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潤高原安瀾興藏:水利系統「十一五」援藏綜述

2020-12-25 中國政府網

水潤高原 安瀾興藏
——全國水利系統「十一五」援藏工作綜述

    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記者 林暉、王淡宜)西藏達孜縣塔傑鄉巴嘎雪村,73歲的格龍大爺輕輕地擰開院子裡的水龍頭,一股清泉汩汩流出。「多虧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我們西藏農牧民終於喝上了乾淨水、放心水!」

    巴嘎雪村農村飲水工程是「十一五」期間西藏水利建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表示:「這五年是我區水利事業投資規模最大、安排項目最多、基礎設施建設最快、惠及群眾最多的時期。水利部創新援藏工作體制,深化援藏工作內涵,堪稱動員全國一個系統支援西藏的典範。」

    是感激,更是肯定。真情無價,雪域高原記得這一切。

    舉全系統之力援藏——推動西藏水利快速發展

    雪域高原奔湧著千川萬水。西藏是全國水資源最多的省份之一,全區地表水資源量4394億立方米,佔全國河川徑流量的16.5%;湖泊總面積2.4萬平方公裡,佔全國的1/3;冰川面積2.74萬平方公裡,佔全國的46.7%……西藏是我國乃至南亞、東南亞地區的重要江河源和生態源,是我國重要的淡水資源儲備基地。

    然而,水利仍是制約西藏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受特殊地理環境影響,西藏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開發利用難度大;由於缺少骨幹工程,乾旱、洪澇災害難以有效控制,防災減災能力不足;民生水利建設依然滯後,還有63萬農牧民和10萬多中小學生的飲用水無法保證安全……

    推進西藏水利快速發展,是全國水利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十一五」期間,水利部舉全系統之力,從項目安排、資金投入、人才培養、幹部交流、科技合作等多方面給予西藏全力支持,有力促進了西藏水利事業快速發展。

    ——項目資金援藏力度持續加強。水利系統充分利用國家對西藏的特殊優惠政策,採取「專項加多渠道相結合」的投資保障機制,優先將西藏水利項目納入規劃,優先安排西藏水利建設項目,優先落實西藏水利建設資金,積極推進灌區配套、城鎮防洪、飲水安全、水庫加固、農村水電等骨幹工程和改善農牧民生活的民生水利工程,保持了西藏水利較高的投入強度。「十一五」期間西藏水利建設投資達69.98億元,是「十五」期間的1.45倍。

    ——幹部人才援藏深入開展。針對西藏水利專業人才少、隊伍素質總體不高的現實,「十一五」期間水利部和直屬單位共選派40多名援藏幹部直接參與西藏水利建設和管理,有關省市水利部門也選派20多名幹部到受援地區工作;接待西藏水利幹部到內地掛職交流30人次,安排西藏水利部門赴內地考察350人次;舉辦規劃計劃、政策法規、財務管理等培訓班30多期,培訓人數2200多人次。通過培訓、交流和傳幫帶,為西藏培養了一批學得會、留得住、用得上的水利建設和管理人才,為促進西藏水利跨越式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科技援藏富有成效。針對西藏水利發展實際,水利部先後通過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948」計劃及科技推廣專項計劃等,組織部屬科研機構和西藏水利單位共同開展冰川堰塞湖防治、高寒地區築壩技術、水文測報等關鍵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科研經費達5200萬元,形成了一批科研成果。

    水利工程效益顯著——護佑高原潤澤民生

    拉薩市郊的林周縣旁多鄉,機聲轟隆,塵土飛揚,來來往往的大卡車在山谷與河灘邊開拓出簡易便道。這裡正在建設西藏歷史上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水利工程——旁多水利樞紐工程。

    旁多水利樞紐工程管理局副局長張俊濤用一組數據描繪出工程的體量——投資45.69億元、庫容12.3億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積65.28萬畝、電站裝機容量16萬千瓦……

    「電站投產發電可有效緩解藏中電網供需矛盾;水庫調節將把拉薩市防洪標準由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水庫向拉薩及周邊提供大量生產生活用水,將大幅提高拉薩市工業用水保證率。」張俊濤告訴記者。

    如果說骨幹工程將護佑高原歲歲安瀾,民生水利則直接滋潤著百姓的心田。達孜縣章多鄉章多村緊挨拉薩河,但農田河渠年久失修,糧食產量一直上不去。2011年6月22日,投資4.7億元、灌溉面積近30萬畝的墨達灌區正式竣工。村民丹增指著水泥鋪就的墨達灌區主幹渠,掰著手指向記者算起一筆帳:「村裡渠道的主體工程2008年就修好了,以前輪灌一次要20天,現在只要10天,青稞的平均畝產量提高了200斤。」

