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齋》:展示江戶時代天才畫師

2020-12-18 騰訊網

12月11日,第四屆日本新片展在上海天山電影院開幕。日本最新人物傳記片《北齋》作為開幕電影在上海首映。

電影《北齋》展示了日本江戶時代天才畫師、《神奈川沖浪裏》的作者葛飾北齋的傳奇一生,同時也展示了這位浮世繪大師所處歷史時期的日本民俗風情。影片由橋本一執導,柳樂優彌、田中泯主演。

「日本新片展在中日電影行業間搭建起一座溝通、相聚的橋梁,增進了中日兩國的友誼。」上海市電影局局長高韻斐在開幕式上說。

其名作是 配合日本旅遊業

葛飾北齋(1760年10月31日-1849年5月10日),本名中島時太郎,1760年生於江戶(現東京),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的浮世繪師,日本化政文化的代表人物。

北齋生於江戶東郊的葛飾村,後成為御用磨鏡師的養子。少年時在出租店當學徒工,以四處奔走送書為業。業餘學畫插圖,曾就學於勝川春章、俵屋宗理等畫師。19歲開始發表作品,畢生留下的作品據推定約三萬五千幅。

傳說葛飾北齋一生遷居了93次,有著廣泛的生活經歷,所以他的繪畫天地非常廣闊,題材十分豐富,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無所不畫,尤其擅長描繪日本秀麗的山川景色和人民的勞動生活與愛好。他既善工筆,又善寫意。他既從勝川春章那裡學來了以工筆細緻地描繪人物的技巧,又從俵屋宗理那裡學來了重彩渲染花草等自然景物的功力。

1826年,為了配合當時的日本內地旅遊業的發展,也因為個人對富士山的情有獨鍾,北齋以富士山不同角度的樣貌為題材,創作了系列風景畫《富嶽三十六景》,並憑此名聲遠揚。該系列中以《凱風快晴》和《神奈川沖浪裏》最為知名。女兒葛飾應為作為父親的助手,同樣是知名浮世繪畫家。

雖然一生中作了無數的名畫,名聲響亮,葛飾大師卻是一個謙卑踏實的人。在他74歲那年,葛飾惋惜自己缺乏繪畫天賦。在《富嶽百景·初編》裡,他說:「說實在的,我70歲之前所畫過的東西都不怎麼樣,也不值得一提。我想,我還得繼續努力,才能在100歲的時候畫出一些比較了不起的東西。」遺憾的是,葛飾大師沒活過百歲,卒於88歲高齡。

2000年,美國雜誌《生活》把葛飾北齋列入「百位世界千禧名人」,讚揚他一生都在力求進步,想辦法讓自己的畫更加完美的精神。

北齋是 一個地道的中國迷

魯迅先生在1934年給日本友人山本初枝的書簡裡寫道:「關於日本的浮世繪師,我年輕時喜歡的是北齋,現在則喜歡廣重,其次則為歌麿的人物。」接著他又說,「不過依我看,適合中國人一般眼光的,恐怕還是北齋。」

中國元素在日本江戶時代(1614—1868)是無所不在的。它們為葛飾北齋提供了繪畫媒介、風格基調以及用以吸引觀眾的主題和內容。但是對這時期大多數日本人來說,中國仍然是想像中的世界,是遙遠的古代文化和智慧的源泉。

葛飾北齋喜歡《西遊記》和《水滸傳》。因為喜歡,故而為其繪製了大量插圖,印成《繪本西遊記》《新編水滸畫傳》。在此過程中,葛飾北齋不斷吸收古今中國畫的藝術長處,在創作神奈川沖浪裏前,葛飾北齋已經學習中國畫六十年……

