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型氣象雷達可在10秒內觀測雨雲

2020-12-12 中國氣象局

  據新華社東京9月1日電 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機構和大阪大學、東芝公司的研究小組日前正式公布了一款新型氣象雷達,這種雷達能在最短10秒內對迅速變化中的積雨雲進行立體觀測,這種積雨雲往往會引發暴雨和龍捲風。

  據介紹,現有的小型氣象雷達需要多次旋轉天線才能進行立體觀測,花費約5分鐘,所以無法充分觀測積雨雲並預報突發性暴雨和迅速移動的龍捲風。新型雷達只要旋轉一次天線就能進行立體觀測,如果觀測半徑是30公裡,只需10秒,如果觀測半徑是60公裡,也僅需30秒。

  目前已有一部新型氣象雷達安裝在大阪大學一棟教學樓屋頂上,並且從6月開始就進行了試驗觀測。雷達能對半徑60公裡、高14公裡的立體範圍內進行觀測。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葉海英)

相關焦點

  • 福建開展無人機氣象觀測與雷達定標試驗
    近日,福建省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聯合新華網無人機培訓學院於福建羅源氣象實訓基地開展氣象觀測與雷達定標試驗。試驗過程中無人機飛行平穩、數據通信順暢,並實時傳回了溫溼度、氣壓、風速風向等氣象數據。毫米波測雲雷達則獲取了十分有價值的回波基數據。圖為無人機氣象觀測與雷達定標試驗現場。
  • 氣象觀測儀器知多少
    編者按:氣象觀測是預報服務的基礎,觀測業務的現代化是氣象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氣象科技和業務的發展,氣象觀測越來越趨向於自動化,觀測內容越來越豐富。那麼,常用的氣象觀測儀器有哪些?又是如何工作的?小編帶您一起盤點。
  • 上海:氣象雷達和衛星合力助陣進博會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朱曄報導 近日,上海首部x波段相控陣雷達成功完成吊裝,將提高進博會氣象探測能力。  此次新安裝的X波段相控陣雷達是新一代精細化雷達,該雷達約有64個發射源,正式運行後可實現多波段協同觀測,空間解析度達30米,完成一個完整三維探測子區(360°體掃)只需48秒,有助於捕捉中小尺度強對流天氣系統演變過程。目前上海已有兩部S波段都卜勒天氣雷達在業務化運行,觀測時間解析度為6分鐘,數據空間解析度為1千米。
  • 氣象雷達發展專項規劃(2017-2020年)內容是什麼?
    目前氣象部門已經在上海、廈門和廣州等地完成了3部天氣雷達的雙偏振升級改造,開展了雙偏振雷達業務應用試驗,對雙偏振雷達探測能力及業務運行情況進行評估,確定雙偏振雷達的業務體制、定標方法和技術標準。相控陣雷達是採用電掃描技術的天氣雷達,能夠更快更完整地監測天氣系統的發展過程,可在1分鐘內完成一次體掃,而目前的都卜勒天氣雷達均採用機械掃描方式進行觀測,完成一次體掃需要6分鐘左右。
  • 氣象雷達與氣象衛星
    氣象雷達,屬於主動式微波大氣遙感設備,是專門用於大氣探測的雷達。氣象雷達是用於警戒和預報中、小尺度天氣的主要探測工具之一。氣象衛星是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氣象衛星觀測範圍廣,觀測次數多,觀測時效快,觀測數據質量高。 氣象雷達真能定量估測降水嗎? 在氣象臺發布的天氣信息中,我們常能聽到有關降水量的預報,例如「成都中北部未來兩天降水量將超過100毫米」,「據預測,南京將有一場大暴雨,雨量將會達到130毫米左右」,等等。它們大多是利用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由計算機算出來的。
  • 豐田與氣象新聞公司合作 提高天氣預報準確性及駕駛員安全
