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行政區劃史,無錫從常州析出,溧陽為現存首縣

2020-12-11 地圖說史

全文約2000字,配地圖12張,閱讀時間據個人喜好而定,請妥善安排時間。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常州市行政區劃範圍。

先秦時期,今常州市地區先後歸屬吳、越、楚等國。等到秦國一統六國,設郡置縣,其地開始納入全國的行政區劃中。

秦朝

上圖為秦朝末期。此時今常州市境內僅存一個溧陽縣,屬鄣郡管轄。鄣郡治鄣縣,在今湖州市境內,未延續下來。

溧陽縣,秦置,即今溧陽市行政建制的起源。此時的縣城位於今溧陽市南渡鎮舊縣村,尚未遷至今址。

西漢

上圖為公元7年西漢時期。此時今常州市境內存在上圖兩縣,分屬會稽郡和丹陽郡。會稽郡治吳縣(今蘇州市),丹陽郡治宛陵縣(今宣城市)。

毗陵縣,春秋時為吳國王室季札的封地延陵邑,西漢置縣,即今常州市區行政建制的起源。縣城同今,延續至今。

西晉

上圖為公元281年西晉時期。東吳時期,置毗陵典農校尉,治毗陵縣。西晉太康二年(281年),改毗陵典農校尉為毗陵郡,同時治所遷往丹徒縣,便是上圖的行政區劃。毗陵典農校尉,可以認為是如今常州市地級行政建制的起源。

永世縣,東吳置,初名永平縣,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改為永世縣。縣城位於今溧陽市天目湖鎮古縣村,唐朝初期廢,未延續下來。

溧陽縣此時去哪了,為什麼上圖未標記?東漢時期,溧陽縣治遷往今南京市高淳區固城街道,不在今常州市境內,所以未標記。

隋朝

上圖為公元612年隋朝時期。西晉永嘉五年(311年),因避東海王司馬越(八王之亂最後一位,當時獨攬朝政)世子司馬毗諱,改毗陵郡和毗陵縣為晉陵郡和晉陵縣。

晉陵郡在隋朝先改為常州,後改為毗陵郡,轄區如上圖。而晉陵縣則在沿用,未改回毗陵縣。

唐朝

上圖為公元741年唐朝時期。此時今常州市境內存在上圖四縣,分屬常州、潤州、宣州。唐朝此時,毗陵郡又改名為常州。

武進縣,唐垂拱二年(686年)析晉陵縣置。晉陵縣和武進縣同城而治,共為常州治所。

金壇縣,唐武則天垂拱四年(688年)置,即今金壇區行政建制的起源。縣城同今,延續至今。

溧陽縣在隋朝曾短暫被廢,唐武德三年(620年)復置,同時將縣治遷回今南渡鎮舊縣村。

北宋

上圖為公元1111年北宋時期。上圖四縣還是分屬三地,其中溧陽縣的縣治有所變化。

在唐天復三年(903年),溧陽縣遷至今址,延續至今。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溧陽縣脫離今安徽省地區行政機構的管轄。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屬今宣城市的前身管轄。

元朝

上圖為公元1330年元朝時期。和北宋時相比,常州改為常州路,晉陵、武進屬之;潤州改為鎮江路,金壇屬之;江寧府改為集慶路,溧陽屬之。溧陽縣改為溧陽州,其餘無大變化。

明朝

上圖為公元1582年明朝時期。晉陵縣在明初併入武進縣,於是今常州市境內僅存三縣,分屬常州府、鎮江府、應天府。

隨便說說此時常州府的其他轄縣,有無錫縣、宜興縣、江陰縣、靖江縣。只是不在今常州市境內,故未標記。

清朝

上圖為公元1820年清朝時期。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武進縣東部置陽湖縣,同城而治,共為常州府治所。此外,和明朝相比,溧陽縣此時也改屬鎮江府。

