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之所以受人尊敬,在於他們的甘於淡泊,不貪安逸,不務奢華,而這些都反映到他們的書法作品之中。
歷史上書法功夫了得的高僧不勝枚舉,今天給大家帶來16位歷代高僧書法欣賞,不一樣的書法意蘊,不一樣的心靈境界。
智永
智永,本姓王,名法極,法名智永,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山陰(今浙江紹興)永欣寺僧。
智永繼承師法,精勤書藝,相傳曾手寫《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分送浙東諸寺廟。很多人都來索求他的書法作品,人來人往,時間久了,永欣寺的門坎都被踩壞了。他只好把門坎用鐵皮包起來,人們就笑稱為「鐵門限」。
懷素
懷素,俗姓錢,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
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
苦筍帖
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書法率意顛逸,千變萬化,法度具備。
自敘帖局部
自敘帖局部
自敘帖局部
自敘帖局部
高閒
高閒,唐朝僧人。自幼出家於湖州開元寺,後入長安。酷愛書法,尤善草書。據《唐高僧傳》載:「宣宗重興佛法,召入對御前草聖,遂賜紫衣,仍預臨洗懺戒壇,號十望大德。」可見高閒之書法在唐代已經聲名顯赫,可惜他流傳書跡甚少。
千文殘卷
高閒《千文殘卷》,在章法上,其疏密虛實得當,協調統一。布局縱略分明,橫則不限,渾然一體。
千文殘卷
千文殘卷
千文殘卷
千文殘卷
大慧宗杲
尺牘紙本
大慧宗杲,俗姓奚,他的禪學思想在當時和以後都產生了很大影響。該尺牘是大慧宗杲放逐於梅州時寄給友人無相居士的書信,筆致富於氣勢,為大慧宗杲的書跡中最受重視的作品。
無準師範
無準師範,中國南宋禪僧,被譽為「南宋佛教界泰鬥」,在茶文化傳播日本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無準師範禪師筆跡
圜悟克勤
圜悟克勤,宋代高僧,四川崇寧人,俗姓駱。出生在世代崇儒的書香門第。一天,克勤到妙寂院遊玩,偶然看到佛經,他拿來看了又看,心中悵然,好像見到了自己原有的東西一樣,說:「我恐怕前世是和尚吧!」就這樣,他剃度出家了。
圜悟克勤《印可狀》行書
本件為圜悟克勤送給弟子虎丘紹隆的「印可狀」之前半部,也是現存最古的禪僧書跡。
局部:
圜悟克勤書法
虛堂智愚
虛堂智愚筆
虛堂智愚,南宋著名禪僧,十六歲時隨同邑普明寺的師蘊法師得法,是臨濟宗第四十代。
虛堂智愚寫給悟翁禪師尺牘
夢英
夢英 十八體篆書
夢英,北宋名僧,多才多藝,能詩能文,篆隸楷行草,無所不能,尤精篆書,陶谷謂「陽冰死而夢英生」。他與六朝陳僧智永、隋僧智果、唐僧懷素齊名,號為「瀟湘四僧」。
《篆書千字文》拓本
了庵清欲
了庵清欲,元代僧人,台州(浙江)臨海人,俗姓朱,字了庵,號南堂。了庵清欲墨跡揚名海外,本件書法筆致溫和典雅。
清拙正澄
清拙正澄《平心字號》
清拙正澄曾向福州鼓山寺平楚聳禪師、杭州淨慈寺愚極慧禪師參學佛法。而後遊方各地,曾在雞足山停留過,並傳在此頓悟佛法,後來又移住真淨寺。
破山明
破山明《草書七言聯》
破山明,俗姓蹇,四川大竹縣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出家為僧,出家前本是一介儒生,後因戰亂四起,看破紅塵遂削髮為僧皈依佛門。
破山明
破山明一生雲遊四方,不僅精通佛法,且善詩文,尤工書法,其字俊逸瀟灑,珠圓玉潤,溶王、顏、歐、蘇之精華為一爐,形成了自己不拘一格的書法風貌。
憨山
憨山《行書住山法語》
憨山,法名德清,明代高僧。其善行草,下筆平穩、含蓄凝鍊、秀潤中和,於平淡中見功力,這與他參禪淨業有極大關聯。
《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
憨山《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此本內容為性理修養之說,涉佛教。書法總體的特點是靜穆而不乏靈動,端穩而不乏妍美。
八大山人
朱耷,號八大山人、雪個等。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做道士。
髡殘
髡殘,本姓劉,出家為僧後名髡殘,字介丘,號石溪、白禿、石道人、石溪道人,殘道者、電住道人。
髡殘的書法及風格,以往未見有專文論及,不僅是他在書史上的影響薄弱,主要還是其書畫傳世太少。故此,要了解髡殘書法,還是得從其繪畫題詩、題記中來考量。
雨洗山根圖軸
石濤
楷隸行三體雜錄卷局部
石濤,本姓朱,名若極。籍貫廣西。為僧後法名原濟、道濟。題畫別號甚多,如苦瓜和尚、清湘老人、大滌子、瞎尊者等。
記雨歌帖
七言詩軸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書法大致有以下幾種:寫經、信札、結緣(包括佛語、格言、警語等)、著述以及純粹創作。
觀弘一法師的書法作品,完全可以說達到了書法與所書文字兩者之精、氣、神的完美統一與融合,樸質無華而感人至深。
【終】
書法字帖·書法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