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歷代兵家徵戰之地,九塞尊崇第一關,年遊客百萬

2020-08-31 遊俠衛矛

山西是個歷史悠久的地方,無論是運城,呂梁,還是晉城,太原,亦或晉中,忻州,等等,都有古老文化的遺蹟。忻州,是山西省地級市,是個旅遊好地方。這裡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文化遺產五臺山,還有雁門關,管涔山,老牛灣,以及蘆芽山,禹王洞,鳳凰山等等。

山西8個國家5A景區,忻州市佔了2個,一個是五臺山,一個就是雁門關了。確實很厲害。

2019年,忻州市GDP突破千億規模,人均GDP達3萬多元。忻州有300多萬人,2019年,接待國內遊客6200多萬人,旅遊收入高達600多億元。在經濟方面,忻州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GDP,都有繼續提升的空間。但是忻州的旅遊業,不輸其它城市。

忻州市的雁門關,雖然可能有些人沒去過,但是都知道這個景點。因為《天龍八部》一開始,就是雁門關外的一場戰鬥。蕭峰的父親蕭遠山,帶著妻子和孩子,在雁門關外,被一群人伏擊,故事大家都知道,蕭遠山還活著,蕭峰也活著,只有蕭峰的母親去世了。另外,雁門關外,還是蕭峰嚮往的,處理完所有問題以後,和阿朱不問世事,牧馬放羊的地方。但是塞上牛羊空許約,燭畔鬢雲有舊盟。終於沒有實現。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聽過山海關,嘉峪關,鎮北臺,甚至居庸關,八達嶺,雁門關既沒有去過,也不是很熟,到底是個什麼地方?雁門關,在忻州市代縣,城北20公裡的雁門山中。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險峻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屬於外三關之一。雁門關,國家5A級旅遊景區,門票90塊錢。

雁門關,是大雁南下北歸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被譽為九塞尊崇第一關。它依山傍險,往東是平型關,紫荊關,還有倒馬關。往西是寧武關,偏頭關。雁門關的看點,有關帝廟,靖邊祠,鐵裡門,敵樓,烽火臺,試刀石,馬公殺虎處,雁靖坊,前腰鋪驛站,後腰鋪驛站,分道碑,長城等等。

山東人闖關東,山西人走西口,闖關東要過山海關,而走西口也要經過雁門關。可以這麼說吧,幾百年前走西口,雁門關是必經之地。想當年,雁門關外,就是外國了,當年屬於契丹人的地盤,出雁門關,就等於出國了一樣。所以當年有這麼一道關,有天山,控隴,還有壯櫓等完整的敵樓。當時有烽火臺,有壕塹,就是為了防範北部匈奴,契丹人的。

雁門關長城,也就是猴嶺長城,是中國明代長城的代表作,西邊是白草口,東邊是新廣武,城牆高8米到10米,相當厲害了,西安城牆也就高12米。在崇山峻岭間,修築這麼大規模的防禦工事,是很了不起的。整個雁門關長城,全長5033米,每隔120米建造一座敵樓,你算算一共有多少座敵樓?傅山為雁門關題字,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這裡還有北宋楊六郎廟,楊六郎就是楊延昭,父親是楊業,是一門忠烈,楊家將的故事人盡皆知。

雁門關,山崖陡峭,峰巒疊嶂,逶迤連綿,雉堞密集,它是歷代兵家徵戰之地,地勢十分險要。無論是漢高祖北徵,昭君出塞,還有宋欽徽二帝北擄,楊家將鎮守三關,都與雁門關有關聯。

它原來叫做勾注塞,後來改名雁門關。勾注塞古道,全長30多公裡,現在還保存完整,它是中原漢民族北出和草原遊牧民族南下的咽喉要道。2019年,雁門關接待遊客突破百萬,可見大家對這座雄偉關城的熱愛。