    水利部部長陳雷在日前召開的水利部援藏工作會議上介紹,「十一五」期間西藏水利建設在六個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骨幹工程建設實現重大突破。旁多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滿拉、雅礱、墨達三大灌區完成建設任務,全區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20萬畝,比2000年翻了一番。

    防洪減災綜合體系基本形成。建成縣城以上標準堤防189公裡,堤防總長656公裡。全區7個地市和46個縣城防洪工程體系基本形成,解除了70餘萬人的洪水威脅。

    水資源配置調蓄能力明顯增強。阿渦奪、江雄水庫投入使用,衝巴等33座中小型水庫完成除險加固任務,新增和恢復庫容9545萬立方米,水利工程供水能力達到21億多立方米。

    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解決了162萬農牧民的飲水安全問題,比全國提前三年完成規劃任務。新增農村水電裝機1.88萬千瓦,解決了9.53萬農牧民的用電問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111萬畝。

    高原水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開工建設10處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治理和修復水土流失面積150平方公裡。

    水利管理和科技支撐得到加強。全區所有縣市成立了水利水電局,水利工程管理條例、水文管理條例等法規先後頒布實施,水資源綜合規劃、重要江河流域綜合規劃等重大規劃相繼編制完成。

    繪就水利援藏美好藍圖——未來5年著力建設四大體系

    「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年的水利成就必將永載史冊,新時期水利改革發展的進軍號角已經全面吹響。」陳雷表示,通過「十二五」期間的努力,將著力解決群眾飲水用電、骨幹水利樞紐工程、防洪、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水土保持生態環境、水資源管理制度、重點領域水利改革、依法治水管水、基層水利服務體系、高素質水利幹部人才隊伍等問題,支援西藏初步建成四大水利體系:

    ——民生水利發展體系。全面解決農牧民飲水安全問題,基本解決建制市和問題突出的縣級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問題;農村水電覆蓋範圍內鄉鎮通電率達到100%、人口通電率達到90%以上;重點城市和防洪保護區防洪能力明顯提高,抗旱能力顯著增強。

    ——骨幹水利工程體系。集中力量建設一批有重大影響的骨幹水利工程,增加供水能力7億立方米左右,全面提高水利對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保障能力。

    ——水生態保護體系。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1000平方公裡,重要江河湖庫水功能區水質指標達標率達到80%以上。

    ——水利管理保障體系。健全符合西藏水利發展要求的水利管理機構和水利人才隊伍,建立科學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和長效的水管單位運行體制。

    總體思路已經出臺,具體任務已經明確。「《水利部「十二五」援藏工作規劃》已經通過審查,這是水利部向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廣大藏漢群眾作出的莊嚴承諾。」陳雷表示,水利部將深化援藏內涵,拓寬援藏渠道,加大援藏力度,努力形成經濟援藏、幹部援藏、人才援藏和科技援藏相結合的工作格局,不斷把水利援藏工作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承諾如山,全國水利系統正在掀起支援西藏水利建設的新一輪高潮。

