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新時代的飛彈「築巢人」——沙子呷(下)

2020-12-23 中國網

沙子呷定期檢查施工質量,確保絕對施工安全。方雷 攝

沙子呷在施工現場組織官兵過黨日。劉明松 攝

中國網軍事8月14日訊(記者謝露瑩 通訊員李永飛 段開尚 馮丹陽「八一」前夕,中宣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發布13位「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沙子呷是其中之一。

入伍18年,先後參加10多項國防工程建設任務,10餘次擔任突擊隊隊長,探索20餘項實用施工工藝,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二等獎,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火箭軍某工程旅營長沙子呷始終幹在最難處、衝在最險處,堅持「鉚」在陣地工程施工一線,努力當好新時代的飛彈「築巢人」,積極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做出貢獻。

請隨記者一起走進火箭軍某工程旅,探尋這位基層帶兵人的成長故事,感悟基層共產黨員的信念力量。

「帶兵育兵千萬招,真心實意第一招。」

——沙子呷堅守「真為兵、真愛兵」的帶兵信條,靠用心用情成為愛兵模範

2002年隆冬,17歲的沙子呷從川西大涼山走進火箭軍,成為了光榮的一名飛彈工程兵。

從小在彝族山寨長大的他吃飯用手抓、不會普通話。生活習慣和語言的差異,成為沙子呷難以逾越的障礙,但戰友們的關愛和鼓勵給了他溫暖和信心。

指導員買來字典,帶著他一個字一個字地學漢語,班長手把手地教他用筷子,戰友們一有空就跟他拉家常,鼓勵他上電大、報函授,拿下本科文憑。提幹後,他本有機會留機關、到北京,可他選擇回到連隊與戰友「同甘共苦、生死與共」。

不畏艱險、敢打硬仗的沙子呷,始終恪守一個信條:「跟我上!看我的!」

——某重大國防工程開建在即,沙子呷作為先遣隊員戰塌方、排險情、趟新路,成為獨當一面的業務骨幹。工程開工儀式上,沙子呷火線入黨,入伍之初的夢想終於成為了現實!

——某作業面遭遇連續垮塌的破碎巖層,他主動請纓擔任突擊隊長,帶領15名戰士鏖戰6個月,打通長數千米的「卡脖子」地段。

——某特殊斷面被復會戰,無法施展工程機械,他牽頭搭設平臺式高空作業架,率一個排人工作業,刷新單月被復施工新紀錄,該斷面被評為工區「樣板段」。

2012年,沙子呷軍校畢業回到連隊,戰友發現他不僅變了軍銜,還多了好些習慣:每次班排骨幹開會,他先組織讀報評報學習理論文章;不管施工多忙多累,他都主動為大家搞教育作輔導。

沙子呷從排長幹到營長,這些習慣雷打不動。在他看來,「帶兵育兵千萬招,真心實意第一招。」

藏族大學生士兵多登,剛到部隊性格有些孤僻,不願與人交流,「兵之初」還萌生了「混兩年就退伍」的念頭。沙子呷主動聊天談心,用自己的成長經歷為他引路。一次施工排險,多登主動報名參加突擊隊,沙子呷卻說:「在我們營,只有黨員才有這個權利。」就這樣,為了爭取到這個「權利」,多登3次遞交入黨申請書,成為全營同批戰友中第一個優秀義務兵、第一名入黨積極分子。

國防生王海國,剛到工區很不適應,沙子呷鼓勵他從戰士、副班長、班長一步步幹起,把「白面書生」帶成了「拼命三郎」。很快,王海國當上連長。

三連班長王勝東與沙子呷一起「戰鬥」5年多。王勝東告訴中國網記者:「如果有人拼了命也要保護你,這樣的人值得敬重和託付,沙營長就是這樣的人!」

一次,掘進施工,拱頂上掉下一塊磨盤大的石頭擦著沙子呷後腦勺砸在地上。碎石塊把戰士閆衛衡「拍」進水坑裡。大家驚魂未定,沙子呷已經跳進水中,把受傷的閆衛衡救了上來。沙子呷背起閆衛衡一路跑到衛生所,所幸,閆衛衡只是輕微擦傷。