民國初期

上圖為公元1914年民國初期。清朝的陽湖縣已併入武進縣,於是此時境內存在三縣,分屬蘇常道和金陵道。1927年廢除道制,各縣直屬省管轄。

建國初期

上圖為公元1953年建國初期。1949年解放之初,置常州專區,轄常州市(同年析武進縣城區和近郊置)和武進、江陰、金壇、溧陽、宜興等縣,專員公署駐常州市。

1952年,無錫縣劃入常州專區。注意,只是無錫縣劃入,無錫市從1949年開始就是省轄市。同年,常州市改為省轄市。

1953年,常州專區撤銷。轄縣分劃蘇州專區和鎮江專區,便是上圖的行政區。也是就此時起,常州市區和歷史上常州的各轄縣分離。

1958年鎮江專區曾短暫改名為常州專區,常州市也改屬常州專區管轄,不過第二年便改回鎮江專區。1962年,常州市再改回為地級市,只是不轄縣。

當代

隨著1983年武進、金壇、溧陽三縣劃入常州市,逐漸成今日的行政區劃。

縱觀常州市行政區劃史,溧陽市其縣級行政建制從秦朝延續至今,為今常州市境內現存首縣。而常州的地級行政建制可以從東吳時算起,至今也有約一千八百年。金壇的歷史則稍晚,唐朝時期建縣。

不過在筆者看來,常州最特殊的一點在行政轄區上,便是古今常州的差異。毫無疑問,古今常州的地級行政建制是存在傳承的,但是古今常州的轄區變化卻很大。

以明朝常州府為例,管轄武進、無錫、宜興、江陰、靖江五縣,歷史上大部分時間類似。而現在這五地中,只有原武進縣轄區屬常州市。無錫、江陰、宜興三地自成一體為無錫市,靖江則屬泰州市。

再說說1983年劃歸常州市的金壇和溧陽。

金壇歷史上長期屬鎮江市及其前身,溧陽歷史上飄忽不定,宣城、南京、鎮江都歸屬過。反正一點,都和常州市的前身不搭邊。但現今如此,不知這三十多年來融合的如何,有沒有讀者朋友評論區告知一二。

