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沃野北大倉 人勤春早不誤時——黑龍江墾區備春耕見聞

2020-12-11 新華社

新華社哈爾濱3月3日電題:千裡沃野北大倉 人勤春早不誤時——黑龍江墾區備春耕見聞

新華社記者王建

初春時節,廣袤的黑土地正在甦醒,迎來了備耕時節。黑龍江墾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年糧食生產能力保持在400億斤以上。人勤春來早,千裡沃野上,正打響「抗疫備耕一起抓」的戰役,為奪取糧食豐收打下基礎。

(小標題)搶前抓早,不誤農時

在黑龍江墾區七星農場,種糧大戶張景會已開始清雪、扣育秧大棚、檢修農機,並確定了種植計劃。今年他將種300多畝水稻,全部施用有機肥。

搶前抓早是農業生產提質增效的重要「法寶」。受疫情的影響,黑龍江墾區二九〇農場巴山湖管理區的部分種植戶滯留外地無法返程。為了不誤農時,農場志願者擔負起備耕生產的重任,義務幫助這個管理區清雪扣棚,解決了人手緊缺的問題。

黑龍江墾區綏濱農場東井管理區種植戶賈佔軍,從外地回到管理區隔離結束後,採取鄰裡互助的方式,加快清雪扣棚。賈佔軍說,提早清雪扣棚有利於搶積溫、育壯苗、謀高產,為春耕生產爭取有利時機。

據綏濱農場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綏濱農場8486棟大棚全部完成扣棚工作;統購化肥12600噸,已下擺5490噸,預計近日將全部下擺完畢。

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農墾總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郭寶松說,目前,全墾區備耕所需資金、物資籌措及下擺進度、各項農事活動進展均與往年持平,沒有出現滯後情況,實現了以早動爭主動。截至3月1日,黑龍江墾區化肥、種子完成下擺量分別是56.3萬噸、10.4萬噸,佔總需求的比例分別是55%、63.1%。

(小標題)科技備耕,網上培訓

近日,在黑龍江墾區八五六農場智能化催芽車間,第一批600噸包衣種子裝入浸種箱,水稻催芽工作拉開序幕。春耕在即,這個農場及時著手復產復工,面對疫情,工人們採取錯峰、分散、分時的工作流程,全力做好種子包衣和浸種催芽工作。

最近一段時間,黑龍江墾區八五四農場種植戶們迷上了手機直播。直播間裡,農機技術人員正在對春耕生產中常用機械分類進行講解,玉米播種機、大豆播種機、拖拉機、插秧機、打漿機……「主播」從農機具的檢修要點,講到保養與調試的技巧,並不時與種植戶進行答疑互動。

圍繞標準種植模式、節本增效措施、水稻品種選擇、農機安全等8個方面內容,黑龍江墾區七星農場組織8名技術骨幹錄製農業生產講解視頻,為種植戶開展貼心網絡教學培訓。七星農場種植戶金紅梅說,通過手機App便可隨時隨地觀看視頻,雖然因為疫情儘量少出門、不聚集,但農業科技培訓卻沒有耽誤。

近日,黑龍江墾區組織開展「科技在線助春耕」活動,在疫情防控期間通過創新科技服務方式,組織相關專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在線指導、政策解讀、信息發布、線上答疑等服務,助力墾區春耕生產。

(小標題)加快復工 餘糧變現

登記、測溫、進入廠區,洗手、換裝、消毒進入加工車間,拌藥、灌袋、上秤檢斤……這幾天,在黑龍江墾區二道河農場的北大荒墾豐種業分公司種子包衣加工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嚴格按照包衣流程進行種子包衣作業。

作為國內較大的玉米和常規水稻種子生產銷售企業,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充分保證防疫和生產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安排復工復產,保障全年供應量。目前,該公司各級分公司正在根據各地種子需求量進行加工。

為最大限度讓餘糧變現,加快春耕生產進度。近日,黑龍江墾區組織種植戶加快餘糧銷售。陳慶山是黑龍江墾區勤得利農場第三管理區的種植戶,受疫情影響,他家的水稻還沒有出售,眼看就要買農資,非常著急。

管理區的工作人員通過多種渠道,幫助陳慶山聯繫到了收購商。陳慶山說,每斤稻穀賣了1.23元,春耕資金有了保障,馬上就可以投入到接下來的農業生產中。

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農墾總局)相關負責人說,為加快餘糧銷售,解決備耕生產資金問題,墾區各農場通過摸底調查,充分掌握餘糧數量、質量,主動聯繫政策性收購企業、糧食加工企業等,同時提前做好裝糧車、運糧車等各類車輛保障工作,並統一開具車輛通行證明,為下一步農業生產打下堅實基礎。(完)