一次,沙子呷跟班檢查鑽爆進度,發現拱頂上方有一道裂縫正在擴大,他大吼一聲:「快撤!」沙子呷一手拎起驚慌中摔倒的戰士劉曉波,一手護著其他戰友,拼命往外跑。跑出30多米,身後傳來轟然巨響,坍塌的巨石把作業面堵得嚴嚴實實。生死瞬間,沙子呷整隊報數清查人員。「一、二、三、四……」當聽到「滿伍」的回答後,大家抱在了一起。

「飛彈工程兵長年奮戰在巖層深處,對我們來說,陽光、空氣都是奢侈品……」在火箭軍「唱響新時代戰友之歌」先進事跡報告會上,沙子呷說,「正是因為這樣,我要把當年我得到的溫暖和厚愛,變成陽光、空氣,加倍送給戰友。」

國家無戰事,軍人有犧牲。「苦、累、傷、殘、險」,是飛彈工程兵面臨的嚴峻挑戰。

沙子呷經常與死神「掰手腕」,但仍未能挽留一些戰友的生命。戰友們以身許國,卻在評定烈士方面遭遇難題。沙子呷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連續兩年提交關於因國防工程建設犧牲官兵評烈士的議案。

沙子呷說:「人民代表為人民,我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沙子呷帶著來隊探親的妻子和母親參觀營區。方雷 攝

沙子呷妻子莫小梅為炊事班幫廚。方雷 攝

「一朝入了黨的門,一生都是黨的人。」

——沙子呷胸懷「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靠奮鬥奮進成為時代新人

涼山,一片紅色的熱土!

西昌,一座英雄的城市!

矗立在市中心的「彝海結盟」紀念碑,記載著一段光輝的歷程,代代相傳的長徵故事深深融入彝家兒女的血脈!

當年,紅軍長徵路過大涼山,「彝海結盟」讓這裡「一步跨千年」,老百姓過上了有屋有地的生活,大家帶著樸素的感情篤定一個信念:「跟著共產黨走,能吃飽;跟著共產黨幹,能穿暖。」

羅子各告訴中國網記者,是共產黨讓她從「土司的僕人」變成了國家的主人,是黨的好政策讓她住上了小洋房。

1994年,羅子各向村黨支部遞交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此後連年申請入黨,1996年7月終於如願成為全村唯一的女黨員。

家逢喜事,羅子各專門炒了兩個雞蛋慶祝一下,這是家裡半年來第一次「開葷」。看著孩子們狼吞虎咽的樣子,羅子各沒捨得吃一口,心裡卻美滋滋的。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沙子呷很小的時候,母親羅子各就告訴他:「長大了一定要入黨。」

「似乎,那時候入黨已成為我們一家的最高追求和榮譽,」沙子呷回憶說,「我入伍離開涼山那一天,父老鄉親們翻山越嶺走到火車站來送我,千叮嚀萬囑咐就是一句話,一定要在部隊裡入個黨,這是他們對我最大的一個期望。」

入伍後,沙子呷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多次遞交入黨申請書,主動對照黨員標準,嚴格自我要求,凡事幹在前、衝在前。

同年入伍的戰友中,沙子呷第一個當班長、第一個入黨、第一個立功,年年被評為優秀士兵,被譽為衝鋒在施工戰場的「陣地鐵人」。

入伍第三年,他在施工會戰中火線入了黨,入黨那天,他第一時間給家人報喜,電話兩端,一家人從歡呼雀躍。

2010年9月,沙子呷被保送入學,走進火箭軍指揮學院學習深造,成為所在部隊組建以來第一位彝族軍官。

母親言傳身教,將「忠誠於黨、甘於奉獻」的美好品德傳遞給沙子呷。沙子呷又把這樣的信念傳遞給妻子莫小梅。

2011年,沙子呷夫婦貸款買了一輛中巴車,開闢彝族山寨與縣城的綠色通道,還推出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免費、義務託運山貨藥材的服務。鄉親們說,「愛心巴士」很受歡迎。

