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午,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空氣中出現刺激性氣味,有居民懷疑當地化工廠發生洩漏。對此,13點33分,五通橋區官方微博發布區委書記張國清現場回應視頻,稱經對重點區域、重點環境現場檢查,均未發現洩漏等異常安全環保現象,也沒有接到人員受傷的報告。
多位當地居民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早上聞到空氣中有異味後選擇撤離五通橋,路上交通一度堵塞,而五通橋區近幾年一直存在空氣異味問題,「基本上到晚上都會有刺鼻的煙味、臭雞蛋味道。」新京報記者發現,五通橋區是四川省化工基地,近年來,當地居民曾多次投訴該地空氣異味問題。
━━━━━
當地部分居民撤離,監測未發現超標情況
五通橋區居民楊陽(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20日早上8時許,她聞到空氣中有「非常刺鼻、嗆人」的異味,母親也戴著口罩來找她,說一位親戚告訴她,附近有化工廠洩漏。她們用溼毛巾捂住口鼻,在上午10時許開車離開五通橋。除了她們,附近不少居民都在撤離,導致公路上堵車。
這一說法得到了五通橋區金山鎮居民菀女士的印證,菀女士表示,上午9點,她乘坐縣際班車到樂山市區辦事的途中,在微信群裡看到了「化工廠洩漏」的說法。當時,已經有不少人戴著口罩騎著摩託車撤離,班車也因此被堵在路上。
▲視頻截圖
據菀女士回憶,車輛行駛到湧斯江大橋時,她聞到了空氣中的異味,「一路上很多人想上班車,都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當時路上還有交警在指揮交通,「都說把車窗搖上去」。
居民劉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上午10時許,門前的街道上就出現大堵車。「老老少少有的步行,有的開車」,都在向樂山城區方向撤離。還有許多行人提著行李匆忙走過,因擔心空氣中白霧對身體有害,行人都戴上口罩。
「還有個穿工裝的工人告訴我快點走」,劉先生稱,交通擁堵大約持續兩三個小時,平時只需20分鐘的路程,自己步行大概花費近1個小時。
即便是沒有聞到氣味的人,也在往外走。
一家漁具店的店主餘女士告訴新京報記者,今日上午9時許,自己聽鄰居和家人說出現「氣體洩漏」,居住在樂山城區的親戚特地開車前來,在經歷超過一個小時的堵車後,將一家人送至樂山。「中午我就回來了,到現在我也沒聞到什麼氣味。」
▲當地一家化工企業永祥公司的聲明截圖。
五通橋區多家化工企業發布聲明,表示一切正常。
昨日上午,永祥股份官方網站發布聲明稱,自2020年8月19日洪水退去後,旗下相關單位均已進入全面清理、清掃工作階段。目前,所有設備、裝置一切正常、安全,未發生任何洩漏等異常情況。
四川福華通達農藥科技有限公司和四川和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樣發布聲明稱,「所有設備、裝置一切正常、安全,未發生任何異常情況。」
永祥多晶矽廠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今天(20日)上午,自己在廠房裡看到煙霧,但並未聞到任何異味。上述工作人員否認「氣體」與廠裡有關。「我們一直都在公司裡面工作,廠房裡也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13點08分,一名當地居民向新京報記者提供了五通橋區西壩鎮的照片,表示現在空氣看起來沒有異樣,但還是能聞到化工品的味道。
當時,「微博五通橋」發布9張圖片,配文「此時此刻的五通橋」。畫面中,天空一片晴朗,道路視野清晰。
20點30分,楊陽告訴新京報記者,他聽說五通橋地區空氣目前已經有所好轉,他們一家人在外住宿不方便,已經打算開車回家,一些早上撤離的居民也在陸續返回五通橋區。
━━━━━
官微三次闢謠
樂山市五通橋區官方微博分別在9時56分、10時37分、12時55分連續發布3條通報。
通報表示,環保部門已就上午8時許在樂山市五通橋區沿湧斯江區域出現刺激性氣味啟動應急監測,「城區三個監測點位均未發現氯化氫、氟化氫、氯氣、氨氣、VOCs(揮發性有機物)等指標超標情況。」
包括「化工廠爆炸」在內的許多說法,都被五通橋區官方微博「微博五通橋」一一證偽。
例如,所謂「樓宇間布滿濃烈煙霧」的圖片,被證實為2015年五通橋區一多晶矽企業發生洩漏時配發的新聞圖片。
▲官方微博多次發布闢謠。
自上午開始,區委書記張國清前往化工企業檢查,隨後在現場發布視頻,否認發現任何異常情況。
張國清表示,整個五通橋區「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發生爆炸」,樂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五通橋生態環境局開展應急監測後,所有監測指標均未出現超標數據;經過全覆蓋自查,均未發現任何洩漏等異常、安全環保現象,也沒有接到人員受傷的報告。
「現在我們正開展水、氣的取樣監測,進一步全面深入排查,並持續開展監測工作。現在五通橋區社會秩序正常,我希望大家不信謠、不傳謠。」張國清說。
━━━━━
是否「正常洩壓」?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早在18日,便有當地居民反映聞到刺激性氣味。
按照王女士的說法,自己於18日中午也曾在聞到刺鼻氣味,是一種「很微弱的臭味」,持續大約2分鐘。但當時王女士由於正忙於應付洪水,便沒太注意。
另一位居民楊女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18日晚間,空氣中瀰漫的氣體味道為酸臭味,呼吸道有明顯痛感,眼球也有發澀、酸脹的情況。
