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匯|王利明:民法典的時代意義

2020-12-17 最高人民檢察院

我國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是民事權利保護的宣言書,是新中國民事立法的集大成者。它的頒布在我國法治建設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必將對我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帶來更積極、更全面、更規範的影響,也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

民法典作為基礎性

法律的功能定位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所謂「典」,就是典範、典籍、典則的意思。關於民法典的定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在整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民法典是在憲法之下的基礎性法律。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基礎性法律」?民法典之所以被稱為基礎性法律,是基於兩方面的原因:

(一)

民法典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

居於基礎性地位

自羅馬法起,法律可以分為公法與私法兩大類,它們分別確認公權與私權。法治的基本要義是規範公權、保障私權。一般認為,保障私權是由民法典等民事法律實現的,而規範公權是由公法承擔的。但實際上,民法典在確認和保護公民各項民事權利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進國家權力依法行使的作用。這是因為,對民事權利的確定和保護本身就為國家權力的行使劃定了邊界。這就意味著:一方面,在立法層面,不只是私法,涉及行政權、司法權運用的公法,也不能與民法典的規定相衝突,不能減損民法典規定的民事權利。在行政執法、司法中,民法典也提供了重要遵循。另一方面,民法典可以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行政執法要尊重民法典規定的財產權利、人身權利等。民法典明確了解決各類民事糾紛所適用的基本法律規則,保證法官正確審理民事案件、有效維護合法權益。各級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審判水平和效率。從民法典對於規範公權力所發揮的作用來看,它具有基礎性的作用。

(二)

民法典在民事領域是基礎性法律

民法典是私法,從整個私法體系看,民法典是基礎性法律,它是領域的基本法。現代社會民事關係紛繁複雜,不僅需要民法典調整,還需要大量的民商事單行法進行調整。我國歷來實行民商合一體制。在民法典之外,還存在大量的單行民商事法律,它們並沒有入典,它們與民法典之間是什麼關係呢?從整個私法體系看,民法典是基礎性法律。在所有調整民事主體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的私法規範中,民法典因其內容的完備性、體系的完整性、調整範圍的寬泛性、價值的指導性等特點而居於基礎性地位。這種基礎性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法律制定方面,民法典對於其他私法規範的制定具有指導性作用。

在法律價值方面,私法的基本價值是通過民法典所確立的基本原則、基本規則體現出來的。

在法律適用方面,民法典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係、財產關係的基本依據。

在法律解釋方面,民法典也為私法規範的解釋提供基本依據。

民法典推進了民事立法的體系化

法典化就是體系化。我國民法典的頒布有力地促進了民事立法的體系化。在我國,在民法典之外還存在大量的單行法,如公司法、保險法、破產法等。民法典的頒布,使各個民商事單行法在民法典的統帥下,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化的整體。民法典和民事單行法之間的關係,就像樹根、主幹與枝葉之間的關係。民法典是樹根和主幹,而民事單行法是枝葉,其必須以民法典為基礎和根據。民法典的頒布促進了民商事法律的體系化。

民法典的頒行有助於制度的科學化,為良法善治奠定基礎。在我國,由於以前沒有民法典,許多調整民事關係的重要規則不能通過民事法律的方式表現出來,從而留下了法律調整的空白。這些法律空白一般是通過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部門規章及地方政府頒布的地方性規章予以填補的。而一些規章難免出現不當限制公民私權,或者變相擴張行政權的現象。民法典頒布後,其作為上位法,可以有效指導行政法規等,有利於避免民法規範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的矛盾衝突,可有效防止政出多門,保障交易主體的穩定預期,維持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

民法典為實現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提供了保障

「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編纂民法典,就是順應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需求,形成更加完備、更加切實的民事權利體系,完善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形成較為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使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法典共有1260條,分為7編。在這7編裡,表面上看,好像顯得比較散,但實際上民法典具有非常嚴謹的邏輯體系,實際上有一根紅線或者說一根主線,把民法典串聯在一起,形成了非常具有邏輯性的整體。這根紅線是什麼呢?這就是民事權利的確認和保護。總則編實際上就是採取提取公因式的辦法,把民事權利確認和保護的基本規則確定下來。比如,總則編規定的民事主體,實際上就是權利主體;關於民事權利的具體列舉就是關於民事權利體系的構建;它是法律行為和代理圍繞著民事權利的行使而展開的,或者說是民事權利行使的方式;時效實際上就是關於民事權利行使的限制。這是總則編關於民事權利的行使確認的基本規則的規定。