北齋筆下的龍無論從筆墨、形象還是構圖,皆與宋代畫龍名家之作一脈相傳,尤其與南宋陳容(號所翁)近似,皆有「三停九似」一致的特徵,且龍頭回首俯望,雙目瞪天,鬚髮噴張,鷹爪虎掌,龍體迴旋,飛升上天。這與陳容《九龍圖卷》中被一股急湍水流推向巨大漩渦的巨龍幾乎異曲同工。

鍾馗是中國古代打鬼驅邪的善神,其形象形成於魏晉,隋唐之際隨著遣唐使傳至日本。在日本,紅色鍾馗被認為是可以用以闢邪除魔、祛除天花疾病的神。1846年冬至1847年新年,江戶地區爆發大規模的天花疫病,北齋的《紅鐘馗圖》就是創作於此時,意為保護主人免遭天花傳染。與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描述的鐘馗形象「其大者戴帽,衣藍裳,袒一臂,鞹雙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然後擘而啖之」,極為相近。

浮世繪 對歐洲畫壇影響深遠

葛飾北齋一生改號頻繁多達30回。對於藝術家來說,每次更換名號都是意味著進入人生的新階段。如1801年第一次以「畫狂人」為號;1805年以「畫狂老人」為號;1813年名號改「戴鬥」;1834年,起用號「卍」(意為「一切」),直至生命最後時刻仍在使用。

當然,據說也是因為他為生活所迫。每當他用一個名號繪製作品得到認可後,就把自己的名號轉讓給他人,以換取一筆轉讓費用。實際上,北齋一生清貧,而且飽經磨難:青年顛沛流離,中年喪妻,兒子寄養於他人,長女、次女皆因病早逝,晚年一場火災毀掉了他數十年的畫稿和資料。

「浮世」本意是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後用來指代「塵世」「俗世」。十七世紀日本作家淺井了意在其著作《浮世物語》中,首次提到了「浮世」這個詞。文中寫道:「活在當下,盡情享受月光、白雪、櫻花和鮮紅的楓葉,縱情歌唱,暢飲清酒,忘卻現實的困擾,擺脫眼前的煩擾,不再灰心沮喪,就像一隻空心的南瓜,漂浮於涓涓細流中。這就是所謂的『浮世』」。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期描繪生活、風景、風俗的版畫。它契合當時民眾的需求,取材多以人們熱衷的娛樂生活和文化潮流為內容。浮世繪版畫製作精美,色彩絢爛,鮮活地反映出了當時的風土人情和世俗文化,以其獨特的藝術性縱橫日本封建時代的最後時光。

日本浮世繪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法國人對日本的浮世繪尤為迷戀,梵·高、莫奈、德加、馬奈、畢卡索和馬蒂斯等繪畫大師都有自己崇拜的日本畫家。

梵·高可能是那個時代畫家中受浮世繪影響最深的人,他1885年到安特衛普時開始接觸浮世繪,在臨摹過多幅浮世繪作品後,將浮世繪的元素融入了之後自己的許多作品中,例如名作《星夜》中的渦捲圖案即被認為參考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他甚至在《唐基老爹》中的背景裡,畫出了有許多浮世繪的畫作。

(本報綜合)