    ,總部設在日本東京都)和豐田汽車公司(Toyota Motor Corporation,總部設在日本愛知縣豐田市)於2019年11月1日開始,在東京、大阪和愛知縣進行了一項驗證測試,該測試將採用擋風玻璃雨刮器運行狀態以及天氣數據確定道路及周圍的情況。此次測試是聯合研究項目的一部分,旨在提高天氣觀測和預報的準確性,並利用氣象新聞公司的天氣數據以及豐田網聯汽車的車輛數據提升駕駛員的安全。
  • 海陽:氣象雷達編織亞沙氣象防空網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蘇添記報導 近日,隨著山東省氣象局移動天氣雷達抵達海陽,共有4部分屬三種不同類型的氣象雷達為亞沙會觀雲測天。  亞沙會期間正值主汛期,各種天氣現象特別是短時強對流將會頻繁出現,氣象雷達以其強大的短時臨近觀測能力成為亞沙氣象服務不可缺少的現代化氣象觀測設備。目前為亞沙會服務的4部氣象雷達中,青島和煙臺兩部新一代天氣雷達為國內最先進的CINRAD/SA型,雷達陣地到亞沙會比賽場地的直線距離均在150千米以內,可以對海陽周邊各種災害性天氣過程進行有效監測。
  • 合成孔徑雷達:穿透雲霧的觀測「利器」
    >遙感監測技術可快速方便地獲取地表大範圍觀測區域的空間分布特徵,在防災減災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合成孔徑雷達(SAR)具有穿透雲霧、全天時全天候監測的能力,能夠透過雲層直接觀測地表信息並實現米級解析度觀測。
  • 氣象雷達:洞悉莫測風雲,助力防災減災
    多年來,我們研製的氣象雷達參與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為氣象現代化、防災減災等作出卓越貢獻。  氣象雷達的工作是「追雲逐雨」,給大氣中的風場和雲層做CT掃描,實現精細化氣象探測。今年6月以來,中央氣象臺持續多日發布暴雨預警;7月2日,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形成。
  • 揭秘長沙高空氣象觀測 探空氣球升至3萬米高空爆炸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在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記者來到長沙高空氣象觀測站,體驗高空氣象觀測站使用探空氣球,獲取高空氣象信息的全過程。堅守:每天放氣球一天也不能中斷18時30分,天已黑,位於蓮花鎮的長沙高空氣象觀測站,風速22米/秒,為9級烈風的標準。
  • 華南暴雨試驗2020年度高空加密觀測和雷達觀測啟動 首次全程採用...
    中國氣象報記者 趙曉妮5月1日凌晨2時,位於廣東省陽江、清遠、河源、汕頭四個高空氣象觀測站開始啟動加密觀測。這也意味著為期兩個月的暴雨試驗2020年度高空加密觀測開啟。圖片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提供坐標——北京與廣東5月6日,此次課題負責人、氣科院首席研究員劉黎平帶領的雷達團隊坐在北京的辦公室裡遠程查看著2000公裡之外傳來的數據。在中國暴雨「前線」,廣東省四個高空氣象觀測站每天2時和14時加密觀測。
  • 鑄就中國氣象的脊梁——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六十年發展掃描
    新中國成立之初,氣象事業百廢待興,百事待辦,尤其是氣象觀測網點十分稀疏,嚴重製約著預報服務工作。為解決「常常把天氣告訴老百姓」的問題,建設一個現代化的氣象觀測系統的任務擺在了氣象人面前。從無到有,從地面到太空,從天氣觀測到氣候觀測,從人工觀測到自動化觀測,從依靠國外儀器觀測到觀測設備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我國已基本建成了地基、空基、天基相結合,門類比較齊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為氣象事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安康福祉做出了重要貢獻。