相關焦點

  • 黑龍江:千裡沃野北大荒 人勤春搶農時
    黑龍江墾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年糧食生產能力保持在400億斤以上。千裡沃野春潮湧,農事催人緊、農時不等人。初春時節,廣袤的黑土地正在甦醒,迎來了備耕時節。北大荒股份二九〇分公司糧食收儲 加工企業全部復產復工【張琳娜 攝】搶農時、提標準是保證糧食穩產高產的重要抓手。在今春農業生產中,墾區各地和廣大種植戶結合氣候變化和農業生產實際提早播種,通過早行動、嚴管理,為糧食生長贏得足夠積溫。北大荒集團各分公司、農(牧)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加快綠色農業發展,促進農業節本增效,促進科技創新轉化。
  • 黑龍江墾區水稻插秧「高標準」啟動
    這個分公司立足「農時就是效益」,在防疫期間僱工緊張的情況下,積極搶前抓早展開水稻插秧工作,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指導服務,確保水稻保質保量插在高產期。劉江 劉吉龍 記者 邵國良 攝隨著氣溫升高,雨水增多,墾區各地陸續迎來水稻插秧季。近日,記者從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農墾總局)農業發展部了解到,墾區2311.8萬畝水田已全部完成泡田和整地工作,條件適宜的農場已開始插秧作業。
  • 黑龍江:千裡沃野春耕忙
    備春耕期間,省農業農村廳繼續給予每斤稻種5毛錢的補貼,鼓勵廣大農民到當地集中浸種催芽車間進行智能浸種催芽。為了幫助農民做好培育高標準壯秧,省農業農村廳已提前下發了《水稻育苗生產技術指導意見》,確保水稻品質和產量雙提高。
  • 北大荒:沃野千裡備春耕
    一年之計在於春,北大荒沃野千裡春耕生產正當時。作為「中華大糧倉」的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省農墾總局)充分發揮組織化、規模化、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優勢,戰疫情、備春耕,在國家需要的關鍵時刻繼續發揮糧食安全「壓艙石」重要作用,守護「中國飯碗」。
  • 黑龍江墾區40年:從「北大倉」到「中華大糧倉」
    東方紅-54履帶式拖拉機在北大荒的原野上馳騁了近20年,直到改革開放初期,北大荒人一直駕駛這種型號的拖拉機作業。 受訪者供圖12月16日,黑龍江墾區發生了一件大事: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掛牌成立。今年,黑龍江墾區71歲。1947年,按照國家「關於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培養幹部,積累經驗,創造典型,示範農民」的指示,大批覆轉官兵來到北大荒。在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七星農場退休幹部李懷存看來,1947年是北大荒人的第一次創業。
  • 探尋2020年成都農業發展新脈動:人勤春早,一起來繪「春耕圖」
    編者按  春回大地,又是一年春耕時。2月5日,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文件提出持續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並明確要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人勤春早。早在春節前,成都就已備足肥料、種子等各類農資。
  • 墾區掀起高標準大田播種熱潮
    今年,墾區確定旱田播種總面積2036.7萬畝,截至5月2日,已完成390萬畝,佔總任務的19.2%,其中,小麥、玉米、大豆、薯類以及其他作物已分別完成86.7%、39.3%、2.5%、13.3%和10.2%的播種任務。 今年,雖然受疫情、低溫、降雪等因素影響,墾區旱田播種啟動時間較往年晚,但由於前期的備春耕工作啟動早、標準高,為加快推進春播進度奠定了良好基礎。
  • 康禾合作社:不負春光不誤時 熱火朝天忙春耕
    康禾合作社: 不負春光不誤時 熱火朝天忙春耕 「春日勝黃金,育苗正當時。今天育苗大棚修復工作必須結束,明天全面啟動育苗工作。」
  • 黑龍江北大倉酒業:百年醬香北大倉 暢銷綠博會
    10月18~22日,第八屆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和第三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在哈爾濱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在本屆展會上,黑龍江省北大倉酒業公司銷售經理劇慧做客《中國食品報》直播間進行專訪。    黑龍江省北大倉酒業公司銷售經理劇慧(右)做客《中國食品報》直播間進行專訪。  第八屆黑龍江綠博會和第三屆國際大米節上黑龍江北大倉酒業盛裝參展。