18日,五通橋區曾通報此事稱,經五通橋區應急管理和生態環境部門現場勘查,未發現企業燃燒、爆炸和洩漏情況,「網友反映煙霧產生原因,為永祥股份安全系統正常洩壓。」
永祥多晶矽廠一名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解釋,所有的化工廠都會正常洩壓,將多餘的水蒸氣排放出來,並不釋放任何有毒有害氣體,也不會產生異味。
但楊女士對「正常洩壓」說法表示質疑,「為什麼平時的刺激性氣味沒有這麼強?」
更多疑問有待解開。空氣中聞到的刺激性味道和「煙霧」是何種物質,源頭在哪?新京報記者據此向五通橋區有關部門提出採訪申請,目前尚未得到回覆。
━━━━━
當地空氣異味情況已持續多年,群眾多次舉報
多名當地居民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空氣中存在異味的情況已持續多年。一位家住五通橋區牛華鎮的居民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家對面河邊就有化工廠,「基本上到晚上都會有刺鼻的煙味、臭雞蛋味道。」
這位居民表示,此前曾聽說居民區拆遷和工廠搬遷的消息,但一直沒有落實。很多年輕人因此選擇離開五通橋,去樂山城區或成都定居。
菀女士的姐姐回憶,約二十年前,五通橋地區人稱「小西湖」,「意思是樂山市最宜居的地方,這裡河多,環境特別好。大力發展工業後,這裡的化工廠就越來越多。」
據公開資料顯示,五通橋區是四川省化工基地,目前,全區有鹽磷化工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66戶,其中5家企業為上市公司。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近年來,當地居民曾多次在「問政四川」、人民網「地方領導頻道」等平臺反映,稱當地空氣存在異味等情況,「我們經常能聞到酸呼呼的臭氣,有時半天都被這氣體包圍。」
對於上述舉報,五通橋區環保局、發改委等部門回復稱,會要求企業加強汙染治理設施的維護,減少對周邊的影響。
━━━━━
觀點
樂山五通橋居民在恐慌什麼?
文/於平(媒體人)編輯 胡博陽 實習生 李坤晉 校對 盧茜
▲樂山五通橋官方通報一危化企業氣體洩漏傳聞:未發生爆炸 未發現氯化氫等超標。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8月20日上午,四川樂山五通橋區居民的恐慌引起輿論關注。視頻顯示,化工廠區上空,煙霧瀰漫,當地民眾紛紛逃離,以致交通一度堵塞。事發後,五通橋區上午10時發布通報:經排查,我區內所有化工企業均未發生爆炸;通過環保部門排查和企業自查,未發現洩漏等異常現象。部分網民就此追問:若沒有洩漏,煙霧是怎麼來的?昨日上午,界面新聞從樂山市委宣傳部獲悉,該市五通橋區發生一起化工廠洩漏事件,目前已經得到控制,暫無人員傷亡的報告。8月20日13時許,五通橋區委書記張國清發聲,稱整個五通橋區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發生爆炸;未發現洩漏等異常。
最新消息是,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在其官博闢謠,網絡中部分涉及五通橋區化工廠圖片和視頻為謠言。從「未發現洩漏」到「發生化工廠洩漏」到「未發現洩漏」,口徑上的不一致也讓很多人產生了疑惑:五通橋區到底發生了什麼。雖然五通橋區委書記發聲稱,爆炸純屬子虛烏有,當地民眾懸著的心可以暫時放下來,但這起突發事件還是留下了諸多疑點,有待當地進一步作出解答。
1.當地民眾到底在恐慌什麼?
早在8月18日,樂山當地就有網友反映化工廠產生濃霧的問題。當時樂山當地闢謠稱:經現場勘查,該區境內目前未發現和邦、永祥、福華等企業燃燒、爆炸和洩漏的情況,關於網友反映的煙霧產生的原因,為永祥股份安全系統正常洩壓。僅兩天過後,就發生引發當地民眾恐慌的事件。問題來了:這只是一個巧合,還是存在關聯?當地民眾到底在恐慌什麼?這些問題顯然需要答案。2.當地的輿情應對和信息發布是否充分?在網絡瘋傳化工廠爆炸發生毒氣洩漏之後,當地進行了闢謠。但就目前看,在是否存在洩漏一事上,幾方說法並不一致。那這些口徑何以不同?根據10時26分五通橋區發布的情況通報內容,以及五通橋區委書記的回應,當地並未發生任何爆炸、洩漏問題,那麼民眾為何紛紛「外逃」?這也需要科普跟解釋。
3.對化工廠的隱患和風險,是否有深入徹底的排查和治理?樂山五通橋出現這一事件,從目前的回應來看,並非化工廠爆炸或者洩漏而起,但在以前,卻有著因洩漏等原因造成的類似事故。五通橋區工業發展歷史悠久,是四川重要的化工基地,也是國內十大原料基地之一。早在2013年,就有媒體人曾撰文披露當地化工企業雲集,汙染嚴重,民眾苦不堪言。彼時的文章中提到,當地一些化工廠多次發生洩漏事故。根據中國新聞網的報導,2013年,四川樂山市五通橋區永祥多晶矽公司在生產中,發生了「氫化工序」回收裝置換熱器洩漏並自燃(主要成分氯矽烷)事件,並且產生有毒煙霧擴散。此次事件,讓很多人重提舊事。那這麼多年,樂山當地對於五通橋化工廠存在的種種隱患和風險,有沒有進行過深入徹底的排查和治理?疑點一籮筐,樂山這起事件顯然需要查清那些疑點,積極回應民眾關切,消釋外界質疑,也推動當地化工產業實現良效治理。拿此事來說,就算沒有發生洩漏,當地居民的恐慌也不是什麼小事。對於長期與化工廠區相處的居民來說,其心理承受能力必須被充分考慮到。無論如何,不管這次事件原因究竟是什麼,當地都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抓好安全生產,治理好環境汙染。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