已完結川、鄂、贛、桂、貴、閩、皖、湘、粵、浙行政區劃史,關注可查閱更多。圖文資料來源:二十五史、太平寰宇記、元和郡縣誌、水經注等正史和地理總志。#常州#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無錫曾屬於常州嗎?無錫到底是何時「脫離」常州的?
    有的網友甚至還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說無錫在清末民初的崛起徹底打破了蘇南格局的平衡。倘若無錫不崛起,那麼今天的常州和蘇州依然會旗鼓相當,經濟總量不相上下。而無錫崛起之後,還帶走了原常州府的江陰和宜興這兩個經濟強縣,導致常州只留下一個武進,只能與原屬鎮江府的金壇和溧陽為伴,經濟總量在蘇錫常中墊底。看到這些「牢騷」,我一向是一笑了之的,有心回應,但兩三句話說不清楚。
  • 無錫市行政區劃史,宜興為現存首縣,江陰曾是直隸州
    宜興州和無錫州是第三級行政區劃,屬常州路管轄,常州路屬江浙行省管轄。而江陰州則直屬江浙行省管轄,是第二級行政區劃。其實江陰縣在南宋時期便升為江陰軍,成為今無錫市境內第一個本土地級行政機構。元朝時先改為江陰路,後又改為江陰州,一直是二級行政區劃。
  • 商丘市行政區劃史,睢縣為現存首縣,夏邑從碭山而來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商丘市行政區劃範圍。先秦時期,今商丘市地區屬宋國。公元前286年,齊、楚、魏三國聯手滅宋,瓜分領土。及至秦國一統六國,設郡置縣,其地開始納入全國的行政區劃中。唐朝上圖為公元741年唐朝時期。此時今商丘市境內存在上圖十縣,分屬三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梁郡復改為宋州,即上圖行政區劃,其餘變化不大。
  • 煙臺市行政區劃史,龍口為現存首縣,登州萊州相併存
    底圖為現代地圖,用作古今對照。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煙臺市行政區劃範圍。先秦時期,今煙臺市地區屬萊國,戰國時期屬齊國。及至秦朝統一天下,設郡置縣,其地開始納入全國行政區劃中。民國初上圖為公元1914年民國初期。此時今煙臺市地區均屬膠東道管轄,治煙臺。此時的煙臺是地理概念,尚未建制。
  • 濰坊市行政區劃史,高密為現存首縣,青州為古代中心
    底圖為現代地圖,用作古今對照。未覆蓋顏色區域在當時為海域。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濰坊市行政區劃範圍。 春秋時期,今濰坊市地區分屬齊、魯、杞、莒等國,到戰國後期均屬齊。及至秦統一天下,設郡置縣,其地開始納入全國行政區劃中。
  • 江蘇南部行政區劃調整暢想,鎮江、無錫拆分,江南江北協同發展
    江蘇南部行政區劃調整暢想,鎮江、無錫被拆分的呼聲最高。方案一鎮江併入南京;無錫一分為二,東邊併入蘇州,西邊併入常州。或者保留無錫現有區,蘇州合併無錫江陰市,同時在澱山湖建蘇州第二機場;常州合併宜興市。無錫市新吳區(碩放機場和機場產業園區)劃給蘇州市,作為代價把張家港市劃給南通市,使南通成為跨江城市;無錫剩餘市區、江陰、宜興劃給常州市,同時將靖江市、泰興市劃給常州市;泰州市剩餘地區併入揚州市,鎮江市區劃給揚州市;鎮江其餘地區劃給南京市,揚州市儀徵市劃給南京市,常州市溧陽市劃給南京市。
  • 淮安市行政區劃史,盱眙為現存首縣,金湖從揚州而來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淮安市行政區劃範圍。先秦時期,今淮安市地區先後為吳、越、楚等國所有。等到秦朝一統天下,設郡置縣,其地開始納入全國的行政區劃中。說明一點,元明兩朝三級和四級行政區劃並行。此時的泗州依然存在,依然管轄著數縣,同時上屬淮安路管轄,淮安路則屬河南江北行省管轄。路在宋朝是一級行政區劃,到了元朝,成了二級行政區劃。而楚州在南宋紹定元年(1228年)改為淮安軍,再改為淮安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為淮安路。便是上圖的行政區劃。
  • 貴州遵義行政區劃史,先有鄨縣後遵義,鳳岡為現存首縣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遵義市行政區劃範圍。西漢之前,今遵義市地區一直屬於西南夷的活動範圍。直到漢武帝開西南夷,方納入全國的行政區劃中。唐朝上圖為公元741年唐朝時期。此時今遵義市地區分屬上圖四州,其中三州為本土行政機構。播州,唐貞觀初置郎州,旋廢。
  • 平頂山市行政區劃史,葉縣為現存首縣,汝州為古代中心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平頂山市行政區劃範圍。先秦時期,今平頂山市地區曾分屬鄭、韓、魏、楚等國。等到秦國統一六國,設郡置縣,其地開始納入全國的行政區劃中。明朝上圖為公元1582年明朝時期。和元朝時期相比,明朝的汝州在成化年間升為直隸州,屬河南布政使司管轄,轄區還包括伊陽縣(今汝陽縣)。清朝在這一帶沿襲了明朝的行政區劃,故不累述。
  • 南通市行政區劃史,如皋為現存首縣,海門曾是直隸廳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南通市行政區劃範圍。在兩晉南北朝之前,今南通市大部分地區都是水域,陸地僅有今南通市西北一帶。後隨著泥沙入海形成沙洲,陸地區域逐漸擴張。到了東晉時期,其境內才開始有縣級行政機構。此外說明一點,我繪製的圖中底圖為現代地圖,用作古今對照。凡是沒有覆蓋色彩的地方,在當時就是水域。