  • 氣象雷達
    氣象雷達是專門用於大氣探測的雷達,屬於主動式微波大氣遙感設備。氣象雷達是用於警戒和預報中、小尺度天氣系統(如颱風和暴雨雲系)的主要探測工具之一。氣象雷達可提供飛機前方氣象情況的準確和連續的圖像並以距離和方位的形式顯示出來,為飛機改變航道、避開顛簸區域和飛行安全提供保障;為天氣預報,火箭、飛彈和太空飛行器的發射與飛行提供必要的氣象資料;為機場氣象保障和氣象研究提供資料。氣象雷達可分為測雨雷達、測雲雷達和測風雷達等。
  • 是時候「揭秘」氣象觀測工作的最新magic了
    11月8日至9日,2019年全國氣象觀測工作會議在陝西西安召開。10餘個單位圍繞綜合氣象觀測數據產品體系化應用、提升風雲衛星全球觀測能力、執行氣象觀測技術發展引領計劃等交流發言。這些觀測工作的最新magic,今天告訴你!基於一定的標準,小編對這些單位的發言進行了分類梳理,一起來看!
  • 新型串聯雷達衛星系統 Tandem-L觀測地球生態變化
    該研究聯盟的目標是利用新型的衛星產品提出針對氣候變化及其它環境變化的精準預測。   人民網北京1月15日電 據科技部網站獲悉,為了應對全球性的挑戰如氣候變化、環境破壞、資源匱乏、人口增長以及生態多樣性的減少,德國正在加緊尋找解決方案。
  • 氣象雷達在航空中的應用總結
    機載氣象雷達系統是飛行員評估飛機前方對流天氣強度的重要工具。飛行員可基於氣象雷達顯示,選擇和規劃相對安全的飛行路線。氣象雷達技術在過去幾年裡有了很大的發展,現在有了一系列增強型產品。如果使用得當,它們可以顯著減少飛行員的工作量,同時大大減少遭遇惡劣天氣的機會。本文概述了現有的氣象雷達技術,並提供了有關如何調節系統的提示和正確理解顯示的信息。
  • 氣象雷達設備需要如何維護?工作人員需要再「冷熱兩重天」裡穿梭
    「前陣子,雙颱風朝著華東方向而來,我一天之內做了海上明珠雷達和天語舟雷達的維護工作」。  天線罩內溫度高達45℃,每次維護一幹就是半天  陳賽說,雷達在運行中,其匯流環會出現炭粉,炭粉多了,就影響雷達的正常運行,這時就需要對雷達進行清洗。
  • ...氣象系統誤報|氣象|氣象預報|降雨量|首爾市|韓國氣象廳|特大暴雨
    8月6日凌晨至當日上午10點,首爾市降雨量117毫米,本月1-6日最大降雨量403.5毫米(首爾道峰區)。氣象預報不準更是給韓國民眾的生活造成了巨大負擔。氣象預報不準 官方:氣象異常,難做判斷據報導,韓國氣象廳5日凌晨發布了暴雨氣象預報。
  • 奧林匹克山氣象試驗
    1  2014年2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功發射了測雨衛星GPM,這是一顆帶有雙頻雷達和13通道(10~183GHz)微波成像儀(GMI)等其他載荷的主動和被動遙感相結合的氣象衛星。整個星座包括了NASA和日本航天局(JAXA)已有的一些氣象遙感衛星,以及與兩者有雙邊協議合作單位的衛星,還包括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歐洲氣象衛星應用組織(EUMETSAT)、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及美國國防部(DOD)的衛星,構成了一個協同觀測體系。該體系每顆星觀測到的信息可及時共享,增加了整體觀測功能,提高了效率。
  • 海南空管分局氣象臺開展自動觀測系統、雷達業務培訓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顏一凡、趙凌芳 報導:為提高海南地區氣象人員氣象設備維護應用的能力,2020年11月24至25日,海南空管分局氣象臺在航管樓會議室>開展為期兩天的氣象設備培訓。特邀請中南空管自動觀測系統李加寧高工、天氣雷達專家吳翹為氣象臺全體技術人員講授自動觀測系統和氣象雷達業務知識。李加寧高工首先以維薩拉Avimet系統的整體設計為引導,通過解決機務員存在的疑難困惑,將日常工作中總結出的經驗傾囊相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