相關焦點

  • 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雁門關
    雁門關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雁門關是世界文化遺產——萬裡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最悠久,戰事最頻繁,知名度最高,影響面最廣的古代軍事要塞。
  • 千裡來尋故地——雁門關
    雁門關被稱為「天下第一關」,位於山西忻州代縣城北。蘆芽山距離雁門關大約有130公裡,開車大概要3個小時左右。先上一張「天下第一關」雁門關是我國古代極其重要的雄關要塞,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清以後,內長城戍邊的作用逐漸消弱,所屬的雁門雄關也隨之荒廢。現在能看到的雁門關,主要由關城、甕城和圍城三部分組成。
  • 三邊衝要無雙地 九州尊崇第一關——雁門關
    ﹎﹎﹎﹎﹎﹎﹎﹎﹎﹎﹎﹎﹎﹎﹎﹎﹎﹎﹎﹎﹎山西畫報特約攝影師:曹建國|攝雁門關,是世界文化遺產萬裡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華第一關」。雁門關天險門也許該稱為新雁門關。明滅元後,雁門關的軍事地位又隨著明王朝同蒙古貴族的對立而重要起來。明洪武初年,吉安侯陸享,於舊雁門關址向北移出數裡,建新關於今址。其後,景泰、嘉靖、萬曆等年間,多有修復。
  • 滿天繽紛秋色裡,塞上尊崇雁門關
    這個地方,就是雁門關。雁門關位於代縣西北20公裡的勾注山上,是國家5A級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所以名為「雁門」,傳說是因為山高風大,大雁需要盤旋三圈才能通過這裡自北南下。它依山傍崖,是以「險」而著稱的重要關隘,所以也有「中華第一關」之譽稱。
  • 雁門關,中華第一關,兵家必爭之地,國家AAAAA旅遊景區
    雁門關風景區,在山西省忻州市,代州古城北部,是我國古代軍事防禦工程,被稱為「中華第一關」。2017年2月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雁門關景區門票區分淡、旺季,4月初至10月底位旅遊旺季,11月初至次年3月底為旅遊淡季,我認為適合遊覽月份在4月中旬至9月中旬。
  • 雁門關 憑山北眺千古狼煙不在
    > 上官雲飛遊記十三之——雁門關憑山北眺,千古狼煙不在,倚臺南望,杏花春雨中原文/上官雲飛
  • 走進山西雁門關
    「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雁門關景區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世界文化遺產萬裡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華第一關」。在3000多年的歷史歲月中,雁門關始終與中華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
  • 天下九塞 雁門為首
    來源:環球網-文旅頻道【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雁門雄關,號稱「九塞尊崇第一關」,其東西兩翼,連綿起伏,山脊長城,氣勢宏偉。雁門古塞內外,盈滿視線的是一片蒼茫的黃與生命的綠,迴響耳邊的是不竭的嘶喊與豪氣沖天。那些金戈鐵馬的曾經和那段穿越滄桑的歲月,不止一次潛入夢境,鮮明而富有動感。驀然間,目光落在了鎮邊祠前的石獅和石旗杆上,它們質樸,簡單,明了;它們智慧,蘊藉,深沉。千百年來的滄桑煙雲,它們瞭然於心。不需要表白什麼,只需真誠地與之對視,交流便在其中。三重關門,何嘗不是如此?
  • 雁門關 我家姑娘曾經拍過一張照片
    位於山西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雁門關東走平型關、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瀚海;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恆山沿代縣北境蜿蜒於山巔的內長城,將雁門山、饅頭山、草垛山聯成一體。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
  • 中華第一關——雁門關,歷經千年烽火的五A景區,遊覽攻略多圖
    依山而建的一面「歷代名人壁」浮雕,上面展現了59位與雁門關有關的歷史人物,除楊家將外,還有趙武靈王趙雍、劉邦、李賀、顧炎武、慈禧太后、光緒帝、毛澤東、閻錫山、周恩來、彭德懷、彭雪楓等人;壁上的草書「雁門關」大字為毛澤東1948年題寫。
  • 中華第一關是雁門關,天下第一關是哪兒你知道嗎?
    說到雁門關,歷朝歷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說不清是誰所建,起於秦朝,歷代時毀時修,可見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戰國末年,趙武靈王修築長城,設置雁門郡,命李牧常駐以防匈奴的進攻。南北朝時西陘關為「北庭三關」之一。唐代設立了關城,防止突厥南下。元代時,雁門關逐漸廢棄,關城被毀。明洪武七年(1374年)吉安侯陸享修復了古西陘關,又在關址以東5公裡處新築了關城。