相關焦點

  • 日本新片展開幕片《北齋》:講述浮世繪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電影《北齋》也許能部分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由《相棒》導演橋本一執導,坎城影帝柳樂優彌和前衛舞蹈藝術家田中泯主演,枝裕和導演御用演員阿部寬,日本影壇實力演員永山瑛太、玉木宏助陣參演,揭秘日本江戶時代的天才畫師葛飾北齋波瀾壯闊的一生。雖然疫情令主創沒能來到現場,但各位主創還是通過視頻向上海的觀眾表達問候並作了導賞。
  • 與武藏美視傳博士卓先生聊聊《北齋漫畫》與「Japonism」
    本次,我們淺聊了一下《北齋漫畫》,說起這個作品,我們不得不從它的作者來說起。葛飾北齋——世界聞名的江戶時代浮世繪大師,以畫波浪和富士山而聞名。 「 北 齋 漫 畫 」 《北齋漫畫》於1814年(文化11)由名古屋的版元永樂屋東四郎(東壁堂)出版,受歡迎程度很高,到1878年(明治11)為止,共出版了15篇。文化11年(1814),北齋55歲的時候開始寫第一部《北齋漫畫》之後,在北齋去世後其人氣也沒有減弱,直到明治11年(1878)才完成了第15篇。
  • 日本東京之旅:從北齋美術館的浮世繪裡,一窺江戶時代生活之美
    這次我來到的是東京墨田區的綠町公園內的「北齋美術館」,裡面藏有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的多幅作品,讓我們一同前往北齋美術館欣賞浮世繪,品味其中獨特風情,從中一窺江戶時代的生活場景,淺談浮世繪與江戶時代的關聯。
  • 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
  • 感受最強日本浮世繪,一定要看看北齋的這部劇
    ——《浮世物語》江戶時代的浮世繪,是描繪人間風情的畫作。山川風月的靈秀,花街柳巷的煙火氣,一切浮華,盡收其中。這層出不窮的精彩,源自獨具匠心的畫師。葛飾榮,畫號葛飾應為,是寫實派大師葛飾北齋第三女。在浮世繪諸多流派畫師中,榮是調和光影的天才,因而有「江戶倫勃朗」之稱。
  • 140幅珍貴浮世繪來到魔都,國內規模最大,帶你穿越回江戶時代
    畫師葛飾北齋擁有天才的技法,為謀生創作了這套「富士山旅遊宣傳畫」。沒想到,它成為浮世繪藝術的代表作,風靡全球。 當海浪上升時,面對憂慮的水手,浪花不動聲色地展示自然無窮的力量。完美的富士山似乎在遠方注視這一切。而北齋精準捕捉這一動人瞬間,利用壯闊的圖形和優雅的色彩,遊刃有餘地駕馭了自然。
  • 日本江戶時代影響歐洲畫壇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他還是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 【日】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
    同時,也同許多成功者一樣,他的童年也被後世的某些好事者,塗上了神話色彩,比如說他6歲就展現出非凡的「繪畫天才」云云。但葛飾北齋很早就受到了藝術的「薰陶」卻是事實,只不過不是出自於父母的「望子成龍」式的培養,而是出於生活所迫。少年時代的他當過租書鋪和印刷所的學徒,從而粗學過一點雕刻。他正式的接觸藝術,是在19歲那一年。這一年他進入勝川春章門下,正式開始學習繪畫,立志當一名繪師。
  • 溪齋英泉:江戶最後的美人繪
    溪齋英泉筆下的江戶美人 「美人繪」是浮世繪中的重要題材,大都描繪江戶時代花街吉原的藝妓。 唯有江戶末期的畫師溪齋英泉(けいさい-えいせん)(1791-1848),不愛上等、窈窕、溫潤風雅的女性之美,專愛描摹市井之中平凡倔強的女子之媚。
  • 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來了
    「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規模、最全的浮世繪藝術大展,140餘幅經典原作基本涵蓋各個時期的名家名作,系統梳理了浮世繪的發展脈絡魯迅曾說:「關於日本的浮世繪師,我年輕時喜歡北齋,現在則是廣重,其次是歌麿的人物。」
  • 浮世繪歌川派名作金陵展出,還原江戶時代民俗風貌