  • 江蘇省常州市
    江蘇溧陽,人傑地靈,山清水秀。唐代時,因重名,遂取「勾曲之山、金壇之陵」,更名為金壇縣。1993年撤縣設市。屬於常州市下轄的縣級市,又名金沙、良常。…[詳細]東城街道西城街道金城鎮儒林鎮堯塘街道直溪鎮朱林鎮薛埠鎮指前鎮  常州地處長江中下遊,南瀕太湖、北靠長江,與上海、南京兩大城市等距相望,與蘇州、無錫聯袂成片,構成以經濟發達而著稱的「蘇錫常」地區,是長江下遊金三角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 航拍江蘇常州溧陽社渚 千年古鎮換新顏
    社渚鎮距溧陽城區約 28公裡,距離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約80公裡,距常州奔牛機場60 多公裡。104 國道、揚(州)溧(陽)高速公路、蕪申(蕪湖—上海)運河、239 省道穿境或緊鄰而過,為蘇錫常與皖東南連接的交通樞紐,屬茅山革命老區,是江蘇省省政府確定的「江蘇省重點中心鎮」、「江蘇省衛生鎮」、「江蘇省新型示範小城鎮」,2014年列入第二批「全國重點中心鎮」名單。
  • 常州市最宜居的區縣,金壇、溧陽無緣,而是它
    常州市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文化旅遊城市,是個風景秀麗之地。這裡擁有高速、高鐵、航運、航空、地鐵,交通是非常方便。更值得一提的是,常州市經濟發展,百姓生活富足,城市規劃好、城市公園多,是一個非常宜居的城市。如果說,常州整體是宜居的,那麼其下轄的區縣中,哪個最宜居呢?常州市最宜居的區縣不是金壇也不是溧陽,而是武進。
  • 常州行政區劃調整7月執行
    原標題:常州行政區劃調整7月執行   本報訊 (記者 蔡 煒)常州迎來大手筆的改革。昨天,常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宣布:經過深入調研和廣泛聽取意見,並經過了國家、省和市專家論證,調整部分行政區劃。
  • S1號線向溧陽方向進發!常州城市軌道交通規劃修編獲批覆!
    《常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 獲市政府批覆,溧陽出現其中。日前,由常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編制的《常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以下簡稱《規劃》)經過省廳技術審查、修改完善後獲市政府批覆。
  • 常州首張鄉鎮地圖《天目湖鎮行政區劃圖》出版
    由常州市測繪院編制、溧陽市民政局監製的常州市第一張鄉鎮地圖——《天目湖鎮行政區劃圖》日前正式公開出版。  《天目湖鎮行政區劃圖》對全鎮工業園區、主要景點、主要道路、水系、山體、風景名勝、重點單位、自然村莊等要素進行詳細標註,最大特色是第一次在行政區劃圖上標繪了行政村的界線。該圖運用航空攝影DEM(數字高程模型)技術編制,以三維立體效果反映天目湖鎮獨特山水優勢。用地圖語言形象展現了天目湖鎮山清水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旅遊資源。  同時出版的還有《溧陽實用地圖冊》。
  • 常州市資訊|常州未來最吃香的區縣,不是溧陽也不是金壇,而是這個地方
    常州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而且作為長江三角洲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常州在江蘇的發展也有著巨大的地理優勢,更何況當地的經濟水平已經不弱,2019年達到了GDP為7400億元的成績,對比以往增長了6.8%左右,隨著未來的發展,無疑會十分吃香,那麼常州未來最吃香的區縣,不是溧陽也不是金壇,而是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新北區。下面我們需要去了解一下這個地方。
  • 常州市最被看好的區縣,不是金壇也不是溧陽,而是這個地方
    可能你會問,在常州下轄的各個區縣中,最看好哪一個區縣的未來發展? 在我看來,常州市未來最被看好的區縣不是金壇也不是溧陽,而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武進區。為什麼這麼看好武進的未來發展呢?下面就讓我們先簡單的了解一下武進。
  • 常州市各級就業見習基地名單匯總
    > 13 無錫麥當勞餐廳食品有限公司常州文化宮餐廳 省級 14 中國南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
  • 常州未來最看好的區縣:不是武進,也不是溧陽,而是這座小城
    大家都知道常州是江蘇省的一個地級市。根據2020年第一季度常州市地區生產總值,排名全國前30位,接近1500億元人民幣,因此超過蘇北地區的徐州,就可見一斑。就其地理位置而言,常州不僅區位條件優越,交通也較為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