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四十年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已從追趕者的角色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依然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導致的差距增大等諸多現實問題。
客觀來說,經濟發展不平衡是存在的,這會導致地域文化、居民心理活動等方面的差異。然而,這些差異會造成人們心理上刻板印象,有些還會不被人們認同,比如地域歧視問題,需要引起全社會共同關注。
出國旅行先受氣
地域歧視讓人厭
據媒體12月20日報導,近日,一名河南戶籍女子辦赴日旅籤,被中介以地域歧視為由,予以拒絕。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女孩小張近期正打算與好友結伴赴日旅遊,因需要辦理旅遊籤證,小張從網上找到了某專業中介機構。剛開始,小張的辦理過程比較順利。但當中介核實身份證等戶口信息時,卻出了問題。
據了解,小張戶口雖在城市,但其身份證號碼顯示是在老家河南某地辦理的。中介直接以該地上了系統黑名單,並作為風險地區對待的理由告知她,旅籤不能辦,直接點名這就是地域歧視。
同時,中介告知她唯一的方法就是,讓其先交納5萬元的不出外打工保證金。小張非常氣憤並與其理論,但始終未能把籤證辦下來。
後來,小張還是通過河南本地的旅行社,才辦下來旅行籤證。
人為設障為哪般
市場規則要維護
筆者看到這裡,對此也感到氣憤而且無奈。
作為普通消費者來說,人人都有可能成為事件中的「小張」。當大家遇到這種所謂以地域歧視為藉口,而人為設置的障礙時,是想方設法另尋它途,還是敢於拿起法律武器與之鬥爭?這是擺在人們面前的選擇難題。
誠然,市場規則應是同一的,它不能因人而異,規則平等應該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所以,對待地域歧視要堅決說不。
此事一經傳播,引起了不少網友熱議,其中許多網友認為,遇到這類事情要明確表明自己態度,與這種歧視行為做鬥爭。而且大部分人都覺得,對這類行為要堅決打擊,維護積極健康的市場消費秩序。
多方解鎖地域歧視
共同呵護和諧社會
筆者認為,這類歧視現象,在大家身邊經常存在。
近期,河南人小閆兩次向浙江某公司投遞求職簡歷,均被該公司以「河南人」不合適為由予以拒絕錄用。小閆以此行為涉嫌地域歧視為由,將該公司告上法院。目前案件正在審理階段。
筆者認為,地域歧視現象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具有深刻的社會文化背景。但需要清楚的是,市場規則必須以平等作為基石,這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
對待這類現象,一方面要敢於揭發其本質,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另一方面,需要由政府、社會、企業、消費者等共同組成抵制地域歧視現象的合力,維護健康的消費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