相關焦點

  • 「十一五」阿里林業事業發展綜述:高原美景樹新姿
    高原美景樹新姿——「十一五」阿里林業事業發展綜述過去的五年,是阿里林業活力全面迸發、迅猛發展的五年。「十一五」期間,阿里林業局以科學發展觀引領各項工作開展,以造林綠化工作為重點,著力抓好國有公益林的管護、野生動植物、溼地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點工作,以支農惠農項目為依託,鼓勵農牧民參與林業工作,提供農牧民增收的後續動力。生態保護、造林綠化工作穩步推進,以生態保護與建設為目標,細化任務。
  • 浦佳偉:三年援藏路 世代漢藏情|援藏人物③
    援藏人物故事③——浦佳偉:三年援藏路 世代漢藏情「三年裡,我們在高原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我心中早已打上『西藏印記』。期滿離藏時,我成為了一個膚色黝黑、心懷高原的新西藏人,並以此為榮。」進藏前,中國氣象局領導對全體氣象援藏幹部提出了「交流、交融、融合」的六字要求,要求援藏幹部拋開後顧之憂,在高原積極謀劃、大膽工作。上海市氣象局黨組一再強調援藏工作要圍繞項目抓住重點,做到科學援藏和真情援藏。常駐高原,首先要過「三關」。第一關是「心理關」。
  • 深圳市第七批援藏工作綜述
    進藏近三年來,高原紅、粗皮膚、大嗓門,已成為深圳的援藏幹部與當地融為一體的真實寫照。   按照廣東省統一安排,2013年6月,王建文、李勁章、歐繼喜、林浩、路永明5名深圳幹部踏上徵程,奔馳數千裡之遙,來到祖國雪域高原西藏的太陽寶座之地——林芝。   按照安排,深圳對口支援林芝市的察隅縣和察隅農場。
  • 包河援藏幹部許仁忠:在雪域高原書寫援藏使命
    從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的江淮丘陵,跨越千山萬水,來到平均海拔4500米的雪域高原,短短一年時間,許仁忠的工作環境大相逕庭。自2002年開始,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安徽省對口支援西藏山南地區的浪卡子、錯那、措美三個縣,在人才、資金、技術、項目上對口援建,還先後選派了7批優秀幹部赴山南地區交流任職。
  • 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對口支援昌都第一年:情灑藏東 築夢高原
    2019年7月15日,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踏上藏東大地,從第八批援藏工作隊手中接過援藏接力棒。入藏一年以來,全體援藏隊員立足各自崗位職責,實現人均掛鈎幫扶1名貧困孤兒、1戶以上貧困家庭,全方位參與昌都脫貧攻堅工作。
  • 湖南對口援藏20年 辣椒炒肉成高原上的「自助餐」
    今年是湖南對口援藏第20個年頭。20年間,西藏山南地區打上了湖南烙印,這裡,可以吃到正宗長沙米粉、辣椒炒肉,可以聽到《劉海砍樵》《洞庭魚米鄉》;高原土特產如紅土豆、藏雞蛋、犛牛肉、藏香豬,也源源不斷走向長沙,走向湖南。  自2014年6月開始,湖南第七批援藏幹部、山南地區水利局副局長龍環帶隊,在山南隆子縣熱榮鄉且康村駐村一年。援藏幹部生活到底什麼樣?
  • 山東濰坊援藏幹部人才致力生態援藏 創造高原奇蹟
    2007年6月,山東濰坊第三批援藏幹部人才進駐南木林縣,決定從植樹造林入手,改變當地生態環境。  在千百年樹木難尋的高原上種樹?消息傳開,當地幹部群眾既不理解也不支持。面對質疑及難以戰勝的風沙和土壤條件,山東濰坊援藏幹部人才毫不動搖,絞盡腦汁想辦法,多方徵求專家意見。
  • 「四苦三甜」編織美麗援藏路 援藏幹部王世美在雪域高原傳遞愛與希望
    商報訊(通訊員趙波記者鄒冉)當你還在糾結喝奶茶要點哪個口味的時候,你可能想像不到,能毫不費力地喝上一口乾淨的水,對於在那曲師生來講,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談起為當地師生解決飲水問題,要從三年前說起。剛到那曲時,杭州援藏幹部王世美發現這裡的師生需要去距離學校很遠的地方取水,而且打上的河水裡總是渾濁和苦澀。「要讓每一位師生都喝上乾淨的水」。
  • 【援藏手記】高原十二時辰
    想起之前身邊許多人聽到我要去援藏,幾乎都一臉詫異看著我這小身板質疑:「為什麼要去?」我也會一臉淡然地反問:「為什麼不去?」我不知他們的詫異從何而來,或許是對高原缺氧的擔憂?又或許是對女生的「憐香惜玉」?說實話,選擇援藏,並非基於多麼崇高的信念或遠大抱負,只是趁心有熱愛,想來,就來了。
  • 廣東援藏醫生:在高原上守護人民健康
    顯然,在林芝,在拉薩,在青藏高原的每一個角落,廣東援藏醫生和來自其他省市的援藏醫生,與當地衛生健康工作者攜手,趟出了一條比318國道還要美麗的健康之路。第二集《利民為本》介紹了中國十年醫改的巨大成就,也展示了中國健康扶貧工作和「組團式」援藏的經驗和成果。「西藏林芝市人民醫院手術室裡,一臺心血管手術正在進行。手術方案的制定者是來自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的醫生黃曉忠博士,主刀的是他的藏族學生普布扎西……」第19分鐘,伴隨著悠揚的藏地音樂,畫外音響起,以黃曉忠為代表,援藏醫生的故事和成就娓娓道來。
