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流行歌曲,很多都會想到港臺的流行歌曲,年紀大的一些人,可能會記得鄧麗君,費翔,年輕的記得齊秦,王傑,童安格,到譚詠麟,劉德華,黎明,郭富城,陳百強,羅大佑,李宗盛,陳慧嫻,吳倩蓮,陳淑樺、到後來的年輕一代的周杰倫,超女,韓紅,李健,等等,現在的流行歌曲可以說在中國大地上是百花齊放,但你可能不知道,中國內地的第一首流行歌曲竟然是下面這首《鄉戀》。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當年《鄉戀》成為流行歌曲的坎坷經歷。
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的元年,很多舊的思想和新的思想發生激烈的碰撞,那時的人們一直都是唱紅歌,不允許唱這些男女之間情愛之類的歌。
當時《鄉戀》這首歌寫出來,並被李谷一唱出來後,很多老一輩的「正統」的文藝工作者,都說這首歌是「流氓歌」,並上綱上線,說臺灣有個鄧麗君,中國內地有個「李麗君」,一度這種唾沫腥子差點把李谷一給壓垮了,說李谷一是「黃色歌女,」有人甚至說要批鬥這種歪風邪氣。
各位不要笑,中國當時就是這樣的環境,小朋友可以問問老人們,大朋友,老朋友,可能都知道,甚至,當時有些話都不能亂說,說不好,就被關起來,可不是像現在這麼自由,亂說都可以。講個真實的笑話,當年一個小夥子帶著吉他在煤礦學院的禮堂上聒噪,才唱到第二首,禮堂裡的150個局級幹部就表示,如果該小夥不消失,他們將一起退場。
扯遠了,說起《鄉戀》,當時搞了個全國15首歌投票,竟得了15萬票,令很多人眼紅,於是就想打壓(在當時可算是不少)但,當時也有很多人支持李谷一,尤其是咱們的全國聽眾(當時電視少,廣播多),都喜歡這首歌。
在1980年的春節晚上會上,全國各地的聽眾朋友紛紛打電話點這首歌,那一晚,廣電的領導吳部長也是頂著壓力讓李谷一現場唱了這首歌,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應觀眾的喜歡,她一個人竟唱了十幾首歌,也正是因為這一晚會上,《鄉戀》這首「黃色歌曲」能得以在全國人民面前演唱,《鄉戀》也從此得到轉正,被譽為中國內地流行歌典的開山之作。
從這以後, 中國內地的流行歌曲開始百花齊放,毛阿敏(思念),韋唯(愛的奉獻)毛寧(彎彎的月亮),那英(山不轉水轉),蔡國慶(三百六十五個祝福),蘇芮(唱牽手)......,一批批流行歌手,如雨後春筍,唱出各種動聽的歌曲!
今天再聽起這首《鄉戀》,真是感覺時光飛逝,當年還是乳臭未乾的我,如今已是年過中年,再看看改革開放後,中國的變化,真是天翻地覆的變化,祝願祖國越來越昌盛,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再看看下面這幾張當年的小鮮肉,你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