妻子莫小梅到部隊探親時,看到一名戰士關節腫脹,疼得要命,遍回到家鄉翻山越嶺挖草藥,按彝族偏方配成一個個草藥包,定期往連隊郵寄。

良好的家教、純正的家風,蘊含著溫度與力量。沙子呷入黨後,妻子莫小梅、哥哥沙子叢和弟弟沙爾呷也先後入黨,「一戶五黨員、舉家報黨恩」成為彝寨「美談」。

2019年5月,沙子呷家庭榮膺「全國最美家庭」。沙子呷休假回家,母親羅子各拿出榮譽證書開了個特殊的家庭會議,語重心長地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家的今天,我們的家風就是一生聽黨話、跟黨走、報黨恩。」

新冠疫情爆發後,正在休假的沙子呷和擔任扶貧第一村支書的沙爾呷,大年初二就各自返回本職崗位。羅子各、莫小梅和沙子叢「主動請纓、分兵把口」在防控點位上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鄉親們見了都說:「共產黨員瓦吉瓦(彝語,很好的意思)!」



相關焦點

  • 沙子呷:鐵心向黨的「陣地鐵人」
    劉明松 攝 從「陣地鐵人」到「礪劍尖兵」,施工戰場充盈時代的氣息—— 掘進巖層下,心繫天下安 2019年12月,火箭軍「十大礪劍尖兵」頒獎儀式上,沙子呷披紅戴花,與妻子莫小梅共享高光時刻。官兵給予他這樣的讚譽:你是翱翔在巖層之下的彝族雄鷹,是新時代的飛彈「築巢人」。
  • 聽「彝海結盟」故事長大的飛彈工程兵沙子呷
    他的光芒,綻放在屬於他的那個特殊舞臺上——飛彈陣地的修建工地。 「寧可脫掉幾層皮,也不能讓飛彈等陣地。」對於沙子呷和戰友們來說,這不僅僅是工作,更是一種信仰。 心中有信仰,腳下才會有力量。這股力量,推動著他們默默為飛彈築好一個又一個「巢」。
  • 飛彈工程兵沙子呷:沒有戰爭的年代,我還在戰爭中
    「寧可脫掉幾層皮,也不能讓飛彈等陣地。」對於沙子呷和戰友們來說,這不僅僅是工作,更是一種信仰。心中有信仰,腳下才會有力量。這股力量,推動著他們默默為飛彈築好一個又一個「巢」。「在電視上看到飛彈騰空而起,才知道,原來飛彈長這樣。」
  • 火箭軍某工程旅營長沙子呷:一心向黨的「陣地鐵人」
    深山裡,火箭軍某工程旅營長沙子呷(見圖,方雷攝),正忙著為某新型飛彈「築巢」。呷,彝語中是英雄的意思。父母希望沙子呷像雄鷹一樣振翅高飛,成為一名英雄。沙子呷做到了!從此,這句叮囑深深地印在沙子呷心裡。來到部隊,沙子呷不怕苦、不喊累,全身心投入,輕傷不下陣地,被戰友稱為「陣地鐵人」。一次施工會戰,沙子呷扛著上百斤的鋼模板一路小跑。突然,一塊鋼模板倒下來,砸中沙子呷的右腳,他忍痛堅持了10多天。連隊幹部發現後,把他送往縣城醫院,診斷為3根腳趾骨斷裂,因為錯過最佳治療期,可能要做截趾手術。
  • 涼山彝娃沙子呷:從「放牛娃」成長為火箭軍「十大礪劍尖兵」
    2002年隆冬,17歲的沙子呷從大涼山走進火箭軍,成為了光榮的一名飛彈工程兵。入伍後,沙子呷憑著滿腔熱血和強悍體魄,在國防施工中歷練成長。從小在彝族山寨長大的他吃飯用手抓、不會普通話。生活習慣和語言的差異,成為沙子呷難以逾越的障礙,但戰友們的關愛和鼓勵給了他溫暖和信心。時任指導員葉國迎手把手教他用筷子,還送他字典帶他練發音。
  • 沙子呷 巖層深處信念如炬