  • 山東省立醫院醫療援藏:讓醫者精神在雪域高原綻放
    中新網山東新聞9月5日電(冷興邦)開展對口支援,是貫徹中央「兩個大局」思想、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對促進西藏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山東省立醫院領導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和省衛計委對醫療援藏工作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視醫療援藏工作,大力支持對口支援單位日喀則市藏醫院的發展。
  • 湖南對口援藏20年 辣椒炒肉成高原上的「自助餐」
    今年是湖南對口援藏第20個年頭。20年間,西藏山南地區打上了湖南烙印,這裡,可以吃到正宗長沙米粉、辣椒炒肉,可以聽到《劉海砍樵》《洞庭魚米鄉》;高原土特產如紅土豆、藏雞蛋、犛牛肉、藏香豬,也源源不斷走向長沙,走向湖南。  自2014年6月開始,湖南第七批援藏幹部、山南地區水利局副局長龍環帶隊,在山南隆子縣熱榮鄉且康村駐村一年。援藏幹部生活到底什麼樣?
  • 國網江蘇電力:對口援藏20年,點亮高原萬家燈火
    1998年,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派出9人的援藏團隊,支援西藏電力建設。此後20年,該公司共計派出19批次、227名隊員奔赴雪域高原展開幫扶工作,從助力加強智能電網建設,到助力管理水平提升,再到助力藏電隊伍建設,累計投入幫扶資金50億元,為雪域高原的光明事業貢獻力量。
  • 不辱使命 紮根高原,援藏幹部人才的別樣人生
    多年來,一批批援藏人員,帶著黨的殷殷重託和全國人民的深情厚誼,以造福各族群眾和促進民族團結為己任,為西藏的改革發展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讓西藏各族人民真實地感受到援藏幹部人才帶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下面小編為大家梳理了一些援藏故事。圖為鍾揚生前在在野外採樣。復旦大學供圖。
  • 濰坊第七批援藏工作綜述丨綠染戈壁荒灘 繪得「金山銀山」
    經過試驗,不毛之地終於種活了柳樹、楊樹,濰坊第四批援藏幹部工作組果斷決策,投入援藏資金5700萬元、整合各方資金1.79億元,組織實施雅江北岸生態示範區項目,從此拉開了南木林縣植樹造林規模化發展的大幕。濰坊第七批援藏人才、南木林縣水利局高級工程師朱江華說:「當時到處都是礫石,別看這裡就在江邊,卻沒有水,雨水下來也存不住。
  • 援藏之花綻放川西高原
    連續六年,行程上萬公裡,本報記者跟隨成都援藏隊伍腳步,見證藏區發展變化□本報記者 羅向明  「他們給我們帶來新技術」「他們幫我們蓋起新房」……7月的川西高原繁花盛開,本報記者兵分三路前往成都對口支援的甘孜州
  • 蘇州電力援藏人點亮高原
    「援藏絕不是一場『鍍金』的旅行,而是千錘百鍊的身體力行!」4月16日,蘇州電力援藏的第三批幹部撤離拉薩市林周縣,領隊周昱情不自禁發出感慨。當晚,他們風塵僕僕回到蘇州,帶回了來自雪域高原的艱辛和友誼。至此,歷時四年多的蘇州電力援藏之行勝利收官:從2016年到2020年,林周電力實現了戶戶通電,並從開始存在少數沒電戶的現象,到「用上電」再到現在的「用好電」。
  • 產業援藏打響浙江品牌:藏香豬浙裡跑 浙江菜高原種
    圖自網絡在麗水市縉雲縣的大洋山牛路坑林區,住著一群遠道而來的小傢伙,全身黑色長鬃毛,肚子滾圓,吃野外植物,喝山泉水,每天在山上運動10公裡以上……這些原來只生活在海拔三四千米高原地區的藏香豬如今已在浙江「落戶」,搖身一變成為售價每斤100元左右的高端美食
  • 拉薩面孔|援藏篆刻藝術家容鐵:推動藏漢文化交流
    作為一名藝術家,他是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西泠印社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作為一名援藏工作者,他獨自承擔送文化下基層的任務;為了推動藏漢文化交流,幾年來給農牧區群眾送了1000多幅字畫……   容鐵出生在長江之邊的古城鎮江,鎮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 湖南教育援藏:在雪域高原傾聽花開的聲音
    一年多的時間,湖南援藏教師克服高原反應,堅守高原講臺,堅持送經與取經、線上與線下、融入與引領相結合,將湖南的好資源好經驗好做法帶到山南,架起了湘藏交流、民族團結的「連心橋」,以初心、情懷、熱血和擔當,逐夢在格桑花綻放的地方,湧現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山南市三小援藏教師周志:孩子們的笑臉,是我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