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彩虹在涼山,北京的火車到涼山……」40多年前,那時火車剛剛開通,這首關於鐵路的彝族民謠傳唱在大涼山區,成為很多涼山兒女心頭抹不去的記憶;40年後,人們的出行方式變了,火車站也變了,但是沒有變化的是對「慢火車」的依賴和感情。
索瑪花開,情暖涼山父老鄉親。「這是一趟運輸車、公交車、扶貧車、校車……」當了23年「慢火車」列車長的阿西阿呷如此總結她對這趟一直忙碌著的「小慢車」的定義。 「新時代鐵路榜樣」——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客運段5633/5634次「小慢車」彝族列車長阿西阿呷。23個春華秋實,23年砥礪堅守,阿西阿呷的電話號碼17年未有更換,這趟行駛在成昆線的「小慢車」的車廂中,總能看到阿西阿呷對彝族旅客噓寒問暖、排憂解難的身影,她早已是和當地人們親如一家。為此,阿西阿呷被彝族老鄉們親切地稱為大涼山美麗的「索瑪花」,在這趟滿載希望的扶貧列車上,踐行著鏗鏘玫瑰的不凡人生,書寫著鐵路職工的愛崗敬業。
索瑪花開,助力脫貧向好發展。平凡的榜樣,更彰顯引領的力量。這是一個屬於奮鬥者的時代。以榜樣之光照亮前路,鐵路發展必將更有力量,我們的生活必將更美好。阿西阿呷身為一名共產黨員,在這趟列車上心繫老鄉、情滿列車、造福一方,用鄉音鄉情擔當著,幫助鄉親們扶貧使命與擔當。她用23年的風雨兼程,告訴了人們什麼是「民族團結魚水情」,什麼是「堅守的力量」。這列「小慢車」是大涼山地區精準扶貧的傳輸帶,而阿西阿呷和工作人員則是這傳輸帶的發動器。阿西阿呷作為一名黨員,時刻不忘身上的特殊使命、時刻不忘肩上的責任擔當,在服務群眾同時,更是讓老鄉們切實體會到黨和國家的給予的關愛,讓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小康生活充滿了信心。
索瑪花開,點讚平凡鐵路崗位。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神州大地上鐵路已是成網密織,而每一位鐵路人則是鐵路發展的肌體細胞,每名鐵路人都是推動人民鐵路事業發展的功臣。然而,鐵路人從來就不是以「我」的個體存在,而是以「集體」的名義生存。相信像阿西阿呷這樣精細服務彝族百姓出行的鐵路人,一定還有許許多多,他們守護著人民的利益,踐行著「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忠實誓言,他們的真情為鐵路事業而爭光添彩,他們的真心為社會發展而續寫溫情。就像開行的「小慢車」,它帶給大山的是希望的力量,而運營它的她「奮鬥」與「堅守」者們都是時代新人的模樣!他們雖為像阿西阿呷一樣被熱點關注,但我相信,他們的一言一行只要能溫暖著社會,就一定能收穫群眾的讚許,必定會露出幸福的笑容。因為在他們付出的每一滴汗水裡,折射著助人、奉獻的意義與價值。
索瑪花開23載,一列慢車、一群渴望幸福的人。阿西阿呷的堅守,展示出新時代鐵路人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拼搏精神。時代鐵路楷模並不是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的「英雄」,他們也僅是千千萬萬個鐵路事業建設線中的平凡者。相信在平凡崗位上的鐵路人,會伴隨著新時代的發展,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在鐵路先行的精神引領中,助力交通強國的建設發展。(文/馬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