而分則中的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解決的就是對物權、合同債權、人格權、婚姻家庭中的權利、繼承權等權利進行一個全面系統地確認和保護。圍繞著這5種權利的確認和保護所展開的具體規定,就形成了這5編。最後一編是第7編,我們稱之為侵權責任編。侵權責任編對前面各編所確認的各項權利,形成兜底保護。當然它主要保護的還是絕對權,合同債權應該說主要還是靠合同法來保護,但是在特殊情形下,侵權責任制度也要保護合同債權。所以在列舉了各種權利之後,最後用侵權責任兜底,再用侵權責任制度來對這些權利進行保護。由此可以看出,民法典的體系是圍繞著這樣一個權利中心構建起來的。我國民法典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維護人格尊嚴;(二)維護人身安全;(三)維護財產安全;(四)保障安居樂業;(五)維護生態環境。

民法典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提供了基本遵循

民法典具有基礎性和典範性,它是公民權利保護的宣言書,是民事主體的行為準則、依法行政的基本依循,也是法院裁判民事案件的基本遵循。民法典對於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作用還表現在:一是資訊集中,方便找法。二是統一裁判依據。三是提升執法和司法人員的能力。民法典頒布後,如果執法和司法人員都能夠真正學懂、弄通民法典的規則,就可以基本把握處理和裁判民事糾紛的基本規則,並能夠按照體系化的思維方式處理民事糾紛。

民法典的生命力在於實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使民法典真正得到貫徹實施。只有學習好、實施好這部法典,才能不斷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人民群眾對良法善治的美好期待。

(作者王利明系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人民檢察》2020年第15期)