  • 「中華第一關」雁門關見證了歷史興衰、成就、輝煌
    比如有&34;、&34;、「蔡文姬歸漢」、「隋煬帝北巡」、&34;、&34;等許多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均與雁門關有關聯。  作為我國萬裡長城上一道非常重要的關隘,有著「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的美譽。「雁門關」自古以來都被大家譽為其重要的戰略位置由此可見一斑。
  • 山西旅行記(四)雁門關
    雁門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古城北部勾注山脊。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國古代關隘規模宏偉的軍事防禦工程,也是中國長城文化、關隘文化之瑰寶。《山海經》曰,「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故名;同時一語道破關隘之險要。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 山西省忻州市——中華第一關雁門關所在地,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
    境內有眾多的自然景觀及人文歷史遺蹟,其中有著名的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五臺山,有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的軍事要塞雁門關,有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寧武旅遊景區等。五臺山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記載和傳說中釋迦摩尼佛祖的首席大弟子,掌教智慧,又稱七佛之師、九佛之母的文殊菩薩的道場,同時又是全世界唯一的青廟(漢傳佛教)和黃廟(藏傳佛教)並居一山共同講經說法德道場。
  • 雁門關——《天龍八部》蕭峰悲情一生的起點和終點!
    而後的遼宋對峙,明清交兵,晉北無疑都是邊防重地,演繹了無數的烽煙四起,家國血淚。這其中,雁門關是繞不過去的話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逼退壓境的百萬遼軍後,一代英雄跳崖自盡。雁門關,成為蕭峰悲情一生的起點和終點。「塞上牛羊空許約」一章,至今讀來讓人唏噓不已。雁門關被稱為「天下第一關」,它的地理位置緣何如此重要?
  • 看二青遊山西中華第一關——代縣雁門關景區
    三晉咽喉 中原鎖鑰雁門關主峰海拔1800多米,峽谷幽長,重巖疊讞,兩山對峙,其形如門,古道蜿蜒崎嶇,關城依山就勢,既可俯視中原,又能遠眺塞北,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過去曾有「得雁門者得天下,失雁門者失中原」的說法。在三千多年的歷史歲月中,雁門關始終和中華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
  • 「網媒看山西」雁門關:昔日金戈鐵馬 今朝小康人家
    踏著綿綿細雨,行走在雁門關內,途經的古長城上滿是斑駁印記。11月17日,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採訪團走進素有「中華第一關」之稱的雁門關,感受長城文化,見證時代變遷。雁門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因「兩山對峙,其形如門,而蜚雁出入其間」得名,以「險」著稱,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
  • 山西長城外三關,自古是邊防戰略要地與兵家必爭之地
    外三關,是指明代以今山西境內沿外長城的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 雁門關又名西陘關、雁門塞等,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 一座雁門關 半部華夏史|打卡楊家將殺敵、王昭君出塞的最美古長城
    北門未建樓頂,門額嵌鑲一方石匾,書曰「雁門關」三個大字,左右嵌鑲磚刻對聯一副:「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寨尊崇第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沂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
  • 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的雁門關,如今依舊巍峨高聳
    會看到依山而建的一面「歷代名人壁」浮雕,上面展現了59位與雁門關有關的歷史人物,除楊家將外,還有趙武靈王趙雍、劉邦、李賀、顧炎武、慈禧太后、光緒帝、毛澤東、閻錫山、周恩來、彭德懷、彭雪楓等人;壁上的草書「雁門關」大字為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