  • 「北大倉」秋收忙
    時下正值「北大倉」黑龍江省的秋收季,在墾區的各水稻種植區,收割機械在田間忙碌收穫。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時下正值「北大倉」黑龍江省的秋收季,在墾區的各水稻種植區,收割機械在田間忙碌收穫。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 人勤春早 農氣專家解析各地春耕生產
    人勤春來早,播種正當時。2016年春耕春播氣象服務工作已經於3月1日正式啟動,那麼,當前各地春耕生產情況如何?春耕春播的主要作物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春季農業氣象災害是什麼?近日,記者聯繫了廣西、福建等6省區的農業氣象專家,請他們為公眾解析當前春耕生產和氣象服務情況。
  • 為了「北大倉」的豐收
    「趕上這大雪天來走訪,你們錯過墾區萬畝大地號(三江腹地的二道河農場第六作業區七號地名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糧食種植區)開鐮了。今年可是大豐收。」在黑龍江省農墾區檢察分院門口,該院副檢察長施卉招呼著大家,墾區人特有的粗爽撲面而來。「不過,這個時節正是我們檢察幹警送法、搞預防的好時候。走,我領你們下去看看。
  • 疫情下的鄉村春日見聞︱耒陽「人勤春早」秀美畫卷徐徐展開
    這的確是農村人勇敢面對疫情的一種心態。不誤農時,不讓農業受一點影響,這不僅是廣大農民的心願,也是鄉鎮幹部的最大心願。興修水利,整修山塘水庫,不誤農時,烤菸育苗整地,翻耕冬水田……「該幹的農活,一刻不能耽誤,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產,兩手都不能放鬆。「這是馬水鎮一位幹部說的活。在馬水垌,種煙春潮早已湧動。 放眼望去,一丘丘平整後的煙田,鑲嵌在村莊和田壟之間,堅硬的土地,被整理成散軟的土質,一個個打好了的穴位,就是栽種煙苗的地方。
  • 「北大荒」如何變成了北大倉?
    幾十年來,北大荒墾區的經營模式一直在不斷變化,如: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農墾總局等等。「北大荒」人都愛說這樣一句話:「抓把黑土冒油花,插上筷子也發芽」。意思是北大荒墾區的土壤極為肥沃,只要種下去種子就能發芽生長,是非常好的農地。
  • 黑龍江北大倉酒廠迎來百年華誕
    新華網黑龍江頻道8月27日電(記者王春雨)8月27日,黑龍江北大倉酒廠迎來百年華誕,1000多名業內人士和品酒專家等在齊齊哈爾喜慶北大倉酒廠100周歲生日。  100年來,北大倉酒廠突出「品質 責任」的企業文化,凝聚北大倉歷史文化及企業責任價值,成為業界知名的老字號企業。
  • 金色「北大倉」
    目前,黑龍江省正值水稻收穫季節,墾區一望無垠的稻田中,收穫糧食的大機械、糧倉與勞動者,給金秋時節的「北大倉」增添了斑斕亮色。黑龍江墾區今年農作物播種面積4000萬畝,其中糧豆播種面積3800萬畝。今年東北水稻主產區豐收在望。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 103億資金促糧變現助力佳木斯市備春耕
    為解決農民備春耕資金需求,農發行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分行積極籌措資金,向收購企業投放糧食收購貸款,支持收購農民手中餘糧,使其及時變現,切實解決農民備春耕生產資金急需。自2012年秋糧收購至今,該行已累計投放貸款103億元,支持9戶中央儲備糧直屬庫、42個承儲庫、50個延伸收儲點和41家市場性收購企業入市收購。
  • 黑龍江墾區二龍山農場:以服務踐行諾言 用細節凝聚力量
    人民網哈爾濱5月6日電(楊海全、通訊員王瑞亮) 憑腳步丈量民情,以服務踐行諾言,把精力用到工作,用細節凝聚力量,這就是黑龍江墾區二龍山農場為民服務、改進作風的總要求。 黑龍江墾區二龍山農場第一居委會的居民陳玉濤大娘家住農場偏遠地帶,用水不方便,她和老伴年紀都大了,沒有水的日子讓老兩口倍感無奈,就找到了居委會,當天下午,居委會就委派劉培來每天為老人送水,「一缸水對於居委會是件很小的事,卻關係著老兩口的基本生活」,劉培來就是帶著這個信念,每天用電動車為老人拉水,他怕自己忙起來耽誤老人,就在老人家院子裡放了兩口大缸,一次性幫老人裝滿,這樣一來二去,劉培來成了老人家的常客
  • 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倉。(四)
    紀念館內,有王震將軍親手書寫的一幅對聯,完達山下英雄建國立家園密虎寶饒千裡沃野變良田橫批,艱苦創業出了紀念館大門,耳邊還迴蕩著講解員清脆的聲音「當年的北大荒己經成了真正的北大倉,糧食供給能力足以保證京。
  • 唐一軍:不失時機抓生產 不誤農時備春耕
    唐一軍:不失時機抓生產 不誤農時備春耕 作者:明紹庚 2020-03-12 00:43  來源: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