    沙子呷 巖層深處信念如炬 ■本報特約記者 李永飛 通訊員 段開尚 徐軍凱 劉明松攝影報導 一雙粗糙的大手,常年在深山中為大國長劍「築巢」。 走進巖層深處的施工陣地,你會找到這雙手的主人——火箭軍某工程旅營長沙子呷。 18年前,沙子呷離開大涼山彝寨去當兵。寨子裡80多戶鄉親給他湊足了路費,很多人走了40多裡山路送他去車站,叮囑他要當個好兵。 鄉親們的深情囑託,正是沙子呷的奮鬥目標。 那一年,沙子呷所在班組受領緊急拆模任務,他一馬當先,擠進60釐米見方的內層拆除。
  • 沙子呷任三連連長時有句口頭禪:「三連出品,必是精品」
    2002年夏天,17歲的沙子呷給40公裡外的莫色次果寫了一封信:次果,我想去當一個像村裡陳老兵那樣的兵。次果在父親陪同下走了半天山路趕到沙子呷家,村裡人已經準備好火把、篝火,還架起大鐵鍋燉了一大鍋菜,準備為沙子呷送行。次果有些賭氣地問陳老兵:你為什麼要讓我的呷去當兵?陳老兵一邊教沙子呷打背包,一邊解釋說:沙子呷今年火把節奪了賽馬和摔跤雙冠軍,優秀青年就應該送到部隊去!
  • 沙子呷任三連連長時有句口頭禪:三連出品,必是精品
    2002年夏天,17歲的沙子呷給40公裡外的莫色次果寫了一封信:次果,我想去當一個像村裡陳老兵那樣的兵。次果在父親陪同下走了半天山路趕到沙子呷家,村裡人已經準備好火把、篝火,還架起大鐵鍋燉了一大鍋菜,準備為沙子呷送行。次果有些賭氣地問陳老兵:你為什麼要讓我的呷去當兵?陳老兵一邊教沙子呷打背包,一邊解釋說:沙子呷今年火把節奪了賽馬和摔跤雙冠軍,優秀青年就應該送到部隊去!
  • 【夜讀·報告文學】為飛彈「築巢」(六)
    一些戰友給沙子呷建議:「你這提了幾次幹都沒成,也許明年就要退伍了,不行換個環境輕鬆一段時間。」沙子呷心裡一想,這也不是沒有道理,於是他找到連隊幹部報了名。沙子呷當過副班長、班長、代理排長,走到哪裡都幹得風生水起,自然是新訓骨幹的最佳人選,他的請求一路綠燈被批准,很快拿到去新兵營報到的通知。離開工區的那天,天上下著濛濛細雨,山區的路泥濘不堪。
  • 沙子呷任三連連長時有句口頭禪︰「三連出品,必是精品」
    2002年夏天,17歲的沙子呷給40公裡外的莫色次果寫了一封信︰次果,我想去當一個像村裡陳老兵那樣的兵。次果在父親陪同下走了半天山路趕到沙子呷家,村裡人已經準備好火把、篝火,還架起大鐵鍋燉了一大鍋菜,準備為沙子呷送行。次果有些賭氣地問陳老兵︰你為什麼要讓我的呷去當兵?陳老兵一邊教沙子呷打背包,一邊解釋說︰沙子呷今年火把節奪了賽馬和摔跤雙冠軍,優秀青年就應該送到部隊去!
  • 敘利亞飛彈 「入境」約旦
    約旦政府19日說,多枚來自敘利亞方向的飛彈落入約旦境內,炸傷多人,包括一名女孩。約旦外交部當天召見敘利亞駐約旦大使,稱「不接受」這一事件,敦促敘利亞確保類似事件不再發生。  約旦急召敘大使抗議  約旦新聞大臣薩米·馬亞塔發布聲明,說4枚來自敘利亞方向的飛彈19日晚落入約旦邊境小鎮圖拉一片居民區,致多人受傷。  就敘利亞飛彈「入境」,約旦外交部19日晚緊急召見敘利亞駐約旦大使巴赫賈特·蘇萊曼,以示抗議。
  • 阿西阿呷,索瑪花開芳暖涼山
    「這是一趟運輸車、公交車、扶貧車、校車……」當了23年「慢火車」列車長的阿西阿呷如此總結她對這趟一直忙碌著的「小慢車」的定義。 「新時代鐵路榜樣」——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客運段5633/5634次「小慢車」彝族列車長阿西阿呷。