    澎湃新聞獲悉,「享此浮生——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展」5月1日起在南京明社·璞齋開幕,共展出浮世繪作品近40幅,其中大多來自歌川派。展出的作品中既有來自初代歌川豐國的《忠臣藏》,也有為世人所熟知的「浮世繪三傑」之一的安藤廣重的江戶百景與東海道系列作品,還有同為江戶時代名畫家的歌川國芳和歌川國貞的多幅作品。
  • 大藝術家 | 浮世繪其實是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看多了中國人的繪本,日本畫師發出了「我也可以」的聲音。「浮世繪之祖」的菱川師宣就繪製了許多人氣繪本,堪稱江戶時期的時尚博主,十分強調對和服的表現力。但菱川師宣繪製的都是黑白線條,後期拓印還需要上色,因此並非完全意義上的浮世繪。 真正的彩色浮世繪從鈴木春信開始。為了適應當時文人之間交換畫歷(絵暦)的社交活動,鈴木春信等人以多色印刷法發明了錦繪。
  • 除了美人畫、風景畫,浮世繪還有……丨江戶時代的趣味畫集
    六歌仙-小野小町大開本,葛飾北齋文化中期(1809—1813年),江崎屋吉兵衛版(裡克美術館收藏)以《富嶽三十六景》聞名世界的北齋在其九十年的生涯之中積極地嘗試了各種類型的繪畫。06《江戶時代的趣味畫集》[日] 稻垣進一 編著[日] 福田繁雄 主編
  • 日本大屋書房 紙上的江戶時代
    大屋書房外觀 李沐航攝東京都千代田區神田的神保町,自日本明治時代以來設立了多所學校,學術氣氛十分濃厚。據說神田周邊分布著近200家舊書店,擁有書籍超過1000萬冊。從日本文學、外文書到專業書,涵蓋範圍廣泛,每天吸引眾多學者、古書愛好者在此「淘寶」,大屋書房就「藏身其中」。
  • 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逝世170年保留下的動物漫畫作品
    《櫻與鷹》,江戶時代,葛飾北齋,墨田北齋美術館藏 動物是繪畫中長盛不衰的題材,江戶時代著名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逝世170年,也曾留下了大量相關作品,表現手法根據描繪對象的性格多樣變化,有治癒人心的可愛、精密的寫實、還有出人意表的獨特風格等。
  • 日本川崎浮世繪畫廊開館 匯集北齋等4000件作品
    2020年1月下旬,作為開館紀念,該畫廊將舉辦江戶時代作品特展,展示菱川師宣的《若眾弦樂圖》等作品。之後將陸續更換展品。據悉,4000件作品中,北齋描繪衝繩的《琉球八景》和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等後繼作品將悉數亮相,十分稀有的作品也引人注目。
  • 感受日本江戶時代民間藝術的多姿多彩
    這三場展覽中,有從「窗」引發的對人生的思考,也有展現江戶時期的書畫文學與藝術文化的絢爛,還有精彩有趣的燈飾作品展覽。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開啟這場東京展覽之旅吧。窗之藝術與建築之旅透過窗,我們看到外界的事物,藝術家們則看到了心靈的世界。
  • 北齋,北齋!
    在這之前,過往北齋清水河,人們走的是木橋。至於為何只剩下了橋墩,這還不是因為,1944年6月中國遠徵軍攻克高黎貢山北齋公房,敗退日軍為阻止我軍追擊,用炸藥將橋炸毀。那些逃難和罹難的齋公,帶走了北齋公房久遠的故事。最近的歷史故事是:1943年初日軍掃蕩騰北,進佔高黎貢山,齋公逃散,房舍成為日軍駐守高黎貢山的主要據點之一。1944年6月中國遠徵軍攻佔冷水溝和北齋公房埡口後,日軍退至此地堅守,與我攻擊部隊反覆爭奪,直至大部戰死。經過此次戰火,古寺屋架被毀,僅存石砌的外圍牆體和地基,並從此不復有人居住。
  • 日本古代的偶像產業:江戶時代的"AKB48"
    雖然日本現代偶像產業始於1980年代,但「可以見到的偶像」卻可以追溯到遙遠的江戶時代。當然,江戶日本並沒有「偶像」概念,但從時人的行為特點與社會風潮中,卻可以窺見「偶像經濟」豹之一斑。「水茶屋娘」江戶時代商品經濟社會逐步發達,日本便也有了最初的旅遊業:寺社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