相關焦點

  • 專訪王利明:民法典草案最大亮點在哪?如何回應社會「痛點」?
    作為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王利明長期致力於民法典草案建議稿的起草和研究工作。 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我國民法典最重要的創新之一和最大亮點,也是我國民法典對世界民事立法做出的重要貢獻。 羊城晚報:作為新中國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民法典在21世紀20年代初出臺的意義何在? 王利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編纂民法典」的重大決定。
  • 專訪王利明教授:從「小薄本」踏上民法之路,三天三夜把這本書抄了...
    編纂工作伊始,王利明就明確指出,如果說1804年《法國民法典》是19世紀風車水磨時代的民法典的代表,1900年《德國民法典》是20世紀工業社會的民法典的代表,我國的民法典則應當成為21世紀的民法典代表之作。(方圓公眾號:fangyuanmagazine)王利明強調,法律應具備「邏輯自洽」和「科學合理」性。
  • 【名家說法】王利明:民法典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保障丨前沿
    中國民商法律網本文選編自王利明:《民法典: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保障》,載《中外法學》2020年第4期。本文未經原文作者審核。【作者簡介】王利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民商法律網授權學者。全文共3457字,閱讀時間約9分鐘。
  • 常鵬翱、程嘯、高聖平為您「讀法」 | 民法典誕生微訪談①
    常鵬翱、程嘯、高聖平為您「讀法」 | 民法典誕生微訪談① 2020-06-10 02: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民法典釋評》(十卷本)
    出版時間:2020-11-15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編輯推薦◆本套書由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小組副組長王利明教授領銜、各分編牽頭人主筆獨著或者合著,具有高度的權威性。王利明教授領銜「中國民法夢之隊」:王利明 崔建遠 龍翼飛 夏吟蘭 楊立新 張新寶 王軼 高聖平 程嘯 石佳友 尹飛 朱虎 王葉剛 熊丙萬 等(按分卷署名順序排列)◆作者簡介王利明: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
  • 聚萬眾智慧 成偉大法典——訪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
    編纂民法典有什麼樣的重大意義和作用?目前的民法典草案有什麼特點?如何評價此次民法典編纂的立法進程?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對我國著名民法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進行了專訪。王利明說,2014年10月23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作出「編纂民法典」的部署。這是一個重大的政治抉擇,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王利明還表示,我國確立並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為民法典的編纂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 法學論壇: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精神和世界水準的民法典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白陽、劉怡然)中國法學會會長王樂泉日前表示,編纂民法典是對我國立法理論、立法技術、立法能力和立法水平的一次全面檢閱,是法治建設的標誌性事件,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精神和世界水準的民法典。
  • 宣講民法典 助力法治建設——濰坊醫學院法學專業教師積極參與民法...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的指示,發揮大學服務社會職能,濰坊醫學院管理學院法學專業教師運用專業特長,向社會各界傳遞《民法典》精神,助力社會法治建設。學校管理學院法學專業元虹、胡友利和周建裕三位老師作為濰坊市民法典法治宣講團成員,近期走進濰坊市衛健委、市場監管局、城管局、坊子區等單位,為幹部職工開設民法典專題講座。7月24日,元虹老師到濰坊市衛健委作了《學習民法典,構建和諧社會》的專題講座,從民法典的重大意義、編纂歷程、亮點解析、主要內容等幾個方面進行詳細講解。
  • 【澄邁文明城市創建】民法典對文化和旅遊行業有什麼影響?
    朱少平認為,民法典將當前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和道德準則中必須或能夠入法的都入法,目的就是讓每一個人的廣泛權利都得到切實保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法學教授王利明認為,民法典通過具體的法律條文,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切實的保障,如其中包含的重視家庭和睦、弘揚家庭美德、尊重公序良俗等條款。再如確立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則,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和關愛,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
  • 快評:中國應該推出一部有時代精神和世界影響的民法典
    制定民法典是我黨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一項重大立法任務,全國人大及常委會在過去幾年中完成了大量準備工作,形成了完整的民法典草案並已經開始分單元審議。   縱觀世界,編撰民法典無疑是一項意義深遠的活動。一個優秀民法典的出臺, 是現代國家進入成熟穩定階段的標誌,是對過去社會經濟生活的總結和對未來發展的展望。
  • 讓民法典與百姓生活水乳交融
    原標題:讓民法典與百姓生活水乳交融   2021年的鐘聲敲響,中國正式邁入「民法典時代」。最近,浙江已有一批法院適用民法典對一些案件進行了判決,這些民法典「首案」,極好地詮釋了民法典守護人民生活生產的「壓艙石」作用。利用好「首案效應」,引導群眾懂法守法用法,將讓民法典更好地與老百姓的生活交融。   民法典到底是個什麼「典」?
  • 中國民法典總則與分則之間的統轄遵從關係
    此外,公序良俗原則的意義也非常顯著,它為法院、仲裁機構提供了具有補充性質的強大的法律資源,對於彌補可能的法律漏洞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6)  民法基本原則對於民法的整體具有統轄意義,它們也可以說是民法上最一般的法律規範,也就是必須首先予以遵從的法律規範。它們不僅僅對於民法典分則各編具有統轄意義,而且對於民法典總則編的一些制度也具有統轄意義。
  • 百度聯合人大法學院加碼泛知識直播:7天12場全面解讀民法典
    5月28日至6月3日,百度APP聯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聯合製作推出獨家普法直播節目——《民法典開講》,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教授等多位參與編纂《民法典》的專家和資深法學教授在線「傳道受業解惑」,面向社會大眾全面解讀《民法典》對人們工作、生活的意義和影響。
  • 何以為「典」:一部時代法典的誕生
    從此,中國民事法律制度開啟「民法典時代」,而人們也將邁進「民事權利更有保障的時代」。    這是一部什麼樣的法典?為什麼說它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為什麼說現在出臺民法典時機適宜?年初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它的制定帶來何種影響?它對推進依法治國有什麼重大意義?
  • 【章貢文旅·風向標】「民法典時代」 旅遊更美好
    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真正屬於中國人民自己的民法典誕生了,經過60餘年民事立法探索,我國的民法制度將迎來「民法典時代」。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總計十萬餘字。民法典頒行後,對於層出不窮的旅遊新業態是否作出了明確的規範?
  • 《河北法學》2021年第2期要目
    、董文哲 3.主體、屬性與實踐:公益訴訟訴前程序要義考略 趙謙、餘月 4.預重整:法庭外重組與法庭內重整的銜接 張豔麗、陳俊清 【青年法學家】 5.後民法典時代司法解釋與案例指導制度功能調適論
  • 滕佳一:我國首部民法典的價值基石和時代意義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裡程碑意義。同時它也是21世紀引領世界成文法潮流的一部開創性法典作品。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公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旨在對私人權利提供全方位的民法保護。
  • 孫憲忠:民法典分編體例既科學也符合我國國情
    2019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此次是將幾經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2017年3月通過的民法總則合併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提請審議。民法典草案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
  • 王利明的另一面
    走進呼和浩特市明澤集團總部,這句擲地有聲的警言立刻映入眼帘,它發自明澤集團董事長王利明的內心,時時警示著明澤每一位員工,令到訪者肅然起敬。 摩爾城、牛街、明澤廣場,這些明澤集團精心打造的現代化商業設施,當地無人不曉。