秦湛把父親安葬在無錫惠山,秦家的後人在小婁巷紮根。
2019年6月30日經過改造後的小婁巷開街了,「小婁巷」重新回歸,青磚、粉牆、黛瓦依然存在,進駐了很多的美食,網紅小吃,樊登書店也在其中,但是「才巷」的影子,無錫文脈的歷史印記似乎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