  • 彝族少女依呷阿呷出山記
    這其中也包括依呷、阿呷兩家。去年11月,因為參加新華社深度貧困地區調研,我與同事再次去探訪這個特殊的群體。在從冕寧縣漫水灣鎮郊區的一條碎石路上,我們遇到了14歲的阿呷和13歲的依呷。她們是漫水灣中心校的六年級學生,是好朋友,也是鄰居,正好來自我們尋找的自發搬遷戶家庭。她們說著流利的漢語,比起大山深處的孩子大方很多。
  • 阿西阿呷 以正向心態讓小慢車溫暖如春
    近日,成都客運段5633/5634次「小慢車」彝族列車長阿西阿呷,獲評「新時代鐵路榜樣」,她自參加鐵路工作以來,23年如一日,細心服務車上每位旅客,電話號碼17年不換,只因那串數字承載著鄉親們的希望,她是大涼山裡美麗的索瑪花,彝族旅客的貼心人。
  • 呷魚就呷野魚頭(圖)
    洪老饕常對我講,呷魚要呷深水魚。是呀,現如今的魚,要麼是水塘來的,要麼是河裡來的,水汙染那麼嚴重,魚肉遠不如以前那樣新鮮細膩甜津了。長沙城裡做魚的餐館遍地都是,有專門做魚席的,也有做一兩道魚饌的,但做得好的還冇幾家。
  • 扛著攝像機的勇者——記康定市融媒體中心呷絨登珠
    2020年春節,呷絨登珠主動申請值班,武漢突發疫情,為了有效防疫,按照安排,在外過節的同志暫不返崗,面對突發事件,只有5名記者(2男、3女)面臨任務重、人員少,怎麼辦?呷絨登珠心裡犯起了嘀咕,如何應對疫情期間的新聞採訪,他和幾位同志開了個小會,他說:「論年齡,我比你們年長;論資歷,我是部室負責人;論身份,我是一名黨員;論性別,我是男同志;如果有任務重、路程遠、緊急性的新聞,我去」。
  • 呷麼呷麼四周年年會特邀微谷張奔老師
    據悉,呷麼呷麼在2019年11月30日圓滿舉辦了「呷麼呷麼四周年賦能年會暨社交營銷輕創業研修班」。2019年,在整體經濟形勢保持穩健上升、社交新零售行業多變的環境下,呷麼呷麼一步一個腳印,穩穩前行,不斷發展壯大,取得了不菲的的成績!他們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很認真、很努力。
  • 呷麼呷麼環球之旅第四站---時光不老,我們不散
    呷麼感謝所有家人的一路相隨正是因為你們的不離不棄呷麼才有了更充足的動力勇往直前!帶多少行李,準備幾套行裝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好心情和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經過三個小時的飛行上圖是:( 呷麼呷麼品牌創始人 呷爸和呷麼呷麼品牌創始人/C00肖肖 )
  • 點讚鐵路車長阿西阿呷,幹好本職工作就是「不平凡」
    在「阿呷車長」服務於大涼山旅客列車的23年中,她從小事做起,用點點滴滴的關愛凝聚溫情,溫暖著旅客們的心。她是大涼山裡美麗的索瑪花。服務無止境,優質服務成就榜樣精神。阿西阿呷是列車長,列車長的崗位確實很平凡。但是,用心幹好本職工作就是不平凡,就是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