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內中日之間有兩個消息。
一個是中日防務關係取得新進展,中日將加快海空聯絡機制建設。
據報導,12月14日下午,我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同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視頻通話。
在通話中,雙方談及了東海、釣魚島問題,還共同提到「加快海空聯絡機制建設」。
魏鳳和在視頻通話中發言(圖源:李曉偉攝)
據悉,中日海空聯絡機制是兩國防務部門為預防海空一線兵力發生摩擦或衝突而建立的危機管控機制。2018年6月,中日雙方正式啟動運行中日防務部門海空聯絡機制,此後舉行機制首輪年度會議和專門會議。
根據媒體的公開報導,中日海空聯絡機制包括設置防衛部門之間的熱線,統一艦艇和飛機在現場聯絡的無線電頻率和語言以及防衛部門間定期舉行會議三項內容。
就在11月我外交部長王毅在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時,雙方便已共同作出「爭取年內開通兩國防務部門海空聯絡機制直通電話,進一步加強風險管控,增進安全互信」 等六項決定。
在此次的視頻通話裡,岸信夫也表示,日中兩國在疫情下保持防務交流很重要,日方願與中方繼續就雙方關切的問題保持溝通,加強防務交流合作,推動海空聯絡機制直通電話建設,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對此,有專家表示,這將使釣魚島爭端溝通更及時有效。這本該是一個值得令人高興的好消息,不過另外一個消息則讓人很無奈——石垣市要在釣魚島上設界碑。
時不時在釣魚島問題上搞事情的日本石垣市又開啟了「刷臉」模式。
據日媒報導,衝繩縣石垣市議會於14日通過決議,要求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上設置新界碑。決議聲稱,1969年設置的老界碑已經嚴重風化,而此前石垣市已經將釣魚島的行政地名由「登野城」改為「登野城尖閣」,新界碑則要反映這一變化。
而這件事情的起因還要從一個人說起。
一位日本自民黨議員名叫仲間,曾多次赴釣魚島附近海域從事政治宣示活動,就在2012年,仲間在釣魚島上發現1969年所設界碑上的字跡也被嚴重風化,基本無法辨認。12月8日,仲間提出了有關設置新界碑的議案。
對這樣的議案,石垣市自然是全力推動,一直以來,石垣市還認為應該在釣魚島上建設燈塔、氣象觀測設施等,市議會在2020年9月還曾通過決議,要求日本中央政府提供支援,幫助市議員登上釣魚島。
但日本媒體分析日本中央政府批准他們登島的可能性很低,這一決議到頭來很可能只是一紙空談。
在美國國際戰略中心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上重申了保護日本尖閣諸島也就是中國的釣魚島的承諾,還稱這是美國和日本建立同盟共同應對中國的挑戰。對於釣魚島是中國的這點,是毫無疑問的。相關歷史資料上顯示,二戰之後,是由美國「託管」,之後美國將釣魚島的行政管理權私下交於日本,至於主權問題,日本在釣魚島上沒有便宜可佔。
其實,關於中日之間的恩恩怨怨就夠講個三天三夜了,而這些恩怨的根源大部分是由於歷史問題遺留下來的。譬如最典型的就是釣魚島問題,有關於釣魚島主權的紛爭也是一直沒有停止過。
而日本就是這樣一個精明的國家,該談合作的時候還是會談,但是背地裡搞的小動作卻一個也不會少。
有專家表示,日本首相菅義偉執政以後對華政策延續了前首相安倍的策略,一面想和中國改善關係,在經濟上倚重中國,另一面加強遏制中國發展,在安全、政治、軍事上緊隨美國。
如今,拜登已取得勝選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將正式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拜登上臺後,未來的中美關係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會趨於緩和,而日本這樣一直保持「眼力」的國家,勢必也會在對華關係上做出調整,中日關係也大有進一步走向緩和的可能。
總體來說,如今的中國不是當年的中國,中國現在的實力就已經決定了中日關係改善的大趨勢不會逆轉,當然,中途有反覆也屬常態。中日應從兩國關係的大局出發,克服與消除幹擾,相向而行。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不僅利於中日國民的長遠福祉,更對亞洲的繁榮穩定、乃至世界局勢確定性的增強發揮積極效應。(李傲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